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因為著急給老伴送藥,請求公交車司機在非站點停車被拒,隨後向媒體反映說,他不是要責怪誰,只是希望公交司機在遇到治病救人等特殊情況時,能靈活處理,讓乘客暖心。
事情發生在西安。據《華商報》報導,70歲的石先生給住進ICU的老伴買藥,事先不知道藥品需要冷藏保存,而乘公交車從唯一有售該藥品的藥房到醫院,只是路過卻不停靠。無論是從前一個車站下車,還是從後一個車站下車,都要步行很遠。
石先生在公交車上向司機說明情況,請求司機在途徑醫院時臨時停車,被果斷拒絕。石先生向媒體表示,他能理解司機的回覆,也知道公交車禁止在非站點上下客,但自己當時的情況確實特殊。希望以後別人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公交職工能適當靈活一點。
媒體記者就此聯繫了公交公司,晚些時候得到答覆稱,公交公司已與石先生取得聯繫並解釋了相關規定。
是公交車司機不近人情,還是乘客道德綁架?對於此事,網友們也議論紛紛。
有人提到,公交公司明確規定不許在非站點停車,司機拒絕石先生無可挑剔。也有人認為,遇到特殊情況時,還是應該靈活處理,照顧一下老年人。
實際上,在遇到明顯的特殊情況,如有人在公交車上暈倒等,司機肯定會靈活處理,也不可能因此被公交公司處罰。只是,像石先生這種情況,僅憑自己解釋緣由,並不足以讓司機確認其確實有緊急需求,被拒絕也在情理之中。
更重要的是,和諧社會需要合理的規則來維持其運行,更需要每個人都儘可能地自主解決個人困難。因個人疏忽造成一定的後果,不能成為要求別人逾越規則來予以彌補的理由。
僅就石先生的事例來說,他有義務在買藥之前就了解到藥品需要冷藏這一情況,即使因為個人的疏忽,上了公交車後才發現,也完全可以在下車後打的前往醫院,來解決問題。
凡是比較容易就能自行解決的問題,全都不屬於「特殊情況」的範疇,也沒有理由要求別人予以特殊關照。積極扶助弱者是社會公德的體現,但「我弱我有理」從來不為社會所認可。
就這樣的情況還要找媒體反映,這就是徹頭徹尾的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