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12歲男孩子的人類圖,他的媽媽簡單的了解過人類圖, 對於孩子的天賦設計,她還有以下一些疑惑,於是前來諮詢。
孩子的媽媽說到,自從她自己開始改變,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以後,孩子的情緒狀態也開始變得慢慢的好轉起來了。
媽媽問,情緒中心定義的孩子,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他的情緒嗎?
我們每個人都是環境的產物,人人離不開環境對自我的塑造。
不管孩子在能量上是什麼類型,父母在對孩子的教養裡,遵循愛、尊重與自由的原則,每一個孩子都會成長的比較順利。
只是投射者孩子會渴望來自父母、學校、同學的更多的認可與讚美。
如果允許將生產者小孩跟投射者孩子比較起來,投射者孩子相對來說更加的脆弱(雖然這不是絕對的)。
投射者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認可,將孩子戴上高帽子,擼順毛的感覺。
如果用同樣的方式批評兩種類型的小孩,投射者孩子相對來說,內心受傷的程度會更大。
這裡,我強調的是能量上的比較性,而非絕對的所有的生產者孩子就比投射者孩子能抗壓。
孩子是情緒中心定義的,他自己身體內有三種情緒波無時無刻在波動著,貌似孩子的情緒和父母沒有很大關係。
事實上父母的態度,讓他感覺到父母接納了他,這是非常重要的情緒接納方式。
情緒中心定義的情緒一方面來自於體內的化學反應,還有一方面更多的是來自於我們身體的記憶。
比如,當我們獨處的時候,我們回想到某一些曾經經歷的過往,腦海中產生畫面的時候,我們也會將當時的情緒釋放出來,比如感受到某一種情緒漣漪。
那些未被處理好的情緒記憶,印在自己的身體裡面,是可以通過外界的觸發點來點燃沉睡的情緒記憶。
對於這個孩子,父母的接納對孩子的重要性在於,他的人生角色是4/6爻。
四爻的人他未來所有的成就,財富,都是來自於他的人脈關係,來自於他的熟人朋友圈。
11歲的孩子,他的熟人朋友圈,目前來說無非是他的父母、學校老師和同學們。
這些關係的穩定性是他未來所有成就安全感的基礎。
比如,比爾蓋茨也是4/6爻的人,他的爸爸,有一次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說,從小他們夫妻倆就會給到比爾蓋茨很多很多的支持,和孩子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從不打擊孩子,給予他很多的鼓勵。
4/6爻的人特別需要父母、原生家庭給到他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無論他是對還是錯,在孩子眼裡面,父母是要沒有條件的愛他,支持他的。
如果孩子真的做錯事情了,父母需要就事論事,將人的品質與事情進行區分,不以他做了錯誤的事情而否定、批判他這個人的行為品質,而這些往往是很多父母在急躁下所犯的錯誤。
這樣的孩子從小建立好了安全感以後,在成年以後,再去有信心有能力去編織他穩定可靠的友誼、事業版圖的關係網。
這個孩子有三條情緒波的通道,孩子的天賦通道能量特點主要集中在感知迴路群裡。
這樣的孩子有著渲染情感、情緒、共鳴、藝術、文藝的天賦,孩子偏向感性的,而非邏輯理性的孩子。
偏向愛好詩歌、語言、文字、舞蹈、藝術等興趣特長。
加上孩子的頭部中心與思考中心都定義,他的思維方式有自我的主張,不容易被別人的話說服帶跑,也可以說有些固執,自己認為怎樣就應該怎樣,別人的話不太聽得進去。
但是也是有可商量的餘地的,相對對這兩個中心空白的人,稍微固話一些。
他的思考方式,能通過自我整理找到答案,比較聰明,可能不夠靈活,但是他一旦要去思考一個問題,一定想要找到他要的答案。
情緒中心裡7閘閘門,他的孩子擁有5個閘門,55號閘門和22號閘門是情緒中心裡情緒最劇烈、最敏感的閘門。
這樣的孩子需要讓他有,流通情緒的通道,比如文化、藝術、舞蹈、畫畫等等,讓他有表達方式的出口,讓情緒能量流動起來。
可能有一種藝術或者文字來表達出自己的內在的情感,當他會正確運用自己情感的方式以後,他是很能夠去感染到其他人的。
歐巴馬他只有一條通道41~30,他在美國總統競選的演講中,充分調動了這條通道的情緒波,用感染眾人的情緒渲染,帶動民眾進入到一個描述美國未來繁榮昌盛的美好的想像願景當中。
感知迴路群裡面的能量,都是具有情緒中心的波動起伏的能量、和畫面感的存在。
通過描述美好夢想,讓選民們產生未來的美好的畫面感,而達到人心所向,感染眾人。
這個孩子有三種不同的情緒波,如何讓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是他一生需要做的功課。
對於有39-55通道的成年人,我見過有這條通道的成年人,會莫名其妙的發脾氣,說的形象點,他的情緒是掛在臉上的。
可能在他在情緒上的時候,遠遠的就看見他擺著一副臭臉,讓周圍的人特別緊張,周圍的人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他。
如果是情緒中心未定義的人,見到他很可能會離開這樣的人遠遠的。
因為這樣的莫名其妙的情緒,讓旁人難以消化。
這與個體迴路群裡的情緒波動沒有規律的特點有關。
有的人會形容為像抽風一樣,一陣一陣的,毫無預兆。
這樣的孩子,作為父母肯定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
39~55的情緒能量,是需要獨處的,不需要別人來安慰他。
19~49的情緒波,需要家人們給與互相的支持,比如說媽媽給他多一點的擁抱,關心,撫觸,會讓他的情緒能量波平緩一些。
41~30的情緒波,讓他多去表達自己,多交流,多給與表達的空間。
所以這樣的孩子,包含了三種能量情緒波在他自己身上,父母需要多給他情緒的關注。
這個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就好,無需詢問、解釋太多。
看著孩子在情緒的驅動下,讓他體內的情緒發洩完畢,發洩完成以後,該抱抱就抱抱,該洗洗臉就洗把臉。
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依然一直陪伴著你,不會因為你的小脾氣而離開你,更不會將你關在小黑屋裡面。
因為爸爸媽媽知道你現在不舒服,我陪著你不舒服。
有時候孩子可能想獨處,作為父母就讓獨處,有時候他想抱抱,父母就去抱抱他。
但是很多家長總覺得很擔心,總要問出個所以然?你為什麼不開心了?什麼原因不開心了?媽媽給你買一個糖果好不好?等等等等。
試想一下,作為我們成人,我們不開心的時候,也會想一個人靜一靜,並不需要過多的安慰,只想靜一靜,這時有人過來詢問,真的會讓人很反感。作為兒童,也是一樣的。
我之前有一個朋友,她小孩7歲,孩子就有一條39~55的通道。
她家孩子很敏感,經常情緒低落,一個人趴在床上不說話,她媽媽就很著急,就一直追問他,寶寶你哪裡不舒服啊?你告訴我怎麼啦?媽媽是不是哪裡讓你不開心了?你怎麼了?告訴我好不好?那個小孩就不想說,我朋友就一定要問出答案來。
成人情緒不好的時候想自己呆著,我們看到他臉上的情緒是掛著的,讓他自己先處理消化,等情緒波過去了,可以互相聊一聊。
這個時候,別人去勸,大家都不舒服。
作為孩子,他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真的只要去允許他的存在不加以幹預就好。
這個投射者孩子的根部中心和情緒中心兩個動力中心都是定義的,他的薦骨中心是完全打開的。
一定要讓孩子提早一小時上床睡覺,睡前避免製造人來瘋的環境,因為完全敞開的薦骨極易吸收放大別人的能量,而不自知。
因為是4/6爻的孩子,不會像3/5的孩子那麼愛往外跑,他更喜歡和自己的熟悉的小朋友在一起玩。
所以父母說,這個孩子的社交範圍並不廣,有些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為什麼那麼內向,不像其他的孩子一樣在外面瘋玩,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問題。
對於這樣的孩子可以多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比如吃飯,看看電影,找一些比較好的固定的鄰居朋友、同學。
因為他不太喜歡跟陌生人接觸的。
如果3/5的小孩總是喜歡往外跑的,喜歡結交新朋友的,不同的人生角色,體現的行為方式也是不同的。
情緒中心定義的孩子,他做事情會有拖拉、拖延症,是因為他要等到那個正確的時間點,有感覺的時候才有身體的反應想去做。
沒感覺的時候,沒到時間點的時候,都不想去做。
表現為,在出門前,孩子可能總是會拖拖拉拉。比如約好說好的去朋友家裡玩,到時間點了,可能孩子又不想去了。
父母認為已經約好了,你不去不是不好意思嗎?那樣對不對?
父母就會硬拉著他去,但是他拉著去呢,他玩的也還好,也玩得蠻開心的。
問孩子,你這次出來感覺怎麼樣?他也覺得挺好的。
出門猶豫不決是因為出門的那個時間點,孩子的情緒沒到位。這個時候父母不要催他。
在我的很多個案中,父母面對這樣的情況,就會罵孩子,就會一個勁的催,結果成年以後,孩子就變成了急性子了,所以情緒中心定義的孩子拖拉是正常。
我們需要給到他充足的時間,讓他去反映自己的情緒感覺。
包括22號閘門對周圍環境的人的反應是很敏感的,他會極度放大爸爸媽媽的情緒反應。
也叫做恩典的閘門,他是一個傳遞的管道使命在,所以叫做恩典。
因為通過要12號閘門,最後要將個體人的內在的突變創新表達出來。
因為這份創新突變太不容易了,經常是反其道而行,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所以在向世人傳遞的過程中,需要恰當的溫和的方式。
12~22這條通道叫做傳遞、社交人的設計,但它不是社交的通道。
它的目的是為了將個體人的內在洞見、突變創新,通過一種溫和的優雅的社交的方式來傳達出來,被世人所接受。
就這種感覺,帶著一定的恩典來到地球上,是讓你來傳遞,這麼偉大的使命。
這個孩子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閘門,像38 ,39號閘門。
對於一個投射者,他是聽不得你說他什麼不好的。
兩頂輪定義相對得固化一些,那麼38 、39也是一樣的,這樣的小孩又是一個投射者,你真的是不能用批評的方式打擊他。
很多中國傳統的觀念在現代社會已經不能用了,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
這樣的孩子批判打壓多了,他的才華展示不出來,孩子變得極度沒有自信,還會叛逆,別忘了,他有38、39號閘門,他會關上自己的耳朵,他不接受別人的信息。
成年後變得叛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疏遠。
投射者的心氣高,因為投射者活在別人對他的欣賞、讚美的,活在別人的評價當中,他非常需要被人肯定、與賞識。
而生產者只要做他自己熱愛的事情,不管他人喜歡不喜歡他自己,不太重要。
生產者將能量聚焦在自己身上,活出自己的能量創造性。
作為這個孩子還需要區分,需要和哪些正確的人交朋友。如果跟不正確的人在一起,會拉低他的能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會消耗他的自我價值感。
在這一點上,在選擇學校或者興趣班的時候,多去考察,可以帶他親自到那個環境當中,來跟老師或者環境進行感覺,看他的反應如何,是否有興趣。
孩子的媽媽提到,孩子鋼琴練習了2年,最近就不想練了,老師也有點嚴格,媽媽為這件事情很苦惱,接下來該怎麼做。
這裡需要看看,這個孩子在練琴這件事上,是否沒有得到足夠的讚賞?於是他的動力減少了。
投射者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自己的熱愛而去做,很多是來自於別人對他的欣賞而去做。
如果老師實在不行換一個,意志力中心空白,如何一直保持動力持續下去呢?這裡需要有階段性的獎勵的,比如堅持到了21天後,給孩子買一個禮物進行獎賞,得到滿足感以後,激勵著孩子繼續往前。
【互動留言】
你家投射者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何性格體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