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胡生:德藝雙馨的中國書法藝術「大伽」

2020-12-14 新華網安徽頻道

    《名流訪談》主持人:沈祖宏

    前言: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努力造就一批有影響的各領域文藝領軍人物,要有高尚的人格修為,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文藝工作者要志存高遠,就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最後達到「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

    中華五千年,高峰連綿,產生了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

    上海行知書畫院院長楊胡生先生,正是一位有「望盡天涯路」執著追求的藝術家,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他窮極一生,上下求索,創作出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的藝術精品,達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被媒體譽為德藝雙馨的中國書法藝術「大伽」;被英國首富、F1主席埃克裡斯通誇獎為「中國書法No.1」;被日本資深藝術家稱為「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書法大師」。

    捧著一顆心來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非常經典和通俗的座右銘:「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學陶、師陶、踐陶,成為楊胡生的人生價值追求,他不遺餘力弘揚著陶行知先生的光輝思想。

    前不久,在全國優秀陶行知研究會10年一次的評選中,上海行知書畫院成為唯一評上「四優」的全國優秀陶研藝術機構。榮譽的背後,乃是楊胡生八年的風雨歷程、永不放棄、執著堅守、無私奉獻。

    八年來,作為「一院之長」的楊胡生,不僅不拿一分工資津貼,還自己出錢出力,騰出自己的住房,臨時兼作辦公用房;八年來,書畫院竟然搬遷了8次,現終於在熱心企業家的幫助下有了辦公室;八年來,他組織了4次全國性的書畫大賽,結集出版十多冊精美書畫集,今年10月,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和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翰墨丹青中國夢第三屆《行知杯》書畫大賽,更是盛況空前。

    77歲的楊胡生和他的80歲老伴,是大學同班同學,可謂青梅竹馬。倆人一路走來,從未紅過一次臉,老伴成了楊胡生的私人助理和「秘書」,專門為他跑腿,義務為他聯絡接待、送信等。

    為了舉辦今年書畫大賽,書畫院核心班子成員,人人親力親為。楊胡生和老伴商量,率先掏出5萬元資助這項活動,他幾乎花了一年時間,到處「化緣」籌措資金。為了節省每一分錢,他老伴出門辦事,打字複印,從來不「打的」,甚至捨不得坐公交車,寧可在烈日下、雨天裡,花1個小時走2站遠的路,她甚至節約到捨不得花郵票的錢,凡是附近要寄的信,都有她親自「特快專遞」。

    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偉大思想,感召著上海行知書畫院的藝術家。他們在汶川大地震、玉樹大地震、西南大乾旱等大災大難面前,慷慨善行,捐贈了一批又一批的書畫作品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市紅十字會;新春慈善拍賣、西藏、青海邊遠地區孤兒助學、建校、幫困,深入社區、部隊寫生、筆會、送書畫等一系列活動,無一不出現「行知人」的身影。他們的愛心之舉,得到了上海市教育基金會王榮華理事長和原秘書長王明復的高度評價。

    望盡天涯路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乃第一境界也。

    但當今中國書壇,誤把「寫毛筆字」混充「書法家」的不在少數,字中無帖意也無碑味。因此,社會上會「寫字」的所謂書法家比開計程車的人還多,良莠不齊,急功近利,粗製濫造的低俗作品大行其道,到處充滿「銅臭味」,這本身是對藝術、對社會精神層面的一種傷害。

    二十年學畫,三十年學書,人書俱老。楊胡生已經學藝70年,從教50載,為藝術之夢築高臺。他愛憎分明、剛正不阿、不同流合汙的個性,註定了他人生的跌宕起伏,可謂「五起五落」。

    他從幼年開始,就點燃了自己藝術之光。家境的貧寒,物質的匱乏,仕途的不順,絲毫沒有消磨他實現藝術之夢的意志。

    天才擋不住!用「勤奮」來形容楊胡生是最貼切不過了,對書畫熱愛的赤誠,貫穿了他整個人生。他本人的兩本作品集,凝聚了他生命的結晶,字體之豐富、筆墨之厚重,可以稱得上書法「大觀園」。

    楊胡生的書法始終是與繪畫結合的,他深知中國畫的靈魂是書法,故在書法達到一定的高度時,不自覺的又進入繪畫創作,使其漸入佳境。

    他以花鳥、山水為創作主體,其風格清致淡雅,墨法淋漓,用筆放逸,情趣橫生,有時加上長跋感悟,詩情畫意躍然紙上。畫如其人,他的荷花、牡丹、梅花等作品,從來不畫葉子枯萎,而是色澤鮮豔,鮮花怒放,以免給人帶來感傷。

    楊胡生說,書畫本質最關鍵的是凝存正氣,人要懂得養正氣,作書繪畫才能渾厚天成。「筆墨當隨時代」,藝術作品要反映當下社會,現在是盛世,應該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充滿正能量,我的繪畫作品無一不表達這種意境。

    在楊胡生的作品裡,我們讀不出「浮躁」兩個字,他的每一件幾乎是精品之作,是經反覆打磨而成。他那流活端莊的楷書、盈潤挺拔的行書、雍容和穆的篆書、雄渾古樸的隸書,給人以匠心獨具、卓然秀出的妙感。

    楊胡生鐵肩擔道義,桃李滿天下,他在藝術上毫無保留的傳授,在育人方面,言傳身教,在藝術界,被尊稱為「德藝雙馨,藝壇人傑」,深受廣大藝術工作者和學生及家長的愛戴。

    鐵肩擔道義

    須知中國書畫,特別是標誌涵蘊著中國傳統藝術的書法,確乎太悠久、太深厚,漢字造就了中國文化的輝煌燦爛和流光溢彩,造就了五千年一以貫之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國書法,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基礎和縮影。

    自古以來,藝術家奉獻於時代的,是他的優秀傳世作品。但當今之「書壇」,要真正出一位筆力獨扛的書法大家,實屬不易!

    2000年五月,花甲之年的楊胡生,東渡日本,在東京成功舉辦了個人書畫展,引起轟動,日本許多議會議員爭相收藏楊先生書寫的「忍」字,並對他的書法讚不絕口,稱楊胡生老先生的中國書法作品是世界上也是一流的。日本藝術界資深人士稱:「中國是書法的發源地,是世界上最美的藝術之一,我們日本書法則是流而已」。

    2002年,英國首富、F1掌門人埃克裡斯通來滬籤訂F1賽車協議,在200多名中外記者參加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著名書法家楊胡生先生筆力獨扛,一人揮毫潑墨,書寫了「與上海共飛馳」六個大字,令F1主席愛不釋手,聳起大拇指連連稱讚楊胡生先生是「中國書法No.1」。後來,F1賽車冠軍小舒馬赫來滬,也得到了與F1主席同樣的楊胡生先生墨寶「與上海共飛馳」,小舒馬赫高興的說:「我喜歡上海,更喜歡楊先生的中國書法,一定會給我比賽帶來好運」。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宣家鑫先生是這樣點評的:「楊胡生院長之書法取法晉唐,技法嫻熟,字體典雅,格調高古。觀者在品賞心經作品時,讓欣賞者能體悟恬淡優雅的情懷,筆法輕鬆自如,章法疏落有致,體現了形式和內容的高度統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半個多世紀以來,楊胡生博採眾長,潛心臨摹研習漢、魏、晉、唐名家諸體,吸收歐、虞、褚、陸及張旭懷素之精髓,正、草、隸、篆皆能,大至八尺一字的榜書,小到能在扇面上書寫六千字的《金剛經》,收放自如。他的大量作品被國家領導人、海內外藝術家、收藏家、普陀山佛教博物館、普濟寺貴賓室永久收藏展存。

    他遍臨漢碑精華,尤其是「顏柳歐趙」四種楷體筆法,他諳熟各碑家書法,駕輕就熟,用筆堅定疾厲,一氣貫之,達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他的真書正大光明、隸書莊嚴典雅、 篆書活力四溢、行草書筆筆到位,行雲流水一起呵成,常透出一種大家風度。

    常常有人問楊胡生:「你的書法究竟宗法那一家」?這個問題未免太淺顯。歷史上任何一個有成就的書家,都不可能取法某一家,所謂成就必須是一個集眾家之長化為己用,楊胡生也不例外。

    他的書法涉獵篆、隸、楷、行諸體,書體縱橫而不意亂,灑脫而不放縱,氣勢流暢,遒勁有力。章法講究奇正相生,錯落有致,顯示出漢字的方正美、韻律美。這與時下有的人不臨帖、不讀帖、走捷徑,以醜為美,以怪為美,形成鮮明的對比。

    楊胡生認為,書法之難,難在文化積累上,書道精微宏大,但歸根結底以文化為本源,文化道德修養是書法的根脈和源泉,深根固本之道,不可等閒視之。

相關焦點

  • 顧亞龍 - 書法 - 藝術頻道 - 魯網
    書法以王羲之、顏真卿為本,兼收並蓄,博採眾長,主攻行草。近年來,於名利之事淡然外之,而潛心於書法理論探討及藝術創作。中國書法家理事、評審委員會委員、行書委員會委員、培訓中心教授。兼任山東大學書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山東藝術學院特聘碩士生導師、曲阜師大特聘兼職教授。
  • 範冰冰硬筆書法非常漂亮,這次捐款50萬!網友:德藝雙馨!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今天我們的話題依然是書法,說到書法我想大家都會想到中國古代人的書法,特別是書聖王羲之的書法更是無人能超越,他的《蘭亭序》也被後世書法家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也讓我們領略了什麼叫書法藝術。
  • 朱炳初:德藝雙馨,大展鴻圖—賞析楊俊亮書法作品集感懷
    國際知名文學家、音樂家、書法家、全國勞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汪向陽老先生評價他的書法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古今並蓄,剛柔相濟,清新脫俗,難得,難得!」中國水墨丹青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榜書協會會員王建軍先生說:「楊俊亮的書法筆走龍蛇,行雲流水 ,蒼勁有力,筆落霸氣,揮灑自如,別具一格,功底深厚,乾脆利落。端莊中帶有灑脫,穩重中帶有狂野,但狂而不過,美不勝收,下筆如有神。」
  • 潘連魁:中國大書法教育書法名師藝術軌跡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畢業。清華大學美術系書法二年制深造班系統專業學習。現為浙江理工大學兼職教授、留學生書法導師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兼職教授,中國大書法教育書法名師。第三屆(2018年)全國書畫大賽書法特等獎獲得者。在中國第二屆(2019年元月)書畫春節聯歡晚會上,被評為十大書法家。
  • 沈鵬的書法,在當代值得讚美,藝術品德,值得後輩學習
    沈鵬既是編輯出版專家,又是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及詩詞作家,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代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榮譽主席及藝術品中國榮譽藝術顧問。沈鵬書法風格沈鵬先生書法尤以草書見長,其行草書和隸書「剛柔相濟,有草聖張旭書法風格的韻味,精到的筆法和豪放不羈的真性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 晴耕雨讀——書畫家任光先獲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近期,由中國華夏萬裡行書畫家協會聯合百家網絡舉辦的百名「德藝雙馨藝術家」評選活動榮譽揭曉,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佳藝術家分獲殊榮。作品頗近齊白石畫風的山東書畫家任光先先生赫然在列,其作品意境淡遠,筆墨瀟灑,於古雅中得一樸實之雅氣更能契合此時人們的心境。
  • 德藝雙馨 以美育人
    德藝雙馨,以美育人    (學校供圖)  「遇詩遇美」藝術課程體系著重於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著眼於學生未來的學習,讓學生立足於課程的中央,倡導「遇詩遇美」的藝術課程理念,提出「德藝雙馨,以美育人」的藝術培育目標。
  • 我市作家程琳獲省「德藝雙馨藝術家」榮譽稱號
    近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教育廳、省廣電局、省文聯、省作協聯合開展的黑龍江省第十屆「德藝雙馨藝術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我市作家協會主席程琳在此次評選活動中被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榮譽稱號。    據了解,本次活動旨在不斷提高黑龍江省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培養文藝領軍人物和拔尖人才。
  • 書法傳奇|少年遊 · 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張浩
    為充分展示當代書法藝術創作風貌,不斷活躍網絡書法藝術氛圍,持續推出書法精品和藝術人才,引導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承續中華文脈,努力攀登藝術高峰,更好地堅守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的創作理念,中原書法藝術中心特別聯合知石藝術館、少年遊網絡科技共同策劃組織了「書法傳奇 ·少年遊」——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期為廣大書家和眾多書藝、詩詞愛好者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機會和良好的交流平臺
  • 中國歷史上德藝雙馨的文學家,第一位被稱為「古今第一全才」
    中國歷史上德藝雙馨的文學家,第一位被稱為「古今第一全才」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德藝雙馨的文學家,他們有的居廟堂之高憂憂其民,處江湖之遠憂其君,如一顆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國歷史的天空。下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 德藝雙馨繁榮 雙流文化新盛景
    雙流書法作品在國家、省級層面展露頭角。其中,郭彥飛的書法作品獲得中國第5屆書法「蘭亭獎」優秀獎,其作品還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筆墨東方——2013中國書法藝術國際大展」,入展「孔子藝術獎」和「趙孟頫獎」全國書法展,並榮獲四川省第七屆巴蜀文藝獎銅獎。
  • 關注|關於對通遼市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 工作者入選名單的公示
    關於對通遼市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入選名單的公示為進一步弘揚德藝雙馨精神,加強文藝隊伍思想道德建設,提升文藝隊伍職業道德素質,推動全市文藝事業繁榮發展,中共通遼市委宣傳部、通遼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開展了通遼市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評選表彰活動。
  • 「根深葉茂 德藝雙馨」——紀念葉濃先生逝世一周年
    2020年1月4日,著名新聞工作者、『德藝雙馨』藝術家葉濃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葉濃先生生前好友和學生齊聚一堂,用手中的筆墨書寫對葉濃先生深深的懷念與敬仰之情。1925年生,陝西高陵人,優秀共產黨員,老一輩新聞工作者,國際和平文化使者,中國實力派書畫家。先生嗜書畫、好文藝、重人品。書法楷、隸、行、草皆能,以行書見長,1980年以來,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和地方報刊題寫刊頭、報頭及書刊名數百。國畫擅長花鳥寫意,以畫梅最見個性與功力。
  • 剛健秀挺·神韻雅逸—品讀翟保雪的書法藝術
    中國書法歷經數千年的傳承發展,在中華文明中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書法藝術注重表現字外的境界,更注重於表現內心世界,體現著書家的才情、功力、學問、修養。在當代書壇,翟保雪先生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家,對書法有著獨到的見解,他的書法是久為人們所熟悉所喜愛的。
  • 書法傳奇|少年遊·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劉驪龍
    為充分展示當代書法藝術創作風貌,不斷活躍網絡書法藝術氛圍,持續推出書法精品和藝術人才,引導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承續中華文脈,努力攀登藝術高峰,更好地堅守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的創作理念,中原書法藝術中心特別聯合知石藝術館、少年遊網絡科技共同策劃組織了「書法傳奇 ·少年遊」——中國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期為廣大書家和眾多書藝、詩詞愛好者提供一個絕佳的展示機會和良好的交流平臺
  • 何雲春:用詩詞藝術為時代楷模和德藝雙馨人物點讚的幾點體會(摘編)
    何雲春:用詩詞藝術為時代楷模和德藝雙馨人物點讚的幾點體會(部分) 摘編自《詩刊詩詞》公眾號    詩詞文化藝術不是空中樓閣,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文化藝術,是和時代同呼吸息共命運的現實文學藝術。
  • 中國書法,一門獨特的藝術
    中國書法發展史詳細介紹如下: 1、先秦書法 為學術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前14 8、元代書法 縱觀元代書法,其成就大者還在真行草書方面。至於篆隸,雖有幾位名家,但並不怎麼出色。這種以真、行、草書為主流的書法,發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變。 9、明代書法 明代象宋代一樣也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十分活躍。
  • 國畫·朱寶華|筆耕不綴 德藝雙馨
    現為高級美術師,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理事,孫大石藝術研究會理事入室弟子,高唐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聊城市美術家協會理事,政協高唐縣六、七屆文史委員會委員。師從名家的他在對傳統的繼承同時,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對固有的傳統臨習和模仿不難,難的是藝術家如何在既定的藝術邊界和基礎上進行創新,走出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
  • 黃惇 || 書法是中國獨有的藝術
    從十幾歲起,黃惇就對繪畫、書法、篆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學畢業後,黃惇做過小學教師、工人、文化館美術幹部。在工作18年後,他遇到了人生的大機遇——陳大羽教授招收書法碩士研究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建立,拉開了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的序幕,成為南京藝術學院的前身之一。
  •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發展五千年來最具有經典標誌的民族符號。它是用毛筆書寫漢字並具有審美慣性的藝術形式。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書法與繪畫、音樂等純藝術門類不同,它不僅僅是藝術,因為書法首先是中國的文字。文字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母體和載體,獨一無二的書法無疑是中國文化區別於世界其它文化的標誌之一。我們對傳統的文化、傳統的書法要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