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電壓、恆定增益、Rail-to-RailCMOS運算放大器設計

2020-12-24 電子產品世界

本文設計了一種低電壓、恆定增益、Rail-to-Rail的CMOS運算放大器,整個電路採用標準的0.6um CMOS工藝參數進行設計,並經過HSPICE工具仿真,在3V的單電源工作電壓情況下,靜態功耗約為9.1mW,當電路同時驅動20pF電容和500Ω電阻的負載時,電路的直流增益達到62dB,單位增益帶寬達到18MHz,相位裕度為50o。

關鍵詞:模擬集成電路;CMOS;運算放大器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和微電子製作工藝技術的高速發展,器件的特徵尺寸越來越小,由此構成的集成電路的電源電壓也越來越低。1997年,半導體工業協會曾對未來十年CMOS電路的電源電壓發展趨勢作了預測,如圖1所示。預計未來十年集成電路的電源電壓將降至1.5V,甚至更低。

形成這種發展趨勢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隨著集成製作工藝的發展,器件的特徵尺寸將逐漸減小,相同工作電壓下小尺寸器件所承受的電場將逐漸增高,器件工作的安全性要求迫使工作電壓必須相應降低,而電路集成規模或集成密度逐步增大的事實,導致大功耗、大發熱量的晶片出現,同樣要求採用降低電源電壓來降低功耗。2、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迅速發展及其呈現出的廣闊市場,可植入人體的微功耗醫療電子部件的廣泛應用等市場需求是對低電壓電路的有力牽引。3、全球興起的綠色環保——低能耗要求亦是發展低電壓電路的重要動力。

雖然數位化處理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電子設備中,然而電子設備的原始信號均來自現實世界,如電磁記錄、揚聲器、麥克風、CCD、LCD、無線調製器和解調器等,它們所產生的信號都為模擬信號,這些信號實現數字處理前必然要先經過模擬信號處理(比如放大、A/D轉換等),同時數位化處理後的信號作用於現實世界時仍需還原為模擬信號(比如D/A轉換、功率放大等)。因而即使在數位技術十分成熟的今天,模擬信號處理技術仍是無法迴避,不能忽視的。而從集成技術的角度來看,單片數字系統集成製作的困難已成為過去,集成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提出了完整的電子系統集成,即包含數、模混合信號處理的片上系統(SoC)的要求。CMOS已是當今高密度集成的主流工藝,因此,低電壓CMOS模擬電路的設計研究已成為完整意義上的SoC的關鍵技術。

運算放大器是模擬集成電路中的一個重要模塊,隨著電源電壓的降低,傳統的運算放大器結構已經不能滿足設計指標的要求,近十年來,各種新結構的低電壓運算放大器已經大量湧現出來。

本文設計了一種低電壓、恆定增益、Rail-to-Rail的CMOS運算放大器結構,這種結構具有以下特點:1)具有Rail-to-Rail的輸入和輸出;2)在整個共模輸入範圍內具有恆定的增益; 3)具有驅動低阻抗的能力; 4)具有較大的增益帶寬乘積等等。

運算放大器的輸入級

低電壓Rail-to-Rail運算放大器的設計難點集中在輸入級部分,因為輸出級可以採用簡單的AB類輸出級來完成。

為了得到Rail-to-Rail的共模輸入電壓範圍,可以採用互補輸入級的結構,如圖2所示。NMOS輸入對在高的共模輸入電壓範圍內導通,即

Vin,cm>Vss+Vgs,n+Vds,n (1)

而PMOS輸入對在低的共模輸入電壓範圍內導通,即

Vin,cm>Vdd-Vgs,p-Vds,p (2)

從(1)(2)式中可以明顯的看出,當共模輸入電壓範圍處於中間值時,NMOS和PMOS輸入對將同時導通,這也就意味著這個區間的輸入級電流將增大一倍,根據下式:

其中K=μpCox(W/L)p=μnCox(W/L)n

所以互補輸入級的跨導也將增大一倍,進而導致運算放大器的增益在整個共模輸入電壓範圍內不是恆定的,如圖3曲線1所示。

本文設計了一種具有恆定跨導的互補輸入級結構,該結構思路簡單並且有效地解決了上述互補輸入級跨導變化的問題,如圖4所示。

從上面的分析得知,為了使圖2所示的輸入級結構在整個共模電壓範圍內保持跨導一致,那麼對應於高和低的共模輸入電壓範圍內的跨導就必須增大一倍,又根據式(3),電流IDSQ與Gm呈平方根的關係,所以相應的尾電流就必須再增加三倍,圖4結構正是基於這個原理之上的。

M1、M2和M3、M4分別組成PMOS、NMOS輸入對,Iref1=Iref2=Iref提供相同的尾電流,M7、M8和M9、M10分別組成兩個1:3的電流鏡,M11、M12是兩個電流開關管,偏置電壓Vb1=Vb2=1.3V。因此,在共模輸入電壓從Vss到Vss+1.2V時,PMOS對M1、M2導通(M3、M4截止),同時M12導通(M11截止),Iref2通過M12到達1:3的電流鏡M7、M8,M8的電流加上Iref1的尾電流,正好使電流增大到四倍,也即跨導增大到兩倍;在共模輸入電壓從Vdd-1.2V到Vdd時,M3、M4導通(M1、M2截止),Iref1通過M11到達1:3的電流鏡M9、M10,M10的電流加上Iref2的尾電流,也正好使電流增大到四倍,即跨導也增大到兩倍;在共模輸入電壓從Vss+1.4V到Vdd-1.4V時,PMOS對和NMOS對同時導通,而電流開關管M11、M12截止,每個輸入對的電流都等於Iref。

圖3曲線2所示為上述互補輸入級結構中共模電壓與跨導的關係,從圖中可以看出跨導在整個共模輸入電壓範圍內基本保持不變,只是在兩個過渡區有大約15%的浮動,這是由於NMOS管和PMOS管不完全匹配造成的。

運算放大器電路整體結構與仿真結果

運算放大器電路整體結構如圖5所示,它由上面討論過的輸入級、中間的求和電路以及輸出驅動器組成,其中輸出驅動器由一個交叉級和一個輸出級組成。 整個電路採用標準的0.6um CMOS工藝參數進行設計,並經過HSPICE工具仿真,得到如圖6、圖7所示的頻率響應曲線。

整個電路在3V的單電源下工作,靜態功耗約為9.1mW,。當電路同時驅動20pF電容和500Ω電阻的負載時,電路的直流增益達到62dB,單位增益帶寬達到18MHz,相位裕度為50o。

結語

本文設計了一種低電壓、恆定增益、Rail-to-Rail的CMOS運算放大器,輸入級採用互補差分輸入級結構,通過電流開關控制原理使放大器在整個共模輸入電壓範圍內保持恆定的增益,輸出級採用帶有彌勒補償的互補共源輸出結構,得到Rail-to-Rail的對稱輸出擺幅。電路基於0.6um標準的CMOS工藝參數進行設計,並經過HSPICE工具仿真,得到了很好的性能。

相關焦點

  • 運算放大器增益誤差設計指南
    您坐下來為您的電路選擇合適的運算放大器 (op amp) 時,首先要做的便是確定系統通過該放大器進行傳輸的信號帶寬。一旦您確定下來這一點,您便可以開始尋找正確的放大器。來自高速設計專家的告誡是:您應該避免使用相對您的應用而言速度過快的模擬器件。因此,您要儘量選擇一種閉環帶寬稍高於信號最大頻率的放大器。
  • 運算放大器的放大率與電壓增益的知識講解
    打開APP 運算放大器的放大率與電壓增益的知識講解 英銳恩 發表於 2020-06-09 09:08:50   一、放大率與電壓增益   在運算放大器中,當電壓輸入放大電路時,輸出為輸入電壓乘以放大倍率。
  • 用於Sigma-Delta調製器的低電壓跨導運算放大器
    這裡設計了一種適用於高階單環Sigma-Delta調製器的全差分摺疊式共源共柵跨導運算放大器。該跨導運算放大器採用經典的摺疊式共源共柵結構。帶有一個開關電容共模反饋電路。運算放大器使用SIMC O.18μm CMOS混合信號工藝設計,使用Spectre對電路進行整體仿真,仿真結果表明,負載電容為5 pF時,該電路直流增益可達72 dB、單位增益帶寬91.25MHz、相位裕度83.35°、壓擺率35.1 V/μs、功耗僅為1.41 mW。
  • 0.6μm CMOS工藝全差分運算放大器的設計
    在此類設計中,速度和精度是兩個重要因素,而這兩方面的因素都是由運放的各種性能來決定的。 本文設計的帶共模反饋的兩級高增益運算放大器結構分兩級,第一級為套筒式運算放大器,用以達到高增益的目的;第二級採用共源級電路結構,以增大輸出擺幅。另外還引入了共模反饋以提高共模抑制比。該方案不僅從理論上可滿足高增益、高共模抑制比的要求,而且通過了軟體仿真驗證。
  • 乾貨| 運算放大器15個常見指標
    輸入電壓範圍(Input Voltage Range)定義:保證運算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最大輸入電壓範圍。也稱為共模輸入電壓範圍。運算放大器在單端輸入使用時,不存在這個概念。只有把運放接成類似於減法器形式,使得運放電路具備兩個可變的輸入端時,此指標才會發揮作用。影響因素:一是運放本身的共模抑制比,二是對稱電路中各個電阻的一致性。
  • 用結構簡單的套筒式共源共柵運算放大器實現高增益、高單位增益...
    用結構簡單的套筒式共源共柵運算放大器實現高增益、高單位增益帶寬和低功耗的設計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6-10 14:20:00 1 引言
  • 使用合適的高電壓運算放大器安全、高效地控制和放大高電壓
    此類運算放大器與常規的運算放大器有所不同,因為它們必須滿足非阻性(感性或容性)負載的壓擺率要求,需要精確調節的電源,而且一旦電壓超過 60 V,設計人員就會面臨嚴格的穩壓要求。此外,根據應用的不同,可能還會出現大電流,導致熱管理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市面上售有基於特殊工藝的標準單片式和混合式高電壓運算放大器。
  • 如何利用乘法DAC和運算放大器提供可編程增益
    電路功能與優勢本電路利用乘法DAC和運算放大器提供可編程增益功能。最大增益值和溫度係數由外部電阻設置,可編程增益的解析度由DAC的解析度設置。
  • 選擇適合MEMS麥克風前置放大應用的運算放大器(二)
    有些運算放大器以軌到軌方式工作,這表示輸入或輸出電壓(取決於具體的參數)可以在不削波的情況下可以一直調到軌電壓。如果運算放大器不是軌到軌方式,數據表中將標示最大輸入和輸出電壓;請注意正負電壓最大值可能不同。信號的峰值輸出電壓顯然與前置放大器電路提供的增益有關。
  • 儀表放大器與運算放大器的區別是什麼?
    其輸入偏置電流也應很低,典型值為 1 nA至 50 nA。與運算放大器一樣,其輸出阻抗很低,在低頻段通常僅有幾毫歐(mΩ)。運算放大器的閉環增益是由其反向輸入端和輸出端之間連接的外部電阻決定。與放大器不同的是,儀表放大器使用一個內部反饋電阻網絡,它與其信號輸入端隔離 。
  • 如何高效選擇和使用精密運算放大器
    功能單一的精密運算放大器屬於專用器件,具有極低的電壓偏移、失調漂移和輸入偏置電流,並且能夠實現帶寬、噪聲與功耗之間的性能平衡。發燒友公眾號回復資料可以免費獲取電子資料一份記得留郵箱地址。 對於設計人員而言,使用這些精密器件時必須克服兩大設計挑戰:選擇最適合應用的器件,以及充分實現其潛在性能。後者需要深入了解器件操作並正確應用,以免因疏忽導致未能啟用某些精密屬性。
  • 共用發射極放大器電路、電壓案例及曲線增益總結
    所有類型的電晶體放大器均使用交流信號輸入工作,交流信號輸入在正值和負值之間交替因此需要一些「預置」放大器電路以在這兩個最大值或峰值之間工作的方法。這是使用稱為偏置的過程實現的。偏置在放大器設計中非常重要,因為它建立了準確接收信號的電晶體放大器的正確工作點,從而減少了輸出信號的任何失真。
  • 運算放大器的前世今生
    今日的運算放大器,無論是使用電晶體(transistor)或真空管(vacuumtube)、分立式(discrete)元件或積體電路(integratedcircuits)元件,運算放大器的效能都已經逐漸接近理想運算放大器的要求。
  • 音頻功率放大器的CMOS電路設計與仿真
    是現在音頻功率放大器市場上的主力軍。輸出運放是整個電路的核心,它的性能直接影響著整個晶片的各性能參數。  1.1 運放結構的選擇  本文中運用兩個AB類輸出的運放組成橋式結構,如圖1所示。第一個放大器的增益可由外部設置,而第二個放大器的增益是內部固定的單位增益。
  • 一種高速低壓用增益增強型運算跨導放大器設計
    1 運放的設計和優化1.1 運放的結構選擇 目前流行的運算跨導放大器(OTA)結構中,套筒結構有最好的性能,但輸出擺幅 受限,不適合用於低壓設計。摺疊共源共柵結構有更大的輸出擺幅以及可以使輸入和輸出短接,共模輸入電平更容易選取,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運放採用摺疊共源共柵結構,總電路如圖1所示。
  • CMOS運算放大器LTC6081/82的功能特點及應用範圍
    打開APP CMOS運算放大器LTC6081/82的功能特點及應用範圍 佚名 發表於 2020-12-17 11:05:00
  • 電流型運算放大器如何配置
    電流型運算放大器的配置與我們常用的普通運算放大器完全不同。本文將會介紹這種配置及其代數電路分析。雖然這個代數很複雜,但無論如何都值得一試。vvgednc圖5:反相增益與R4變化的關係。
  • 基於NJM4580運算放大器實現電磁超聲換能器級聯放大電路的設計
    1 前置放大器 1.1 用NJM4580設計的放大器 在第一種電路設計中,選用NJM4580運算放大器,該放大器是日本新無線公司生產的雙路運算放大器,具有無噪聲、更高的增益帶寬、高輸入電流和低失真度,不僅適用於音響前置放大器的音響電子部分和有源濾波器,還適用於手工測量工具等。
  • 通過運算放大器真的能實現ppm精度嗎?
    在本文中,我們將使用精度一詞,它包括噪聲、偏移、增益誤差和非線性度等系統測量的所有限制。許多運算放大器的某些誤差在ppm量級,但沒有個運算放大器的所有誤差都達到了ppm量級。例如,斬波放大器可提供ppm級的失調電壓、直流線性度和低頻噪聲,但它們的輸入偏置電流和頻率線性度存在問題。雙極性放大器具有低寬帶噪聲和良好的線性度,但其輸入電流仍可能導致內部電路誤差(對於內部電路,我們將使用「應用」一詞)。
  • 運算放大器基本電路大全
    一個理想的運算放大器必須具備下列特性:無限大的輸入阻抗、等於零的輸出阻抗、無限大的開迴路增益、無限大的共模排斥比的部分、無限大的頻寬。最基本的運算放大器如圖1-1。一個運算放大器模組一般包括一個正輸入端(OP_P)、一個負輸入端(OP_N)和一個輸出端(OP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