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仙湖是雲南第一大湖泊,除了各類傳說和靈異事件外,很多人都會問,這中國第二深的湖裡面的魚得有多大啊,的的確確,撫仙湖有著無數關於大魚的傳說。周邊漁民也多次提到,遇見過單是脊背就猶如小船般大小的魚,甚至還有著龍魚的傳說,當然在1999年祿充漁民也曾經打撈過長一米五五,重64公斤的青魚,這可是國內湖泊裡釣起過的最大的魚。然而隨後,事情卻不是這麼簡單……。
魚被撈起來後,湖面很快就風起雲湧,當時漁船紛紛回程上岸,然而當時回程過程中的漁民幾乎都看到了令人恐懼的景象,俗話說「無風不起浪」,那高高飛起的浪居然是無數的魚,平時漁民見到這麼多魚自然是高興萬分,然而此刻的魚,卻讓他們高興不起來,好像整個撫仙湖的水族全部出動,視死若歸一般瘋狂的在湖中狂遊甚至飛馳,還有些撞向漁船,仿佛在尋找什麼。事後,大家才知道或許是那一米五五的大魚的問題,或許孤山島真的就是傳說中的……。
據《滇南志略》和江川、澄江等地方志記載:孤山「四壁如削……下有鮫宮,常有巨魚數萬頭來朝。」民間傳說有兩種: 其一,孤山下面有龍宮,孤山是由十顆金柱子頂著;其二,孤山下面有許多洞。撫仙湖中的「魚王」進洞遊玩,誰知身大洞口小,進去就出不來了,就永遠呆在裡面。湖中的魚經常到這裡來朝見。由於這種種原因,遂形成了魚樂國。
孤山本來不孤獨,原本有著兩座山,中間還有著鐵橋相連。如今只看得見一座孤山島,這其實也就是撫仙湖「桑海滄田」的故事。很多人認為這真的只是故事,但是這卻是被記載在正史中的「故事」。康熙《江川縣誌》記載:「飲虹橋,在撫仙湖中。舊有大小兩孤山,好事者冶鐵為橋,跨兩山之間,如虹飲然,故名。一夕風雨交作,橋與小孤山失所在,大孤山獨存。」這「風雨」恐怕不會是地震。因在江川志書中,記載地震較多較詳,所用詞均為「地震」,涉及撫仙湖的有:「明洪武十年,江川地震,明星灣子溝有獨家村,因地震陷落入湖。」「清乾隆十七年江川地震,秦家山撫仙湖湖邊田地蕩入湖中者甚多,而最多者23戶。」那麼叫小孤山和飲虹鐵橋蕩然無存的「風雨」是什麼?下雨颳風刮跑一座山的事情好像還沒有哪出現過,而如今無數的探秘卻似乎越探越迷,「萬魚朝聖」孤山島,還不時在月圓之夜發生,如果什麼時候你遊歷在撫仙湖岸邊孤山旁,享受著微風、明月,忽然聽到湖中水聲大震,千萬記住不要用電筒,火機等去照湖裡,安靜離開就好,這是撫仙湖水族的地盤,而我們只是暫時遊歷撫仙湖的俗人。
喜歡請關注點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