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學院和北京科技大學兩所學校都是建國之初就已經創辦的高校,區別在於班底不同。北京科技大學建校班底來自天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山西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冶金相關專業;而外交學院的班底主要來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兩所學校建校班底實力差距比較大。
外交學院建校之初,並不是面對全國考生的高校,主要是以推薦和選拔為主,如第一期學生招生對象,是中組部從中央部委各大機關抽調的副科級以上幹部組成。外交事業對人員要求較高,尤其是政治素養方面更是如此,所以高層對外交學院非常重視,當時周總理曾經表示要親自兼任院長,但是總理工作忙,沒有太多經歷管理這些事,另外級別不對稱,因此沒有落實。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外交學院的重要性。
外交學院建校初期,不僅僅涉及普通高等教育,事實上還開辦各式各樣的專修班,民族班,工人班等等,這些都是為了培養外交人才而設立,所以外交學院早期並非是一所簡單的高校,更是外交工作的集訓營。而且外交學院,早期是根據外交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調整招生範圍和數量,當外交幹部人數多了,招生就少,開始以質量培訓為主,招生主要是選調青年幹部為主;反之既然。
北京科技大學,是一所以民用冶金為主的高校,而且隸屬中央部委,所以招生面向全國,培養的是技術人才,所以早期的北京科技大學是以理論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人才,學生不僅僅要在課堂上念書,還要長期在工廠裡實習,因此這一時期北科大畢業生普遍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整體來看,北京科技大學的綜合實力勝過外交學院,這主要是北京科技大學的規模更大,涉及的學科和專業更為廣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