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獨家對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2020-12-11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婦聯新聞 ,作者喬虹

中國婦聯新聞

中國婦聯新聞

▲ 做好當前民眾心理疏導工作

◇了解特定群體的心理需求,提供針對性心理服務

◇建立可以長期提供心理援助的機制或平臺

◇將心理服務融入社會治理的具體實踐

▲ 注重疫情中對婦女兒童心態的引導

◇主動學習進行自我心理調適、處理家庭關係的心理學知識

◇與關係好的朋友、同事交流,獲得社會支持

◇撥打心理援助熱線尋求專業幫助

▲ 分層分類組建應急管理心理服務隊伍

◇在不同行政層級組建應急管理心理服務志願者隊伍

◇培養專業細分的心理服務工作者隊伍

此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正率隊在武漢開展心理援助工作,迄今她已抵漢一月餘。

3月9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援助武漢工作站正式成立,該工作站由心理研究所與中科院武漢分院共建。

「武漢工作站計劃兩年內在醫院和社區開展心理援助工作;工作同時,我們將不斷完善多技術融合的心理幹預方法,特別是針對傳染性疾病,傳統的面對面的心理服務實施難度大,網絡服務已成為主力和趨勢;在這個過程中,還將探索應急心理服務的模式,推進應急管理中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法制化。」陳雪峰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不僅是武漢工作站。

2月3日、10日,陳雪峰先後兩次出現在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以心理專家的身份介紹疫情防控工作中社會心理服務有關情況,並對網民關心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科普解答,科學專業的現場回答贏得了業內外的讚譽。

疫情期間,陳雪峰和同事們全力投入心理援助工作,通過網絡平臺、心理熱線等方式為受影響較大的人群提供心理援助。而她個人先後參與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疫情心理服務多項文件的起草工作;並通過撰寫科普文章、舉行公益講座等多種方式,進一步疏導社會層面的恐慌心理。

同時,陳雪峰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職——科學研究。「疫情中的心理服務需要專業的支持,對個體的心理危機幹預和心理援助、群體的心理疏導、組織層面的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社會層面的心理疏導和心態塑造,都需要科研成果的支持。新冠肺炎疫情與以往的突發事件相比有其特殊性,也值得研究。」她說。

日前,正在武漢的陳雪峰接受了記者專訪。

記者:在您看來,疫情期間,民眾的心理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陳雪峰:總體來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疫情暴發之初很多人都處於心理警戒期,恐慌、焦慮、憤怒、失望、委屈等情緒比較普遍;警戒期持續一段時間,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開展,心理應激反應慢慢減弱,開始進入適應期或抵抗期,大部分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開始適應疫情帶來的各種不良情緒體驗和生活不適,少數人很難適應,身體和心理仍處於抵抗應激的狀態;隨著時間推移,第三階段可能是消退期或衰竭期,適應較好的人,疫情帶來的壓力逐漸消退,重建心理和生活平衡;適應不好,可能進入衰竭期,會感覺很痛苦,正常的生活和社會功能受損,也可能因此而生病。

記者:在這段時間裡您接觸到的武漢民眾,目前主要存在哪些突出的心理問題?

陳雪峰:我們在最近的調研中發現,復工復產期間有一些需要關注的心理方面的問題:一是居家隔離時間比較久,適應了比較懶散的生活狀態,一下子很難調整到工作狀態;二是擔心上下班途中或上班期間如果人群很密集,會被感染;三是擔心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特別是孩子面臨升學或就業的家庭,這方面的壓力更大。此外還有一些是對自己的工作情況和收入情況的擔憂,擔心收入降低或失業,這是客觀壓力帶來的心理壓力。

我們建議有條件的單位及時調研了解職工的心理狀況,在緩解客觀壓力的同時,針對性地提供心理服務,緩解心理壓力,疏導焦慮情緒。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因公殉職者家屬、病亡者家屬、殘障人士、有原發疾病等特殊需要的人群,需要針對性的心理需求評估和心理服務。

記者:當前,您認為需要對民眾提供怎樣的心理服務,如何做好應對和疏導?

陳雪峰:對當前的心理疏導工作,有一些原則性的建議,一是了解特定群體的心理需求,譬如,我們在社區調研時了解到康復患者的心理壓力:自己會不會復陽、會不會傳染給家人、鄰居會不會歧視自己;在醫院調研時了解到醫護人員也有對自己是否會感染的擔憂,但最主要的是工作壓力大,有的醫護人員疫情發生以來就沒有回過家,對家庭心有愧疚。不同群體的心理需求不同,提供的心理服務也有所不同。二是建立可以長期提供心理援助的機制或平臺。有些群體需要的心理服務是長期的,已發表的文獻顯示,譬如對突發事件後救援人員心理創傷的研究,時隔一年甚至幾年後這些群體中抑鬱、焦慮、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率仍然比較高。因此,對於受影響比較大的人群,有關部門或機構應該考慮建立長效心理服務機制或平臺。三是將心理服務融入社會治理的具體實踐。不同人群需要的心理服務有差異,有些可能是心理健康教育,有些需要心理諮詢,精神障礙患者需要治療,還有一些突發事件人員需要危機幹預,而其中有不少問題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而是由現實問題或社會問題引發的,對於這類問題,應當將心理服務融入社會治理實踐。這個難度很大,但對幫助有需要的人而言,對提升社會治理能力而言,是應當迎接的挑戰。

記者:那麼,疫情中的婦女兒童心理有什麼特殊性嗎,如何排解他們的心理壓力?

陳雪峰:首先,從總體感受來看,抗疫一線工作人員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大,且無法顧及家庭,有工作家庭衝突帶來的壓力感;在未能成功救治患者時會有無助感;有些在抗疫一線直面生死的工作人員有替代性創傷;社區工作者、下沉幹部、志願者等一直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往往也很難顧及家庭,雖然知道社區防控工作細緻有序,仍難免對感染風險有更多擔憂。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人口較多時,家庭矛盾比較多,處理代際關係的壓力大。婦女兒童也屬於大部分人,在疫情中有共性的情緒體驗,但也會有一些特殊性。此外,疫情期間懷孕或處於孕期的女同胞、平常身體素質比較差,或者年齡較大的女同胞,往往也會對疫情和自身健康更關注,由此可能體驗到更多焦慮或擔憂。另外,隨著大部分地區復工復產但還沒有復學,子女居家學習問題帶來的困擾也比較大。

兒童這個群體在疫情發生之初就很受關注。疫情高發期時主要是對孩子的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後來逐漸推移到居家隔離期如何處理親子關係和督促孩子的網課學習。

對婦女兒童心態的引導,主要有三點建議,一是主動學習進行自我心理調適、處理家庭關係的心理學知識;二是與關係好的朋友、同事交流,獲得社會支持;三是在問題比較複雜或嚴重、自己受到的影響比較大並且無法處理時,可以撥打心理援助熱線尋求專業幫助。

記者:經歷了此次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您對於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應急管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有什麼建議?

陳雪峰: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一項社會治理的工作,簡言之,就是針對民眾的心理需要,在個體、組織、社會、文化等層面,通過公共政策和社會服務等手段,提供心理服務、引導社會心態、加強心理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目的是有效提高個體心理健康素養、提升組織健康發展效能、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的應急管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正在不斷完善,應當逐步推進法制化建設,這是一項系統工程。特別想提的一個具體建議是,應當分層分類組建應急管理心理服務隊伍。分層是指在不同行政層級組建應急管理心理服務志願者隊伍。國家層面的專家組負責指導和督導,省、市一級設立工作組,根據不同層級的應急響應機制迅速調動和發揮應急心理服務作用。分類是指培養專業細分的心理服務工作者隊伍。在醫院、社區、學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監獄等開展心理服務,面對的人群和心理需求不同;針對個人、家庭、工作團隊、老人、兒童青少年等開展工作,面對的心理需求也不同。即便是資深的心理諮詢師,如果沒有接受過創傷幹預或哀傷輔導的訓練,恐怕也很難勝任這些很專業化的工作。從長遠來看,培養一支專業細分的心理服務工作者隊伍是很必要的。

此外,應當推進心理服務工作者的專業資格認證體系或執照體系建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技能培訓、資格認證、行業管理等層面進行系統設計。針對應急管理工作,可以探索麵向醫療工作者、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媒體記者、應急管理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等群體開展「心理急救員」培訓,在生命救援的同時,可以用心理學知識和方法保護自己、幫助他人。

來源/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喬虹

原標題:《推動建立應急管理中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獨家對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疫情心理援助工作隊隊長陳雪峰》

相關焦點

  • ...管理中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獨家對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
    ◇與關係好的朋友、同事交流,獲得社會支持◇撥打心理援助熱線尋求專業幫助▲ 分層分類組建應急管理心理服務隊伍◇在不同行政層級組建應急管理心理服務志願者隊伍◇培養專業細分的心理服務工作者隊伍此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正率隊在武漢開展心理援助工作,迄今她已抵漢一月餘。
  • ...獨家對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疫情心理援助工作隊隊…
    ◇培養專業細分的心理服務工作者隊伍此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正率隊在武漢開展心理援助工作,迄今她已抵漢一月餘。3月9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援助武漢工作站正式成立,該工作站由心理研究所與中科院武漢分院共建。
  • 心理研究所|後疫情時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效與挑戰(3)
    記得先點藍字關注我哦~整理 / 嚴瑞婷 字數 / 1522字編者按2020/05/08在疫情防控的這場放大鏡似的考試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成效與挑戰並存。在疫情防控,甚至是國家應急管理和社會治理中,如何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抓好常態社會和應急管理中的建設,亟需加強和推進。
  • 【要聞】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到庫倫旗調研指導心理幫扶工作
    、支持示範基地在鄉村振興徵程中再立新功、支持把示範基地建成中國科學院對庫倫旗定點幫扶工作的綜合展示平臺和窗口。方玉東在致辭中指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心理疏導機制,是完善多元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完善多元社會幫扶體系的有效舉措。
  • 心理學家:中國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刻不容緩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所長傅小蘭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網絡平臺聯合撰文呼籲,此次疫情應對再次凸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已刻不容緩。她們指出,個體和社會心理需要往往與生命安全、物質需要、利益訴求等交織在一起,不僅影響疫情防控和疫後重建,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 心理研究所|後疫情時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效與挑戰(1)
    此時距離2018年國家衛健委等10部委《關於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已過去1年多的時間,那麼在疫情防控中的這次大考,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的成績如何呢?個體和社會心理需要往往與生命安全、物質需要、利益訴求等交織在一起,不僅影響疫情防控和疫後重建,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國家應急管理和社會治理中,必須重視心理建設。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嚴正聲明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嚴正聲明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諮詢師培訓項目」微信公眾號 2019-08-25 21:32
  •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2017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招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福建應用發展中心在福州揭牌成立
    專家匯聚「2018中國兒童心理健康和家庭建設高峰論壇」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認知水平的提高,兒童心理健康作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如今社會上形成了認知,兒童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不容忽視,此次論壇將兒童心理健康和家庭建設兩個議題相結合,是希望能夠對我國如何加強兒童心理建設,以及如何發揮家庭在其中的作用,提出一些指導和建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傅小蘭在論壇上表示。
  •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019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招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2018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招生簡章
    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心理學綜合性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成立於1951年,其前身為創建於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2020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招生簡章
    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心理學綜合性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成立於1951年,其前身為創建於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
  • 嘉興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成果發布
    12月23日至24日,嘉興市和浙江大學聯合主辦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研討會。來自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院、南開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所的知名專家齊聚嘉興,交流探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背景下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 青島西海岸新區出臺《方案》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半島記者 王鑫鑫為促進人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日前,西海岸新區印發《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力爭到2021年底,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機制全面建立,全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諮詢師證書怎麼樣是國家承認可有用嗎...
    最近很多朋友問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到底是個什麼性質的單位?它們頒發的《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合格證書》證書國家認不可用?有沒有用?含金量到底怎麼樣?這個證怎麼去查詢真假?該怎麼報考等等一系列問題,今天就針對以上問題給大家分析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嚴正聲明—新聞—科學網
    該報導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項目」負責人,該負責人明確指出了合格心理諮詢師培養的條件以及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等,也對中科院心理所「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合格證書」的性質進行了說明。新聞報導中提到的培訓機構為北京某民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培訓推廣中以含混不實宣傳誤導消費者,我們已經要求其立即糾正錯誤,停止一切與中科院心理所有關的宣傳。
  • 心理研究所慶祝建所八十周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給研究所題詞:「探索心理奧秘,造福人類社會」。給研究所題詞的還有: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黨組副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北京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科技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中國科學院院士戴汝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陳霖和賀林。
  • 所史14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正式成立
    在心理研究所成立的前後開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如中小學獎勵與懲罰運用的研究;兒童研究,搜集國內兒童身心發展的常模資料;託兒所調查研究和兒童身心發展因素分析。1951年8月,按中國科學院要求,根據本單位工作發展分幾個組制訂全年計劃;9月,中國科學院第二次擴大院務會議,要求各研究所訂立研究工作計劃。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在職研究生靠譜嗎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位於北京市朝陽,是國內外知名的院校,有著幾十年的辦學經驗,師資力量雄厚,同時也是許多學員嚮往的求學之地。目前該校也開設了在職研課程班,吸引了許多在職人員報名。近期有學員想了解在職研的相關信息,那麼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在職研究生靠譜嗎?
  • 2020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與工程心理學研究室穆妍研究組招聘2...
    因工作需要,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與工程心理學研究室穆妍研究組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科研助理2人。一、崗位職責1、協助研究組開展文化和社會認知神經科學相關的科研項目,包括文獻整理、實驗設計、被試招募、數據採集、數據處理與分析,以及論文撰寫;2、協助研究組進行已有腦成像項目的數據的分析與論文撰寫;3、協助PI完成實驗室日常管理和人員協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