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從日本、美國、韓國等地進口的二手自動販賣機首次在廣州、上海等地出現。到今天,自動販賣機在我國已經走過了26年,然而其保有量不足20萬臺,相較於消費者人群總量世界第一的大國而言,這個數字微不足道。
據測算,到2022年,我國自動販賣機數量將達到107萬臺。由此可見,自動販賣機在中國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同時,大量快消品製造商如農夫山泉、宗盛科技、旺旺、統一中控等也開始強勢進入市場搶佔份額,引發了食品行業一波新熱度。
1
食飲巨頭強勢入場
01 農夫山泉
隨著自動販賣機市場增量巨大,快消大佬農夫山泉在2015年率先大規模地進軍自販機領域,到2017年,短短兩年,農夫山泉自販機規模突破10000餘臺,並成立專門的事業部予以運營。
到2018年,農夫山泉將販賣機轉移到小區地下停車場。僅僅用了半年時間,農夫山泉就佔據了北京、天津、武漢等多個社區的地下停車場。每臺機器由農夫山泉支付3000元/年的費用(包含場地租金及電費),農夫山泉自身進行自動售貨機的運營和維護工作。
進入2019年後,農夫山泉將「地下停車場自動販賣機」升級為「農夫山泉芝麻店」。
目前,農夫山泉芝麻店所銷售的主要為自家產品,比如農夫山泉瓶裝和桶裝飲用水、飲料、東北香米。此外,還有很火的農夫山泉面膜和臍橙。在支付上,農夫山泉芝麻店也借鑑了傳統便利店的支付方式,即支持反掃功能。消費者只需要打開支付二維碼,機器會自動識別扣款。
資料顯示,2019年農夫山泉對於芝麻門店的布局更加細緻,不再像以前粗獷式布局,更注重芝麻門店的質量,小區的房價、入住率、汽車保有量,家庭收入等等,都是在選址時需要考量的東西。
如今農夫山泉在全國布局已經有超過3萬個的芝麻門店,並且這個數字在2019年還在繼續增長。
02宗盛科技
宗慶後家族旗下的杭州宗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於2016年對自動販賣機進行全面布局。宗盛科技一共研發出四類自動販賣機,除三類傳統設備之外還有一款自動現磨咖啡機,顧客掃碼之後即可享用現磨咖啡。網際網路時代,幾乎所有產品都可以通過二維碼「掃一掃」運作,這便意味著產品會與網際網路直接結合。
因此,宗盛科技推出的自動販賣機還能記錄售賣之後的大數據,可以直觀了解到哪個品類是剛需,哪個品類是偶爾購買。即便是現磨咖啡機,也可以了解哪種咖啡的口味最能被消費者接受,還能了解顧客購買咖啡的時間、地點,加以分析之後做出調整。
而後,宗盛科技繼續強化布局,發力二三線城市,推動自動販賣機分布在商業欠發達的社區、農村,組建「線下淘寶」。據了解,如今娃哈哈飲料已經進入該自販機系統銷售。
「中國有大約3000個縣,我希望可以做到每個區縣布局50臺,建立起成熟的終端銷售網絡。」杭州宗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澤後公開表示,「力爭以3年的時間,綜合投資額度不小於20億元,在全國布放10萬臺終端設備。在未來10年內,綜合投資200億元,全國布放達到100萬臺以上規模。成為全國廣泛布局的、充分開放的大型智能化零售終端網絡。」
03旺旺集團
2017年3月,依託旺旺集團「50年快消食品經驗」,基於「新零售」時代的來臨,旺旺發力自動販賣機領域。以「豐富平價商品,滿足消費需求」為賣點,一年多的時間裡,旺旺自動販賣機已經布局34個省份和地區,目前已鋪設約4000多臺機器,覆蓋學校、工廠、公園、醫院、寫字樓、遊樂景區等渠道。旺旺希望通過自動販賣機打造智能新零售,建設全國自動售貨機行業新生態圈。
在今年的第三屆中國無人零售大會暨2019上海國際無人值守零售展覽會上,旺旺也將自己的自動販賣機進行展示。據悉,截至目前,旺旺在全國已鋪機超過4500臺,並設立了34個分公司服務點,計劃到今年底將鋪設的無人售貨機數量擴充到1萬臺。
旺旺集團自動販賣機運營中心負責人陳一良曾表示,旺旺目前的自動販賣機主要鋪設於學校、醫院、火車站等交通樞紐,技術上與微信、支付寶達成了戰略合作,並配有免費後臺系統智能管理和雲監控平臺搭建,消費者沒帶手機也能方便購買;產品上,只售賣旺旺旗下的食品飲料,為抓住自動販賣機上的飲用水高頻需求。並且旺旺的自動零售業務目前已盈利,旺旺選擇做這樣的決策,更看重的是通過自動售貨機積累的消費者數據,為公司產品研發和市場戰略提供參考。
04統一中控
統一中控從2017年開始布局自動販賣機領域,2018年統一中控更是投入人民幣4.5億元擴大自動售貨機裝設,並打算利用此新興通路布局銷售飲料、泡麵,預計2019年裝機數突破萬臺大關,藉助自動售貨機打造新的業績增長點。
顯然自動販賣機是統一中控未來布局的重點之一,想要在大陸食品市場展開新一輪搶攻市佔的車輪戰。而統一企業集團董事長羅智先也多次談到對自動售貨機的看法:「以無人商店來說,自動售貨機型式上就是無人商店的型態,且大陸統一早就開始布局這個市場,目前僅有約6,000臺,相較其他大型業者動輒萬臺以上,現階段規模不是很大,但未來可以玩的花樣還不少。」
統一中控指出,在大陸布建與運營自販機業務,目前還在試水溫階段,以消費者體驗為出發,並運用大數據的零售模式,如與支付寶合作推出無限寶盒自動販賣機,並在天貓小店設置自動售後機。搭配物聯網與消費者互動,透過自販機充分掌握消費者對產品的喜好和忠誠度,強化銷售價值鏈並帶動消費升級,進一步達到提升品牌價值的目的。
2
1000億市場爭奪戰
2000~2013年,全國各地開始有了自動販賣機,但還沒有智能化,入駐的場地租金也並不高。2013年後資本市場開始進入,自動販賣機品牌百花齊放,場地費、租金開始大漲,存量機器也不斷增加。
2015~2016年,新零售概念興起後,快消品企業在自動販賣機渠道投入了大量廣告費。近五年,自動販賣機渠道的年均銷售增速已經超過100%。預計到2020年,一臺自動販賣機的月銷售額將達到6000元人民幣,自動販賣機渠道年銷售額將接近1000億。
隨著傳統食品巨頭加碼自動販賣機領域,也是看中了這一未來零售大勢。隨著企業投資日趨理性和謹慎,行業集中度也越來越高。1000億的市場爭奪戰即將開打,未來企業如何立足自身需求、實現定位的精細化運營,將考驗著企業在這場自販機大戰中的走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