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維度:
數據分析邏輯思維
在分析前,邏輯思維很重要,會影響到分析結果的有效性。所以分析前我們要花點時間去想:
分析可以做些什麼?
我們現在業務問題是什麼?
我們要從哪裡提取數據?
數據的關鍵數據是什麼?
這些數據是否可以了解先現狀態?
是否可以從分析結果中進行具體原因分析和改善?
這也是制定框架和回答問題過程。
我們可以從系統資料庫、市場調查、網際網路等渠道提取相關數據,然後對數據源進行清洗、加工、抽樣等過程最終提取關鍵數據。
數據處理過程,可以用公式、函數、圖表、宏、條件格式、查找替換、數據透視表等技巧。常用函數:
VLOOKUP:用來核對數據,多個表格之間可以快速查找匹配數值;
SUM/SUMIF:求和/指定的條件求和(例如銷售數據中求和某個店鋪銷售合計)
AVERAGE:求平均值;
IF:條件判斷;(例如=IF(可發庫存>月銷量,"不補貨","補貨"))
AND:條件判斷真假,同時滿足條件;(例如=AND(8月兩倉包裹數量>10000,9月兩倉包裹數量>10000))顯示true
OR:條件判斷真假,滿足其中一個條件;(例如=OR(8月兩倉包裹數量>10000,9月兩倉包裹數量>10000))顯示true
COUNTIF:指定區域中符合指定條件的單元格計數的一個函數;(表格中中山區域訂單多少個=COUNTIF(A1:A30,」中山」)
數據處理過程中,注意檢查數據格式、錯誤信息等清除,確保數據準確性。
原則:
快速、易懂的數據,建議用圖表展示。
需要匯報則建議使用PPT 展示,把關鍵數據展現在PPT。
Excel 表格數據:
Excel 圖表數據:(圖表比較直觀,比較容易看出哪幾個月不達標)
常用圖表:
1、柱形圖:又稱長條圖、柱狀圖,是一種以長方形的長度為變量的統計圖表。
長條圖用來比較兩個或以上的價值(不同時間或者不同條件),只有一個變量,通常用於較小的數據集分析。
2、折線圖:利用點、線、面、體等繪製成幾何圖形,以表示各種數量間的關係及其變動情況的工具,表示數據的增減變化情況。
常用來看變化情況,例如每個月銷量,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
3、餅圖:計算總費用或金額的各個部分構成佔比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