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需要考試,真的覺得太可怕了。
因為有些人,真的不配為人父母。
——虎媽
作者 | 陌菲
來源 | 男孩派原創
滾水澆頭、鉗子拔牙、鋼針扎腿、打火機燒嘴巴、生生把胳膊掰斷……
你能想像這是一個6歲的小女孩所經歷的嗎?
而更讓人憤怒萬分的是,這些令人髮指的惡行,竟然來自小女孩的親媽和親媽男友。
門牙是他們用鉗子拔下來的,拔下來還不讓孩子扔,讓她吞進肚子裡;
他們吃飯卻不讓孩子吃,讓她跪在洗衣板上,給她吃貓糧;
孩子手部、肩部、臉上、背上、頭部,都被燙傷了,唇尖也被他們用打火機燒沒了……
孩子被禍害成這樣,他們過了9天才送的醫院,她能活著,都是老天眷顧我們……
小女孩的外婆一邊給記者講述孩子被殘害的細節,一邊忍不住淚流滿面。
不僅如此,當外婆質問自己的親生女兒,也就是女孩的親媽媽時,這位媽媽非但毫無懺悔之意,反而威脅外婆:
「你如果報警,我進去了也要拉個墊背的!」
外婆難以置信地看著人性全無的女兒,最終果斷報了警。
只留下一句話:「太殘忍了,判他們死刑都不為過。」
新聞曝光之後,一時之間,全網炸裂。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句扎心的話: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拳拳愛子心,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資格被稱之為「爸爸媽媽」。
我們總說,這世上有惡魔。
但卻忘了,比遇見惡魔更折磨人的是,被心狠手辣的「暴力父母」生下來。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是世間最大的謊言
其實,像童童這樣的虐童案件,並不是孤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曾經和北大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聯合做了一個調查發現,有74.8%的兒童曾經遭受過不同形式的虐待。
在過去1年中,世界各國約有10億兒童曾受過身體、心理或者性暴力,四分之一的兒童遭受過身體虐待。
而我們國內媒體曾經曝光的104起虐童案中,親生父母虐童的佔比高達49%,中國潛在受虐兒童已達1000萬。
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孩子聲嘶力竭的痛哭和一雙雙絕望的眼睛。
今年5月,青海貴德河西鎮某村民陸某,只因為兒子哭鬧、不吃飯,就用毛巾和拳頭毆打孩子的頭部和胸部,導致孩子多處受傷。
孩子被送醫院救治後回家療養,傷還沒有好完,這位父親又兇行畢露,多次暴力毆打孩子。
而這個孩子,還只是一個小嬰兒!未滿周歲、剛剛5個月大!
去年8月,山東鄒平,因為7歲的女兒吃飯很慢,一位母親就怒不可遏地將她拖到臥室用鐵棍毆打近1個小時。
其間,女孩父親多次想把孩子送去醫院,母親不但不讓去,還憤怒地打了父親幾個耳光。
下午5點,女孩喊著腹痛被送往醫院,經檢查,她全身都是青紫的傷痕,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一樁樁慘案歷歷在目,觸目驚心。
為人父母,我們大概也很難想像這些「狼父母」為什麼能如此狠心。
那可是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啊!心肝寶貝怎麼能下得了這種重手?
但在他們眼裡,這一切就和每天吃飯喝水一樣正常。
大家還記得「深圳虐童視頻」中暴打女兒的父母嗎?
面對警方和婦聯人員的質問,虐待女兒的母親是怎樣理直氣壯辯駁的呢?
「我打自己的女兒,關你們什麼事?」
對,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理由。
「孩子是我生的,打一下怎麼了?」
「我揍自己的孩子,不犯法!」
……
在這些「虐童父母」眼裡,生下孩子就意味「孩子是我的」。
我們不堪一視的那些打罵與虐待,他們並不以為恥,不以為惡。
那些只能痛苦哀嚎的孩子,於他們而言,與路邊的貓狗花草無異。
你打他,他不會停止愛你
但他會放棄愛自己
樊登曾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自曝,自己在中央電視臺的時候,曾參與過解救在家庭中受到虐待的孩子。
有個孩子,父母用烙鐵烙他,他身上全是傷痕。
然而,即便如此,孩子心心念念的還是父母。
當警察和記者把他解救出來後,警察心疼地說:「跟叔叔走吧,咱去派出所住。」
孩子只是使勁搖頭:「不去,我要回家!」
不禁心酸。
父母傷他最深,他卻依舊用盡全力去愛。
孩子的世界,太單純了。
知乎有個話題:「兒童受到虐待會對以後的生活造成哪些影響?」
底下有個匿名網友的回答讓人淚目。
沒有憎恨,沒有控訴,幾百字的回覆裡都是他的無力。
他自曝,自己經常做噩夢,夢中的人都對自己充滿極大的惡意,惹不起也躲不起,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生活中,他極度自負又極度自卑,沒有平和的心態,也無法構建和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當與人發生衝突時,要麼一味退讓,要麼過激地暴力反抗。
同時,他還恐懼人際交往,逃避集體活動,造成身體和心靈的病態循環,最終學業、事業、愛情都一塌糊塗。
的確,在心理學上,父母一時宣洩的痛快,換來的會是孩子一生的匱乏感。
被虐待的兒童會在神經發育、依戀關係、情緒調節、自我觀念及社交適應方面產生不可逆的傷害。
那些狠心的「惡魔父母」們,睜開眼睛看看,行行好吧!
別再折騰自己的孩子了。
哪怕不能做孩子的鎧甲,也請不要成為刺向孩子的那把尖刀。
可以不愛,請別傷害。
善待,才是一種愛
網上有一個帖子:「為什麼我要當父母?」
下面的回答很簡單,卻震耳發聵:「學會愛。」
孩子不是父母隨意把玩的器具。
生養一個孩子,就要去感受他的喜怒哀樂,體驗和他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學會為一個人真誠地付出,才是我們延續一個小生命的意義。
女明星小S曾在《康熙來了》中分享過自己童年時期被父母虐待的經歷。
「什麼牌尺、衣架、水管,媽媽都會拿來打我們。」
每每回憶,小S總是萬分激動。
那時,她從家裡的卡拉OK機上摔下來,得到的不是媽媽的愛撫和關心,竟然是一頓爆揍。
徐媽媽怒不可遏地斥責:「誰叫你跑過去了!」
如今已為人母的小S雖然早已與媽媽和解,但媽媽那副兇神惡煞的模樣,哪怕過去幾十年,還刻在小S的腦海裡。
她說過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
「換成是我,我會馬上安撫女兒,檢查有沒有事……事隔多年,這些陰影還存在,所以我絕對不打小孩,以免長大後有陰影,要採取愛的教育。」
所以,言語大膽尖銳,行為不拘一格的小S平時生活中,其實是一個非常溫柔的媽媽。
不發脾氣,時常輕吻、擁抱孩子;
和丈夫吵架,負能量爆棚之時,也是輕聲細語,幾乎不影響到孩子。
生完第三胎的時候,小S曾說,因為孩子,我變得如此溫柔。
對啊,這才是一位優秀父母該有的樣子。
正如心理學家曾奇峰所說,最溫柔就是最勇敢。
父母不是「披著羊皮的狼」,穿著「父母」的外衣,做著「畜生」之事。
而應該是如春風般和煦,如冬日般暖人。
學會去愛,學會給予孩子溫暖,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曾在網上看到一位媽媽的感人經歷。
這位媽媽說,自己就常常因為個人問題對孩子大打出手,事後又後悔不已。
有一次,爸爸看不過去,問孩子:「你媽媽老是打你,我們不要她了,換個媽媽好不好?」
孩子竟然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換!媽媽再打我,我也喜歡媽媽!」
想起導演坂元裕二在日劇《母親》中一句臺詞:「小孩對父母的愛,才是無償的愛。」
孩子對父母的愛,往往更加純粹和無條件,哪怕他從未享受過來自父母的溫暖,他依然會深深依戀著父母。
所以,親愛的父母們,請善待自己的孩子吧。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派給我們的天使,他們活潑可愛,善良柔軟,一如水晶般純淨。
願這世上再無遍體鱗傷的孩子,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這世界溫柔以待。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