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世界各地眾多美術館、博物館暫時關閉,但對於藝術迷來說,各大機構的線上平臺提供了足不出戶就能訪問散落在全球的藝術作品的機會。「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及相關資料梳理了一些世界美術館的虛擬之旅,讓人「坐在沙發上」也能走進美術館,甚至可能會獲得走馬觀花所無法得到的知識。從倫勃朗的《夜巡》到博伊斯的「氈系列」,從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型恐龍模型到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這些線上平臺將不同時空的藝術皆「收入囊中」。
巴黎奧賽博物館
巴黎奧賽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的建築具有悠久而獨特的歷史,它坐落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與杜樂麗花園(Tuileries Gardens)相對,博物館前身是奧賽火車站,為1900年世界博覽會而建。因此,建築本身可以被視為博物館的「第一件作品」。在博物館內138米長的曲面玻璃屋頂之下,陳列著從1848年至1914年的藝術品,這裡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印象派與後印象派館藏,被認為是塞尚、莫奈等法國藝術大師之家。博物館與谷歌藝術與文化平臺合作,在該平臺上,能夠看到其278幅藝術傑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梵谷的自畫像和馬奈的《奧林匹亞》。此外,還有一場博物館建築之旅,以圖文展現其百餘年的歷史變遷。
梵谷自畫像,奧賽博物館藏
馬奈《奧林匹亞》,奧賽博物館藏
巴西聖保羅藝術博物館
巴西聖保羅藝術博物館線上平臺
聖保羅藝術博物館(Museu de Arte de S o Paulo)的館藏橫跨悠久的歷史,從14世紀延伸至20世紀,這些藏品都可以在其位於谷歌藝術與文化平臺上的虛擬展廳看到。目前,聖保羅藝術博物館在該平臺上有幾場展覽,其中「圖片美術館」以聖保羅藝術博物館的設計者、建築師麗娜·柏·巴蒂(Lina Bo Bardi)開創性的「透明畫架」展陳設計出發,展示橫跨公元前4世紀至2008年的館藏:麗娜·柏·巴蒂打破了傳統的展示方式,拒絕藝術品的觀賞順序和其中暗含的等級,在她的設計裡,參觀者出了電梯之後會進入一片畫作之中,他們會在這些作品之間來回欣賞,並不會感受到明確的序列,繪畫如同懸置在空氣中一般位於空曠的空間。此外還有「來自義大利的藝術:從拉斐爾到提香」「1900年前的巴西藝術」「來自法國的藝術:從德拉克羅瓦到塞尚」等線上展覽。建於1968年的博物館結構也值得一看,可以在谷歌街景上找到。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
普拉多博物館線上「時間線」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歷史悠久,其前身是皇家繪畫與雕塑博物館,於1819年11月向公眾開放。有意思的是,普拉多被稱為「藝術家的博物館」,而不是「繪畫的博物館」,因為其中的一些藝術家的個人作品就有100餘幅,比如耶羅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和埃爾·格列柯(El Greco),高雅(Goya)的作品則達到936幅。在普拉多博物館的網站上,能夠一覽936幅高雅(Goya)作品,其中一些還有評論和視頻,你還可以以同樣的方式了解委拉斯開茲(Velázquez)、耶羅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羅希爾·范德魏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的作品。你也許會在普拉多的網站上花費數天,就像在博物館裡徜徉一樣。值得一提的是,普拉多博物館的網站上列出了館藏作品的「時間線」,讓人踏上一場線上的藝術史之旅。此外,普拉多每天早晨10點還在Instagram上進行一小時的導覽直播,讓人更為直觀地看到博物館的作品。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弗拉克·蓋裡(Frank Gehry)為該博物館所設計的鈦鋼建築坐落在內維龍河岸上,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藝術空間之一。線上交互導覽能夠讓觀眾看到博物館的戰後歐美繪畫及雕塑藏品,包括羅斯科(Rothko)、傑夫·昆斯(Jeff Koons)、卡普爾(Kapoor)和基弗(Anselm Kiefer)等等。弗拉克·蓋裡設計的這座博物館以特別的結構著稱,成為了當地的文化地標,並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而在網上,你也可以在圖片中觀看這座博物館如何建起的過程。
洛杉磯蓋蒂博物館
洛杉磯蓋蒂博物館
蓋蒂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擁有橫跨6000年歷史的藝術珍品,是美國西海岸最佳藝術勝地之一。從新石器時代的粘土人像到梵谷的《鳶尾花》(Irises)和雷諾瓦的《散步》(La Promenade)只是該博物館虛擬導覽中的「冰山一角」。和其他幾個藝術機構一樣,蓋蒂博物館通過谷歌藝術與文化平臺提供的「博物館訪問」工具來向人們展示其展館空間,一些作品可以在點擊後顯示出更多的信息。此外,你還能通過另一個觀看平臺Xplorit來踏上蓋蒂博物館雕塑廣場的線上之旅。此外,洛杉磯蓋蒂博物館還宣布在網上舉辦一系列展覽,首先推出的三個展覽包括「米開朗基羅:大師之心」、「亞述:古代伊拉克的宮殿藝術」等,以及倫勃朗、包浩斯等藝術歷史在線探究,同時開放的還有350多種蓋蒂出版的書籍下載、在線講座等。
梵谷的《鳶尾花》
梵蒂岡博物館群
梵蒂岡博物館群線上導覽
高聳的拱頂、錯綜複雜的壁畫和掛毯,梵蒂岡博物館群(Vatican Museums)是擁有豐富創意的場所。當你在博物館的虛擬之旅中探索七個空間時,別忘了「抬頭」看看一系列360度圖像,其中就有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通過Youvisit網站,可以在梵蒂岡城的其他地方漫步,參觀聖彼得大教堂和廣場,並由「導遊」解說每個空間。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從梁龍到渡渡鳥,從植物到蝴蝶,從結晶體到罐中的標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龐大收藏一直是備受倫敦人及遊客青睞的地方。在互動式線上導覽中,你可以迷失在走廊和展廳中,甚至通過互動導覽看到實物正在被借展的Dippy恐龍模型。
荷蘭國家博物館
荷蘭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夜巡》前
這座大型博物館坐擁80個展廳的藝術與歷史藏品。2013年,一場10年的修復項目完成,讓整個空間轉變為一個融合19世紀輝煌與現代採光、玻璃屋頂的新中庭。一場線上互動導覽讓觀眾近距離地觀賞維米爾、倫勃朗和其他荷蘭藝術大師的作品筆觸,其中包括《倒牛奶的女僕》《猶太新娘》《夜巡》等名作,並通過縮放了解作品細節與背後故事,與此同時還能探索其大廳等空間。
韓國國家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韓國國家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的虛擬導覽帶領人們探索不同媒介的作品,包括版畫、設計、雕塑、攝影、新媒體和其他大型裝置。從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到白南準(Nam June Paik),其館藏囊括了國際著名藝術家和當代韓國藝術家的名字。
倫敦國家美術館
閉館前的倫敦國家美術館
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四尊雄獅之後,坐落著國家美術館,那裡有2300幅公有的繪畫、水彩、素描以及其他13世紀至20世紀中葉的歐洲藝術品。在博物館的360度全景虛擬遊覽頁面上,共有7個關於文藝復興藝術的展覽空間以及中央大廳,可以看到北義大利、荷蘭與德國的文藝復興傑作,其中包括提香和霍爾拜因的作品。事實上,在閉館之前,倫敦國家美術館正在舉行提香展覽「愛,欲望和死亡」,在美術館的官網上,你可以看到一些提香的作品與鑑賞,彌補閉展的遺憾。
倫敦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連接的歷史」交互平臺
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於1759年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擁有約八百萬件藏品。在博物館的穹頂天花板下,嵌有3212塊玻璃板,每一塊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在360度的虛擬導覽中,觀眾可以細看它們。除了壯觀的空間本身,觀眾還能發現羅塞塔石碑、埃及木乃伊與其他的古代奇觀。博物館的交互信息平臺「連接的歷史」則沿著時間軸,帶領人們深入地探索其豐富藏品。在這個平臺上,跨越漫長人類史的藏品化成一個個彩色圓點,像星辰般散落在漫漫時間長河上。
(本文編譯自《衛報》以及各博物館美術館網站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