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不「人云亦云」

2020-12-17 雪落無塵

萬千人海裡,幸好遇見你。

點擊右上角「關注」,你的心事有我願意聽。

生活中有個著名的「二八定律」:在這個世界上,20%的人掌握著80%的資源。

為了不讓剩下的80%的人們搶佔資源,專門給他們製造了「吸引力」,也就是娛樂產品,無腦電視劇,短視頻等等,將大多數人裹住,消耗時間。

用這些無意義的事物,填滿大多數人的生活,轉移他們的主意力,無法再繼續思考。

現在數不清的人,都陷入這個深淵裡,逃避現實,不願意花時間,面對真正的生活。

如果,大家有基本的獨立思考能力,自然不會被這些所迷惑。

羅素曾說: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去思考。

大多數人即使深陷泥潭,面對社會的不公,也不願意去靜下心來思考,如何去改變,如何去真正面對。

一個人最可悲的,不是沒本事,也不是過得不好,而是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01

不思考,沒有獨立思考能力

思想家盧梭曾說過:無論男人或女人,實際上只能劃分為兩類人:有思想的人和沒有思想的人。

事實上,第二種人佔大多數。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有10名受試者,只有1名是真正的志願者,其他9個都是心理學家安排的人。

心理學家在黑板上畫了abc三條直線,長短不一,又畫了一條x線段,其實x線段和b線段一樣長。

心理學家問:「請問x這條線和abc哪條一樣長?」那9個助手都回答:「是a那條。」

那位志願者沒有說話,心理學家又問:「剛剛有人沒有回答,我再問一次,x和abc中的哪條一樣長?」

那位志願者有些猶豫地說:應該是a吧。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從眾效應」,個體為了融入群體,會做出有違本心的行為。即使他懷疑,也會朝著與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

《烏合之眾》裡提到,個人在群體中會喪失理性,思想和情感都會受旁人傳染,變得極端、狂熱,不能容忍對立意見。

為了所謂的合群,喪失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但群體在乎的並不是真相,而是他們願意相信的模樣。

為了所謂的安全感,不被其他人拋棄和孤立,寧願和別人一樣。但你要知道,從眾,只會讓你人云亦云。

02

不思考,喪失接觸新信息的能力

大家是否經歷過這種現象?

你在手機上搜索過一個商品之後,首頁就會一直顯示同款商品,看得你心痒痒,忍不住下了單。

你在某個視頻上多停留了一會,之後就會瘋狂給你推薦同類型視頻,你這一刷就是倆小時。

其實,這種現象是哈佛大學凱斯教授提出的一個著名理論:

「如果一個人只關注自己喜歡的事物,時間一長,接觸不到新事物,只會在一個地方打轉,漸漸喪失了從客觀角度看待事情的能力。」

自控力強的人還好,自控力差的玩手機成癮,可能直接耽誤了學業和工作,每天除了玩手機啥也不幹。

前段時間,很多人因為隔離沒辦法工作。沒有別的愛好,能做的只有玩手機。

當時刷得過癮,但當放下手機時,只感覺一片空虛。感覺這一天,過得沒有任何意義。沒有上班賺錢,也沒有學習,更沒有思考。

其實,沒有什麼比放棄思考,對一個人的傷害更大。

一個人活著沒有靈魂,那他和死了有什麼區別。

03

提升思考能力,才能有的進步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有個同事小婉,勤奮得不得了。每天下班回來,趕緊吃完飯,就開始了學習之旅。

背英語單詞,看各類付費課程,就連等公交時,也一定會拿出耳機,讓自己聽一段音頻課。

她推掉了很多社交活動,一心只想提升自己,實現自我價值,開啟升職加薪道路。

可是,堅持了一年的她,卻跟我訴苦說,花了那麼多錢,學了那麼多課程,生活一點變化都沒有,還是在原地踏步。

其實,她的勤奮,只是盲目的勤奮,沒有深入思考。更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也沒有規劃。

她學到的知識從不去實踐,也沒有思考過,這些知識能應用到哪個方面,課程是否聽懂,是否定期溫習。

外表看起來勤奮,卻忽略了學習的真正意義,就是思考。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逃避思考,他們每天過得非常累,卻沒有任何進步,只會給自己更多的挫折感。

問題是,用表面功夫掩飾真正的問題,這和掩耳盜鈴有什麼區別。

那麼,該如何提高思考能力?

首先,要學會篩選信息。

現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非常雜亂,我們要學會篩選,不要看到信息就盲目相信。

學會自己尋找信息,而不是聽他人之口。

如果你想要看某個主題的文章,多看幾個人寫的,選擇一下誰的文章更優質,擇優選擇。

當你看的東西越來越多,經常有意識地去關注高質量的內容,就會提升自己的辨別能力和審美,並學會獨立思考。

巴克爾曾說:首先懷疑,然後探求,最後發現。

當我們聽到別人說的,或者一篇文章時。第一反應不是去相信,而是搜索相關的信息,去求證是否真實。

其次,要提升自己的眼界。

一個人的眼界不夠,連信息對錯都無法辨別。

就像有的騙局,年輕人一眼就能識破,上了歲數的人還會陷進去。

《反脆弱》一書中提到:人類總是無法脫離他們熟悉的環境來理解事物。

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閒暇時間多看看書籍,增長見識,結交一些優秀的朋友。因為一個見過世面的人,見識過好的,也看過壞的,世間百態都盡收眼底。

他們對於萬事萬物的辨別能力自然就提升了,不會輕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04

不思考,只會越來越平庸

年初,很多人都在定目標,今年要看多少本書,聽多少節課。

書本中的知識,你不學會延伸,等於又還給了書本。課程的知識,你不學會實踐,沒有任何作用。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曾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我們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夠善於思考,希望我們不要丟了這個優勢。

事實上,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不「人云亦云」,他們都有獨自思考的能力。

我們都在舒適圈呆的太舒服,希望大家能儘量去行動。當你把思考當成習慣,其實根本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

.END.

作者:雪落無塵,作家,情感諮詢師。遇到任何情感困擾,都可以發私信給我哦~

相關焦點

  • 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不說這三句話,你有嗎?
    坦白來說,一個人越是有本事,就越知道言語的重要性,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所以在社交中才能夠如魚得水。據生活觀察,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不說這三句話,你有嗎?一,怨天尤人的話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會說一些怨天尤人的話,雖然生活中糟糕的事情有很多,但仍然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事情在發生。在我們的周圍,不乏有的人在遇到問題面前,就選擇了退縮,或者去埋怨自己發生的一切。
  • 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不參加這4種「聚會」,特別是最後一種
    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不參加這4種「聚會」,特別是最後一種聚會似乎每個人都參加過,不管是公司聚會還是同事、朋友或者同學組織的聚會。通常聚會無非是吃吃飯娛樂一下而已,或者很長時間未見的老朋友,一起叫出來吃個飯。
  •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有以下幾點特徵
    真正有本事的人,脾氣會很好不會太暴躁,更不會隨便遇到事情就會生氣,發大脾氣了,去罵人去得罪人,自己的人際關係也緊張了。而有本事的人都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因為有本事的人會認為即使天塌下來也會有人去頂著,知道遇事不急也不能躁,也知道方法一定會被問題多的,總是開動腦筋,很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所以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心胸開闊,眼界深遠,格局很大的人。這樣的人遇到什麼事情都會主動承擔起責任,而且能夠把事情完美解決了。
  • 真正有本事的人,很少參加三個「局」,真奇怪
    真正有本事的人,很少參加飯局,他們不怎麼出現在餐桌上,也不怎麼和朋友一起,去聚餐吃飯。久而久之,有本事的人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了,能夠陪伴他的也就一兩個。俗話說得好,高山流水知己難求,人活著一輩子,有再多的朋友又有何用呢?
  •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會「認慫」
    在我看來,真正有本事的人,明白低頭的好處,知道有些時候承認自己不行,才是最大的能力,因此才說,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會「認慫」。認慫不能代表你不行,只能展現你的氣度。我覺得,不少人經常會爭個你輸我贏,似乎不管什麼事,只要有一起做的人,就一定有高低上下,但是你浪費時間去爭的時候,才是最愚蠢的時候。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會計較小事,而大事上不需要計較,畢竟有能力來分伯仲,既然如此,認個慫怕什麼,明眼人終究能看出誰更厲害。
  • 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喜歡少年逆境
    有人說:「逆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早些看清生活真正的面目」。生活是千姿百態的,而順境中的人,往往只看到了人生的和順,很少能體會到生活的不易。生活中,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是少年逆境,而後有成。經歷過落魄的人才明白,年輕人做事,越是順境,反而越容易失敗。一、少年經不得順境晚清名臣曾國藩曾說的一句話:」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晚年經不得逆境。」
  •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會說話的,但是他們從來不說這3種話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有本事的人,他們不光能力強,而且特別會說話。有的人一開口,別人就很喜歡,因此能達成自己的目標,而有些人開口說話,卻讓人討厭,久而久之,這種人到哪兒都讓人討厭,自然事情也就辦不成了。那些特別有本事的人,儘管會說話,但也懂得適時閉嘴,有些不能說的話絕不能說,這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本領,畢竟說話這種事兒有兩面性,說好了,皆大歡喜,說不好,就禍從口出。有本事的人,絕對不會這三種話,那麼,是哪三種話呢?第一, 從不說自大話,這樣會讓人覺得你很華而不實一個滿嘴油話的人,是不能讓人相信的。
  • 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深藏不露」
    你遲早會發現,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深藏不露」,而這種「深藏不露」,其實才是成功的緣由。《孫子.謀略》有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所謂的虛張聲勢,不但起不到震懾敵人的作用,很有可能將自己的一切暴露於人前。就像武林大會,別人一早對你的招式已經瞭然於心,那麼你如何才能出奇制勝呢?
  • 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有這四個特徵,遇到一定要深交
    你會發現,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不僅做事能力,行動力極強,更深諳為人處世之道,懂得人品的重要性,做人做事,始終把品德放在第一位。一個人,人品正,人心才會來靠近,待人接物,人品好,眾人會來尊敬,做起事來才會遊刃有餘,做什麼都較容易成功。
  • 職場「潛規則」:真正有本事的人靠的不是人脈,而是這3樣東西!
    職場「潛規則」:真正有本事的人靠的不是人脈,而是這3樣東西!職場生活水深火熱,可以說想要混得好就必須面面俱到。大家也許會覺得有能力的人都是靠著人脈資源豐富,朋友圈比較多,才可以將事業處理得這麼成功。其實真正有本事的人靠的不僅僅是人脈,而是其他3樣東西,大家可以從下文的內容仔細辨別一下,以及從現實生活中提煉自己所需要的東西。1.適當的野心做什麼事都需要有一定的野心,如果你沒有野心,那麼很容易半途而廢。
  • 真正有本事的人絕對不是一個時刻在表現自己的人!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表現的人升職快!好像現實中確實是這樣一個情況,那個總是愛哭的孩子,媽媽哄他的時間是最長的,也是第一個給他餵奶的,這些愛哭的孩子雖然讓父母頭疼,但他們得到的且還是最多的。那個總愛在領導面前表現的人,好像總是能一帆風順,官運亨通,這些人幹工作的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力不一定是最好的,甚至只能算一般,但是且是混得最好的。這就是社會的矛盾之處。當然,這個現在大家也看作是一種能力。但是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絕對不是一個時刻在表現自己的人!為什麼呢?第一,沒時間。
  • 真正有本事的人,從這三件小事,就能看出他們的價值
    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會有他自己的價值,但是有些時候,不同的人,他所貢獻出來的價值都是不一樣的,而對於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來說,或許他們會更加的有價值,他們所貢獻出來的價值也會更加的多一些。而我們在交往朋友的時候,也是希望能夠和更多真正有本事的人去交朋友,希望自己能夠得到這些人的幫助,希望這些人的價值能夠凸顯出來,給予自己意想不到的幫助。
  • 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怎樣的?能力是其次,主要看這3點
    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怎樣的? 當然,這多半是安慰人的話語,畢竟一個有本事的人,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能夠讓別人一眼就能分辨的,因為他們的一些言行舉止,還有一些待人處事上,都是可以了解到這個人是不簡單的。從做事的態度上,就更能夠看出來了。 對此,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真正有本身的人是怎麼樣的呢?小編就來告訴你,能力是其次,主要還是看這3點。
  • 真正有本事、見過世面的人,反而有兩個很「低調」的特徵,真奇怪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真正有本事、見過世面的人,反而有兩個很「低調」的特徵,真奇怪。第一個特徵:有才華時不驕傲自大傳說,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其人本事很大,很有才華,就是在他的努力下,創造出了文字。倉頡的名聲越來越大,連黃帝都十分欣賞倉頡的才華,非常器重他。
  • 有本事的男人,從不傷害女人
    越沒本事的男人,越是容易犯的5個錯 :.1、越沒本事的男人,脾氣越大.上等人,有本事沒有脾氣,末等人,沒有本事而脾氣卻大,越有本事的男人,素質、修為都越高。不管在外面受到了多大的委屈,遇到了多大的磨難,都會把他的脾氣、怨氣關在門外,有本事的男人不是沒脾氣,是不對心愛的人發脾氣。.
  • 高情商的人,從不輕易對別人品頭論足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如果你有留心觀察過,你就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 那些真正高情商的人,從不會輕易地對一件事、一個人下結論,他們往往都是謹言慎行,惜字如金。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他們明白兩個道理: 1.
  • 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往往都會有這個特點,學會了一眼就能看穿!
    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往往都會有這個特點,學會了一眼就能看穿!這裡是謀略國學!俗話說得好: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自古以來,真正做事的人往往不聲張,大智若愚,看上去沒什麼本事,但一出手就懾服四方,贏得滿堂彩。
  • 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不訴苦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心理學: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往往具有3種特徵,一目了然
    心理學: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往往具有3種特徵,一目了然01.一眼看穿事物本質的能力《教父》馬裡奧曾說:「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真正厲害的人,他們往往能夠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質。這種能力來自於他們廣博的視野和經歷以及知識的沉澱。他們不會輕易被外表所迷惑,能看到事物的發展趨勢、,因此他們將擁有權力和意見,不會輕易放棄和妥協。
  • 心理學家:真正有本事的男人,普遍具有三種特徵,你有嗎?
    畢竟比起直接坐擁江山,一起打江山,來得更現實,也更有意義。通常來說,真正有本事的男人,在他的身上,普遍具有下面這三種特徵。 但絕大部分人都當學習是一種任務,學生時代為了學歷,步入社會工作以後為了各種證件。但這種重要都是建立在被迫的基礎上,很少有人意識到學習真正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去學習。一個有本事的人,往往都是能夠主動去學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