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專業是申請大學時最重要的一件事。不過,據美國教育部統計,大約30%的學生大學期間至少換一次專業。
《紐約時報》在給準大學生選專業建議時表示,有許多關於專業的慣性思維是錯誤的,或許你也應該避免選專業的這六大誤區!
根據Payscale調查顯示, 2017-18年美國薪酬排行中,STEM專業包攬了畢業生十大高薪專業。但是選擇STEM就一定能賺大錢嗎?
雖然在各大薪資排名裡,計算機科學和工程確實佔據薪酬榜首,但不同專業的薪水差距還是很大的。
但如果你拿不到最高的薪水呢?畢業於商科和STEM領域的學生相比,英語或歷史系畢業生的薪酬水平其實也是不錯的。
如今的大學校園裡,女性明顯佔大多數,佔今年秋季入學學生的56%。和男性相比,她們成功畢業的可能性更大。
但喬治城大學教育與勞動力中心今年發表的報告顯示,在選專業時,女生往往把自己局限在報酬較低的領域,比如教育和社會服務。看看那些收入最高的領域,以及女性學習這些專業中的比例,就可以說明問題:商業經濟(31%)、化學工程(28%)、計算機科學(20%)、電氣工程(10%)、機械工程(8%)。
「就算在高等教育的每一個階段都佔據優勢,女性日後仍然可能無法贏過男性。」該中心主任安東尼·P·卡內瓦萊說。
資料庫顯示,從挑選學生標準更為嚴格的學校畢業的學生會掙得更多。畢竟,大學越好,通過校友、同學父母,乃至最終通過同班同學得來的職業關係網絡就更佳。
這些大學生更有條件去選擇低收入領域的專業,因為他們的人脈能幫他們找到好工作。在精英大學裡,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專業比在二線大學裡更為普遍,二線大學的學生們往往會選擇商業、教育和衛生等適合就業的專業。總而言之,根據對美國財經雜誌《巴倫周刊》發布的78所「最熱門學校」與1800所「不太熱門學校」的對比分析,在不太熱門的學校裡,半數以上的學生選擇以事業為導向的專業;而在精英學校裡,不到四分之一的學生這樣做。
文科專業所注重的寫作、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老闆們想要的。
波士頓分析就業市場趨勢的 Burning Glass 科技公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文科畢業生能熟練掌握社交媒體或數據分析等八項技術技能中的一項,那麼他們獲得初級職位工作機會的機率就會大幅增加。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主持的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在入校時認為自己不會換專業的學生中,20%的人在第一學年結束後選擇了一門新專業。
換專業可能浪費你一兩個學期的時間,尤其是當你選的新專業與你第一次選的專業無關時。為了降低這種風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喬治亞州立大學等幾所大學創立了「元專業」,也就是一個更大的學術門類下的數個專業組合。
「我們不再試圖讓學生們在入學時選專業。」喬治亞州立大學負責招生管理的副校長蒂莫西·裡尼克說。
印第安納大學和州立埃弗格林學院等允許學生無視正式的專業列表,設計自己的課程。《紐約時報》的縱橫字謎編輯威爾·肖茨就在印第安納大學設計了自己的課程——謎語學。
「專業是人為設置的,具有限制性,」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克裡斯汀·奧爾蒂斯說,「現有的專業架構是從學術架構中衍生出來的,往往沒有考慮到那些跨學科的新興領域。」
專業往往滯後於職場的變化。難怪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大學畢業生從事的是與自己的專業相關的工作。韋伯表示,根據當前的工作需求選專業是有風險的,尤其是當這種職業受到自動化威脅時。
「我反對學生主修會計,」韋伯說,「以及任何可以通過電腦編程取代的學科。」
其實,專業的選擇除了要關注發展的前景,還要注重自己的喜好,看自己究竟想在大學四年裡學到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選專業多聽聽父母和學長學姐的建議,也要有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