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比玉米價格高三四倍,農民為什麼把稻田改種玉米

2020-12-27 太陽夢見月亮

我老家那裡地處華北地區,多年以來,我們這裡就有「大米之鄉」和「水果之鄉」的美稱,從這兩個稱呼,就知道我們那裡最盛產什麼了吧?

現在市場上的水果琳琅滿目,但是我不怎麼去買,因為我覺得那些水果,雖然看起來好看,但卻沒有我家種出來的好吃,以前我家有一個果園,有各種時令水果,春天的時候有櫻桃,黃葵,夏天有杏,李子和桃,秋天黃元帥蘋果,還有果光蘋果,各種適合北方生長的水果應有盡有。

我總覺得市場上那些水果味道不純正,雖然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吃在嘴裡水了吧唧的,沒有什麼味道,因為我多年經營果園,對各種水果的味道非常了解,咬一口我就能知道它是什麼水果。

我們先不談水果這個問題,主要來說一說種水稻的的事情。我們那裡素來就有「水稻之鄉」的美稱,村子外面有一望無垠的千畝稻田,這些稻田養育了一輩又一輩的農民。近年來,農民把這些水稻田都改為了玉米田,在農村我們把這種做法叫做「拉旱「,我們都知道玉米的價格是偏低,水稻的價格是玉米的三四倍。可是農民為什把水稻田改為玉米田呢?是農民沒文化,不會算這個帳嗎?當然不是了。

一個真正種過地的人,種過稻田的人,都知道稻田裡的活,沒有一樣是輕鬆的。水田比較累,水田裡有淤泥,管理起來費力氣。春天平整稻池的時候很費力氣,要把盜田平面弄得非常平坦,有助於稻苗的栽植和成活率。

我是一個有著30年種地經驗的資深老農民,如果你是一個種過多年土地的農民,或者你也種過水稻,對我的話能很快理解和認同,如果你沒有種過水稻,你自然不能夠體會種水稻的辛苦。

種水稻的辛苦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育稻苗費工

種過水稻的人都知道,水稻要提前育苗,也就是把稻子灑在一個苗床上,過一個多月以後,稻苗長到有四五釐米高的時候,才可以移栽到稻田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栽稻子。

培育稻苗的過程非常繁瑣,要把土先整成苗床,然後上面鋪上薄膜,還要弄一個小型的大棚似的塑料棚,這樣能給豆稻苗很好的保溫,這些還不算,還要經常給裡面的稻苗澆水,一個月以後,還要把這些稻苗移栽到稻田裡。栽稻子的時候很累,在水田裡不能蹲著,也不能坐著,栽一天稻苗下來,腿和腰疼的都不敢動了,栽過稻子的人都有這種體會。

二,稻苗栽上以後要經常澆灌

把稻苗栽到稻田以後,及時澆灌很重要。我們都知道水稻是離不開水的,把稻苗栽上以後,要看好水,不能讓水大把稻苗飄起來,剛栽的稻苗。還沒有紮根,水大了稻苗就會飄起來,如果水小了,當稻苗吸收不到水分,就會幹枯緩苗慢,影響後期的生長速度。所以栽上稻苗以後,要每天在地裡查看澆水的情況。

三,水稻的收割太費人力

稻田裡非常泥濘,收割水稻的時候,機械車不能進到地裡,所以稻田裡的水稻,只能用人力往外扛,貼近地邊的水稻田,畢竟是極少數,有些農戶的稻田離公路很遠,但是也要把水稻割下來後,捆成大捆,一捆一捆地扛到路邊,然後再裝到車上,這樣太費人力。以上三種情況,是種水稻最費人力的地方,那樣算下來,就要一個人常年去管理這些田地,農民們算下來,不如把稻田改為玉米田,這樣就省下人力了,可以出去打工,打工一天能賺100到幾百元,這樣就比在家守著那幾畝到稻田強多了。

把水稻田改為玉米田就不一樣了,種玉米操作簡單,只要春天把玉米種在地裡,然後再給玉米打除草劑,基本上就沒啥事了,就等著秋天收割了,種玉米有以下三點好處。

1,種地省事兒不用澆水

我們那裡種玉米都是不澆水的,玉米是非常抗旱的,靠天下雨也就可以,到了秋天,玉米的收成都不錯。種玉米的時候,現在都有小型機械,用小型機械,一個人一天就能種一二畝地,相比栽稻子就省事多了。栽稻苗的時候要好多人排成一排,很多人一天就栽一畝多地,二者相比之下,還是種玉米省工省力。當然種玉米也不用澆水了,種完追肥以後就等著秋天收割了。

2,種玉米容易管理

現在有一次性玉米專用肥,在種玉米的時候,把這些一次性玉米專用肥撒進地裡,後期就不再用給玉米上化肥了。玉米苗出來的時候,打一次除草劑,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再打一次,但是要看除草劑的說明,一定要按說明去噴灑除草劑,千萬不能傷了玉米苗。如果不喜歡使用一次性玉米專用肥,在玉米長到二尺多高的時候,可以另施肥,一般以尿素為主,也有人喜歡使用別的肥料,那就根據自己的愛好去決定。

給玉米抓肥也很容易,如果玉米地平整,直接把肥料扔在裡,離玉米根部二三釐米左右的地方就可以了,也不用在上面蓋土,以前很多人都把玉米肥料蓋上土,怕肥料流失,後來人們發現不給肥料蓋土,秋天收穫的時候,產量也沒有變化,所幸人們把化肥直接抓在地裡,就不再去蓋土了。

3,種玉米收割方便

秋天的時候,可以把車直接開進玉米地裡,把收好的玉米裝在車上,直接拉回家非常省力。雖然玉米的價格偏低,但是銷路很好,有多少玉米都不愁銷售,收秋一個月以後,就會有人找上門來,這方面讓農民也非常喜歡。把玉米賣了以後,就不用再為它操心了,可以放心的出去打工。以上這些原因,就是農民為什麼把水稻田改為玉米田的主要原因。

其次,近年來水源不足,原來大河水很多,也不知為什麼,原來很大的河水,現在都變成小水了,因為水不夠用,有些農民還經常為搶水而發生生爭吵。聰明的農民會算這個帳,如果種水稻,家裡就要有一個壯勞力,在家常年看管這些水田,但是種玉米就不需要了,家裡有老人和婦女,就把那些地管理好了,這樣壯勞力可以出外打工,打工又是另一項收入,而且比種地強很多。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看到這裡,你們明白農民為什麼把水稻田改為玉米甜了吧?我是一位生活在農村40多年的農民,我有40多年的種地經驗,對農村的生活非常了解,你們那裡的農村風俗和我們這裡一樣嗎?

相關焦點

  • 2019糧食補貼金額出爐,我們從糧補預測一下水稻,大豆玉米的價格
    玉米的補貼是79.4元,大豆補貼高於玉米補貼200元就是279.4元。我們看到今年的玉米補貼明顯的高於去年的玉米補貼,而大豆補貼低於去年的補貼金額。水稻的補貼還沒有具體的金額,我們預計今年的水稻補貼很可能少於去年的金額,也就是河水稻120元/畝左右,井水稻80元/畝左右,這是我們的預測補貼數額價格。我們結合今年的補貼金額分析一下水稻,玉米,大豆價格的走向。
  • 水稻、玉米病蟲害咋防控?來,看這裡!
    目前正值水稻、玉米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7月9日,市農業農村局召開水稻、玉米病蟲害統防統治現場會 以稻田生態系統和健康水稻為中心,以抗(耐)病蟲品種、生態調控為基礎,優先採用農藝措施、昆蟲信息素、生物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措施,增強稻田生態系統自然控害能力,降低病蟲發生基數。應用高效、生態友好型農藥應急防治,控制危害。推進綠色防控專業化服務,促進水稻重大病蟲害可持續治理,保障水稻生產綠色高質量發展。
  • 2021糧食價格年前要上漲?水稻,小麥,玉米都跑不掉?
    近期以玉米為代表的糧食,價格一往直前往上衝。這一年來,種植戶心裡樂開了花,看著糧食價格逐漸上升,日後種植糧食也能夠獲得更多的收入,無疑是對農戶種植糧食積極性提升對最有效對方式。有網友說到,2021年糧食漲價將會是必然的。官方對於糧食安全的重視,農戶將會親身感受到!
  • 2021年玉米價格預測多少錢一斤?玉米價格最新行情預測
    過年前玉米價格預測  近期國家加大了對陳小麥、水稻的拍賣,其目的就是讓小麥、稻穀替代玉米在飼料上的作用。從今年以來成交的小麥量為2020萬噸,稻穀量為1473萬噸,目前還在持續投放中,必然會抑制玉米行情。
  • 玉米價格最新行情 未來玉米價格持續走高
    他告訴記者,全村耕地面積5000多畝,玉米面積已佔到八成以上。濉溪縣四鋪鄉八裡村排馬莊李德敏以前麥收後以種植大豆為主,但近年來全部改種玉米。「我今年計劃種植17畝玉米。」他對記者說,自己在春節後以0.93元/斤的價格賣掉全部玉米,每畝產值超過1300元。在種植效益引導下,當地農戶紛紛以玉米為夏秋季主要種植作物。
  • 種植水稻、玉米不用農藥、化肥等,配合養雞、養鴨能否實現?
    導讀:種植水稻、玉米不用農藥、化肥等,配合養雞、養鴨能否實現?現在農業生產上離不開農藥化肥了,不使用農藥化肥,水稻、玉米長不起來,更談不上豐收了。他在水稻種植前,每畝地施農家肥500公斤,本以為完全足夠滿足水稻生長的所有肥料,沒想到到水稻揚花前就已經有缺肥的跡象了,到中後期,缺肥更明顯,最後收上來的稻穀產量低不說,稻子乾癟,米粒小,出米率低,碎米率高,碾出來的大米品相不好,口感也比常規大米有些出入。
  • 玉米豐收在即,農民賣玉米棒子和賣玉米粒,哪個更划算?
    秋天是農民最喜歡的季節,因為在秋天裡,農民能有自己的收穫,春種秋收,農民盼望的就是秋天的大豐收,今年年景好,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我是一個農民,我所處的位置屬於華北地區,我們這裡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玉米,其次是水稻,也有一些雜糧。
  • 撞了南牆變精明 鄉下農民不再種植木薯改種黃玉米
    在廣西玉林的農村,農民的旱地作物大都以木薯居多。春季種植,秋季收穫,木薯屬典型的懶人作物。但是近年來,木薯的收割價格年年下降。以去年為例,客商上門收購木薯,每一百市斤幹木薯價格僅40元。農民種植木薯的積極性遭重挫。越來越多的農民將種植木薯的旱地改種黃玉米。黃玉米高產,特別適合作為禽畜的飼料。疫情防控期間呆在鄉下,看到幾家農戶窩在家裡閒不下來,邊看電視邊剝玉米。
  • 此魚養在稻田裡,是鯉魚的變種,最大難超半斤,價格卻是鯉魚10倍
    其實,在南方地區並不是所有的鯉魚都不愛吃,有一種就是鯉魚的變種,它是養在稻田裡的,而且體重難超過半斤,可是價格卻是鯉魚的10倍。但是如果把它養殖在水稻田裡,則身價暴增了。 在廣大的南方地區,像廣西、貴州、湖南等地就自古有在稻田裡養魚的習俗,其中烏鯉魚就是最常見的一種魚。由於這種魚是在幼魚階段就放養在水稻田裡,並且吃的是掉落在水中的稻花,也不投餵其他的飼料,所以吃稻花長大的烏鯉魚的魚肉有一種濃烈的稻花香,因此就得名「禾花魚」。
  • 玉米價格持續降價,農民現在賣糧划算不?玉米價格還會漲嗎?
    這玉米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且目前的玉米收購價格處於歷史高位。可以說這是玉米上市的高峰,也是玉米供應的高峰。從11月份開始,玉米的上市量就在不斷地增加,價格也達到了預期,並且在11月17日到19日期間,東北地區遇到了大雪和降溫天氣,影響了玉米的儲運,使得玉米價格又一次上漲。
  • 現在玉米多少錢一斤?為何近期玉米價格上漲?玉米價格高有風險嗎
    像我們當地在年前的時候,玉米價格只賣到8毛,我們家裡有一些玉米父親都不打算賣,因為實在是價格太低了,賣了也不值錢。那到了年後的時候,玉米價格有所上漲,大概在四月份的時候我們當地的價格已經漲到了一塊錢左右,這個時候父親才決定將家裡的剩餘的玉米賣掉。那麼現在的玉米價格高不高呢?玉米價格上漲有沒有什麼風險?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玉米再次暴漲!春節前玉米價格預測!
    在今年臨儲玉米拍賣最火爆的7月份,價格幾次衝高1.30元/斤,最後在國家的調控政策下潰敗而退。在10月份,華北大量糧源上市,東北收割旺季,各路收購主體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再一次把1.30元/斤推倒風口浪尖。就現在的玉米市場所處的時間階段而言,玉米價格想在年前全線突破1.30元/斤,還是比較有難度。之前我們說今年農民對玉米價格比較滿意,售糧意願也比較高。
  • 2020年糧價完美收官,玉米、小麥、水稻還會大漲嗎?12月31日糧價
    ,同時水稻、小麥價格又現漲勢,為2021年的糧食市場走勢留下了懸念。  一、目前玉米、水稻、小麥價格表現:  1、先說說玉米行情。  從目前的糧食市場行情來看,玉米、水稻、小麥這三大品種中,個人感覺最有上漲潛力的仍然是玉米,但是1月份並不是主要上漲階段,主要上漲階段應該在4-6月份。
  • 農村提倡種粟米、水果玉米,五角一斤包收購,今年農民能賺到錢嗎
    而對於我老家來說,清明是很忙的,往些年,早就忙著插小秧、耕種玉米烤菸等等。但今年的話,不知大家所在的村莊有沒有就是說實行一個政策,就是不允許種植玉米,而是改種其他的?我老家已經確定,一部分土地種粟米,一部分種水果玉米,那種這兩種農作物,農民今年的收成和收益怎樣呢?要搞清這個,得先了解粟米和水果玉米這兩種農作物!
  • 調控力度加大,玉米價格會暴跌嗎?
    調控力度加大,玉米價格會暴跌嗎?最近幾天,無論是東北還是華北,到處是一片降價聲,甚至有收購企業一天兩次下調收購價格,雖然降價的幅度不大,但普遍下調價格。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本次玉米價格下跌?未來又將是何走勢?
  • 種大豆還是玉米?謹防「爭地」現象發生
    2020年糧食價格整體上漲,尤其是以玉米、大豆為代表的主糧作物,玉米期現價格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主力合約最高漲至2692,較年初上漲781元/噸,漲幅達41%;代表國產大豆價格的豆一主力合約刷新上市以來高位,漲至5733元/噸,較年初上漲1877元/噸,漲幅達49%。
  • 美媒:中國的「穀物之王」為何是玉米而非大米?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5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穀物之王為什麼是玉米,而不是大米? 長期以來,大米都是中國飲食的一種文化符號。大米最早由亞洲農民於8000年前開始種植,目前它已成為全世界最主要的主食之一,並且是中國種植面積最廣的農作物。  但是近年來,在中國,玉米已經搶了大米的風頭,成為中國最主要的農作物。
  • 受災稻田急待補救 江西省將組織宣講團送技術到田間
    眼見即將歸倉的早稻遭洪水洗劫,農民心急如焚,期盼相關部門指導其採取補救措施,減少損失。7月15日,記者走進受災較重的浮梁縣採訪,並請省農科院水稻專家支招。而對近600畝絕收稻田的處置,帶隊勞動的縣城管局局長王政表示,雖暫時無法恢復原狀,但將請教專家,尋求「灘涂田」修復良方,或引導村民改種其他適合沙地生長的經濟作物,確保不空田、不荒田。  據了解,年初起,這1200餘畝歉收稻田已納入早稻、晚稻輪作計劃。慶幸的是,馬家村晚稻秧田受損程度不大,能保障這些稻田下一步栽種晚稻的秧苗需求。
  • 今年,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何時到戶,農民很期待
    我們都知道,今年上半年農民朋友的很多補貼金額已經到位了,現在就是在等下半年的補貼了,到目前為止,很多地區的玉米大豆,水稻生產者補貼還沒有到位,近幾日就有農民朋友問了,黑龍江地區的生產者補貼不是說15號之前就會發放的麼?現在我們看已經是不可能的了,農民朋友現在只能等待了。
  • 今年打算種玉米嗎?分析師預計種植收益比去年好,2019新玉米會漲價
    進入4月後,玉米價格回暖,近期更是出現了持續性的小幅上漲。銀河期貨分析師孫禹認為,近期玉米價格反彈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孫禹:總體來看,玉米價格處於反彈的過程中,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農民手裡剩餘的玉米不多了,市場上的糧源比較稀缺,主要的玉米供應集中在供應商的手裡,所以接下來價格上漲的動力更強一些;二是現在春耕開始,由於大豆的補貼額度遠超過玉米,所以今年會有不少農民將玉米種植改成大豆。面積減少的預期,加上現在市場餘糧的緊缺,導致現在的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