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深圳市寶安區第五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
在寶安區委區政府會堂隆重開幕
區委書記姚任,區長郭子平,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志彪,區政協主席鄧桂洪等區幾套班子領導,區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區紀委副書記及區(縣)歷屆政協老領導在主席臺就座。會議由區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何家鴻主持。
會上
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鄧桂洪
代表區政協常委會作工作報告
鄧桂洪表示,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一年來,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區政協及其常委會團結帶領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委員,站在歷史節點,面對歷史機遇,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區六屆四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踐行人民政協新時代新使命。
報告指出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
區政協將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區六屆五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在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上展現新作為,在凝聚共識上進行新探索,在完善工作機制上實現新突破,為寶安高質量推進「灣區核心、智創高地、共享家園」建設,當好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先鋒樣板城區作出新貢獻。
要把牢政協工作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引導參加政協各黨派團體、各界人士實現思想上的共同進步,推動黨的決策部署落實到政協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
做好區委交辦的「一線」中心工作,始終與黨委政府同心同德、同向同力。
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健全完善年度協商計劃工作機制,選準選好調研主題,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高質量編制「十四五」規劃等開展調研協商。
推動建立健全課題調研協商、建議案協商成果的反饋答覆機制。探索、推動試行全體委員會議協商、常委會議協商、社區共治協商等協商成果的採納率、落實率統計及評價機制,以及「提案+民主監督」工作模式,全面深化提案工作「雙公開」。
加強團結聯誼,引導和推動參加政協各黨派、各界人士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區委決策部署上來。
制定出臺「寶安區政協委員履職平臺管理辦法」,引導委員當好人民政協制度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
堅持各街道政協聯絡辦、委員聯絡站聯繫會議制度,確保政協履職工作規範有序。
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提升機關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
區政協五屆四次會議以來
共收到提案281件,立案244件
立案率86.8%
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
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
全部提案均已辦復
推動落實事項584項
委員好聲音
營
商
環
境
搭建平臺對接資源 方便企業落地寶安
區政協委員 黃小波:
緊抓「雙區」建設機遇 實現寶安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這幾年是大轉型的時期,不管是政府、社會還是企業都在通過轉型來求變,實現新一輪的發展。誰跟上時代潮流誰就擁有了未來,寶安應借「雙區」建設機遇順勢求變,通過轉型成為未來的深圳核心。
區政協委員黃小波認為,寶安逐步轉型為深圳新的中心區,適合現代服務業、金融產業、總部經濟、國際貿易和文化創意產業集聚。
區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做好高標準、高品質,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國際化都市核心圈的規劃,確保寶安成為高品質實體產業大區,實現產業、經濟、社會轉型,實現先鋒樣板城區的目標。
區政協委員 楊楚生:
企業要以更大格局更遠視野迎接發展機遇
深圳處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去年國家又賦予深圳更高的歷史使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的企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應該好好把握這種機會。
區政協委員楊楚生建議,作為寶安企業,要緊跟政策導向,堅持穩中求進、順勢而為。要有更大的格局,更遠的視野,牢牢抓住發展的機遇。要有更敏銳的市場嗅覺,善於發現風口,提前做好布局,使企業能夠得到快速發展。
區政協委員 張少林:
抓住「雙區」建設機遇 持續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科學技術界別的區政協委員,張少林非常關注製造業企業如何轉型升級。他認為,在「雙區」建設的機遇下,區委區政府高瞻遠矚,及早布局寶安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率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並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院校、研發中心的合作,建立一大批一流的研發中心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極大地促進了寶安的產業轉型升級。
張少林建議,企業應在穩步發展原有產業的基礎上,研發更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拓展新產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主動融入「雙區」建設,創造更大價值,為「雙區」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區政協委員 曾昭棟:
青年企業家要緊抓「雙區」建設機遇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
區政協委員曾昭棟表示,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作為青年企業家要提升思想政治認知度,用好灣區建設的政策紅利,做精主業。要充分認清自身優勢,做能做的事,做能強的事。
要充分認識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實質上是區域資源和行業的大整合,進一步開展人才交流、思想碰撞,取長補短,增強信心,促進企業發展。
區政協委員楊慧表示
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新的平臺,匯集各種園區租賃信息、政府政策措施和配套產業的信息,方便想來寶安紮根發展的企業對接資源。
對此,區政協委員劉玉華表示,寶安新建了一款APP正是涵蓋了科技創新園等地的閒置空間,可以實時查詢空餘的產業空間,方便優質企業落地寶安。
區政協委員徐西俊關注到了
「政策落地」問題
她說,寶安區針對企業升級等出臺了一系列實惠的政策,建議相關政策有一些「彈性」,對投入轉型升級的企業進行實際的幫扶,也是改善營商環境重要的一環。
產
業
發
展
引導企業聯合用地 高效利用產業空間
區政協委員楊文明建議
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寶安會展企業發展,引進優質的參展企業落地寶安,帶動整個產業發展。
區政協委員陳楚洪表示
寶安區重視智能製造業的發展,期望寶安可以集思廣益,著重研究產業發展問題,留住企業,留住人才,留住產業,為「雙區」建設貢獻力量。
區政協委員楊輝表示
寶安近年來的產業得到了高質量的發展,未來還將有更強勁的增長態勢,此時更應思考如何擴大規模,控制成本,有效配置資源,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打好未來產業的基礎。
區政協委員翁志明認為
既要留住大企業,又要加大扶持力度,為中小企業發展注入信心。要通過引進大學為企業儲備人才,也要為企業發展提供產業空間。
教
育
提
質
整合寶中優勢資源 建設灣區教育高地
區政協委員陳廣輝認為
只有「幼有善育、學有優教」,才能留住企業人才。區政協委員陳建民建議相關部門牽頭做一個調查,對學位缺口情況進行摸底,為建學校提供充足的土地。
區政協委員楊楚生提出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視教師隊伍的能力考核。
區政協委員胡長軍認為
企業招工難,其實質是生存難。他建議,政府通過購買學位,加大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補貼力度等措施,幫助企業解決這一難題。
區政協委員陳振宇就如何發揮海外歸國人才優勢提出建議,他建議給予港澳青年創業政策扶持,降低創業門檻,拉開創業梯次。
區政協委員林文斌建議
增加公辦學校和公辦學位的數量,加大企業職工子女公辦入學比例,減輕企業職工子女學業費用支出負擔。
區政協委員張林表示企業高中層優秀人才子女已經到了入讀高中的時間點,為了留住這一批人才,建議關注教育資源短缺問題,特別是高中教育資源。多建高中院校,滿足來深務工子女教育需求。另外,建議為入讀民辦高中的學子提供補貼。
區政協委員文海林認為,中小學學業負擔過重,作業量過大,影響學生睡眠,不利於身心健康。建議對學校開展常態化督查,切實為中小學生減負。
垃
圾
分
類
全面謀劃部署工作 全區全民普及知識
鄭肖萍等多位委員:
共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實效
鄭肖萍等6位區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關於加快推進寶安區生活垃圾分類的提案》並提出,深圳是千萬級人口大城,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是深圳生態文明建設極其重要的內容。
目前,《深圳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立法還處於二審階段,寶安區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上先行一步,與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籤訂共建「生活垃圾分類先行示範區」協議,不少社區已經開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但還存在生活垃圾分類未全面覆蓋,一些城中村、老舊小區、工廠企業還未推行垃圾分類等落地做細的問題。
提案建議,全面謀劃部署垃圾分類工作,加大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工作,讓宣傳走進學校、工廠、企業和社區,全區全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養
老
事
業
建「醫康養」聯合體 促進保障老人健康
彭穎等46位委員:
建立「醫康養」聯合體服務老年人
委員們認為,寶安區老年人口基數大,十三五、十四五期間,老年人口比例將持續增長。目前,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心腦血管、呼吸道、糖尿病、腫瘤等發病率處於較高水平,老年人的膳食營養、定期體檢、慢病管理、精神健康及用藥安全方面,均需醫療機構早期介入,並長期關注。
為此,委員們聯名建議,建立行之有效的醫養結合政策及措施,科學地引導、全面地關注老年人看病問題,逐步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由於醫療、養老機構屬於不同行業,由不同部門分管,因此推動醫養結合,需要政府積極引導,強化部門協作,具體可考慮由政府主導,組織轄區內的三級醫院、康復醫院、社康中心、養老機構,共同形成聯合體,其中由三級醫院牽頭,加大對基層培訓,並建立三者間的轉診機制、就診綠色通道和相應的考核機制,從營養膳食、定期體檢、慢病管理、精神健康及用藥安全等方面,有計劃地促進和保障老年人健康。
區政協委員張仲明認為
寶安的老齡人口增長速度快,養老工作非常重要。傳統的養老服務沒有辦法滿足需求,要做好居家養老工作,大力推動智慧養老平臺。
區政協委員陳雪梅認為,要完善敬老院的硬體設施,為老人提供更好的環境。
區政協委員何惠玲提出,要建一個養老社工培訓基地,對養老社工進行培訓、考核,為養老事業提供人才支撐。
本
土
文
化
建村史館傳承傳統 盤活文物講好故事
汪小蘭、莊流創等委員:
推動非遺文化項目在全區傳承及應用
寶安區已有國家級「非遺」名錄1個、省級「非遺」名錄8個、市級「非遺」名錄15個、區級「非遺」名錄28個,2020年擬認定非遺項目17項,非遺項目類型豐富多元,涵蓋食品類、技藝類、武術類、手工類、中醫類,具有極其豐厚的文化價值及經濟價值。
如何傳承、保護、應用寶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延續「深港文化之根」及濱海寶安的歷史記憶,是文化工作者及寶安市民的共同責任及重大挑戰。
汪小蘭、莊流創等二十多位委員聯名建議:進一步推動非遺文化項目在寶安區傳承及應用。
建議優化頂層設計,搭建三級協同溝通平臺,為非遺文化項目提供產業化品牌化的專業服務;
充分利用公配文體物業及產業宣傳平臺,結合非遺文化項目,豐富居民日常的文化娛樂生活;
邀請名師團隊將非遺技藝傳承課程進行系列化、精準化;
藉助新媒體及海外媒體平臺,創新宣傳寶安區非遺傳承人;
搭建跨界合作平臺,藉助創意設計的力量,進行非遺文化衍生品的開發,通過日常消費品,承載非遺文化的傳播。
張志紅、陳雪梅、楊慧等委員:
建設村史館,傳承本土文化
目前,寶安的社區大多都是在原有行政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自己的文化根基,研究和弘揚本土文化具有較好的史料價值和資政育人作用。村史館作為一種地緣文化的載體,能有效地將圖文資料、視頻影像、實物真品、村史碑文、村譜家書等史料,輔以多媒體數位化手段,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現一個地區的歷史變遷,傳承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
建設村史館對傳承傳統文化、盤活文物古蹟、講好社會發展變遷故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現實意義。建設村史館要解決場地、歷史資料收集、資金扶助、場館常態運行等問題。
張志紅等人建議,可以街道為單位,成立專門機構,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推進村史館建設;提供專項資金用於村史館建設和日常運轉。社區黨委要牽頭做好規劃設計,具體負責指導村史館的陳列布展推進。
可與「雙宜小區」建設、社區整體規劃發展有機融合,高標準、高規格打造精品工程,力爭將村史館建設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
同時,寶安一些基礎條件較好的社區股份公司,可以先行一步、打造樣板,最終實現一級社區股份公司村史館建設全覆蓋,還要培育一批宣講員,講好村史故事,增強文化認同、增加文化自信。
原標題:《寶安區政協五屆五次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