普渡大學開發類似手錶的設備 使用低頻電磁信號通過人體發送數據

2020-12-17 中文業界資訊站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很多人已經習慣於用指紋來解鎖手機和電腦,但科學家們正在研究觸控技術,它能帶來的便利可能遠不止於此。普渡大學一個團隊開發的新原型設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科學家們想像著有一天它可以通過一次觸摸來進行支付、輸入密碼和發送照片。

普渡大學團隊開發的技術與我們最近關注的其他一些數據傳輸技術類似,這些技術旨在提供比傳統藍牙更好的安全性。通過使用低功率電磁場通過人體傳輸數據,這些類型的技術使黑客更難攔截信號,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有趣的可能性。

普渡團隊的原型系統是一個戴在手腕上的類似手錶的設備,它可以利用低頻電磁信號採集數據並通過人體發送。只有當佩戴者的手指與接收器發生物理接觸時,才會建立連接,讓數據穿越,否則意味著信號仍然安全地限制在身體內。

「我們習慣於使用指紋來解鎖設備,但這項技術不會依賴生物識別技術,而是依賴數位訊號,」普渡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副教授Shreyas Sen說。「想像一下,只需通過觸摸就能登錄到別人手機上的應用。無論你觸摸什麼,都會變得更加強大,因為數字信息正在通過它。」

該設備還需要進一步開發,但其軟體可以被編程來傳遞某些數據,比如信用卡信息來進行支付,或者認證數據來進入建築物。「你就不必從口袋裡帶出一個設備,」Sen說。「你可以把它放在口袋裡或身上,然後就可以觸摸。」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還需要開發一種關閉數據傳輸的方法,以確保有價值的信息不會傳輸到所有配備接收信號的表面。但當這樣的障礙被克服後,該團隊將看到了這項技術的巨大潛力。

「任何時候,只要你在啟用一個新的硬體通道,就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可能性,」Sen說。「想想我們今天的大觸控螢幕--計算機接收到的唯一信息就是你觸摸的位置。但是,通過你的觸摸傳遞信息的能力將改變那個大觸控螢幕的應用。」

這項研究發表在《Transactions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雜誌上。

相關焦點

  • 普渡大學開發類似手錶的設備 通過人體發送數據
    普渡大學一個團隊開發的新原型設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科學家們想像著有一天它可以通過一次觸摸來進行支付、輸入密碼和發送照片。       普渡大學團隊開發的技術與我們最近關注的其他一些數據傳輸技術類似,這些技術旨在提供比傳統藍牙更好的安全性。
  • 新技術用人體傳送數據,安全性更高!
    召回的原因就是,這些設備可能會被黑客遠程入侵,以增加心臟活動量或縮短電池壽命,進而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去年,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項讓通信信號保持在人體內的技術,進一步加強了聯網的植入式醫療設備的安全性。這種私密的通信網絡僅允許你自己和你的設備訪問,而黑客非常難以攻破。
  • 普渡工程公司開發觸摸新技術 將迎來數字通訊新世界
    近年來,我們完成交易的方式一直在改變,特別是通過智慧型手機或Apple Watch等可穿戴設備進行支付。然而,大多數人還是會掏出信用卡,然後刷卡或插入讀卡器。普渡工程公司日前宣布了一項新技術,可以讓用戶只需用手指觸摸機器就能完成交易。該原型是由普渡大學工程師開發的,它可以作為用戶信用卡或智慧型手機與讀卡器掃描儀之間的連結。
  • 準靜態信號將保護可穿戴設備和醫療植入物免受黑客攻擊
    隨著可穿戴設備和醫用植入物變得越來越普遍,它們成為黑客攻擊目標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其風險甚至可能比傳統的計算機病毒還要高。但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來提高這些設備的安全性和壽命,從傳統的電磁無線信號切換到低頻電準靜態信號。
  • 低頻電磁波感應通信系統的設計與仿真
    其數據調製方式採用差分編碼移相鍵控(DPSK)來實現,DPSK是將數字基帶信號經差分編碼後,再對其進行絕對相移鍵控的數字調製方式,因其抗噪性能和頻帶利用率均優於ASK和FSK,在實際的數據傳輸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低頻電磁治療設備 存在電能危害風險(圖)
    國家食藥監安全提示  探源  低頻電療和低頻電磁治療不是一回事  國家食藥監公告介紹稱,「低頻電磁治療設備是利用頻率1000Hz以下低頻電流產生的電脈衝效應來治療疾病的醫療器械。」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主任醫師喬志恆認為,從公告列舉的案例來看,更像是低頻電療造成的傷害,而不是公告中提到的低頻電磁治療。  喬志恆介紹,低頻電療和低頻電磁治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低頻電療儀是指1000Hz以下的脈衝治療設備;而低頻電磁治療設備則不依靠脈衝電流,其原理是通過交變電磁場產生熱量,以熱療法為主。
  • 使用低頻電磁治療設備需謹慎
    農村大眾報濟南訊 (記者蘭姬慧)近日,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新一期全省《醫療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報》(以下簡稱《通報》),提示消費者關注低頻電磁治療設備的電能危害風險。
  •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貼紙技術,可以監測人體健康數據
    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研究出一種傳感器來檢測從皮膚發出的生理信號,這款傳感器叫BodyNet貼紙,它像創可貼一樣可以粘貼,會將讀取到的數據傳送到衣服上的接收器上面,從而有利於人們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她的實驗室已經開始嘗試開發新的貼紙來感知汗液或其它人體分泌物,用以跟蹤體溫、壓力等變量,她的最終目標是創造一系列無線傳感器,這些傳感器貼在皮膚上,與智能服裝配合使用,可以比消費者當今使用的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更準確地跟蹤各種健康指標。
  • 低頻電場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嗎?
    打破砂鍋 近年來,常有媒體曝出高壓電線、移動通訊基站甚至是LED燈產生的電磁環境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嚴重者甚至導致白血病,實際究竟如何?請關注——低頻電場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嗎?
  • 普渡大學科研快報 · 一月
    獲獎者是 DISCOVER(牛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傳感器),這是一家由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學助理教授 Mohit Verma 創建的初創公司。DISCOVER 是一種可根據具體情況建議哪種抗生素最有可能成功治療牛呼吸道疾病的設備。Verma 說:「我們對這項投資感到興奮,並期待開發我們的原型產品並建立業務。
  • 如何順利通過電磁兼容試驗
    但其是否滿足要求,最終要通過電磁兼容測試檢驗其電磁兼容標準的符合性。  由於電磁兼容的複雜性,即使對一個電磁兼容設計問題考慮得比較周全得產品,在設計製造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電磁幹擾的因素,造成最終電磁兼容測試不合格。在電磁兼容測試中,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
  •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實驗性的貼紙,可貼在皮膚上監測人體健康狀況!
    發表於 2019-12-11 14:44:36 導讀 據美國史丹福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實驗性的貼紙,它可以採集來自皮膚的生理信號,然後將這些健康讀數無線發送至夾在衣服上的接收器
  • 微波暗室性能的低頻三維電磁分析
    打開APP 微波暗室性能的低頻三維電磁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17-11-23 17:32:24 ● 有效鏡區面積較大,在使用射線跟蹤法時難以確定鏡像的準確入射角。 ● 在低頻時難以精確地預判或預測牆面吸波材料在偏離垂直投射時的反射係數。 ● 難以精確測量吸波材料的反射係數的相位。因而僅能計算DUT測試區場的有效值(RMS)及和的平方根值(RSS),如此只能提供近似值。
  • 以色列人利用電腦風扇的轉動通過智慧型手機竊取電腦中數據
    計算機附近的智慧型手機可以通過集成的可通過加速度計來記錄因惡意軟體生成的振動且這一部件可以通過任何 Android / iOS 設備上的應用程式訪問而無需用戶許可或對相關設備進行破解,同時團隊還使用了AiR-ViBeR。這是一種對二進位信息進行編碼的惡意軟體,通過低頻振動載體對其進行調製。
  • 兒童電話手錶到底安全不安全
    但是,最近一個網帖中寫道:「兒童電話手錶的定位功能是通過無線傳輸發送到家長的手機上的,由於手錶的天線比較小,就需要增大發射功率才能準確定位,也就是說會產生輻射,因為體積很小,其輻射量是相當巨大的,幾乎是普通手機的千倍,孩子隨身戴定位手錶,無異於讓孩子置身於強大的輻射當中。」這些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起家長們的恐慌。兒童電話手錶到底安全不安全?
  • 普渡大學科研快報 · 十月
    Saylor 在畢業設計中研發了該設備。她曾在普渡大學的 Ben & Maxine Miller 兒童發展實驗學校工作。有關該設備的視頻,請訪問https://youtu.be/QrOdotcOC00。研發人員正在尋找合作夥伴以繼續開發其技術。
  • 拿著兒童手錶去定位 結果發現誤差竟然是這個數!
    家長使用手機軟體,就可查看手錶所在位置。」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張廣馳介紹。「基於這種原理,兒童定位手錶其實就是一款手機,輻射肯定是有的。」  既然兒童定位手錶有輻射,那輻射量究竟多大?是不是真的像有媒體所說的遠超手機1000倍?南都記者拿著這款兒童定位手錶用兩種形式分別做了測試。
  • 手機、電腦,被電磁幹擾傷害的你,有沒有使用磁環進行阻抗?
    電子設備輻射和洩漏的電磁波不僅嚴重幹擾其他電子設備正常工作,導致設備功能紊亂、傳輸錯誤、還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安全,危害非常大。因此降低電子設備的電磁幹擾(EMI)已經是必須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