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晚上8時,由廣州日報社主辦,「廣州日報求學」「廣州日報小記者特訓營」傾力打造的「新花城」歡樂夜「六一」線上文藝晚會在市級融媒體平臺「新花城」APP上播出。諸多曾在國內外獲得大獎的小朋友和團隊奉獻了高水平的演出。無數小朋友在家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終端觀看該場晚會,共度一個有意義的「六一」。
兄弟齊上陣
動靜皆宜
本次「新花城」歡樂夜以「致敬、感恩、展現」為主題,雖然只有短短45分鐘,但形式多樣,涵蓋合唱、鋼琴獨奏、小提琴二重奏、啦啦操、花式跳繩、花式籃球、街舞、粵劇、獨唱等多種文體類型,充分展示了花城少年兒童的良好精神風貌。
廣州海珠區少年宮小海燕合唱團曾奪得去年舉行的世界合唱大獎賽兩項冠軍,此次他們帶來的《有一種愛不變》是雲錄製的合唱,專門獻給抗擊疫情的「最美逆行者」。畫面中,他們統一穿著團隊獨有的服裝,呈現出一抹亮麗的紅色,緊緊抓住眼球,歌聲充滿變化節奏,和聲層次感強,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純真期盼。據悉,為錄製此次合唱,合唱團指揮刁志君、劉夢菲克服困難,精心策劃、悉心指導,一如既往展示出冠軍團隊的高水平。
華陽街舞團帶來的《戰疫情》用動感街舞講述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兄弟兩個一起出鏡令人矚目,他們還在直播間送上純真的節日祝福。在晚會收尾時,廣州花兒童聲合唱團成員劉芷淇的原創歌曲《等待春暖花開》同樣為疫情而作,她彈著吉他,展示了不俗的原創實力,成功吸引一大票粉絲。來自摩星輪少年弦樂團的林萌濠、林天佑兄弟倆為大家奉上《蕭士塔高維奇二重奏》。黃埔區東薈花園小學跳繩、啦啦操隊帶來《繩彩飛揚》,通過極快的步伐令人感嘆這一代人的朝氣蓬勃。
訪談環節
展示逗趣本領
鋼琴變奏曲《夜鶯》明朗歡快、樸素生動,是典型的俄羅斯抒情浪漫曲。表演者是來自星執附小的魏子牧,只有9歲,彈奏時非常投入,動作到位,音感極佳,觀眾評價她「不愧為別人家的孩子」。《荔枝頌》是粵曲中的經典,文德路小學的盧奕然選擇在自家客廳進行錄製,身著戲服、手拿荔枝,身段和唱腔有模有樣,傳遞出濃濃的嶺南韻味。
本次晚會克服特殊時期的條件限制,銳意創新,廣州日報在演播廳錄製表演者的訪談環節,與高水準的表演形成有趣搭配。來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屬小學的四年級學生周欣甜擔綱主持,與廣州日報小記者特訓營的「小溫班長」聯袂採訪表演者,為大家講述表演的幕後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們不僅是體藝達人,談吐同樣了得,回答主持人提問時自信自如。花式籃球《籃球夢想》令人見識嘆為觀止的手速,來自荔灣區林鳳娥小學的吳志毅還有一段solo表演,他表示要努力將自己鍛造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在演播廳,他有模有樣地介紹自己愛上花式籃球的過程,不停用手比畫,喜感十足,還如小大人一般,爆出了「強身健體、抵抗病毒」的金句,他也因此成為當晚觀眾最有記憶點的表演者之一。
六一線上看演出
觀眾贊儀式感滿滿
小海燕合唱團成員紛紛表示:「很開心在這個特別的『六一』用歌聲傳遞了我們的愛,傳遞我們的感恩,傳遞我們的快樂!」「我們每位少年,就像春天蓬勃生長的萬物,像清晨的第一道曙光,很榮幸能在『六一』兒童節用歌聲傳遞我們小海燕的愛,祝大家兒童節快樂!」「很榮幸能在這個特殊的時間裡通過自己和夥伴們的力量傳遞能量,感謝每一位奮鬥在抗疫前線的勇士,如果沒有你們,我們也不可能如此順利、安全地複課又或是出行。祝大家兒童節快樂!」
小海燕合唱團二班的同學們則感慨,登臺表演的哥哥姐姐們是自己的學習榜樣,「太棒了,哥哥姐姐們,我也要快快成長。平時訓練有素、充滿活力的小海燕合唱團,謝謝你!」
主持人周欣甜的媽媽表示:「感謝廣州日報給孩子一次鍛鍊的機會,節目非常精彩,很榮幸可以成為其中一員,期待明年能夠繼續。」
當晚,花城的小朋友選擇在線慶祝節日,坐在家裡通過各種終端全程認真看完了晚會,從優秀同齡孩子的「雲陪伴」中感受到滿滿的儀式感。樂賢坊小學家長羅女士和兒子扉扉一同觀看了晚會。她表示,新花城線上舉辦「六一」晚會形式新穎,給了孩子們更大的展現和交流舞臺,「以往的『六一』展演都是以學校或區為單位,觀演人數有限。這次的線上展演打破空間界限,讓更多觀眾可以通過網絡看到精彩的演出。除此之外,一臺線下晚會往往涉及燈光、音響、舞美等,成本不菲,線上晚會讓觀眾們感受到,簡簡單單也能樂在其中,藝術不止在舞臺,也在日常生活中」。
8歲娃和城管爸到社區「站桶」
怎樣給孩子過一個不一樣的兒童節?市城管監控指揮中心黨員薛冰帶著他8歲的女兒小萱,到中心支部共建六榕街稻穀倉社區當垃圾分類引導員。
在御東雅軒垃圾分類投放點,穿著校服、戴紅領巾的小萱正向前來投放垃圾的阿姨叔叔們派發垃圾分類宣傳手冊,還介紹如何正確投放垃圾。薛冰自豪地說:「女兒平時在學校也有上垃圾分類課。今年「六一」節,老師給女兒布置了作業,要她思考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正好我平時也有參加中心支部黨員『站桶』活動,覺得很有意義,就帶孩子來體驗一下,讓她從小樹立綠色環保理念,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到雲臺花園種下植物
這個節日「科普味」濃
「六一」兒童節,在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和廣州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的指導下,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攜手廣州市白雲山雲臺景區管理中心於5月31日和6月1日連續兩天在雲臺花園舉辦以「聽見花開,種植未來」為題的科普活動。
據悉,本次「六一」專場活動共有兩場,七十多組親子家庭參與。在科普導師的帶領下,他們走進了雲臺花園,認識了沿途各色爭奇鬥豔的花兒,並完成了趣味打卡小任務。
隨後,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向親子家庭贈送了寓意希望的向日葵小苗。此外,活動舉辦期間,主辦方還向現場遊客免費派發植物種子。
他們「小小心願」被點亮了
1日上午,廣州市兒童公園舉行以「中國夢·童年夢」為主題的慶「六一」活動,藉助時下流行的現場直播新玩法,不僅讓全網街坊見證了10個入選童夢揭曉,並為武漢小朋友視頻連線「雲捐贈」書籍,傳遞出滿滿的愛與正能量。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六一」前夕,廣州市兒童公園聯合各區兒童公園,面向全市兒童青少年開展「中國夢·童年夢」徵集活動——寫出你心底的「童夢」。經過市社科聯專家評選,最終選出10個具有代表性的夢想在昨天被「點亮」。
經典動畫來襲
廣報中心陪你過兒童節
「六一兒童節,豬豬俠與我們在廣報中心天台做直播啦」「我最喜歡《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它們正直、正義、勇敢給我們正能量。」「童心,是人生裡最昂貴的奢侈品,願大家永葆童心、揣著幸福狂奔!」……昨日上午,一句句留言戳中了大家的「心窩」。在海珠區融媒體直播間、新花城等平臺,昨日上午舉行了「童年樂迴響 幸福奔小康」直播活動。海珠區累計有10餘萬家庭觀看。
活動通過三代人的「動畫童年記憶」,用家庭情景劇的形式串聯起中國不同年代的生活場景。海珠外國語實驗中學附屬小學學生陳思樂表示:「能成為一名少先隊員,我感到無比的光榮,以後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萬松園小學一年級陸文迪的爸爸表示:「陪女兒在線上觀看我兒時看的《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動畫片,很有感觸,充滿暖暖的回憶。」
據悉,活動還將在海珠區118間學校舉辦「動畫迴響過六一,親子配音好家風」配音活動,同學們可以在推薦的動畫片中尋找家人共同喜歡的2分鐘片段,跟家人一起配音,宣傳美好生活,弘揚好家教、好家風。該活動同時拉開了海珠區「溫暖的迴響」主題活動序幕。
到紫惠高速工地和爸媽過「六一」
5月30日,紫惠高速工地上歡聲笑語,20多名紫惠員工的孩子穿戴定製的反光衣和安全帽,聽從現場施工人員的指引,在專門劃定的安全區域內觀看路面瀝青攤鋪模擬施工;在工人叔叔的陪同下,登上靜止的壓路機、攤鋪機,體驗在駕駛室操作的感覺;在技術員叔叔的講解下,了解全站儀、水準儀、強度回彈儀等儀器的作用,並親自操作,變成紫惠高速路上的一個個「小小工程師」。
據悉,為彌補建設者們不能陪伴孩子過「六一」的缺憾,在紫惠高速精心安排下,這群特殊的「小客人」來到了工地現場,近距離感受父母的工作,度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兒童節。
來到工地,紫惠公司黨群綜合部的龔志剛13歲的大兒子龔晨滿是新鮮與驚奇,一會兒爬上了巨大的攤鋪機,仔細觀察出料鬥的運作,一會兒試試水準儀,眯眼對著尺子讀數。而龔志剛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兒子們歡快的身影……去年的這個時候,2歲的小兒子感染上了肺炎,住院治療大半個月。由於正在籌備一個重要的活動,龔志剛放不下工作,只能由妻子請假在醫院陪護,近70歲的奶奶每天煮好飯往醫院送,從來沒有單獨出過門的她,為了幫兒女省錢,在那時學會了轉公交車。
這次的「六一」節,龔志剛把兩個孩子都帶來了工地。「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工地。」龔晨體驗了各種機械、儀器,聽了現場講解,深深體會到修路的不容易,「聽工人叔叔說,路基上面要用碎石、瀝青等鋪好多層,反反覆覆地壓好多遍,才能變成我們平時走的高速公路。」
「新花城」直播市主題隊日活動
引來超300萬人次觀看
1日上午,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教育局、少先隊廣州市工作委員會聯合廣州日報、新花城客戶端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舉行「從小學先鋒 長大做先鋒」——2020年廣州少先隊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暨羊城紅領巾爭做新時代好隊員主題隊日活動。據了解,這場直播引來全市316.8萬人次觀看,不少少先隊員在直播間發表感言和點讚。
「現在的小康生活來之不易,作為00後和10後的我們雖然不曾經歷磨難,但是也該懂得珍惜前輩們通過艱苦奮鬥而創造的幸福。」在新花城客戶端直播間裡,來自海珠區大元帥府小學四(2)中隊陳可和三(3)中隊陳諾留言表示。「我是剛入隊的少先隊員,但我也知道少年強則國強,要時刻準備著,好好學習,天天鍛鍊。」來自白雲區蟠龍小學一(5)中隊馮薪穎表示。
此外,如果錯過了這次直播,可以通過新花城客戶端,搜索「少先隊員」進入「少先隊員,你好」專題,回顧本次直播。同時,專題裡還收錄了最新一期即第八期廣州市少先隊雲隊課《從小學先鋒 長大做先鋒》。
17名留守兒童到動物園「圓心願」
「我第一次來動物園,很期待!」1日,17名來自從化的留守兒童在志願者的陪伴下遊覽了廣州動物園,很多小朋友更是第一次來到動物園。據悉,這是「家社童行」2020年廣州市兒童保護社區志願服務系列行動,其中「同心呵護,童夢成真」公益行動還將為300名廣州市內的困境兒童實現心願,目前願望正在徵集當中,心願以學習輔導、心理疏導等提供服務類內容為主。
小軒(化名)是第一次來動物園,平常他的課餘活動是去山裡摘果、到家附近撿螺。記者了解到,小軒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家裡只有他和年邁的爺爺一起生活。疫情期間,由於長時間對著電子產品上課,他的視力漸漸下降。爺爺很擔心孩子的視力,希望孩子能有機會出去外面走一走。終於,「童夢成真」微心願服務讓包括小軒在內的17名來自鄉村的留守兒童度過一個不一樣的「兒童節」。
據悉,本次「家社童行」行動還將開展「童心協力」社區困境兒童保護計劃及「社區童助力」主題教育計劃,在社區建立以黨員為參與主體的「愛童志願服務隊」,精準對接困境兒童需求。目前,系列社區志願服務也正式在廣州公益「時間銀行」火熱上線,想加入行動的團隊可以通過「時間銀行」公益行動板塊提交申請,共同為兒童圓夢。此外,熱心市民也可通過微信搜索「公益時間銀行」小程序,選擇家附近的兒童志願服務活動貢獻愛心力量。
關愛睏境兒童
開展定向越野活動
1日記者從廣州市白雲區民政局了解到,5月31日,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以下簡稱「廣州社聯」)承辦的「繽紛六一 牽手童行」——廣州市白雲區關愛睏境兒童活動正式啟動。啟動儀式結束後,白雲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和廣州社聯工作人員與9戶家庭一同前往廣州市兒童公園參加精彩的定向越野活動。活動設置了「尋找愛的出口」「安全知識知多少」「齊心協力戰沙場」及「衝向大草坪」4個遊戲項目,參與兒童需要與家人相互配合完成各環節設置的小任務後積攢印章,贏取心儀的小禮物。
活動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本次活動,讓平日較少參與集體活動的殘疾兒童與其他兒童和家庭有了更多的接觸機會,通過合作完成任務增進孩子與家長的互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曾俊、劉曉星、全傑、曾衛康、李妍、黎慧瑩、廖靖文、盧夢謙、蘇贊、林琳
通訊員 廖培金、沈高、譚婉瑩、黃隆奇 、成廣聚、謝百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高鶴濤、曾衛康、邱偉榮、喬軍偉、曾俊、劉曉星 林琳、蘇贊、全傑、黎旭陽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