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計量人員在對額溫計進行檢測 採訪對象提供(下同)
「怎麼預約送檢紅外體溫檢測儀?」最近,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金曄和朱豔的兩部手機經常接到市民來電。自從疫情發生以來,申城道口、小區、辦公場所等測量體溫已成為必要手段,但人體紅外體溫測量儀測出來的體溫常會偏低或偏高,或者重複測量數據有偏差。
為此,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計量處和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開闢綠色通道,「火力全開」檢測防疫用紅外溫度計量器具。2月以來,已免費開展溫度計量器具校準2073臺件,總計開展防疫用計量器具檢定、校準服務4849臺件,服務醫院、機場 、火車站等相關單位184家。面對全市學校將陸續開學的情況,計量部門也已開始與各區教育部門對接需求。
專門設實驗室 開闢綠色通道
「目前,我們檢測的防疫相關儀器主要有三種,一是紅外溫度計(如耳溫槍、額溫槍等),二是電子體溫計,三是紅外人像篩選儀(如鐵路、機場等道口使用的體溫檢測儀)。」市市場監管局計量處何佳亮告訴記者,早在1月26日大年初二,計量處就開始進行保障抗疫工作,研究對策並要求市計測院做好計量校準保障準備。春節期間,市場監管部門還主動聯繫海關、交通等部門,了解檢定校準需求,為節後返程、復工做好保障服務。
何佳亮說,針對「井噴式」的計量需求,市計測院立即在宜山路新設了「防疫計量器具集中檢測實驗室」,開闢送檢綠色通道專門檢測。
派遣骨幹團隊 提供免費檢測
體溫檢測器具的校準,對防疫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市計測院也派出了骨幹團隊。熱工能源所溫度與溼度室副主任鄭偉是2003年及2009年兩次參與抗擊SARS和「甲流」疫情工作的紅外體溫計專家,他帶領團隊沿用當年的經驗,開始了大批量檢測。
2月5日,接到上海虹橋機場海關、吉祥航空公司的求助後,計測院前往虹橋機場,將首批66臺紅外體溫計取回實驗室。檢測後,又在當天送回機場,確保道口檢測準確可靠。當天晚上,浦東機場又稱急需校準紅外體溫計。鄭偉又帶領技術團隊,帶著檢測儀器馬不停蹄趕到機場,現場校準至第二天凌晨1時,終於完成了133臺紅外體溫計的校準工作。
2月8日和10日,鄭偉和同事們兩次前往金山,為金山北站和金山衛站提供現場校準服務,為金山區把好各道口關卡提供保障。
除了開闢綠色通道外,市場監管部門和市計測院還決定對醫療衛生機構、公共運輸、學校等重點領域防疫用器具免費檢測。記者獲悉,若在平時,不同器具的檢測費用約在每臺200元至上千元不等 。
對接教育部門 提前應對開學
疫情終將過去,滬上學校也將陸續開學。2月11日,計量處與市教委相關部門聯合制定了《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校體溫計量設備校準保障方案》,針對學校新購測溫儀和存量測溫儀兩種情況,分別採用分批送檢和集中上門檢測的方式。同時,市市場監管局指導各區市場監管局對接區教育局,力爭在開學前完成各類學校測溫設備的免費計量保障服務。
據悉,保障方案下發的當天,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即將372把學校防疫用額溫計,送至市計測院校準,提前為大學城及其他學校的開學做準備。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