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的《童年》是我們的在成長曆程中,伴隨著我們逐漸長大印象最深刻的兒歌之一,她就象似兒時的好夥伴,永遠停留在我的記憶深處,她時常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又在我的耳邊想起,使我不知不覺又回到了那快樂的童年時光中。
羅大佑的《童年》創作於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期,距離現在已經將近40年。那時候的羅大佑,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才剛剛脫下白大褂在歌壇出道不久,從此醫院療事業中少了一個白衣天使,卻在歌壇舞臺裡多了一個天才歌者。當時他與臺灣另外一個才女相遇了,她就是張艾嘉,是不是由於遇到才女兼美女激發了他的靈感,還是出道不久的他還童心未泯,我們今天不得而知,反正就在那個時期,一首經典得不能再經典的兒童歌曲誕生了,他並將這首歌獻給了人生中第一次令自己怦然心動的女孩,這首歌曲就是《童年》。
《童年》這首歌是羅大佑音樂創作的道路上一首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歌曲,你可能不知道羅大佑,但是你一定會聽過這首歌曲,即使你五音不全,不會完整地將她唱完,你一定會聽到過孩子們哼過著這支曲子。儘管我們在成長的歷程中,也聽過唱過不是的少兒歌曲,但是這首兒歌在描述兒童的心路歷程方面是最生動傳神的一首,反映了在那個特定階段的少兒幼單純而又幼稚的心理,且旋律又朗朗上口,令人印象深刻。
羅大佑很擅長於抓住一些主要特徵物勾勒出童年的影像,唱著他這首歌,腦海中就不禁喚起一樁樁童年的往事,眼前浮現出一幅幅的童年影像。儘管往事已飄蕩在風中,終成記憶,但是這首歌並不隨風而逝,每當你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整個人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時代。
成長的歌聲總是在不經意中縈繞於耳畔,當那天下午,夕陽變成一絲絲光線透過榕樹的密葉縫隙,梅花般的散落在地上時,耳旁突然傳來一個小女孩用稚嫩的童聲哼唱起《童年》,兒時老屋旁池塘邊的那棵榕樹也許在靜靜地矗立在那裡,知了是否還在那兒聲聲地叫喚著夏天,我那鞦韆是否還獨自在那兒隨風飄蕩,纜繩上的那隻美麗的蝴蝶是否還在那兒扇動著它的翅膀?兒時的那些常和我光著屁股在那灣小小的水塘裡遊泳的小夥伴們卻早已各奔東西,那個常和我爭搶萬花筒的男孩子也早就與我天各一方。也許此時的他和她,也不時地常哼起這首歌曲,也和我一樣常常回憶那些童年的往事,和我們在歌聲裡相會。
溫馨的回憶、快樂的童年,無不伴隨著這首兒時的歌謠一起湧來,童年在我們的人生裡具有特殊的意義,也許在每一個人的童年記憶裡有歡樂也有苦難,但是,她終歸是人生之中最難忘的時光。多年以後,也許別的一些事物你可能都已經忘記,但有一首歌曲會不時的縈繞在你的耳邊,每當響起,總會喚起你心中最深的記憶,她就是曾經伴你走過那些難忘時光的《童年》。
作為流行歌曲,能夠寫進內地小學音樂教材作為歌曲進行教學的確實不多,而《童年》這首歌曲卻成為了內地小學的兒童歌曲,這就足以說明了這首歌曲的水平,自誕生以來的四十年間,她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已經成為華語世界中兒童成長不可或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