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吉安
SING女團霸氣喊話R1SE:「我們偏要挑男團battle!」
SNH48 GROUP改編新褲子歌曲挑戰盤尼西林:「讓觀眾決定哪種樂隊風格更好!」
落敗後的女團們發出不服的吶喊:「姐姐來了請讓座!」
……
昨日,《炙熱的我們》第一期開播,選手們用霸氣的姿態和燃炸的舞臺向廣大觀眾秀了一把不同類型音樂團體之間的實力和拼勁。高昂的頭,炫目的舞,新鮮的歌,搭配在一起呈現出了一個個炙熱的舞臺。
「被燙燙子(觀眾為節目起的暱稱)燃炸了!不愧是期待了許久的綜藝!」「小姐姐加油!下期我們女生要掰回來!」「看的我都躁了,不行我也得買瓶雪碧!」……首期節目播出後,各大社交平臺上充斥著對內容的探討。大量觀眾表達著對不同團體的喜愛,也連帶對贊助方雪碧印象深刻,紛紛想購買「解渴」。
這到底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能夠讓選手「炸」,粉絲「燃」,甚至引發大眾對偶像價值、音樂團體發展的探討?
不囉嗦就是幹,用一檔節目釋放所有人的渴望
既有著偶像系節目對團體歌舞的展示,又包含了音樂競演綜藝中出道選手比拼勝負的性質,《炙熱的我們》用音樂團體爭奪一個席位的賽制形式,帶給了大眾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在節目的過程中,不僅釋放了不同品類的團體對舞臺的全部「渴望」,也在追求音樂品質的過程中用一檔節目釋放出所有觀眾的渴望。在炎炎夏日裡,具備著三重「解渴」功效。
第一重:國內音樂團體對舞臺和機會的渴望
首期節目播出後,1V1的團戰成為了《炙熱的我們》最核心的看點。而末位淘汰、舞臺表現決勝負的殘酷賽制則讓這些渴望舞臺機會的團體們拼盡全力「炸裂舞臺「。
「出道即失業「的阿里八娃BlackACE、成團109天僅有3次舞臺表演的sis…為了留在舞臺上,他們敢拼、敢battle,而節目組也給了他們最大的自由:隊伍之間並非風格類似的進行battle,而是「想選誰選誰」,有著最大的自由度,因此擅長國風舞蹈的SING女團撞上了炸裂男團R1SE,急於讓觀眾看到自我的sis battle同樣渴望舞臺的BlackACE,青春活樂風的SNH48 GROUP迎戰搖滾樂隊盤尼西林。
因此每一次的競演,都是這些團體釋放內心炙熱,解決對舞臺渴望的最佳機會。
據悉,在接下來三個月的時間裡,隨著末尾隊伍的淘汰,還會有更多代表中國一線舞臺水準的不同類型音樂團體加入對抗,只有最終的勝利者,才能成為「團王」。
第二重:粉絲對於愛豆舞臺表演的渴望
今年是平臺入局後偶像浪潮來襲的第三年,國內大大小小男團女團成立數十個,但是對於許多觀眾來說,看到他們舞臺的次數少之又少,不僅缺乏對團體的後續認知,也很難懂得什麼是真正的舞臺表現,團體音樂的魅力在哪兒。想看到真正優質的團體舞臺,是來自年輕觀眾內心的訴求。
而《炙熱的我們》卻能一次性給粉絲呈現出更多元化的舞臺,國風偶像團體、電子樂隊、搖滾樂團、養成系偶像團體在這裡全部集結。同時,節目將觀眾設定為80、90、00後三個部分,分別對PK舞臺進行投票選擇。
例如首期節目中,當BlackACE與sis展開對決後,80後更偏愛BlackACE在作品《bad guy》中呈現的態度,90後更欣賞sis對《美麗新世界》的舞臺劇式改編和美麗歌喉,而00後更看重舞臺綜合表現力而將大比分投給了唱跳結合的BlackACE。
評審團中80、 90、 00後分別呈現出的不同意見和對舞臺的關注重點,也促使《炙熱的我們》完成了一種對未來團體音樂流行趨勢的探討,給廣大粉絲帶來了最大化的音樂滿足,顛覆了不少觀眾對音樂團隊的既往認知,讓他們對於團體表現有了更深化的認知。
第三重:是國內音樂產業對打歌競演節目的渴望
當前,國內的音樂行業面臨劇變,權威性的音樂榜單逐漸減少,新人團體難以憑藉作品冒頭成為常態。而不少偶像團體在成團後,缺乏如韓國一般的打歌舞臺,很難將其音樂作品推出,對整個團隊的生存發展也造成了極大影響。團體音樂推出渠道已經成為當前國內音樂產業中缺失的鏈條,《炙熱的我們》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也讓更多新音樂團體的作品有了走向大眾的機會。
綜合來看,《炙熱的我們》不僅為這些不同風格的音樂團體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更在為所有人提供了一個「釋放渴望」的平臺,讓多元態度盡情發聲的同時,也代表了這一屆年輕人個性自我的Z世代精神。
了解年輕人「渴點」,雪碧聯手《炙熱的我們》以燃解「渴」
優質的節目表現和輿論加持助力《炙熱的我們》商業價值不斷走高。節目中傳遞出的團體「不服輸,爭第一」的敢搶敢拼和年輕人對舞臺、夢想的滿腔執著、一往無前都深深打動著屏幕前的觀眾,引發了強烈的圈層共鳴感。
這樣拼搏、向上的「躁動」吸引著總冠名商雪碧。今年,雪碧在音樂綜藝領域動作頻頻,先是冠名了《我是唱作人》,又一舉拿下《炙熱的我們》的總冠名權益。這樣在娛樂營銷領域的大刀闊斧也與其品牌全新Slogan的推出有關。今年,雪碧品牌宣言更新為「透心涼,釋放」。其中的「渴」不僅是口渴,也是年輕人精神上的「渴」和躁動。
其中,《炙熱的我們》因為對不同類型音樂團體的聚焦,在各個年輕用戶圈層中有著極強的影響力。Z世代受眾熱衷追求社交化氛圍,因此在參與內容探討,製作物料安利傳播的過程中具備著強大的動力,不僅有助於節目熱度的發酵,也對品牌的聲量擴大有著積極影響。在參與節目內容消費的過程中,這一群與雪碧希望擊中的Z世代消費者高度重合的用戶,也有助於幫助雪碧將懂得年輕人「渴點」的特質傳遞而出。
《炙熱》舞臺上的團體粉絲為了讓愛豆被更多的人看到,能夠在團體舞臺上停留的時間更久,他們願意付出更多精力,對節目內容和品牌內容進行傳播。積極產出各種混剪視頻、採取購買行為為偶像打 call等方式,都讓炙熱舞臺的「雪碧綠」充滿社交平臺的各個角落,也為品牌轉化帶來直接的促進作用。
雪碧也通過與節目的深度結合,最大化搶佔著年輕觀眾的注意力。除了常規的舞臺植入、品牌slogan曝光及創意中插外,還創新性地調動了用戶的聽覺體驗,將雪碧的「渴釋放」理念與節目環節內容相串聯。如:首期節目中,團體上場前和兩團battle結果宣布時雪碧的開罐音效卡點播放都讓人記憶深刻。前者代表著燃爆舞臺的時刻即將到來,競演團隊已準備好釋放全部熱情和渴望,後者與揭秘答案掛鈎,突出了知曉結果的「釋放感」。
這一通過品牌的音效記憶點與節目內容串聯的植入操作在此前的綜藝營銷中極為少見,但正符合著當代年輕人熱愛追求新鮮感,探索多重感官體驗的特質,有著「先聲奪人」的效果。
更值得關注的是,品牌也作為重要的劇情推動道具,藉此實現了與《炙熱的我們》高燃價值觀進行綁定。第一期中有這樣的環節:認為自己是最強團隊的團體,需要優先跑到公共區域喝掉一罐雪碧,六大團隊紛紛參與「搶雪碧大戰」,最先拿到的SING女團也在成功後集體舉罐相慶,隨後便大膽挑選了男團,把一個「渴釋放」表現的淋漓盡致。
正是在這樣的設計下,品牌在傳播新slogan的過程中完成了對Z世代的心智佔領,在與優質內容綁定的基礎上,實現了認知度和好感度的提升。雪碧的「渴釋放」的理念也被廣大粉絲們認同、期待,從而進一步主動傳播擴散。
綜合來看,《炙熱的我們》推動著不同音樂團體打破傳統定義,也完成了對音樂類綜藝邊界的擴充。其以「團戰」作為切入口,不只完成了單一類型下的品類深挖,也引導觀眾創造著多元融合後的音樂新風口。
在這樣的基礎上,參與內容共創的品牌也有了更多的參與與表達空間,藉助著高熱度與年輕人的價值觀共鳴,將勇敢、拼搏、追夢等更多元的積極內核釋放而出,完成了對新一代內容消費者的有效觸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