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廣東中公教育推薦
2021國家公務員筆試已結束,筆試成績即將在2021年1月發布。今日重要關注:2021國考筆試成績查詢預約。成績發布後中公簡訊提醒您。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悠悠文明,中華大地。每一寸河山,每一句詩詞,每一樣器物,每一種品格……無不彰顯出文化的魅力。優秀的傳統文化帶領我們從一無所有到豐衣足食。不過其中一些不合時宜的「文化」在如今社會已經不具備意義。所以傳統文化也應跟上時代腳步,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傳統文化需要取其精華,科學揚棄。古代的諸多思想在歷史長河中已被摒棄,李清照「主動休夫」的思想令她獄兩年,如今女性倘若與丈夫不和,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申請捍衛自身權益。二十四孝中的「埋兒奉母」的故事在當今也實屬犯罪行為。傳統文化在千年的發展中衍生了諸多內容,許多已經不適用於當今的社會發展,與目前的理念所違背,我們應該傳承優秀的文化基因,從而摒棄繁冗的糟粕內容,科學繼承合理髮揚。
傳統文化需要以人為本,以文化人。人既是文化的創造者,同時又是文化的發揚傳播者,但是現代人在繼承中經常走入誤區,照搬古人做法只求形似,而忽略其內涵。幼兒園國學的出現,內容淺層,儀式感較強,師資良莠不齊,並未將真正的禮儀傳授給孩子,反而增添了孩子學習的負擔。真正的文化是衍生於人類社會和文明,同時也是更好的服務於人類社會,引領更加有序的生活,對於每個人的具備實用性而不是空有其表。
傳統文化需要繼承創新,繼往開來。文創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在日常的產品中我們接觸了諸多文化題材。《我在故宮修文物》和《天天鑑寶》等節目的出現掀起一輪文玩熱;《舌尖上的中國》席捲傳統美食的熱潮。這些通過對於生活的記錄向更多的青年人展示了傳統文化的活力,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和積極參與。這樣傳統方式的革新推出使文化更加接地氣、更新穎,打破固有思想重新佔據高位。
從結繩記事到倉頡造字,從竹簡刻字到宣紙使用,人們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變化發揮了無窮的智慧,敢於創新造就了如今的文明與新的文化精神。正如疫情蔓延,此時告別傳統的「走親串巷」,更換為網際網路拜年也實是一種智舉。
歡迎關注(中公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及時掌握國家公務員考試信息!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陳白石)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