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屏東縣2018年2月針對臺灣核三廠內非放射性廢棄物掩埋場進行採樣化驗,結果一切符合規定,但近日卻傳出後續化驗檢測到放射性超標情況。屏東縣政府否認廠方「已告知」的說法,稱對相關檢測報告並不知情,將儘快召開監督小組會議,重新啟動監督及防範機制。
臺灣核三廠。臺灣《中國時報》記者潘建志攝
臺灣核三廠副廠長高起指出,2018年屏東縣「核安監督委員會」首次在廠內掩埋場採樣化驗,檢測結果符合標準。但為求慎重起見,廠內又針對相近地點進行不同樣本採樣,發現土壤內鈷-60含量已明顯超標。
據了解,鈷-60輻射性極強,會導致脫髮並損害人體血液細胞組織,造成白細胞減少,引發血液系統疾病。
高起解釋稱,過去臺灣核電廠生活廢棄物經焚化爐處理後,依規定,輻射值要符合標準才可送至掩埋場。他坦言處理流程並不完善,掩埋前並沒有再次進行檢測,才讓類似情況發生,但後續已經檢討改進。
高起透露,後續採樣屬於廠區內的活動,屏東縣政府沒有參與,但他強調已將化驗結果告知對方。
然而,屏東縣環保局局長顏幸苑及其秘書黃信順均表示「不知情」,更指出:「當初化驗結果一切正常,怎會有超標一事?」似乎顯示他們被蒙在鼓裡。
不過,臺電發言人徐造華指出,經查核,臺電2018年2月就向屏東縣環保局與消防局說明過,這中間是否有什麼誤會,將再與屏東縣政府釐清。
徐造華指出,臺灣核三廠灰渣微幅超出現行標準,發生在廠區內的焚化爐與掩埋場,且都已依規裝桶儲存在廠內,並不會對民眾造成影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
顏幸苑還表示,臺灣核三廠事務必須由臺灣「原子能委員會」管理,屏東縣政府為避免造成民眾恐慌,最快將於2019年後首個上班日召開臺灣核三廠監督小組會議,針對後續改善部分進行檢討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