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困難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是除舊布新、為改革者和奮進者提供廣闊舞臺的時代。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煙臺決策者們保持戰略定力,清醒研判,科學施策,把重點工程重點項目作為穩投資、保增長、強基礎的有力抓手,建立市級領導領銜、專班推進、「要素跟著項目走」等工作機制,舉全市之力推進96個省級「四類」重點項目和197個市級重點項目,為全市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添加了「助力劑」,更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鑄就了堅強的基石。
重大項目「湧泉」效應凸顯
11月15日,煙臺海陽,垛山腳下。機器轟鳴不絕於耳,數臺挖掘機鐵臂揮舞,運輸車輛穿梭,上百名工人配合有序。
這裡是固體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基地,規劃用地2000多畝,主要用於火箭的齊套、總裝、測試等工作。年底近10000平方米的技術產房將交付使用,整個一期工程預計明年全部完工並交付。屆時,海陽將具備固體運載火箭年產20發的生產能力。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YMG全媒體記者 唐克 攝
「東方航天港」項目,是全市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抓發展核心是抓項目。重點項目作為全市「三重」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書記張術平多次強調,一切工作要「圍著『三重』轉,盯著『三重』幹」。特別是高質量重點項目,具有創造供給和需求的雙重效應、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優化資源配置的催化效應,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放眼煙臺,一批質量高、拉動力強的產業項目紛紛上馬、加速推進。4000萬噸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其中一期投資1493億元,已經完成審批、啟動建設,未來將帶動形成上萬億元的產業鏈條;萬華化學5年完成投資455億元,建成百萬噸乙烯、全球研發中心等系列高端項目,煙臺化工產業正在實現華麗轉身。引進的一汽吉林新能源汽車項目已經開工,將與通用東嶽共同打造百萬輛整車基地。中集來福士建造的半潛式駁船保障海上火箭發射常態化,長
火箭組裝等10個「高精尖」項目進駐東方航天港,向千億級航空航天產業邁進。萬峰磅礴,必有主峰。抓項目,既要千軍萬馬,更要龍騰虎躍,放大高質量「大塊頭」項目的規模效應。數據最有說服力。作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戰略世紀工程的海上世界項目,環芝罘灣片區將蝶變為現代新城,為社會提供40萬個工作崗位,預計每年可創造產值4000億元、利稅1000億元,成為煙臺市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
萬華乙烯項目建設現場。 (資料片 )YMG全媒體記者鄒春霞 攝
不只煙臺海上世界項目,同為「重中之重項目」的幸福新城,正迎來產業項目的密集落地。幸福新城現未來3—5年時間將布局「研發科創、商貿服務、教育康養、生態文旅」四大產業板塊,形成一座代表全新動能的城市中央活力區。目前正加快推動已籤約重點項目儘快落地開工、建成投產,形成煙臺向西發展的樞紐引擎,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發展的厚度。
搶時間,趕進度,促投產。來自市發改委的統計顯示,截至11月底,197個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195個,開復工率99%;完成投資672.1億元,投資完成率100.9%。雖然受疫情衝擊影響,但開復工率和投資完成率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
「今天的項目數量就是明天的經濟總量,今天的項目投資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煙臺市級重點項目的成績來之不易,可圈可點。」山東工商學院經濟學院副教授牛勇平如是評價。
舉全市之力「硬核」推進
任何一個重大項目落地和推進,或多或少會遇到一定難題。如何保障項目順利推進,是擺在各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的現實問題。
「所有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要盡其所能地給予解決,這是政府部門必須履行的責任。」市發改委副主任田序潤告訴記者,在重點項目管理推進上,煙臺從「重調度」轉向「重保障」,全力提供項目需求定製化服務和「雪中送炭」的靶向服務,確保重點項目成功落地實施,快速建設推進、及早投產見效。
中傳國際文化科技產業基地項目頗具典型範例。今年疫情期間,該項目開工建設受阻。為確保項目順利推進,福山區包幫領導和項目特派員疫情期間10餘次溝通和協調,通過採取「點對點」接送、復工手續綠色通道等措施,幫助企業解決了人員返回、手續辦理、隔離人員場所建設、施工原材料保障供應等難題,加快了項目建設的速度。
芝罘灣廣場施工現場。 YMG全媒體記者 唐克 攝
舉全市之力推進重點項目,統籌協調,整體推進,這是煙臺市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的關鍵。今年以來,煙臺市對重點項目和投資運行組織架構進行整合重塑,將各類項目盤子實行集中管理和整體推進,對上統籌協調、對內整合資源、對下減壓提效,形成重點項目建設和投資運行管理有機結合、整體聯動的工作合力。在此基礎上,密集出臺了「兩個十三條」措施和獎勵政策等三份「硬核」文件,加快重點項目開復工建設,確保疫情防控和抓項目促投資兩不誤、雙勝利。3月份,煙臺市組織開展了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12個縣市區集中推出了38個項目開工現場,全市掀起「抓項目、促投資」的建設熱潮,一季度開復工率達到83.2%,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實現首季開門紅。
「要素跟著項目走」,穩固夯實重點項目資源要素保障,確保每一個重點項目都能按時按點完成建設進度。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市聚焦土地、能耗、資金等項目建設難點堵點問題,廣泛協調對接相關職能部門,推出「硬舉措」,打好「組合拳」。
——用地保障,建立了精準化、分批次用地指標配置機制,採取適當預支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等方式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開發區九目化學、萬潤工業園二期兩個省重大項目29.36公頃用地指標文件已獲得省政府批覆,正在辦理土地招拍掛手續。
老嵐水庫樞紐工程開工。 YMG全媒體記者 申吉忠 攝
——資金保障,積極申報中央預算內補助、政府專項債券支持項目建設,煙臺市2020年已申請專項債券資金200.29億元,爭取抗疫特別國債20.72億元;積極協調相關金融部門和機構廣泛開展銀企對接,簡化信貸審批手續等措施支持項目開復工,在此基礎上主動協調民生銀行、農業銀行為萬華大乙烯、寶能物流、機場二期、泰和新材等項目安排貸款額度近65億元。
——能耗指標,按照省能耗指標收儲交易相關規定做好對上爭取工作,全力爭取省級收儲的1000萬噸能耗指標和1000萬噸煤炭消費指標優先支持我市裕龍島煉化一體化、萬華百萬噸乙烯等重點項目;鼓勵引導省市級重點項目,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依申請使用和市場競購兩種方式積極參與省級用能權交易,解決全市能耗指標需求。
一條條強有力的措施,一組組靚麗的數據,無不顯示出煙臺舉全市之力推進重點項目的毅力和決心;一批批高成長性、帶動力強項目的順利推進,也為煙臺全面建設質效雙優的製造業強市、富有特色的海洋經濟大市、充滿活力的宜業宜居宜遊旅遊城市、更具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築牢了最強根基。
項目為王,產業支撐。放眼未來,煙臺前進的動力更足,挺進的力量更強!(記者 高少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