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人應該去旅行,在年輕的時候,趁著有脾氣裝瀟灑,有本錢耍個性,離開睜眼閉眼看見的城市,逃離身邊的紛紛擾擾,找一個讓心裡安靜和乾淨的地方,自己變得跟水晶一般透明,然後拍一些美得想哭的照片,留給老年的自己。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仙山王國北海公園。
北海公園位於北京市的中心區域,故宮的西北面,與中海、南海一起合稱為三海,原為遼、金、元時期的離宮,到明、清時期成為帝王的御園。這座歷史悠久、氣勢恢宏的皇家園林,是中國皇家園林之代表、中國園林藝術之精華、中國建築技藝之典範,內部亭臺樓閣輝煌華麗,山石湖水巧妙結合,自1925年對外開放以來,一直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作為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皇家園林,北海公園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修建改造才有了如今的規模。它曾經輝煌過, 也曾凋零過,經歷了朝代的更替和風雨的洗禮,北海公園帶著歷史的印記向我們走來。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 為求得長生不老,命令徐福帶領數千童男童女渡海尋求蓬萊、瀛洲、方丈3座仙山。此後的許多帝王都為求永壽而在宮殿附近仿造仙山修建「_池三山」,北海公園也是按照這個神話修建的。在北海公園之中,太液池為北海、中海和南海,蓮萊為瓊華島, 瀛洲為團城,方丈為中南犀山,濃厚的神話色彩,不愧為「仙山瓊閣」
緩步走近瓊華島,尖尖的白塔赫然出現在視野中,四周綠蔭環繞,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更添莊嚴肅穆之感。站在塔下仰望,這座白塔以雄偉壯美的造型和統領全園的氣勢成為人們心中北海公園的象徵。塔身呈寶瓶形,上部為兩層銅質傘蓋, 頂上設鎏金寶珠塔剎,下築折角式須彌塔座。塔內藏有喇嘛經文、衣缽和兩顆舍利。
除了白塔,北海公園的北岸還有許多的宗教建築,如小西天、大西天、闡福寺以及西天梵境等,更有象徵尊貴、威嚴的九龍壁。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寓意著升騰、發達、吉祥如意。北海公園的九龍壁是我國現存的3座古代九龍壁之一,也是唯一的一 座雙面壁。壁的兩面皆是七色琉璃瓦,各有9條造型生動的大蟠龍,在雲霧之間翻騰嬉戲,暗藏著皇權的尊貴氣勢,5.96米的高度和25.52米的長度使這座影壁顯得霸氣十足,深諳古代琉璃建築藝術的精華。
在北海公園內,茂密的樹木隨處可見,微風吹過仿如一片綠色的波浪,沙沙的響動聲更襯得北海幽靜異常。這裡生長有「白袍將軍」白皮松以及名為「探海侯」的探海松,它們經過歲月的洗禮,非但沒有凋零,反而愈加挺拔。
漫步北海公園,令人驚豔的不只是精美的建築,還有繁花似錦的西府海棠。春夏之交的海棠俏立於風中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嬌豔動人,紅的、粉的花朵相互交織,在濃綠的樹葉襯託下尤為奪目,「朱欄明媚照黃塘, 芳樹交加枕短牆」正是對海棠動人花姿的生動寫照。
每當來到北海公園,就會哼起那首耳熟能詳的童年時的歌謠: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面環繞著綠樹紅牆....北海公園的建造繼承了中國歷代的造園傳統,博採各地造園技藝所長,兼有北方園林的宏偉和江南私家園林的婉約,使其更具風韻。
每個人在他的人生發軔之初,總有一段時光,沒有什麼可留戀,只有抑制不住的夢想,沒有什麼可憑仗,只有他的好身體,沒有地方可去,只想到處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