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是怎麼變成長度單位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知道

2020-12-12 溫叔講故事

作為標準長度單位,「米」一直兢兢業業的為數學服務。可是「米「一直以來是被當作人民大眾的食物來定義的,什麼時候用「米」來做長度單位的呢?溫叔經過查證,為大家詳細道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所不知道的來歷。

da'mi

「米」又稱為大米,作為現代人類的主食之一,是稻穀經過清理、礱穀、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後製成的成品。大約在五萬年前,雲南地區出現了早期的稻屬植物,而在一萬三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人類開始口腔咀嚼全稻原谷,用以飽腹。那個時期,新人類為了生存,找尋了許多種類的食物來食用,這也養成了雜食的習性。直到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河姆渡人類開始食用稻穀分離的大米。

在現代社會的解釋中,「米」作為長度單位源自舶來品,即英語「meter」的音譯而來。當初世界各國林立,並沒有像現代這樣的全球化,各個國家地區的長度單位雜亂無章,同一地區的,可能時期不同,單位都會不一樣。因此,世界上迫切的需要一個統一的單位來作為標準,就像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第一件事就是統一度量衡,標準的出現能大大方便彼此的交流。

米的鉑質原qi

因此在1790年,法國這個在當時比較發達的國家通過決議,儘快製成標準,來規範實際使用。次年,規定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的四分之一的千萬分之一為長度單位,選取古希臘文中「metron」一詞作為這個單位的名稱,後來演變為「meter」,中文譯成「米突」或「米」。從1792年開始,法國天文學家用了7年時間,測量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並根據測量結果製成了米的鉑質原器,這支米原器一直保存在巴黎檔案局裡。這是外國最早出現由「米」作為長度單位。

1799年法國開始使用米制,直到1875年5月20日由法國政府出面,召開了20個國家政府代表會議,正式籤置了米制公約,公認米制為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同時決定成立國際計量委員會和國際計量局。到1985年10月止,米制公約成員國已有47個。我國於1977年參加。

qing'chang'dao

但是,重點就在這裡,現代關於「米」作為長度單位的解釋並不全面,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所不知道的是:在清朝李汝珍的《鏡花緣》中卻已經用「米」作為長度單位了,而且另有解釋。李汝珍於1795年至1815年間寫成《鏡花緣》一書,此書描寫的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遊歷的故事中有一段:「怪不得今人射鵠,每每所發的箭離那鵠子還有一二尺遠,他卻大為可惜,只說:『差得一米』,俺聽了著實疑惑,以為世上哪有這樣大米。今聽九公這話,才知他說『差的一米』,卻是煮熟的清腸稻!」語出《鏡花緣》第九回。

qing'chang'dao

清腸稻乃是作者藉由唐敖等人遊歷所見的一種稻穀,原文描寫:「迎面有株大樹,長有五丈,大有五圍,上面並無枝節,惟有無數稻須如禾穗一般,每穗一個,約長丈餘。」這是清腸稻的枝幹描寫,由於現在清腸稻沒有成熟,於是,唐敖等人開始在四周搜尋,看是否有去年成熟稻穀掉落在地。幾人尋遍草地,找來一個,那米三寸寬,五寸長,關於清腸稻味道,書中另有描述:「那米寬五寸,長一尺。煮出飯來,雖無兩丈,吃過後滿嘴清香,精神陡長,一年總不思食。此話不但林兄不信,就是當日老夫自己也覺疑惑,後來因聞當年宣帝時背陰國來獻方物,內有'清腸稻',每食一粒,終年不飢,才知當日所食大約就是清腸稻了」

李汝珍在《鏡花緣》一書中詳細說明了清腸稻的外觀以及口感,並且藉由故事來解釋「米」是如何作為長度單位出現的。法國1790年出現「meter」,李汝珍1795年到1815年寫成《鏡花緣》,並於1830年李汝珍過世,清政府在1860年之後開始派遣留學生以及翻譯外國書籍,直到1875年世界上面公認米制單位。溫叔認為在1790到1815年間李汝珍接觸到外來詞語長度「米」的概率微乎其微,而其描寫的清腸稻歷史上可能真的存在,畢竟水稻的變異性很強,這可能也是袁隆平院士夢想中的品種了。「米」作為長度單位就是我國自己的發明,而非外國舶來,你清楚了嗎?

相關焦點

  • 米,尺,英尺──長度單位的由來wen12
    孩子媽媽:「正好1米。」一個四歲的孩子的身高大約就是1米。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你知道米的由來嗎?其實是人們為了統一長度單位認為規定的,規定嗎,不是龜腚!!和這個諧音哎!!1688年,人們意識到需要一個十進位的標準的長度單位系統。隨著米這個長度單位的出現,人們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全世界統一使用的長度單位米(meter)源於法國。
  • 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一課一練 認識長度單位從釐米和米開始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第一單元《長度單位》,通過例題讓孩子們初步經歷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明白了長度單位的作用,體會了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通過實際測量,掌握了測量要點: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釐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掌握1米=100釐米。測量物體時,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右邊對著幾。通過實際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了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 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釐米與米」,常見易錯題型及鞏固練習技巧
    釐米是測量長度的工具,尺子上的「釐米」就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釐米是較小的長度單位,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釐米」作單位。釐米用「cm」表示,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統一的標準去量,才能知道物體究竟有多長。
  • 歷史上的今天,法國定義「米」作為基本長度單位
    米是世界上用得最廣泛的長度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1米等於100公分,等於1公裡的千分之一,合3市尺或者6英尺8英寸。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長度單位米的出現與法國大革命、與地球周長的關係密切,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藏匿其中的趣聞。
  • 你知道長度單位米的由來嗎?他曾經和化學親密接觸過!
    國際單位制的長度單位"米"(meter,metre)起源於法國。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米,1791年獲法國國會批准。由於檔案米的變形情況嚴重,於是,1872年放棄了"檔案米"的米定義,而以鉑依合金(90%的鉑和10%的銥)製造的米原器作為長度的單位。米原器是根據"檔案米"的長度製造的,當時共制出了31隻,截面近似呈X形,把檔案米的長度以兩條寬度為6~8微米的刻線刻在尺子的凹槽(中性面)上。
  • 原來熱水壺瓶塞是用這種樹做成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
    原來熱水壺瓶塞是用這種樹做成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熱水壺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物品,雖然我們經常使用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熱水壺瓶塞是用什麼做成的,也很少會有人去注意到這個問題,今天小編就簡單的向大家介紹一下熱水壺的瓶塞是用哪種樹木做成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長度單位換算
    長度單位換算說明可實現在線公裡(km)、米(m)、分米(dm)、釐米(cm)、裡、丈、尺、寸、分、釐、海裡(nmi)、英尋、英裡、弗隆(fur)、碼(yd)、英尺(ft)、英寸(in)、毫米(mm)、微米(um)間的互換互算。
  • 盤點這些特殊的長度單位,小的令人髮指,大的也令人髮指!
    這次科學家再一次測量了質子的半徑,精確到0.833飛米。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到飛米,我們來捋一捋這些特殊的長度單位。米(m)大家都知道,從米開始,一點點往下扒。不過這麼小的質子半徑,英國的科學家是怎麼測量出來的呢?科學家們是用自己開發出的頻偏分離振蕩場技術,測量質子的正電荷延伸了多遠,通過這個長度與質子半徑之間的關係,得出了質子半徑相對較為精確的數據,也就是0.833飛米。
  • 二年級數學上冊長度米和釐米單位換算
    2、我們知道的長度單位有        和釐米。3、直尺上2釐米到10釐米長     釐米.4、從刻度2到8是     釐米。5、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       作單位。6、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       。7、計算跑道的長度通常用      作單位。8、從刻度0到7是     釐米。
  • 用Scratch來學習長度單位換算
    在書本裡,我們學習了:毫米、釐米、分米、米、千米幾個長度單位。在課後習題裡,涉及了長度單位的轉換。我們知道,長度單位的轉換關係是這樣的:1千米=1000米1米 =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根據公式,我們可以把一個單位的長度轉換為另外一個單位的長度。
  • 跟老師學數學,有的學生長度單位檢測題不及格,練起來
    長度單位的學習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點難度,因為學生缺乏這樣的生活經驗,跟著老師練習一下吧。先複習常用的長度單位:毫米(mm)、釐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從低級單位到高級單位按順序排列。
  • 二年級上冊數學日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
    參考答案:  爸爸告訴茵苗:這個暑假你長高了3(釐米)。可是茵苗不懂(釐米)是什麼?  今天剛好上數學課,正好給同學們講了長度單位。  老師說,在遠古時代,人們用身體的一部分來測量物體的長度,比如拇指和食指張開的長度——(搾)。茵苗和老師分別測量了桌子的寬度,  茵苗測量出來是(5搾),老師測量出來是(3搾)。為什麼茵苗測量出來長度和老師測量出來的長度不一樣呢?
  • 小學數學知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的基礎測量和補習題
    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指空間的尺度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相鄰單位間的進位:1km 1000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00μm 1000nm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法,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法。2、正確使用刻度尺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 小超學習---生活中的單位之長度
    體育課,分組比賽跑步,也是第一媽媽高興呀,哈哈哈很多人說不要爭強好勝,但是媽媽告訴你:正能量的爭強好勝是好事但是不擇手段的爭強好勝,不可取今天媽媽要給你講的是長度單位長度不同於時間,長度是非常直觀的,能看到、摸到記不記得我們曾經讀過一本法國的哲學書
  • 長度單位米的由來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今天來填個坑,根據2018年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最新的提案,國際單位制七個基本單位將全部由物理常數定義
  • 小學單位換算練習題,長度重量時間的單位換算
    你還在為自己的孩子不會單位換算操心嗎,著急也沒用,應該放穩心態,給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學習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心急。有的孩子還在為單位換算一頭霧水,不知道怎麼給單位換算,這就需要家長們多收集一些習題給孩子做,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練習題做多了自然就會了。
  • 「英制長度單位」的由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長度單位中的「米」,是人人熟知的。可是,你知道它的來歷嗎?它是1791年由法國科學家以地球經線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通用長度單位確定下來的。「米」作為長度單位,現在已在國際上廣泛應用,大至山高、海深,小至原子直徑,都可以用「米」為單位來進行計算。  「英尺」在英語裡寫作「foot」,這個單詞的意思是「腳」。原來,1英尺指的是一個成年男子一隻腳的長度。可是,人腳的長度是因人而異的,這樣就必須規定一個標準的腳長。
  • 據說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
    對於所有人來講,去黑頭是件很頭疼的事,試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效果,有些方法試過,雖然短期有效,但是過不來多久就會發現,黑頭更多了。在去黑頭的辦法中,很多人更願意聽信用小蘇打去黑頭,可實際上,小蘇打去黑頭是沒有效果的。據說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你知道嗎?
  • 巧記長度、面積單位間的進率,一看就能記住
    巧記長度、面積單位間的進率,一看就能記住。在小學階段,關於數學的長度、面積單位還是比較多的,單位間的進率雖然有一定的規律,但是還是有一些孩子沒有抓住竅門,老是記不住長度單位的進率,面積單位的進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一線有經驗老師常用的記憶法。首先,在整個小學學過的長度單位有:毫米、釐米、分米、米和千米。
  • 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練習題!為孩子收藏
    班別:                  姓名:                 一、填長度單位。1、教室的長大約是6(        )。2、小明的身高是124(        )。3、一張課桌的長約是1(        )。4、小紅從家到學校要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