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路,一條輝煌的將軍街

2020-12-23 專注青島故事

青島金口路,是一條小眾而獨特,有著老城味道的街道,探尋這條不太惹人留意的路,老青島人很多都知道,這其實是一條將軍街,因為在金口一路、金口二路和金口三路上,居住著或曾經居住過的當年金戈鐵馬馳騁戰場的將軍們,他們輝煌的一生,使這條原本平平常常的街道,留下了深深的歷史印記。

這條將軍街,就在青島的小魚山一帶,是一條還保存良好的老街,它沒有出現在城市旅遊宣傳冊上,也很少有人到訪,卻一直散發著的獨特老城味道,悄然彰顯一份小眾美。在它的四周米黃色的老別墅鱗次櫛比,其中,除了有孫中山先生長子孫科舊址、京劇名伶吳素秋故居、挪威駐青領事館舊址等等外,還居住著海軍、陸軍的許多戰功卓著的將軍們。

金口一路15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高級將領,著名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鄧兆祥(1905-1998)的舊居。1949年2月25日,他與國民黨愛國官兵在吳淞口舉行了震驚中外的"重慶號起義",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行列,為中國人民海軍的建設做出突出貢獻。鄧兆祥親歷了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和新中國三代海軍的建設過程。鄧兆祥作為海軍專家,指揮藝術和業務能力有口皆碑,在古稀之年仍堅持隨艦出海執行訓練任務,在世界海軍歷史上十分罕見。

(鄧兆祥)

金口一路20號,是潘焱將軍的舊居。潘焰,河南省新縣人,1916年出生貧農家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其重要事件: 1929年參加紅軍遊擊隊編入光山縣獨立營,1930年12月編入紅4軍10師29團,在該團特務連當傳令兵 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蘇區的二、叄、四次反"圍剿"鬥爭、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潘 炎)

金口一路26號,是鄧龍翔將軍的舊居。鄧龍翔(1913-1979),少將,江西廬陵(今吉安)縣永陽鎮鄧家窪下邊村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一軍團排長、保衛局科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徵和直羅鎮戰役。1939年後,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大隊組織股股長、團政委,膠東軍區分區政治部主任、分區司令員,華東軍區旅長兼政委。參加了平型關戰役、膠東保衛戰和解放長山列島。建國後,任師長、海軍水警區司令員。1958年畢業於海軍軍事學院。後歷任海軍基地、海軍艦隊副司令員。是中共九大、十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筆者和鄧將軍的女兒鄧琦是青島老年大學同學,文友。

(鄧龍翔)

金口一路28號,是李靜將軍的舊居。李靜,1918年出生,河北省文安縣人。原名李景澧。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0月,李靜在文安縣組織抗日救國軍,任文安縣抗日救國軍指導員。1938年,李靜參加河北遊擊軍,任河北遊擊軍政治部《火星出版社》編輯等。從1944年6月起,任冀魯豫軍區第11軍分區參謀處長、軍分區參謀長。後任冀中軍區獨立8旅22團政委、旅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第2縱隊6旅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第2縱隊6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

(李 靜)

新中國成立後,李靜任第67軍200師政委。1951年6月,李靜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第67軍200師政委、師長、代師長兼政委。參加了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和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後任67軍200師師長兼政委、副軍長。1959年,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海軍舟山基地第一副司令員、司令員、1961年8月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金口一路28號,李靜將軍之後,陳新華將軍(1920--1984)居住在這裡。陳新華,原名陳泗華,別名陳芝文。湖南資興人。193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2月,任六十七軍副軍長。1978年5月,任六十七軍軍長。1981年6月,任青島警備區司令員。1983年離休。1984年3月3日病逝。

(陳新華)

金口一路36號,是童國貴將軍的舊居。童國貴(1916-1994),是江西省信豐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他歷任通信員、排長、政治指導員、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副軍長兼參謀長、省軍區司令員等職。他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童國貴)

金口一路36號,孔瑞雲將軍也住在這裡。孔瑞雲(1917-1992),福建省上杭縣舊縣鄉人。1930年加入反帝大同盟。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2軍第108團團部書記,參加過二萬五千裡長徵。到達陝北後,任陝甘支隊第一大隊政治部宣傳員,第一師政治部宣傳隊隊長,參加了直羅鎮戰役。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15師獨立團連指導員、大隊教導員,晉察冀軍區獨立團政委,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和百團大戰。解放後,歷任45軍供給部部長兼政委、軍副參謀長,總參軍務部裝備處處長, 66軍199師師長、66軍參謀長第67軍副軍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內長山要塞司令員,山東省軍區顧問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1992年12月30日因病在濟南逝世,享年75歲。

(孔瑞雲)

金口一路36號,鄧和山將軍也住在這裡。鄧和山(1913-1990) 江西省吉水縣人。參加了長徵的老紅軍。建國後曾任臨沂、菏澤、濟寧、青島、德州等軍分區司令員。1971年3月任青島警備區副司令員。1978年5月離休。正軍職待遇。鄧和山,原名楊勳,1913年5月出生於江西省吉水縣丁江區土樓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討飯為生,12歲給人放牛,饑寒交迫。192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27年,湘贛邊界舉行秋收起義,毛(澤東)委員率工農紅軍創建井崗山根據地,鄧和山家鄉的貧苦農民也起來鬧革命。是年11月,他參加了農民協會。1928年,贛西南地區組織起紅軍遊擊隊,1929年秋與白沙等地遊擊隊合編為贛西遊擊一大隊。此時,他參加了紅軍遊擊隊,不久加人中國共產黨。先後在紅色警衛團、獨立第五師師部任戰士、通信員。1930年底,參加第一次反"圍剿"。1931年4月,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後,他被派回家鄉任白水鄉遊擊隊大隊長。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長徵,他被編入贛江縱隊任縱隊副。後編人紅八軍團任連長。歷任營長、團長等。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軍分區參謀長、沂水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菏澤軍分區司令員,青島軍分區司令員,青島警備區(軍級單位)副司令員。1978年5月,離職休養。1990年5月3日在青島逝世,享年77歲。

金口一路向東走到頭,面臨匯泉灣,易耀彩將軍就住在這裡。易耀彩(1917-1990),江西泰和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八軍團連指導員、八路軍一二O師旅司令部作戰科長、晉察冀軍區三十四團團長、冀察軍區參謀長、晉察冀野戰軍三縱隊八旅旅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三軍副軍長等職。建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司令員、海軍潛艇學校校長、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和政委、海軍軍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是中共第九屆候補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易耀彩)

劉昌毅將軍和易耀彩將軍住在一個地方。劉昌毅,原名劉昌義,1914年出生於湖北黃安(今紅安)縣典明鄉馬鞍石村。兄弟姊妹九個,全靠佃田為生。他只讀了三個月的書,因家貧而輟學,其後學裁縫以餬口。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班長、排長、指導員、科長、團長。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偵察科科長、青年縱隊第三團隊參謀長、三縱隊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三分區副司令.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三旅旅長,二野三縱隊副司令,第四兵團十五軍副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鐵道公安部隊副司令員,海軍旅順基地司令員,青島基地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北海艦隊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99年11月1日在廣州病逝,享年86歲。

(劉昌毅)

和易耀彩、劉昌毅住在一個地方的還有張華將軍。張華,1912年出生,江西省永豐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少共永豐縣區委書記、縣兒童局局長、紅3軍團4師10團排長、連長、紅3軍團司令部前敵指揮部參謀。抗日戰爭開始後,張華任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鋤奸科科長。參加了平型關戰鬥、百團大戰。任冀晉軍區第4軍分區30團政委。解放戰爭時期,張華歷任冀晉軍區第4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補訓兵團2旅政委、軍政大學第2總隊政委。

(張 華)

新中國成立後,張華歷任海軍航空學校副政委、海軍青島基地防空司令部政委、北海艦隊政治部副主任、北海艦隊航空兵政委。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1998年5月5日,因病在青島逝世,享年73歲。

金口二路北航大院,海軍北海艦隊航空兵原司令員李學昌(1919~2011)住在裡面。李學昌,男,河北省保定市新城縣(現為高碑店市)高橋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原副司令員、副參謀長,海軍北海艦隊原副參謀長,海軍北海艦隊航空兵原司令員、政委,副兵團職離休幹部。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李學昌同志歷任晉察冀一分區政治指導員、支隊副政委,團政治處主任、團副政委、團政委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副師長、師長,海軍航空兵訓練基地司令員,海軍航空兵副參謀長,海軍北海艦隊航空兵副司令員、司令員、政委,海軍北海艦隊副參謀長等,2011年3月16日因病在青島逝世,享年92歲。

青島警備區原副司令員趙仁虎住在金口二路上,是當年志願軍68軍203師某團副團長、奇襲"白虎團"的指揮員。當年,他們將韓軍王牌「白虎團」,一夜間摧毀,"首都師"也亂了套, 「白虎團"全團覆滅,另兩個團所剩無幾,一名團長和兩名營長斃命,副師長成了俘虜,韓國"王牌師"和"王牌團"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那面"白虎團"團旗至今在軍事博物館中,成為中國人民的笑料。

(趙仁虎,左二)

副軍職離休幹部、山東省青島警備區原副司令員周樂亭同志和夫人陳模一直住在金口三路上。周樂亭系山東聊城人,1917年3月出生,1936年7月參加革命,193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參謀、副連長、教員、參謀主任、團參謀長、華東海軍司令部教育科長、副處長,海軍司令部訓練部副部長,原總參軍訓部訓練處處長等職。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7月14日在青島逝世,享年100歲。2018年7月98歲的新四軍女兵陳模逝世。

(陳 模)

陳模曾與陳毅之妻張茜、戰友楚青結為莫逆之交。筆者曾看見過1935年陳模於蘇州女子師範的舊照。陳模1920年5月7日生於江蘇省丹陽縣城魚巷一個破落的大家庭。1938年6月,新四軍第一、二支隊在陳毅、粟裕率領下挺進蘇南敵後,陳模和3位女伴趕到了丹徒寶堰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駐地前隍村要求參加新四軍,經陳毅司令員批准參軍。1938年10月入黨。

1940年,陳模到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工作,期間與張茜(後為陳毅夫人)、楚青(後為粟裕夫人)結為莫逆之交。1940年3月,陳模與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劉炎結為夫妻。

1946年11月,劉炎不幸逝世後,陳模相繼在濟南白求恩醫學院、南京市立師範華東海軍文工團工作,擔任政治指導員,海政直工科科長,婦女訓練大隊隊長。1951年10月,經粟裕司令員多次介紹,陳模和時任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訓練處教育科長的周樂亭結為夫婦。

1955年春,陳模轉業,歷任上海市政府人事處幹部調配科科長、北京四中黨支部書記、北京市教育局任機關黨委副書記兼黨委辦公室主任。1971年10月,陳模調青島市任教育局副局長、顧問,1983年10月離休。

金口二路20號,是北航司令鍾炳昌將軍的舊居。鍾炳昌將軍,1915年出生於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樟木鄉塘埠村,他17歲先後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和加入中國共青團,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生歷經土地革命戰爭、二萬五千裡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曾參加過著名的平型關大戰、百團大戰等戰役,其一生戎馬,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鍾炳昌)

建國後,鍾炳昌將軍歷任軍政治部主任、軍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願軍66軍第179師政治委員,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政治部副主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組組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2017年9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金口二路21號甲,現在一直住著青島警備區原政委李治亭將軍。他是一位有著非凡經歷的將軍。1926年 10月生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西高莊村,14歲投身抗日,在長期經受血與火的嚴峻考驗中,在黨的培養下,由一個只讀過4年小學的小八路,逐步成長為一名聞名軍旅的戰地記者、報社社長、人民解放軍的高級領導幹部。他早年追求革命,戎馬一生解甲榮歸後,卻視離休為人生新的起點,依然守著一個共產黨人的職責,履行著烽火歲月中58年前入黨時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誓言,在新的條件下又開始了人生的崇高追求。

李治亭將軍,現已92歲。離休後,堅持寫作,相繼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老年報》、濟南軍區《前衛報》、《青島日報》、《青島晚報》,《大江南北》、《解放軍生活》、《齊魯名人》等報紙雜誌上發表200多篇文章,40多萬字;在中華詩詞、新華紅葉、琴島詩刊、報紙上發表格律詩詞200多首。其內容廣泛,體裁多樣。

他離休後,還積極參加和組織了各種社會活動,先後參加組織了電影《紅嫂》北京首映式、應邀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回赴福建老區的慰問活動、慶祝孟良崗戰役勝利50周年等活動。在應邀參加福建省委、省軍區召開的八閩英模大會期間,不失時機先後採訪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聞名全國的海島女民兵英雄洪秀樅、電影《英雄小八路》中主要人物原型何大年、擁軍老媽媽劉維燦、英雄的女炮兵班長許麗甘等9位英模人物,並撰文對他們的事跡進行了宣傳頌揚,引發了人們對英雄模範學習的熱情。

(李治亭)

金口三路2號,是第二炮兵原司令員李水清將軍的舊居。李水清是江西省吉水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勤務員、司號員、司號長、幹事、巡視員、宣傳隊隊長、連指導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旅副政委、政委,師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綏遠、懷來、保南、正定、平津和太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時,他受命擔任開國大典步兵受閱方隊指揮。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副軍長、軍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第一機械工業部革委會主任、部長,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第二炮兵黨委第一書記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李水清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等。李水清將軍於2008年8月31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歲。

(李水清)

撫今溯源,金口路最早是海軍北海艦隊和陸軍第67軍最早進駐的。老67軍副軍長秦鏡,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老英雄。抗戰中一人單挑五個鬼子,並且將其中大部分殲滅,得到了戰友和對手的尊重。如今,60多年過去了,老先生對金陵晚報記者講起這些和鬼子拼刺刀的往事,依然興奮不已。他1919年11月生,江蘇啟東人。中共黨員。1938年7月參加革命,加入「南通抗日遊擊指揮部」,任排長,新四軍5團特務連連長,啟東遊擊隊隊長、警衛營副營長、營長。1944年任新四軍3旅7團教導隊隊長,華東野戰軍4縱12師34團副團長、教導團團長,三野23軍69師205團團長、69師參謀長、副師長、23軍副參謀長、69師師長、67軍參謀長、副軍長、濟南陸軍學校副校長。1983年9月離職休養。2013年6月15日在南京逝世。

(秦 鏡)

今天金口路,一條依然活著的英雄將軍老街。金口路一帶的道路是青島老城的代表,也是最有青島味的地方之一。據島城文史專家魯海介紹,金口路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這裡也曾經是俄人區。十月革命後,俄羅斯的一些有錢人,由西伯利亞進入中國,除了在東北,有的也來到青島的金口路生活定居。隨著一幢幢花園別墅的建成,市政部門在小魚山西麓開闢了金口一路、金口二路、金口三路。這裡依山面海、綠樹成蔭,被人們視作青島的鼓浪嶼。

金口一路隨山勢而修建,地勢起伏,道路曲折迴環。金口一路19號,是當年與京劇四小名旦並駕齊驅的吳素秋故居,吳素秋在金口一路19號生活了7年。

金口一路26號,是孫中山先生長子孫科舊址。金口一路31號,曾是挪威駐青領事館舊址。金口一路33號,曾有多位名人到此,胡適來到了青島,在萬國療養院居住數月。金口一路上,還有一座著名的建築東正教堂,坐落在金口一路東端,與魚山路成直角,中型禮拜堂,有著尖頂,坐北朝南,可惜後來被拆除了。精美的獨棟別墅,高聳的院牆和大門,把裡外兩個世界隔絕開來。漫步在這海味的叢林裡面,雙耳旁是清脆的鳥鳴聲,半山腰上的房屋外是酒紅的石牆,爬滿了常青藤,不知道度過了多少個春秋,從小魚山腳下的蜿蜒盤繞的魚山路,一直延伸到遠處的俾斯麥軍營。

金口路一共有三條路,每條路上都有著相似的院門,不同的主人和故事,高牆的背後是高大的圓拱形的玻璃窗戶,午後的光線應該特別的好。金口一路,南北向,青島警備區的幹休所所部就在13號,從北往南,走到頭就是魯迅公園;金口二路,幾乎與金口三路並行,從南頭走下去,就會來到青島海洋大學舊校正門口;金口三路,上下起伏,遠遠的望不到盡頭。金口路上除了一些古樸別致的小洋樓外,還有平房和計劃經濟時代的單位板式樓宿舍,不少老住戶深愛這片靜謐目前仍安家於此。金口路保持著老青島安靜的樣子,老街上的老建築,就是書寫老城歷史的一個個文字,充滿著韻味,從它們身上,你能了解一百多年來青島那滄桑的經歷。

金口路片區內建築千姿百態,更有曲徑通幽的小巷,記憶中的波螺油子,日漸斑駁的牆畫,開在閣樓上的老虎窗,密集倒掛的爬山虎,濃縮了一個城市的靈魂,作為歷史的見證,老城的縮影,這裡不僅有老房子,有煙火氣,有生活的感覺,還有從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走來的我軍高級將領們,在他們身上,我們似乎還能看到他們當年在戰場上身經百戰的身影,還能聞到為祖國、為民族而戰的瀰漫硝煙.金口路,一條輝煌的將軍街。

(作者:李巖 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青島市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會副會長)

相關焦點

  • ...衡山路 天然制約 Hery High-profile 酒吧一條街-上海頻道-東方網
    不過晨報記者走訪發現,酒吧一條街昔日的繁華已一去不返,唯有衡山路東西兩端依託各自特色開始發展起來,呈現了「中間冷兩頭熱」的新格局,衡山路到底怎麼了?  曾經,「買電腦到徐家匯」、「泡吧到衡山路」是上海市民的兩大消費習慣,數碼和酒吧也成為徐匯區兩大標誌性業態。而今,經歷20年輝煌之後,太平洋數碼城率先拆除,衡山路酒吧街也迎來了它的生命周期。
  • 學徒出身的將軍、教授?金一南:我是趴在地上寫出了《苦難輝煌》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將軍哪有這麼好當?初出家門的金一南,剛入部隊,便直接被安排在了基層,開始了長達十二年的基層鍛鍊。日復一日的立正稍息、列隊操練讓大家苦不堪言,金一南卻甘之如飴,甚至還偷偷給自己「加餐」。
  • 哈爾濱有一條街路要正式更名,4條街路名稱取消
    據悉,哈爾濱友誼路東側區域是哈市道外區百姓俗稱的「北環路」,由大新街、北新街、東北新街、海員街四條街道串聯而成,從地圖上看就是一條街。多年來,「一路多名」的現象極易給路過此處的市民造成混淆,既不利於城市的統一規劃,也不利於提升整個路段的管理效率,給百姓生活也帶來諸多不便。
  • 雲南路要拆遷了 | 一條美食街,一生盡回味
    可以說,從小出生在上海的人一大半都去過雲南路美食街,說起那些白斬雞、牛肉煎包、鹽水鴨、涮羊肉、羅宋湯、炸豬排等美食,唇齒留香。上海人講究吃,在於吃得五湖四海,包羅萬象,只要這世界上有吃的,在上海都能吃得到,這歸功於上海文化是海納百川,但用一條美食街來容得天下的美食也就是雲南路了。
  • 憶風雲 | 珠江路:一條電子街的40年
    從東走到西,4公裡,珠江路人頭攢動。30多年前,20多家電腦公司匯集到珠江路上。漸漸地,這條路成了「電腦一條街」。漸漸地,這條路成了華東地區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享有「北有中關村,南有珠江路」的美譽。破牆開店珠江路原本只是一條普通街道,沿街零散分布了20多個商業網點,而且全是門面低矮、設備陳舊的區屬小商店。1984年,玄武區委、區政府作出加快發展商貿業的決定,並著手在全區規劃了商業街。
  • 拱墅區打造大兜路健康飲食一條街
    由拱墅區健康辦發起,拱墅區衛生監督所承辦的「打造大兜路歷史街區健康餐飲一條街」活動,近日啟動。今後市民在大兜路吃飯有什麼新變化?「將會更健康,更符合營養學。」拱墅區衛生監督所有關負責人昨天說,本次活動中,首先重點推行健康飲食。前段時間努力推行一段時間後效果不錯,監督員去檢查時發現,餐桌上的大魚大肉少了,綠色蔬菜和五穀雜糧多了,包廂內的香菸煙霧少了。
  • 抖音狼煙風沙口還請將軍少飲酒什麼歌 我的將軍啊歌詞介紹
    最近在抖音聽到一首很好聽的歌曲,其中一句歌詞是「狼煙風沙口還請將軍少飲酒」,那麼抖音狼煙風沙口還請將軍少飲酒什麼歌?帶來我的將軍啊歌詞。  抖音狼煙風沙口還請將軍少飲酒什麼歌  《我的將軍啊》  我的將軍啊試聽地址:網易雲音樂  我的將軍啊歌詞介紹  狼煙風沙口還請將軍少飲酒  前方的路不好走我在家中來等候  可願柳下走滿頭楊花共白首  十兩相思二兩酒我才把愛說出口  狼煙風沙口還請將軍少飲酒
  • 這才是重慶最值得去的美食街,一條街吃遍全重慶
    這才是重慶最值得去的美食街,一條街吃遍全重慶很多人來重慶都是來吃的,這裡是吃貨的天堂而且超級便宜。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當地有名的小吃街,很多旅客來重慶都會選擇住宿在較場口附近,原因是交通方便,美食多,下了地鐵口就能吃個飽。
  • 規劃路?金馬大街?金山街?石家莊一條街三個名讓人發蒙
    原標題:規劃路?金馬大街?金山街?石家莊一條街三個名讓人發蒙   規劃路?金馬大街?金山街?  一條街三個名讓人發蒙,市地名辦稱「金山街」為正式街名  市交管局設施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派人去查看,如標識牌與正式街名不符,將儘快進行更正。 (燕趙晚報首席記者謝鑫名 攝)  規劃路、金馬大街、金山街,本來是同一條街道,不知為何有仨名字。
  • 玉林十大美食街,每一條都值得你去「光顧」噢!
    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玉林十大美食街吧, 每一條都值得去哦! 01 西街口美食街 被玉林人稱為「西街口美食街」的其實不單單是一條街那麼簡單,它涉及的範圍包括大南路、解放路、玉州路、老南橋等所圈起並輻射到的周邊片區。這裡要數玉林食肆最密度最大、涉及範圍最廣、玉林最有歷史的美食街。
  • 盤點|趙尚志、楊靖宇 盤點哈爾濱那些以人名命名的街路
    趙尚志、楊靖宇、趙一曼、李兆麟……說起這些為人熟知的英雄名字,或出現在孩子的課本中,或刻在這座城市的歷史裡,或陳列在烈士陵園或烈士紀念館,更有一些成為了城市的街路名。在此次地名普查中,專家追溯到了哈爾濱市一些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路,這些沉甸甸的街路名記錄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軌跡……  ‍尚志大街 曾稱「民族商業大街」為紀念趙尚志而得名  23日,記者來到道裏區尚志大街。尚志大街與百年老街中央大街相平行,這裡一派繁華的商業景象。
  • 多方共贏公約數 重現翠微村「七街七裡一條巷」輝煌
    村內有著名的「七街七裡一巷」,以及三王廟、韋氏大宅等歷史建築。舊時的翠微村環山近水,宗族祠堂、廟宇和門樓參雜其中,充滿著古樸的歷史氣息。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化浪潮推進和地理環境的變遷等因素影響,翠微村環山近水的空間布局幾乎消失殆盡,再加上缺乏規劃與建築指引,村民自發違法搶建、私搭亂建等行為導致原有的格局遭到嚴重破壞。翠微村破舊落後的基礎設施早已無法承載大量湧入的外來人口。
  • 今起臨時調整207路等 19條公交線路繞行常青路
    7、724路:首末站由常青公交樞紐站至珞珈山路勸業場不變,去行走向由原常青路、發展大道調整為常青路、紅旗渠路、金墩街、發展大道恢復原線。回行走向由原發展大道、常青路調整為發展大道、金墩街、新灣五路、常青五路、常青路恢復原線。
  • 重慶有哪些美食一條街!我們走走看!
    除了火鍋和小面,重慶還有很多美食讓你挑花眼睛,現在來看看重慶最具特色的十條美食街吧,過年當然就要使勁吃啦!30度街吧這是重慶第一個街吧。三年前,它是一條以活禽屠宰、小攤小販為主的背街小巷。如今,這裡是慢生活一條街,你可享用各種傳統老字號食品,也可品咖啡、喝啤酒,看車來車往,盡享小資慢生活。
  • 福運瀋陽 | 砥定江山之流金的路,淌銀的街
    版權所有:瀋陽市旅遊委員會 未經協議授權 禁止轉載使用砥定江山流金的路,淌銀的街中街,古稱四平街,取「四季平安」之意。是東北最早的商業街,也是至今瀋陽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後金天命十年(1625),很多人很多事情的命運就此改變。
  • 中關村的春天從電子一條街走來
    因陋就簡開拓天地最熱鬧的電子街「應運而生」說起中關村,曾承載了很多70後、80後的青春回憶:賣場裡密密麻麻的小櫃檯、五花八門的各式配件,川流不息的人群,以及商城門口到處攬活的導購……路過時,還會有人吆喝:「買電腦嗎?」
  • 濱州市渤海十路 昔日荒草地今日特色餐飲一條街
    原標題:濱州市渤海十路 昔日荒草地而今美食街  魯北晚報訊  華燈初上,有著「魯北特色餐飲一條街」之稱的市區渤海十路更是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南到重慶四川的麻辣火鍋、北到地道東北的亂燉一鍋鮮、西到新疆的傳統羊肉美食、東至沿海各地的時令海鮮……有誰還記得當年那遍布莊稼和荒草的小街舊貌呢?
  • 廣州熟男的淘寶天堂,堪比深水埗鴨寮街,將軍東要復業了
    那個廣州男人曾經的淘寶天堂香港有深水埗的鴨寮街,廣州有中山六的將軍東。把將軍東說成「熟男天堂」,一點都不誇張。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老廣來說,「陶街—將軍東」商圈是個定製級別的消費之地。」損失了幾乎半壁江山,仍存留的商場和街鋪、周末臨時集市等業戶雖堅持下來,但慘澹經營。
  • 江漢路蝶變後迎客 帶起了水塔美食街人氣
    22日中午,漢口前進五路水塔美食小吃街,香氣襲人,一排門面100多家貨品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街人頭攢動,多家店前坐無虛席,有的還排起了長隊。據悉,此美食小吃街,原本也是武漢一條小有名氣的小吃街。
  • 人文相映東山島澳路街
    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的東山島九仙山麓,一條筆直的老街,在聚落老房子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幽靜與淡雅。老街名曰「澳路街」,它一頭連接著名的商業老街「前后街」、手工百業街「打鐵街」,一頭連著九仙山,是明清時期通往銅山港和澳雅頭澳的主幹道之一。澳路街相傳又稱「大井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