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藥布洛芬最近經歷了兩次「公關危機」。
法國國家藥品和保健產品安全署(ANSM)近日提醒公眾,慎用酮洛芬和布洛芬類消炎藥。ANSM委託的調查機構最新發現,患者在發燒、頭痛或喉嚨痛時,經常服用暢銷的酮洛芬和布洛芬類消炎藥,因用藥不慎可能導致感染併發症,公眾務須提高警惕。
而在2019年一月,美國Tris製藥公司的一款布洛芬口服懸滴劑,因為部分批次布洛芬含量超過規定的10%,在全美範圍內被召回。 「布洛芬用藥不慎可能致死」話題在4月23日佔據微博熱搜榜前十10小時以上。種種消息引發大家對布洛芬的再次關注。這款藥還能不能放心使用了呢? 健康界梳理兩條新聞,試圖釐清事實。
召回公告(圖片來源:美國食藥監局官網)
美國因不符合標準召回部分批次
布洛芬一直是被國內外認可的兒童退熱藥之一(兒童藥品名稱為「美林」)。值得一提的是布洛芬屬於非甾體抗炎藥,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產生鎮痛、抗炎作用,不少痛經的女性也會用此藥減緩痛經。
為何如此一款常用藥會被召回呢?
美國食藥監局在2019年1月的確發布了一條召回布洛芬的公告,但召回的僅是濃度超過規定標準的部分批次。公告原文顯示美國Tris製藥公司的一款布洛芬口服混懸滴劑,由於部分批次可能含有較高濃度,超過規定標準10%的布洛芬,而做了全國範圍的召回。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召回是基於健康危害評估。濃度較高的布洛芬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上腹部疼痛,或更罕見的腹瀉,甚至耳鳴,頭痛和胃腸道出血。但該公司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這樣的嚴重不良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召回批次的藥品並未在我國上市銷售。
被召回批次(圖片來源:美國食藥監局官網)
「致死」言論出自法國藥管部門
據《巴黎人報》報導,根據法國國家藥品和保健產品安全署(ANSM)委託圖爾和馬賽藥物警戒中心進行一項最新調查,患者在發燒、頭痛或喉嚨痛時,經常服用暢銷的酮洛芬和布洛芬類消炎藥,因用藥不慎可能導致感染併發症,公眾務須提高警惕。
法國國家藥品和保健產品安全署鎮痛藥物主管菲利普·維拉(Philippe Vella)介紹說,2000年至2018年的18年間,法國發生337例藥物導致的感染併發症,其中酮洛芬致死46例,布洛芬致死32例。
最新披露的這份調查報告顯示,布洛芬類消炎藥或引發鏈球菌、肺炎球菌感染等情況,影響皮膚和軟組織,造成壞死性筋膜炎、膿毒症、複雜性膿腫等疾病,嚴重者要進行截肢甚至導致死亡。
法國藥物管理部門建議公眾,在發燒或皮膚發炎、呼吸道發炎、耳道發炎、心絞痛等情況下,不要自行服用抗炎藥物,除上述引起併發症的可能性,一些藥物也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
該報告建議,在疼痛或發燒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心絞痛、鼻咽炎、耳道感染、肺部感染、皮膚損傷發炎時,應優先考慮撲熱息痛類藥物,而且應儘快服用,比如在發燒不超過三天、疼痛不超過五天內。如果症狀持續惡化,必須及時就醫。報告同時建議,切勿同時服用兩種不同藥物。
中國常見布洛芬藥品
布洛芬該怎麼用?
1.兒童不能使用成人布洛芬
兒童布洛芬混懸劑是以兒童為對象設計的,口味多是水果味,兒童容易接受,劑量、劑型更加貼近兒童的用藥需求。如果成人服用,可一次服用較大劑量,沒藥的時候應急用無妨。
但是成人藥品,比如片劑,不宜兒童服用,因為不太容易準確分出兒童劑量。此外,其輔料也與兒童藥不同,成人藥更容易導致兒童發生不良反應。
2.不要交替用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
二者各自規定退熱24小時內不能超過4次,很多人就會將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交替使用。二者分別規定限定次數不等於可以交替使用,需謹遵遺囑。
目前關於交替使用退熱劑治療的安全性,以及其對緩解兒童不適的證據尚不明確。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聯合治療可能會增加給藥不準確的可能性,並且可能會促發「發熱恐懼症」。義大利和英國的專家組織也不推薦採用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聯合治療 。
中國常見兒童用布洛芬藥品
3.其他禁忌項
用於解熱不得連續超過3天,用於止痛不得超過5天。症狀未緩解請諮詢醫師或藥師。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潰瘍,哮喘,血友病或其它出血性疾病(包括凝血或血小板功能異常)的患者,使用前必須諮詢醫師或藥師。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消化道潰瘍患者禁用。
以上用藥信息出自山東省立第三醫院主管藥師張明珠發表在科普中國文章內容。
熱門討論:你的朋友圈裡有關於布洛芬的謠言嗎?給孩子使用美林時你是否會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