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臺北旅遊,每個人的目的不盡相同,年輕人喜歡臺灣的美食、小確幸和小清新,而稍長一點的則懷有一種緬懷、探尋歷史的好奇心。因此,除了標誌性建築101大廈、西門町、陽明山、土林夜市等諸多熱門地點,許多人還選擇去忠烈祠、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等地參觀。
位於臺北市中心的中正紀念堂,以杭州南路、中山南路、愛國東路、信義路為周界,為紀念蔣介石於1976年籌建,被稱作臺北最宏偉的紀念性建築。
走進紀念堂廣場,迎面是一座巍峨的八角寶頂建築,主體造型仿天壇之頂、金字塔之體,高聳威嚴,屬宮殿式建築,整個建築以藍、白二色搭配相和,有著自由、平等的寓意。
廣場左側是臺北國家音樂廳,建築外觀上與北京故宮相仿,均為歇山式屋頂,圍繞建築四周有大型紅色柱廊羅列,雄偉壯觀。
廣場右側是臺北國家戲劇院,它與臺北國家音樂廳相對而建,合稱為兩廳院。臺北國家音樂廳和戲劇院的外觀均採用中國古代傳統宮殿結構,據說戲劇院能夠容納1524名觀眾。
中正紀念堂底座是四方的柱體,頂部為藍色琉璃瓦的八角形寶頂,牆體為白色大理石,漢白玉階梯和護欄彰顯尊貴大氣。
整個中正紀念堂以高聳的紀念樓為中心,音樂廳和戲劇院為輔呈品字形坐落且分賓主之別。四周林木蓊鬱繁茂、花草繽紛,環境清幽寧靜、肅穆莊嚴。
步入紀念堂頂樓,大廳正中為高約5米身著中式長袍的蔣介石坐姿銅像,在陳水扁執政期間,為打壓國民黨,民進黨當局採取「去蔣化」,不僅將紀念堂更名為自由廣場,還將銅像周圍布滿風箏等所謂藝術品,直至2008年馬英九獲任地區領導人方才恢復銅像原貌。
蔣介石銅像兩旁駐守著隸屬於臺軍空軍儀仗隊的衛兵。
同臺北忠烈祠一樣,每隔一小時正點換班的衛兵換崗儀式也是廣大遊客遊覽時最期待的重點節目之一。
看完衛兵換崗儀式,從大廳側面有樓梯通向底樓蔣介石紀念室,這裡完整呈現蔣介石辦公室原貌。因為室內一切文物,均系移自臺北"總統府"蔣介石辦公室,室內擺設亦完全按原陳列方式擺放。
底樓主要以展覽室和放映室為主,展示蔣介石生平事跡文物,這些珍貴的照片也真實地反映出蔣介石作為一名嚴父孝子的普通生活。
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在兒孫簇擁下享受天倫之樂。
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兒子蔣經國乘坐木筏視察臺灣鄉下的照片。
中央通廊則展示有兩輛美國政府贈送的蔣介石生前所乘坐的凱迪拉克防彈轎車。
紀念堂底層除了蔣介石紀念室外,還設有文物展示室、電影室、懷恩藝廊、中正藝廊、中正圖書館、視聽中心及兒童教室。
每每廣場上舉行大型演唱會、音樂會都會盛況空前,夜空下在偌大的廣場聆賞樂音,的確別有一番滋味。因此不論白天或晚上,中正紀念堂已逐漸成為臺北市民休閒娛樂活動的重要去處。臺北市更會在每年的元宵節前在此舉行臺北燈會,引來大批市民和遊客共享盛會。由於佔地廣、建築美,這裡不僅成為民眾活動聚會及婚紗攝影的勝地,更是國內外旅客臺灣遊的必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