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 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戳中了怎樣的痛點? | 睡前聊一會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前兩天,一部七八分鐘的中國風短片《包寶寶》,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觀眾,也戳中了不少中國家庭的痛點。受黨報評論君的邀請,今晚我們來聊一聊這部短片。

  這部由華裔女導演執導的短片,用華人家庭的形象和場景,講述了一個中國人熟悉的話題: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控制」,以及如何面對長大以後的孩子。短片火了之後,很多網友留言,「我就是包寶寶……」「真的是從小生活在媽媽的管制下,讓現在的我逃離遠方。」共鳴不少,正是因為短片直指中國式親子關係中最常見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很少被當作獨立的個體看待,而被視為父母生命的延續。這個過程中,理直氣壯地對孩子的生活加以幹預,以愛之名實施控制、以付出為由要求回報,成為不少家庭的常態。

  我們要開車,得先學習駕駛技能;我們想跳舞,得先練習基本動作,然而如何當父母,卻並不需要持證上崗,後天的學習只能靠耳濡目染或自我領悟。這也告訴我們,如何陪伴與幫助孩子成長,真的是很難的一堂人生課。好在,近些年,自我反思的父母越來越多,在孩子長大後適當的「退場」,逐漸為人們所接受。電影《狗十三》,揭開了那些久藏的年少時的傷疤,讓很多人淚流滿面;電視劇《老男孩》中的親子教育,也給不少年輕父母以思考。應該說,親子關係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這條路,中國的父母雖然走的不快,但一直在努力。

  有段話流傳多年。「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等到。」記得當年,我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不容商量地堅持,去哪兒上大學都行,只要不留在老家的城市。然而,在離家13年後,在看了《包寶寶》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如果說為人父母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適時得體的「退場」,那麼,作為子女則更應該思考如何給日漸老去的父母一些安慰。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包寶寶》這部短片不僅僅探討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方式,也啟迪我們什麼是愛、如何去呵護愛。這個問題上,父母固然需要反思,為人子女也必須檢視自己。

  另一個層面來看,短片能在奧斯卡金像獎這個舞臺上獲得認可,甚至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鳴,也說明愛是世界共同的語言,如何處理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如何在生物繁衍基礎上構築一個溫情脈脈的社會,是這個時代面臨的普遍話題。在短片《包寶寶》中,年幼時候獲得母愛的呵護與陪伴、青年期產生的對母愛的隔閡與疏遠,從夢中驚醒後母子相互理解,家庭再次洋溢著幸福……短片中所體現的愛與奉獻、離別與守候、傷害與悔恨,這些洞穿所謂文化差異的次元壁,讓更多人內心感受到親情的力量。

  青春可能是,突然發現了自我;成長也許是,開始發現每個人都不容易。我有一個朋友,小時候,他覺得爸爸無所不能,簡直像個英雄;上大學後開始發現爸爸其實很普通,甚至有些窩囊。等他成為爸爸,卻發現人生不易,自己並不比當年的父親成功,也很擔心兒子不再把他當作英雄。如今每次過年回家,無數次,他都想擁抱一下爸爸。為人子女,總有一天會長大成人。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提醒著我們,需要有更為長遠的眼光來思考父母之愛這個話題,認識到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原諒父母囿於時代、智識、經歷的局限性,或許有一天就能釋然:他們或許做得不夠好,但給予我們的愛毫無保留。

  這正是:年少時自我,長大後擔當。

  大家晚安。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鞏育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等與會並致辭。【詳細】

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詳細】

相關焦點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帶來的啟示
    日前,由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英語原名為《Bao》,一語雙關。一部滿滿中國風的短片!不到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卻惹人淚目。戳中無數媽媽的淚點,也點醒了無數父母,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孩子?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戳中不少中國父母的痛點 | 視頻
    的確,這部電影戳中了不少中國家庭的痛點。@人民日報這樣評價:「從小到大,父母的懷抱是最溫暖的港灣,但成長註定要跋涉遠方,父母的過度控制,折斷追夢的翅膀,以愛為名的『不肯退場』,也會埋下衝突種子。如何愛孩子,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當孩子啟程時,如果愛,不妨揮手目送。」
  • 奧斯卡獲獎短片《包寶寶》,戳痛多少媽媽的心,看完果斷買票回家
    奧斯卡獲獎短片《包寶寶》,戳痛媽媽淚點最近被一個奧斯卡獲獎短片刷屏了,《包寶寶》講述的是一個空巢媽媽,在包包子的時候包出來一個寶寶。她十分珍惜這個娃娃,萬分寵愛和呵護,耐心的餵飯,帶寶寶玩耍,無論是買菜還是打太極,她都很寶貝地帶著寶寶,生怕寶寶孤獨寂寞不開心,甚至寶寶每長高一點,都很仔細地記錄下來,視如己出。可是包寶寶逐漸叛逆,從和朋友打電話被媽媽發現,生氣地摔門發脾氣,到交了女友。
  • 動畫片《包寶寶》贏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2月25日,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的中國題材動畫片《包寶寶》贏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是2018年石之予執導  、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迪士尼電影公司發行的動畫短片,短片講述了一個華裔女性因空巢而備受沮喪,當某天她包的一個包子「活過來」之後,一切都發生巨大變化的事。石之予畢業於加拿大謝爾丹學院動畫專業,在那裡孕育了她對故事和動畫片的熱愛。
  • 皮克斯首位華裔女導演執導《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全球矚目的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終於揭曉!今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是皮克斯首位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這部溫情的影片觸動了全球無數華人的內心,也贏得了電影屆的一致好評。另外,《綠皮書》等奪獎大熱也收穫頗豐。
  • 動畫片賞析:201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
    在今夏諸多的動畫片中,不乏優秀的作品。但對於看慣了大片的觀眾,欣賞小眾的動畫片不失為一種更好的休閒方式。今天小編就不會像其他人一樣為你推薦在大熒幕上上映的動畫片。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將為你推薦一部同樣為迪士尼動畫和皮克斯工作室聯合製作,名為《包寶寶》的3D動畫短片。
  • 《包寶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導演是四川人
    石之予亮相奧斯卡第91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封面新聞密切關注的該片導演石之予成為華人之光!封面新聞曾採訪了該片導演Domee shi(石之予)的家人,石之予是皮克斯動畫短片製作行業的首位華人導演,也是首位女導演。她祖籍四川綿陽,在多倫多長大,在Sheridon college畢業,以實習生的身份進入迪士尼皮克斯電影公司,並根據自己作為華人移民的經歷,設計製作了《包寶寶》。
  • 英媒分析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中國崛起帶動中華文化輸出
    《包寶寶》動畫海報(資料圖片)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日刊登了題為《<包寶寶>與華人文化:當奧斯卡獎給了80後華裔女導演》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短短八分鐘的動畫短片《包寶寶》以具有中國文化象徵的「包子」詮釋母親的愛,奪下2019
  • 「中華包子」拿下奧斯卡小金人,榮獲2019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就在今天,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剛剛結束。對於喜歡看動漫的美術人來說最期待的自然是最佳動畫長片與最佳動畫短片的結果!動畫短片《包寶寶(Bao)》《包寶寶》是皮克斯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也是第一部由華人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的英文名為《Bao》,蘊含著兩層意思:既是指中國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寶」——孩子。
  • 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熱乎出籠講述中國式母愛
    2月24日晚,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最佳導演阿方索、最佳攝影以及最佳男女主等等獎項一一揭曉,大多實至名歸。由Pixar首位華人女性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Bao》)奪得了最佳動畫短片獎。沒錯,這部就是《超人總動員2》的貼片動畫。
  • 你真的看懂了《包寶寶》這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嗎
    遠在獲得奧斯卡獎之前幾個月,《包寶寶》已經隨《超人總動員2》在各院線播放,獲得的評論褒貶不一。差評主要集中在暗黑、詭異,直接指向包媽媽吃掉包寶寶一幕。最後包媽媽的兒子回家來看她,有些網友認為就是「常回家看看」的主旋律,毫無新意。
  • 《包寶寶》斬獲奧斯卡!這個只有八分鐘的動畫短片,為何受青睞?
    北京時間2月25日上午(當地時間2月24日晚),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由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8分鐘動畫短片《包寶寶》,喜獲最佳動畫短片獎!石之予是皮克斯動畫短片製作行業的首位華人導演,也是首位女導演。
  • 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為什麼讓所有媽媽淚目?
    導演石之予也是從媽媽的這句話裡得到靈感,創作了《包寶寶》這部動畫,並一舉拿下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在加拿大的一個華人社區,女人漫不經心的的包著包子。忽然,一個小包子發出了嬰兒的啼哭,變成了一個軟糯糯的小嬰兒。這讓寂寞的女人非常興奮。接下來,她興致勃勃的做起了包寶寶的媽媽。逛街、運動、做家務,女人到哪兒都帶著包寶寶,她覺得非常幸福。
  • 奧斯卡最佳短片《包寶寶》:東方短故事如何俘獲西方觀眾的心
    人生的道理那麼多,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那麼複雜,東西方文化差異又那麼大,一部講述東方式家庭故事的短片,如何在東西方觀眾以及奧斯卡評委中得到廣泛的認可與讚賞?本文將從故事表達載體的選擇、東方故事如何跨文化打動西方評委,以及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個人經歷與作品的關係等幾個方面加以探討,嘗試尋找不同文化背景下,以人類共通情感為依託的、通用的創作譜系。
  • 30歲華裔女導演,憑8分鐘短片《包寶寶》拿下奧斯卡
    正在進行的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30歲的華裔女導演、生於重慶的石之予,憑藉8分鐘動畫短片《包寶寶》,拿下了「最佳動畫短片」獎。她不僅是皮克斯動畫的第一位亞裔女導演,同時也是第一個女性的短片導演,而《包寶寶》是她的第一部動畫短片作品。△右為石之予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發表得獎感言。
  • 《包寶寶》奧斯卡獲獎動畫短片,中國式教育的溫情與殘忍
    2月24日晚,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最佳導演阿方索、最佳攝影以及最佳男女主等等獎項一一揭曉,大多實至名歸。由Pixar首位華人女性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Bao》)奪得了最佳動畫短片獎。動畫在7分鐘的時間內,傳達了一個極具奇幻色彩的故事。
  • 包寶寶,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一部中國式家長的短片
    快樂的成長在接受了新生命的誕生之後,母親帶著包寶寶快樂地成長。這一段母子兩人相處的其樂融融。孩子圍在母親的身邊為他帶來了無窮的快樂。量身高,帶著包寶寶出門買菜,一起打太極,精心地保護著包寶寶,不讓他受到一點傷害。
  • 除了《包寶寶》,這些中國風動畫也讓奧斯卡評委動容
    近日,由皮克斯動畫首位華人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有著鮮明中國元素的動畫短片《包寶寶》,喜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包寶寶》以其細膩的描述、大膽的想像、感人的劇情,打動了無數人。除了《包寶寶》,還有一些中國風動畫短片與奧斯卡金獎擦身而過,這些潛心製作的佳片,值得人們靜心去觀看。中國美食講述中國親情「家庭」與「愛」,一直是皮克斯動畫所關注的主題。
  • 奧斯卡點評之《包寶寶》:文化的融合與差異
    熱熱鬧鬧的奧斯卡頒獎禮過去了。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有一點與往年不一樣,那就是華裔面孔和中國元素多了。不僅有阿里影業參與投資的《綠皮書》獲得最佳影片獎,還有楊紫瓊和吳恬敏兩代華裔明星成為頒獎嘉賓,更有美籍華人導演的《徒手攀巖》和《包寶寶》雙雙獲得最佳紀錄長片獎和最佳動畫短片獎。
  • 隨筆丨《包寶寶》奪奧斯卡的驚豔
    多數美國媒體報導華裔女導演石之予作品《包寶寶》奪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都把包子譯成泛指用麵皮包餡的食品dumpling,而這個可以泛指世界各國此類麵食的英文詞,在中文裡經常被直接譯成餃子。食品翻譯上的困難,令人聯想到東西方文化互動中的很多相似情形。2月24日,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包寶寶》的導演石之予(右)展示獎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