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你了,歡迎你來閱讀我的文章,作者旨在推動野生動物保護的觀念,致力於野生鸚鵡保護事業多年。
我是西布耶的助手,西布耶是一名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的動物學家,兼任野生動物救援(Wildaid)的組長。
西布耶帶領我去過紐西蘭的南部島嶼,調研過啄羊鸚鵡,並且參加了這種鸚鵡的保育工作。
從那時起,我才知道除了啄羊鸚鵡,還有一種和它們長相非常相近的一種鸚鵡,叫做卡卡鸚鵡,也屬於啄羊鸚鵡屬,是啄羊鸚鵡的近親。
卡卡鸚鵡和啄羊鸚鵡的生活習性十分相似,但是比啄羊鸚鵡性格有過之而無不及,就是比啄羊鸚鵡更具有破壞性,好奇心更強,智商也更高。
可惜卡卡鸚鵡在19世紀中期就已經滅絕了,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它們走上滅絕的道路了呢?會不會啄羊鸚鵡也會受到這種因素影響,以後也會走向滅絕呢?
那麼我們必須要找到卡卡鸚鵡滅絕的原因,才能搞清楚問題的所在。
卡卡鸚鵡身長43釐米左右,體重530克左右,壽命20左右,羽毛以棕色為主,頭部有暗黃色羽斑,腹部有紅棕色羽毛。
卡卡鸚鵡是主要生活在紐西蘭的高寒山區,屬於當地獨有的物種,山區林木不是很茂盛,可以食用的食物不多,為了生存這種鸚鵡什麼都吃,屬於雜食性鸚鵡,比如:葉子、草根、種子、堅果、花朵、昆蟲、各種野果,甚至動物屍體等。
雖然它們具備飛翔的能力,但是它們還是喜歡在地面上覓食的。
它們惡劣的生存環境使得卡卡鸚鵡具有很強的冒險精神,為了尋找食物,它們居無定所,四處尋覓,敢於嘗試沒有吃過的東西。
這種鸚鵡生性好奇很重,善於觀察和交際,是社會性很強的一種鸚鵡。
據當地的毛利人說,以前這種鸚鵡南島和北島上到處都有,毛利人的祖輩經常捕捉這種鸚鵡,吃這種鸚鵡的肉,味道非常鮮美,比貓頭鷹的肉還要美味。
到了19世紀,外來了很多歐洲人,開始在島上發展農業和養殖綿羊,砍伐森林開發土地,草原上到處放牧著羊群。
這些綿羊產的羊毛能出口,毛利人也參與了剪羊毛的工作,被剪過的羊,身上光禿禿的,有的羊皮膚被剪破了,留著血,慢慢的卡卡鸚鵡發現了這種情況,開始攻擊這些受傷的綿羊,啃咬羊的皮肉吃,經常有羊失血過多而死。
這麼一來羊群在野外放牧很不安全了,當地人就給這種鸚鵡起了個外號:卡卡殺羊鸚鵡。
卡卡鸚鵡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很強,除了攻擊羊群,它們還會光顧農場,偷吃那裡的花生、土豆等農作物,你看它們的長嘴巴,挖土是個行家。
就這樣卡卡鸚鵡成了非常不受歡迎的一種鸚鵡了,農民向它們投送有毒的花生和土豆;牧民向它們拋去有毒的羊肉,再加上毛利人對它們的捕獵,很快卡卡鸚鵡就在幾十年間滅絕了。
當地人覺得除掉這種害鳥是一件成功的事情,都不覺的可惜,而我和西布耶對卡卡鸚鵡的滅絕感到非常可惜。
畢竟卡卡鸚鵡和人類競爭是不明智的,讓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是和人類競爭的動物,最後都會以失敗告終,啄羊鸚鵡在不保護起來,將來也不例外。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和網絡。
你喜歡卡卡鸚鵡嗎?喜歡你就給它們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