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推理考查考生什麼能力?用什麼題目體現出來?判斷推理應該怎麼學?我們先來看下國家公布的考試大綱對判斷推理的解釋。
大綱定義: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人員對各種事物關係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係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解和歸納等。常見題型: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等。從上述定義標記的關鍵詞可以看出判斷推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分析的對象是「圖形、詞語概念、事物關係和文字材料」,推理時主要採用的方式是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前面的三種方式大家還比較熟悉,後面的演繹和歸納就是屬於邏輯範圍的推理方式。
演繹是指由一般性情況推出個例情況的推理過程,如由所有金屬都能導電,銀是金屬,所以銀能導電,演繹推理得出的是個確定性的結論;歸納則是由個別情況得出一般性情況的推理過程,如歐洲的經濟正在復甦,美國的經濟正在復甦,得出全球的經濟正在復甦,由個別地域的經濟情況得出全球的經濟情況,此時得到的是一個可能真也可能為假的結論,所以考生在做題的時候需要去注意推理方式不同,得出的結論有差異,進而影響答案的選擇。從大綱同樣可以看出,判斷推理的主要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和邏輯判斷,前三種題型更多用到理解、比較和組合的推理方式,邏輯判斷除此之外還會用到演繹和歸納的推理方式,更加傾向用邏輯思維思考問題。
判斷推理在聯考中各省份的題量有所區別,並且在相同省的不同年份也會發生變化,一般有25題、30題、35題和40題,其中35題居多。整體題量不一樣,四種題型的題量也會發生變化,考生要根據自己所在省份去做了解,但是整體的備考沒有很大的區別。
下面將對判斷推理的四種不同題型進行詳細的介紹。
1.圖形推理
(1)考情分析
圖形推理是聯考的常考題型,主要考查考生對圖形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來源於智商測試,所有考生以前都沒有進行系統的學習,可以在不運用以前任何知識的前提下,將部分題目解出來,不受知識結構和教育程度的影響,較能體現公務員考試的公平性。如下題是大綱中的例題,大家應該可以直接找出圖形的規律是黑點在方框中發生順時針方向的移動,問號處應該選擇B選項,這種某種元素發生移動的變化規律被稱之為動態位置類規律。
圖形推理在聯考中一般考5-10題。圖形推理主要考動態位置類、靜態位置類、樣式類、屬性類、數量類等平面圖形規律以及立體圖形重構規律,聯考近5年各種規律的考試情況如下圖1,其中考點融合是指平面圖形的多種規律混合在一起考查,如將動態位置規律和數量類規律結合一起考。從圖1可以發現近5年聯考中,數量類、立體重構和考點融合考的最多,功能類和位置類考的最少,樣式類和屬性類居中。
(2)備考建議
考生在備考的時候注意有階段性的學習,第一階段學習最基本的圖形規律,第二階段多做題,並且多總結不同規律的常考圖形及特殊規律,每天至少保證20道題的練習量,培養自己對圖形的敏感度,最後要和其他模塊一起練習套題,提高做題速度。
2.邏輯判斷
(1)考情分析
邏輯判斷是聯考的必考題型,主要考查考生的演繹、歸納和邏輯推理能力,題目有部分來源於歷年MBA/MPA聯考中的邏輯部分,難度稍微降低了點,但是整體的題型都差異不大,主要有翻譯推理、集合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平行結構、歸納推理、原因解釋以及邏輯論證等題型。下面給出的是大綱中的例題,屬於邏輯論證題,在題幹中給出了某個專家的觀點:是雨水的原因導致了先秦的陶片衝到了唐代墓穴中,提問方式是要質疑(否定)專家的觀點,B選項正好表達不是雨水的原因,即為正確答案。
大綱例題:在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一座唐代古墓中發現多片先秦時期的羹(音kui)文陶片。對此,專家解釋說,由於雨水衝刷等原因,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後來被衝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專家的觀點?
A.在這座唐代古墓中還發現多件西漢時期的文物B.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沒有漏水、毀塌跡象C.並非只有先秦時期才使用菱文,唐代文人以書寫菱文為能事D.唐代的墓葬風俗是將墓主生前喜愛的物品隨同墓主一同下葬邏輯判斷在聯考中基本都是考10道題,從下圖2可以看出近5年聯考中,考得最多的是邏輯論證、歸納推理和翻譯推理,其中翻譯推理是基礎題型,幫助考生形成基本的邏輯思維,是難點題型;加強論證和削弱論證是根據提問方式不同分的兩種題型,題量最多,一般佔比60-80%左右,是重點題型,大家需要牢固掌握;歸納推理題目不難,技巧也容易掌握,雖然出現次數較多,但是較容易得分。
(2)備考建議
邏輯判斷的題字數是比較多的,所以大家在備考的時候一定要提高做題速度;邏輯判斷有很多口訣、公式、技巧,大家在備考階段一定要牢牢記住並且能夠靈活應用;雖然邏輯判斷有很多小題型,但各種題型之間會有一定的聯繫,要能夠舉一反三,利用所學的技巧,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
3.定義判斷
(1)考情分析
定義判斷主要考查應試者對概念定義內涵的理解和分析判斷能力,幾乎所有參加聯考的省份都會考查,其考查的概念特別廣泛,可以來自經濟、教育、管理、法律、心理學等各個領域,但主要考查的不是考生的知識面,因為定義判斷會在題幹中給出該概念的定義解釋,再在選項中舉出四種情況,考生只要依據定義解釋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選項即可。如在大綱中給出的定義是職業枯竭,緊接著在後面對該定義進行了解釋,提問方式是要在所給的事例中選出符合定義的選項,因此選項必須要和定義解釋的關鍵信息高度匹配,下題最符合的就是C。
大綱例題:職業枯竭是指人們在自己長期從事的工作重壓之下,產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盡的感覺。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於職業枯竭狀態的是:
A.老周不能勝任自己現有的工作,每天都會忙得焦頭爛額
B.剛參加工作的小李覺得這份工作太累,產生了跳槽的念頭
C.劉經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緒也越來越糟糕
D.在從事過許多不同的職業之後,老王覺得所有工作都索然無味
定義判斷在聯考中幾乎是考10道題,也有特殊情況,比如2018年雲南省考了8道。根據題幹中定義的個數可以分為單定義題和多定義題,如下圖近5年聯考定義判斷的題量分布,單定義佔了80%以上。多定義雖然考的少,但是因為題幹定義個數較多,難度會稍微高點,重點要注意提問方式問的是哪個定義以及每個定義的關鍵信息是什麼。
(2)備考建議
定義判斷屬於一個比較簡單的題型,知識點也不會很多,重點是要抓住題幹中的關鍵信息,嚴格根據關鍵詞排除選項。定義判斷的字數一般都比較多,考生在備考階段一定注意提高閱讀速度,並在快速讀題的同時標出定義的關鍵信息,所以大家在題海階段必須要確保每天10題以上的訓練量,形成正確的語感。
定義判斷在做題方法上與言語理解與表達有一定的相同之處,考生要注意融會貫通,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4.類比推理
(1)考情分析
類比推理類似於圖形推理,圖形推理是找圖形的規律,類比推理是找詞語的規律,都是考查考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詞語之間的關係涉及面比較廣,如有邏輯判斷中矛盾、反對、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等;語文中的近義詞、反義詞、比喻、褒貶義等,還會有一些常識性的知識比如作者與作品,歷史典故與主要人物、物理現象與產生條件等。正因為詞語之間的關係有很多種,所以在大綱中對類比推理的定義明確了要選擇「邏輯關係上最為貼近或者相似」的選項。如大綱例題中,螺絲和螺帽是配套使用的關係,但是四個選項也都是配套使用的關係,但是要選出一個最相似的就只有C選項,螺帽和螺絲、插頭和插座都是必須配套使用的關係,而其他選項沒有這種必須配套使用的關係。
大綱例題:螺絲:螺帽
A.水杯:暖瓶B.線:紐扣
C.插座:插頭D.筷:碗
類比推理在聯考中大部分都是考10道題,同樣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海南2018年聯考中只考了6題,但是類比推理中詞語的關係大致可以分成四大類:內涵關係、集合關係、詞義與修辭關係、語法關係。
從下圖4可以看出近5年聯考中考的最多是內涵關係,幾乎佔類比推理的一半題量,內涵關係又可以細分成很多小類,其中考的最多的是對應關係,考到的內涵關係是幾乎有90%左右就是對應關係。除此之外,類比推理中考點融合考試的時候比較靈活,四大類型的詞語關係幾乎都可以融合在一起考試,做題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觀察分析詞語是否有多重關係。
(2)備考建議
類比推理字數少,題目看起來也比較簡單,但是考生容易憑自己的感覺做題,錯誤率比較高。考生除了在基礎階段掌握詞語的基本關係之外,還要注意在刷題階段記錄新碰到的詞語關係尤其是內涵關係。類比推理經常會考到成語典故、歷史人物、詞語意思、近義詞、反義詞等,考生注意平時積累。
為了確保有充分的積累量,必須保證每天有20題以上的訓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