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 記者 雷剛/文 邱琦 李新華/圖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邱琦 李新華/攝
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美譽的駐馬店,因歷史上設皇家驛站而得名。過去一年,駐馬店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陣,特別是去年一舉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國家衛生城,大大提升了駐馬店的知名度、美譽度。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駐馬店模式」也多次獲得國家有關部委的肯定。駐馬店如何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成功之道?這個農業大市又將如何念好「農」字經,邁進農業強市門檻?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駐馬店市市長朱是西接受了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的專訪。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邱琦 李新華/攝
駐馬店已站在了高質量跨越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去年駐馬店市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增長8.3%,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指標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陣。但駐馬店作為欠發達地區,今年在推動高質量跨越發展方面將採取哪些措施?
朱是西:近年來,我市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打好「四大攻堅戰」為抓手,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開放招商、新型城鎮化、民生改善等重點工作,綜合施策、精準發力,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主要指標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陣。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3%,居全省第五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居全省第五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9%,居全省第一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9%,居全省第四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7%,居全省第一位。特別是去年一舉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國家衛生城,形成了「敢於爭先、團結拼搏、克難攻堅、善作善成」的創文創衛精神,大大提升了駐馬店的知名度、美譽度,駐馬店已站在了高質量跨越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四個駐馬店」建設呈現出光明前景。
但駐馬店作為農業大市、人口大市,經濟總量小、結構不合理,城鎮化水平低、以城帶鄉能力弱,民生欠帳較多、脫貧攻堅任務重等仍是當前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今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實現駐馬店高質量跨越發展總目標,堅定不移做大做強產業,全力打造產業發達之城;強力推進開放招商,著力增強發展新活力,促使更多優質項目在天中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深入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著力提升城鎮化水平;切實優化營商環境,著力增強創新創業新動能;精心組織實施三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還要切實保障改善民生,著力增進人民福祉,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實現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對駐馬店意味著什麼?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駐馬店有哪些考慮?
朱是西:作為傳統農業大市,這對我們抓住國家政策機遇,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具有歷史性的重要意義。下一步,我市將在穩定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強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著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至於具體做法,一是以產業興旺為重點,讓農業強起來。建設好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按照扶優扶強一批、建成投產一批、招大引強一批、推動上市一批的要求,發展壯大一批有輻射力、帶動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一批「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產業集群,實現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二是以生態宜居為關鍵,讓農村美起來。按照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標準,全面推進「四美」鄉村。以鄉村環衛隊伍和垃圾清運設施建設為重點,完成「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三級環衛體系建設,積極實施縣鄉村三級汙水處理工程建設,集中開展農村溝渠河綜合整治行動,讓農村環境美起來;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切實抓好稈杆禁燒和綜合利用,大力實施農村農田林網提升工程,著力提升農村田園綠化水平,讓農村田園美起來;堅持科學規劃,統籌推進特色鄉村建設,著力建設一批特色美麗鄉村,並按照農民自願、產業支撐、保障收入、配套完善的原則,在中心城區、產業集聚區、縣城和鄉鎮所在地周邊,穩妥推進農民集中居住,讓農村村莊美起來;大力開展農村「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對農民庭院和房前屋後、菜園子、花罈子等進行綠化提升,讓農村庭院美起來。另外,我們要以生活富裕為根本,讓農民富起來。除了突出抓好產業扶貧、精準幫扶等工作外,鼓勵和引導農民群眾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不斷增加農民經營收入;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領辦股份合作社等,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就業指導培訓,推動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一舉摘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兩項國家級金字招牌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這方面,駐馬店市取得了哪些成績?今年又將從哪些方面入手?
朱是西:全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實施以來,我市堅持以人為核心,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為抓手,加大投入補齊短板,實施攻堅集中整治,完善機制加強管理,實現了百城提質與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融合推進,促進了新型城鎮化發展。2017年,市中心城區共實施百城建設提質項目573個,累計完成投資152億元。42條主次幹道維修和27條新建道路、薄山和板橋水庫引水以及「一園兩館」、楊靖宇紀念館、市殯儀館、國際會展中心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同時加強城市規範化、精細化、智慧化、市場化管理,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形象明顯提升,去年一舉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兩項國家級金字招牌,大大提振了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的士氣。同時,各縣也都謀劃實施了一批城市綜合體、片區開發等重點項目,縣城功能不斷完善,吸納集聚能力明顯提升。
今年,我市將突出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管理,堅持硬體與軟體、新區與老區、地上與地下、宜業與宜居「四個統一」,切實做好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以實施年度投資274億元的557個百城建設提質項目為抓手,不斷完善城市功能,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和承載能力。一是加快完善城市規劃,加強城市設計和專項規劃編制,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增強規劃的執行力。二是加強功能片區開發建設。加快推進七大片區和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加快推進火車站片區西廣場、鐵路東區域棚戶區改造等項目建設,推動火車站東西片區一體聯動發展。三是重點圍繞解決老百姓「出行難、上學難、停車難」問題,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實施中心城區15條道路升級改造及91條道路建設,積極推進國家「公交都市」和省公交優先示範城市創建工作;計劃投資15.7億元,新建改造24所中小學校;計劃投資206億元,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改造棚戶區4.45萬套;新建停車場8個,解決群眾停車難題。四是加強生態水系建設。加快推進生態水系連通、雨汙分流、河流水系治理工程,開工建設駿馬河改造工程,穩步推進北部新區海綿城市示範區建設。五是加強綠化提升工程建設。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加快推進小清河城市公園、練江河帶狀公園建設,全面提升園林綠化水平,確保新增綠化面積290萬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9%,綠化覆蓋率達到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平方米。六是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完善路長制、門前三包、網格管理、綜合考評等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城市規範化、精細化、智慧化、市場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創文創衛成果。
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到21個,總量居全省第一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河南是農業大省,而駐馬店是農業大市、糧食生產核心區。這麼多年來,駐馬店連續舉辦了20屆「中國農洽會」,已經成為一個響噹噹的品牌。今後,駐馬店如何念好「農」字經?在「三農」上做文章?
朱是西:2017年,全市新增高標準糧田100萬畝,糧食總產量132.5億斤,為歷史第二高產年。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到21個,總量居全省第一;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370家,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500家。正陽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式獲批,成為河南省第一家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畜牧業持續發展,生豬、肉牛飼養量分別居全省第一、二位,肉蛋奶總產量分別達到71.8萬噸、32.9萬噸、3.85萬噸。雖然近年來我市現代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農業大而不強、大而不優問題還比較突出,農業生產條件差、農村基礎設施落後,貧困人口多、脫貧任務繁重;農業龍頭企業少、產業鏈條短,農業綜合效益較低。
下一步,我市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前提,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產品結構,著力推動農村產業鏈延伸、產業範圍拓展、產業功能轉型,推動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加快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一是強力推進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抓住農業部批准我市建設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的機遇,努力將其打造成為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科技引領、產業發達的農產品加工中心;以辦好「中國農加工洽談會」為契機,積極推進國際國內合作交流,加快實施農產品交易所建設,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農產品貿易中心。二是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培育一批叫得響的知名品牌。力爭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450萬畝、花生500萬畝、白芝麻80萬畝、生豬出欄780萬頭、肉牛出欄55萬頭。三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按照扶優扶強一批、建成投產一批、招大引強一批、推動上市一批的要求,發展壯大一批有輻射力、帶動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一批「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產業集群。同時,還將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今年確保泌陽、汝南、正陽省級貧困縣如期摘帽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扶貧攻堅是三大攻堅戰之一,而駐馬店的貧困縣和貧困人口還比較多。駐馬店脫貧攻堅的現狀如何?下一步有何打算?
朱是西:脫貧攻堅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是我們必須承擔起的重大政治責任。近年來,我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緊盯目標任務、把握精準要求,夯實脫貧責任、突出精準施策,取得了脫貧攻堅階段性成果。2017年,全市完成193個貧困村整村脫貧、9.1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3214人易地搬遷任務,新蔡縣順利通過省第三方驗收和省級核查驗收。工作中,我市探索的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上蔡)模式,得到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中殘聯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網際網路 分級診療」健康扶貧模式,得到國務院扶貧辦的高度評價;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對正陽縣「1 1 N」花生產業帶貧模式作出批示,稱讚小花生大產業做得好;泌陽縣創新產業扶貧和集體經濟帶貧模式,在全省進行了經驗交流。
雖然近年來我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著貧困面大、脫貧任務重,產業發展相對滯後、貧困村集體經濟薄弱,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自我造血功能不強等問題。目前,我市還有3個國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個省定重點縣,314個貧困村,其中深度貧困村25個,貧困人口22.2萬人。
下一步,我市將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標,堅持精準方略、突出產業扶貧、抓好精準幫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激發脫貧內生動力,進一步加大精準脫貧力度,確保泌陽、汝南、正陽省級貧困縣如期摘帽,完成220個貧困村退出、10.8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2518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龔華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