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從江:大歹小學成長記

2020-07-22 光明網

「從178名學生到427名學生,從一個教學點到一所完全小學,從一棟教學樓到教學樓、學生宿舍、教師宿舍、學生食堂和標準化運動場等高標準配置……」談到貴州從江縣大歹小學的變化,曾在教學點支教後留下的潘敏老師,對學校前後的變化可以說是印象格外深刻。

大歹小學所在大歹村是一個苗族村,居住著288戶村民,是從江縣丙妹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早些年,因教學點接納能力有限,學生讀三四五年級只能去約20公裡外的縣城,六年級得到另外一所村小——大融小學去讀。村黨支部原書記代祥你說:「那時孩子們讀書真叫苦!」因為上學遠、上學難,再加上村民普遍對教育認識不到位,不少適齡兒童青少年早早輟學失學。2019年9月,經過多次排查核對,158名6至16周歲輟失學兒童青少年被成功勸返,43人就讀大歹小學。

現在的大歹小學是澳門基金會投資3000萬元修建並於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接收大歹、上歹兩村的適齡兒童少年。新學校剛投入使用,一個在從江縣頗具代表性問題便凸現出來:那就是如何提升學校辦學內涵吸引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如果這個關鍵問題不解決,把學生招、勸返進來了也教不好和留不住!」學校當時就有老師這樣篤定地認為。

2019年11月8日, 經貴州省教育廳、貴陽市教育局統籌協調,南明區教育局決定指派南明小學集團組建由黨總支書記陳曉丹帶隊、副校長王玉擔任大歹小學第一校長等的四人團隊,長期駐校開展幫扶工作,開啟了「一年大見成效,第二年共贏成長,第三年全面發展」的「N+1」幫扶徵程。

「大歹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質不高,這樣造成相當大一部分人家對子女教育不重視!」陳曉丹說,「隨著了解的深入,我們發現這裡的孩子衛生習慣差、行為習慣差,見陌生人就躲,一點都不陽光不自信!」於是,在接下來的一段到時間,她們把絕大多數時間用在和孩子們打交道上。孩子們愛吃零食,就掏錢買來分發;孩子們喜歡遊戲,就和孩子們一起玩;孩子們喜歡手工,就教他們把撿來的樹葉拼成圖畫;孩子們常打赤腳或者穿拖鞋,就不厭其煩的說要洗腳穿鞋子;孩子們頭上長了蝨子,就想法給其清洗梳理;孩子們沒見過世面,就帶著他們去貴陽踏訪動物園、博物館、科技館,和貴陽的孩子交朋友;孩子們沒有興趣愛好,就想方設法開辦特長班。村民潘甩列說,老師們對孩子比家長都還要細心、還要好。

南明小學還專門安排藝術老師來上藝術課,請專業團隊做拓展,請心理老師做心理輔導,藝術教育、國防教育、安全教育課在這裡得到開設;組織開展包括首屆「愛在大歹」師生遊戲節、「文明新風進農村·小手拉大手」暨大歹小學家長開放日、「最美大歹娃」評選、「聚愛心·展風採」冬季運動會、端午節、經典美文誦讀和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等活動160多場,推助學校向好發展。

潘乃黨是小學五(1)班學生,以前內向總不愛說話,自從和陳曉丹老師、王玉老師、李豔老師等交上「朋友」後,仿佛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不但從江融媒體中心以她為「主角」拍攝《乃黨上學記》專題片,前不久縣委宣傳部和鎮裡聯合舉辦「大歹村2020年『愛讀書之家』表彰暨思想教育扶貧宣講晚會」時,她還以「主持人」身份出現在活動上。「看來送孩子去學校讀書沒錯!」第二天,潘乃黨的父親潘黨往早早就把鎮裡頒發的「愛讀書之家」匾牌釘在了門楣上。

「哪怕就是外出打工,我也要送孩子們去學校讀書!」只讀到小學二年級的潘黨往語氣堅定得不容辯駁。至此,這個曾經不時有人到教室把孩子喊回家去放牛割草的苗族村寨終於嘗到「教育改變人的命運」甜頭。

教育幫扶重在對教師業務素養和業務能力的重構、重建,這一方面從幫扶團隊人員構成就可看出:陳曉丹書記承擔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王玉校長承擔學校管理、擔任副校長的李豔老師教語文、擔任德育主任的趙發勇老師教體育。幫扶團隊遵照《組團式幫扶大歹小學教育教學提升方案》,通過組織教研活動、學科活動,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標準》、「三筆字」比賽,一起做省級課題等,邀請南明小學優秀教師閻黎黎、楊婷婷和陳慧穎等人10餘次送課到校,對學校教師進行傳幫帶,對學生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學習興趣、校園文化、各種社團活動等進行涵養和培育。學校大隊部輔導員、語文老師潘德花說,南明小學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全新教育理念。目前,學校像她這樣通過教研、公開課和學科活動等提升自己的老師還有不少。

日前,記者在大歹小學採訪時看見:學校座落在群山包圍之中,獲知在校生達427人。學校除教學樓,還有學生宿舍、教師宿舍、學生食堂和標準化運動場;還有學生計算機房、科學實驗室、音樂舞蹈室、學術報告廳和STEAM科創實驗室等;校園網、班班通在這裡實現全覆蓋;嶄新的教學樓每一層走廊上和每間教室,都放置得有嶄新的書架,適合各年齡段孩子閱讀的書隨意擺放著。與此相對應,2019年至2020年第一學期期末測試成績統計,與以前教學點的成績相比,每個班學生成績平均分都提高了10分以上。

南明區教育局還協調慈善機構、愛心企業和基金會等近10次為大歹小學建學生浴室、晾衣房,捐贈圖書、學習用品、校服和飲水機,為學校師生舒心從教、學習創設舒適環境;貴州財大外語學院、貴州師大團委和心理學院、貴州凱裡學院等高校把大歹小學作為學生實踐學習基地,對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不斷進行喚醒。

現在,大歹小學成了從江縣的「名校」,經常有人慕名來參觀考察。村裡適齡兒童青少年輟學失學現象沒有了,尊師重教社會風氣正慢慢形成。被勸返回校的五(1)班學生潘一婷說: 「現在學校就在家門口,學校活動很多,我已慢慢的喜歡上看書學習了!」

「該入學的一個都沒有少,已入學的一個都沒有少!」大歹小學已成教育幫扶的一個樣本和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好看了。貴州省教育廳廳長鄒聯克認為,學校辦學條件改善、學生行為習慣改變和教師教育理念、方法更新,主要得益於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夏紅民的長期關心指導,還與南明小學幫扶團隊、南明小學師生的關愛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分不開。(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景應忠 通訊員 梁興福)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貴州從江大歹小學在硬體、理念等方面獲多方幫扶——村小蛻變成「名校」
    「看來送孩子去大歹小學上學沒錯!」五年級學生小潘的父親潘黨往為自己當初的決定感到慶幸。前不久,貴州省從江縣委宣傳部和丙妹鎮聯合舉辦「大歹村2020年『愛讀書之家』表彰暨思想教育扶貧宣講晚會」時,女兒以「主持人」身份出現在活動上,讓他頗感自豪。
  • 澳門媒體「脫貧攻堅貴州行」採訪團走進貴州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彭典)11月18日至22日,澳門媒體「脫貧攻堅貴州行」主題採訪團走進貴州。來自澳門日報、澳廣視等14家澳門主流媒體走進貴州,開展為期5天的脫貧攻堅主題採訪活動。
  • 貴州從江:鄉村少年宮惠及農村娃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剛邊鄉中心小學自2017年創辦鄉村少年宮以來,開設了音樂小組、民族刺繡、書法繪畫、籃球小組、足球小組、腰鼓隊等特色興趣班,豐富農村兒童的校園文化生活,讓山區孩子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據了解,目前,從江縣建有鄉村少年宮的鄉村小學共20所,覆蓋了全縣所有的19個鄉鎮。 羅京來/IC photo
  • 姚正瓊:貴州脫貧攻堅戰收官大勝,黔澳合作繪就扶貧新畫卷!
    姚正瓊:貴州省扶貧辦 社會扶貧處處長「貴州戰法」書寫中國減貧奇蹟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十八大以來,全省貧困人口由923萬人減少到2019澳門特區幫扶從江縣項目協議、社會捐贈等累計幫扶資金物資折合人民幣11547.91萬元。澳門幫扶貴州的主要做法有:一是聚焦教育扶貧。澳門累計向從江投入教育幫扶資金8400.33萬元,援建小學和幼兒園13所,惠及6個鄉鎮在讀學生3330人。其中3000萬元援建的大歹小學,是目前從江縣教學設施設備最為齊全的村級小學,已成為澳門幫扶的樣板工程。
  • 貴州從江,這裡有詩一樣的生活,夢一樣的景色!
    貴州黔東南,有一個地方叫從江,這裡不缺西江苗寨的魅力,但卻靜謐和美好,而且這裡的風景優美,又有堂安和加榜梯田,夏季正是這裡最美的季節,在這裡你可以收穫高山流水的祝福以及滿眼的景色。這裡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從江是個少數民族聚居聚集地,這裡有侗寨,有苗寨。而且風格各異,景致依然。這裡有最後一個帶槍的部落岜沙苗寨, 樹宇搶是這裡的保護神,對呀,這裡充滿了美好和希冀。對於愛情,這裡有著自己的見解,兩棵樹之間吊著的鞦韆是他們愛情的象徵。
  • 【黨員風採】在貴州從江,這位農工黨黨員骨科專家成了「香餑餑」
    【黨員風採】在貴州從江,這位農工黨黨員骨科專家成了「香餑餑」 2020-05-29 1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願青春」教育扶貧記——聚焦貴州脫貧一線的志願者力量
    新華社貴陽12月14日電 題:「志願青春」教育扶貧記——聚焦貴州脫貧一線的志願者力量  新華社記者駱飛  今年7月,34歲的苗族婦女潘愛松終於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逢人她都忍不住展示一下。儘管筆畫有錯誤,字有些歪斜,但這仍是她最自豪的事。  潘愛松的改變從村裡開辦的夜校開始。
  • 貴州從江舉行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
    侗族大歌是一種多聲部、無伴奏的民間合唱形式,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華社發(羅京來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27日,參賽選手在貴州省從江縣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決賽上演唱侗族大歌。 當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舉行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決賽。此次大賽共有來自從江、黎平兩縣78支侗族大歌隊參加選拔賽,經過角逐有20支歌隊進入決賽。
  • 神奇從江瑤浴
    從江——貴州省一個少數民族縣,這裡有茂密的原始森林,雲霧繚繞的群山深谷,這裡生活著瑤族的一個分支——板瑤。民國《從江縣誌》記載:「板瑤好清潔,家必備一浴桶,工作回家必藥浴一次。  因處深菁,又好清潔,故長壽者多。」在從江縣板瑤周邊還有多支其他分支瑤族——狗瑤、白褲瑤、紅瑤等,但只有板瑤有藥浴的習俗。
  • 從江縣Q345B方管品種齊全、庫存量大
    從江縣Q345B方管品種齊全、庫存量大   從江縣Q345B方管品種齊全、庫存量大,找山東海融信鋼管廠。Q345B方管庫存足價格低,價低質好,一站購各種規格小口徑直縫焊管,誠信專業,提供質量證明。
  • 南明小學的「發哥」有些不一般
    他就是南明小學的體育老師趙發勇。2019年,在貴州省教育廳、貴陽市教育局和南明區教育局黨委的統籌安排下,南明小學組團式幫扶貴州省從江縣大歹小學。作為青年教師,趙發勇敢於擔當,主動請纓入駐處於深度貧困地區的貴州省從江縣大歹小學。
  • 把握機遇凸顯優勢 貴州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貴州奇蹟」令人讚嘆——「十三五」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貴州各族兒女披荊斬棘、奮勇前行,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標籤,實現從解決溫飽、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創造貴州「黃金十年」快速發展期,實現經濟總量從長期靠後、奮起直追到趕超進位的歷史性跨越。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 貴州從江:貫洞鎮龍圖小學舉行第36個教師節慶祝活動
    今日頭條從江教育網訊【通訊員 梁炳剛】「傾一腔熱血澆灌祖國花朵,引萬道清泉鑄造人類靈魂」。在這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季節裡,舉國上下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9月10日下午,貴州省從江縣貫洞鎮龍圖小學舉行第36個教師節慶祝活動。
  • 2020貴州最美鄉村教師|黃果樹把路小學梁定細:教書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前面的話】今年9月中旬,貴州省教育廳會同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2020年貴州省最美鄉村教師評選活動推薦名單公布,經審議,共推薦安順市黃果樹旅遊區白水鎮把路小學梁定細等10名教師個人和貴陽市南明小學「組團式」幫扶從江縣大歹小學支教隊1個教師團隊為2020年度最美鄉村教師。
  • 發揮引領作用,從江三中舉行「老帶新」拜師儀式
    為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培養和促進年輕教師的快速成長,2020年9月2日從江三中舉行了一場莊重的「老帶新」拜師儀式。 來自貴州民族大學馬克思學院封貴平書記和四名實習生、遵義師範學院一名實習生以及從江三中校領導
  • 從江縣:160名貧困生、品學兼優生獲資助
    近日,從江縣關工委深入從江縣東朗中學、加鳩小學、加勉小學、加榜小學開展2020年「開學季·關愛行」資助金發放活動,共向160名家庭困難學生、品學兼優學生發放資助金和獎勵金。此次資助金和獎勵金發放活動,針對東朗中學、加榜小學、加鳩小學、加勉小學的貧困學生和品學兼優學生,每個學校20名貧困學生和20名品學兼優學生,每名學生200元,共發放3.2萬元。
  • 貴州從江:山裡找地種菌菇,貧困群眾就業忙
    新華社貴陽5月20日電 題:貴州從江:山裡找地種菌菇,貧困群眾就業忙新華社記者向定傑就像冥冥中註定,37歲的貧困戶梁林福因「林」而得「福」。初夏的午後,在貴州省東南部的從江縣貫洞鎮臘水村,陽光穿透樹叢,照在一片擺滿菌棒的山坡上。梁林福彎著腰,仔細尋找冒出來的木耳。「山還是那片山,但林子值錢了!」在這附近居住的梁林福說,基地管理員是他夢寐以求的崗位。
  • 澳門特區學校幫扶慰問從江小學特困學生
    澳門特區學校幫扶慰問從江小學特困學生 發布時間:2019-01-12 15:56:19      來源:黔東南新聞網   黔東南新聞網訊1月9日,澳門特區聖家學校林淑華校長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