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往事——農校院子

2020-09-05 最憶是巢州

作者:合肥職業技術學院 周澤山


農校院子已不存在了,它現在成了巢湖市區一個紅火的地方——萬達廣場。我每每經過此地,都要駐足片刻,望一望,猜一猜。我住過的房子應該在現在的什麼位置,給學生上課的教室又在哪個方位?


我在農校的院子住了15年。那是一段快樂、悠閒、工作沒有壓力的時光。女兒從出生到上一中,我們一直住在農校的院子裡。在農校即將被拆除的那年夏天,女兒放暑假回到家中,我告訴她農校即將永遠消失了,她拿起相機,坐上我的電動車,我們去農校的院子拍了一些農校最後的照片。

那時,大禮堂已被拆除了,教學樓還在,圖書實驗樓被折的差不多了,真正是斷垣殘壁 。從1997年夏天這幢樓建成,到2000年底我去教務處工作,我在這幢當時農校最靚的樓裡待了差不多四年。這幢農校人勒緊褲腰帶建成的1萬多平方米的建築,從建成到拆除,還不到15年的時間,在它之後建成的第二學生宿舍樓壽命更短,在它使用壽命正處於青年時期就被腰斬了。


現在農校的校友舉辦同學會,想看一看當年上課的教室,住過的宿舍,看不到了。這是一件頗為傷感的事。

農校的院子其實並不大,也只有八十幾畝地,剛建成時,加上4幢教職工宿舍和兩排平房,也只有2萬多平方的房子,後來又陸續新建了圖書實驗樓、第二學生宿舍樓和兩幢教職工宿舍樓。

農校在1987年建成時,在巢城是頗為氣派的一處建築群。因為有世行貨款,一次性規劃,一次性建成,當年的決策者和實施者應是頗費了一番心血的。


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單位,每一個院子都有自己的文化。我調來農校前,在黃麓師範和市六中教過書,明顯感到農校教師以及農校氛圍與前兩所學校有明顯的不同。

農校的教師主要來自於農業院校,大多為學農的,這與出身師範院校的教師有所不同,樸實或樸素是其主要特徵。後來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我到過阜陽農校和宿州農校,那裡教師的穿著以及皮膚膚色與當地農民沒什麼兩樣。

我到農校的第二年,帶農15班班主任,一次班級勞動,我脫下皮鞋捲起褲腳,和學生們一起在校內的小農場裡栽秧。在這樣環境裡生長的師生,豈能不和農民一樣樸實呢。我在農村長大,身上帶有泥土的氣息,所以我到農校後,很快適應了農校的環境。

巢湖農校創立於1978年,1992年在此基礎上成立安徽省土地管理學校,實行一校兩牌的辦學體制。安徽省土地管理學校是當時全國唯一一所土地管理學校,校名為當時的國家土地管理局長王先進親筆題寫。我在翻看老照片時,還發現我在這個校牌前還合影留念過呢。

今年夏天,我多次經過萬達廣場附近,每次經過,都禁不住讓我想起住在農校院子裡的夏天。



大約是在1997年圖書實驗樓建成之後,在該樓與最北邊的教工宿舍樓之間,有一片綠油油的草地,每到下午四點以後,無論是年長的還是年輕的,男的還是女的,校長還是普通職工,都盤腿坐在草地上,四人一攤,圍坐在一起打撲克,那時還不會摜蛋,應是打80分吧,經常是天都快黑了,大家才依依不捨地各回各家。當然,熱衷打球的,每天下午還可以在籃球場上揮汗如雨一番,我不是打球的料,所以每每我都是在草地上盤腿打牌的人群中。

比這略早點,便是遊泳了。院子裡有口不大的水塘,在教學樓與培訓樓之間,大約是1995年前後的暑假,青年教師們帶上自己的孩子,在水塘裡來回地遊,我帶女兒也遊過。大約在97年後吧,可能是熱衷於在草地上打牌,遊泳就被打牌取代了。那口水塘與教學樓間有個小花園,還有一片水杉林,水杉長有三層樓那麼高。現如今,水杉早已不知所蹤。

住在農校院子時,於我還有一件特別愜意的事。每年暑假,學生們都不在學校了。夏日的夜晚,夜深人靜之時,我汲一雙拖鞋,穿著大褲衩,光著膀子,在操場附近來回漫步,滿天繁星和青草的香氣、蛙蟬的鳴叫聲匯集在一起,使我感到人世間的美好便是如此了。


從農校的院子裡走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不僅僅是學生們,教師中也有許多走出院子,投身經濟社會主戰場,在巢湖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巢湖地區兩次年輕幹部公開選拔中,農校院子有多位青年才俊被選中。擔任農校團委副書記的王年寶,26歲被破格提拔擔任地區教育局(體育局)副局長,成為當時巢湖地區最年輕的縣處級幹部。

農校的教師多是改革開放後參加高考跳農門而進城的,對子女的教育頗為重視,農校教師子女中上名牌大學的多。在農校院子裡長大的小字輩們,正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中勇往直前,扮演比他們父輩們更為出色的角色。


轉眼離開農校院子已有15年了,剛離開那幾年,還常回去。2014年,我在農校的房子賣了後就幾乎不回去了,在農校教工宿舍拆除之前,偶爾路過,也還特意進去走走,和熟悉的老同事們打聲招呼。

現如今,農校院子只能在記憶中尋找了。


最憶是巢州

相關焦點

  • 巢湖往事:農校的老人們
    作者:合肥職業技術學院 周澤山 我1990年9月調到巢湖農校,參加的第一個集體活動是除草,每人一把鋤頭,總務處把要除草的區域劃好因為聊的來,在農校的老一輩中,我與龍主任打交道最多,成了忘年交。在他即將退休的前一年,組織上又把教務主任的接力捧從他的手上交到我的手上。 農校還有一位老教務,就是許道永科長。我到農校時,他已退休,返聘擔任教務員,他對所有人都好,也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 順應時代服務「三農」:追記省巢湖農業學校(省土地管理學校)
    1985年之前,作為一所起步較晚的中等農業學校,巢湖農校一直處於徘徊萎縮之中,在校生不足200人,專職教師只有14人,學校只有一個傳統的農學專業,兩個中專教學班。八十年代學校領導班子1986年,安徽省農業廳和原巢湖行署決定引用世界銀行貸款將巢湖農校搬入巢湖市內新建
  • 我的撫州農校
    94年離開農校一直念念不忘,今天靈谷峰遊玩路過學校附近,看看學校今天的模樣,往事歷歷在目。
  • 巢湖一中往事:五年耕耘路 再緣母校情(下)
    他在一中當校長時,家中所鍾愛的小四子應徵入伍、離開巢湖後才告訴大家,這是防止大家前去送禮祝賀;他在財校當校長時,上下班很少用小車,總是要翻山爬坡步行500米乘學校交通車,這在當時縣級單位主要負責人中是少見的。
  • 牌頭農校,承載了多少諸暨人的絕版青春
    老一輩人都知道牌頭鎮同文路73號是大名鼎鼎的紹興市農業學校也是諸暨人口口相傳的牌頭農校!從1897年杭州創校,1956年牌頭復校,到2009年搬遷,從蠶學館到農業學校,回首農校經歷的一百多年浮沉往事1960年,郭沫若先生還曾為學校名題詞「諸暨蠶桑學院」,所以老一輩人也習慣性稱呼農校為「蠶校」。但不管是哪一個時期、哪個名字,這都堪稱是諸暨教育的文化名片!大夥也不妨回家問一問父母,也許你家爸媽就是牌頭農校畢業的哦!
  • 西安農校——一個人稱小西農的地方
    西安市農業學校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西安草灘農場搬遷到魚化寨的這個地方的,我進入農校的時候,從西安製藥廠去魚化寨去農校,道路泥寧且長,又不通車,外地的學生,常常是從火車站坐上電車101路到藥廠十字,然後倒車坐上25路到魚化寨車站,下來便是步行,六裡路程,半個小時,必須要步行的,有的學生回來的晚了,那是要從製藥廠一直走著趕到農校的。
  • 合肥四頂山巢湖行
    合肥最大最知名的風景區當屬巢湖。有了湖泊為伴,整個城市自帶靈氣。巢湖的面積很大,為中國第五大淡水湖,總面積780平方公裡,環湖一圈約160公裡。進入巢湖區域,一眼望過去,穿過婆娑樹叢遠外浩渺煙波似海。近外兩邊道旁的延伸的楊柳依依,蘆葦飄蕩,是樹木茂盛的森林公園,和草木煙籠的溼地為水天一色,令巢湖增添了多樣的景致。
  • 天水農校全方位開展職業教育宣講活動
    近期,天水農校全方位的開展了職業教育宣講活動。三是清水縣部分鄉鎮召開了由鄉鎮主要領導、中學負責人、畢業生及家長、村組幹部參加的中職招生專題會議,安排部署了天水農校在鄉鎮的招生工作,在全社會形成了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四是學校組織人員深入五縣二區進行招生宣傳。五是學校充分利用學校網站、微信平臺及天水在線、清水在線、清水資訊圈等新媒體發布學校的新聞動態,不斷提高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
  • 巢湖往事——懷念珍生
    1、清水澗1913年本《李氏宗譜》之《樹泉君序》2、李慰農姊丈合姊傳贊3、周恩來這樣評價一位巢湖鄉賢
  • @中考生 三明農校2020年招生「火爆」,即將再次爆滿
    「三明農校2020年招生計劃?」「我今年考了**分,能上你們學校嗎?」「三明農校有招五年制大專嗎?」「三明農校有哪些專業?」……現在,就來告訴你三明農校2020年最全報考攻略中專/五年專專業設置、招生計劃獎助學金政策、報考諮詢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了世界那麼大,你得來農校看看在這裡,遇見最好的職業教育
  • 巢湖,衣服漂在水面上 | 鄒越鄉愁筆記
    我的家鄉是安徽巢湖的銀屏鎮金山村。從我記事起,便是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的。巢湖是座以湖為名的小城,氣候溫暖溼潤,河渠眾多。我的家鄉雖不在湖邊,卻也蒙受湖的恩賜,地肥水美。小時候,村裡的自來水不方便,自來水水費很貴,所以村裡人一般都在塘裡洗衣服。村裡有兩個塘,一個大的,一個小的。奶奶和媽媽一般在小塘邊洗衣服,我時常也跟著去。
  • 巢湖孤山與姥山島一同納入國家級巢湖核心景區
    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 八百裡煙波浩淼的巢湖中島嶼並不多,峔山、孤山最為知名。相對於與中廟隔水相望、早已完成旅遊開發的姥山島,巢湖西側與三河古鎮相望的孤山島如同其名,一直都很「孤獨」,合肥市民一直將其當作可以「探險」的荒島看待。不過,隨著國家級巢湖名勝區總體規劃的編制,孤山的靜寂將被打破。根據規劃,孤山將與姥山、中廟一起作為核心風景區定位,孤山島將保持原生態風貌,不會大興土木,但將為遊客配備慢行廊道欣賞湖光山色。
  • 羅永能:行走的巢湖百科全書
    多年來,羅老潛心研究巢湖旅遊文化,被人們譽為行走的巢湖百科全書。當羅老從繁忙的工作崗位上退休後,一直心系巢湖,辛勤耕耘,先後編創和出版的作品有《一輪朝陽從巢湖升起》、《巢湖山水任君遊》、《環巢湖之旅》等,可謂碩果纍纍,開卷有益。
  • 小城巢湖與「長江三鮮」
    山清水秀的巢湖是安徽省著名的風景旅遊療養區,「巢湖四絕」(湖光、奇花、溫泉、溶洞)聞名天下,風景名勝更是數不勝數。比如; 姥山島、銀屏牡丹、王喬古洞、龜山、神墩大城墩遺址、中廟風景旅遊區、半湯溫泉度假療養區、漢代古墓、亞父範增墓、水下古城遺址、相隱寺、湖濱大道等。
  • 安徽巢湖食藥監清查「地下」豆腐村
    中安在線訊 日前,安徽巢湖食藥監部門接到群眾舉報,當地賈塘社區孫崗村有十多家豆腐小作坊無證經營。8月26日,該轄區臥牛山食藥監管所聯合社區執法人員對該村莊進行清查,已對核實的7家作坊立案調查。  食藥監執法人員在當地突擊檢查發現,這些小作坊散落在村中的民房裡。
  • 三明農校教師到沙縣虯江街道開展茶與生活保健講座
    三明農校羅筱玉老師於8月19日在沙縣虯江街道開展的講座中,引用了林語堂先生的這句話作為授課結語。為此,三明農校積極響應文件要求,立足職教工作特點,發揮專業師資優勢,通過自行組織專業技能培訓,指派師資承擔相關部門培訓授課任務等方式,開展茶文化普及宣傳和相關技能人才培養等工作,助力三明生態茶產業發展。來源:三明農校
  • 巢湖第一中學往事:五年耕耘路 再緣母校情(上)
    我雖然已離開教育工作崗位、退休在家十多年了,可是,過去學校工作的往事猶如永不消逝的影視還在眼前一幕幕重現,尤其是在巢湖一中一一我的母校的五年耕耘之路,更是在腦海裡久久地縈繞而難以忘懷。因此,我將自己在2011年夏紀念母校百年校慶時所寫的一篇文章拿來略作修改後再予刊發,可以看作是對去教育生涯的回憶與紀念,也是很有意義的。
  • 巢湖一放牛娃苦讀成博士,如今走進母校為學子加油!
    1982年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原巢湖地區農校擔任教師,但他仍然堅持學習,1984年又成功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為這座知名高等學府當時最年輕的講師。後來,何曉曦博士又在國外完成了碩士、博士學位,成為了家鄉學生父母教育孩子的榜樣。何曉曦博士的講座生動活潑,貫穿了他一貫的求學態度--做一輩子學生,一輩子做學生;活到老,學到老。
  • 巢湖紫薇洞:巢湖火車站有公交車可到達
    巢湖景區環境優美、景點眾多,尤以紫薇洞、王喬謎窟聞名遐邇,到紫薇洞可以享受一下原始風貌。從巢湖市區坐公交車在紫薇洞下車,距離紫薇洞天風景區還需要一公裡的路程,要走一條類似於盤山公路樣式的公路,徒步前行,進入景區之後,首先遇到的是奇石館,然後去四望亭,俯瞰周圍美麗的景色,有鬱鬱蔥蔥的樹木和枝葉,在不遠的地方還有寺廟。
  • 巢湖為何遭遇百年未遇的高水位?巢湖研究院院長給出三大原因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今年汛期以來,受持續強降雨及上遊來水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位不斷攀升,遭遇了150年未遇的歷史高水位。 為什麼今年巢湖水位會如此之高?7月27日,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兼巢湖研究院院長朱青接受新華網專訪時分析指出了三大原因。 第一,今年梅雨期異常,降水覆蓋面廣、暴雨量級大、雨帶與河道走向重疊,發生了流域性大洪水。 第二,內外洪水相遇,長江水位高,入江洩洪通道中斷,形成了「關門淹」的被動局面,湖區被迫蓄積了大量超額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