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運「漸入佳境」 臺灣集團企業大陸投資走向
,市場日趨飽和,工資與生產成本逐年提高,而大陸優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巨大的市場潛力、低廉的勞動工資,使許多有遠見的臺灣集團給紛投資大陸興辦企業,並從中獲取高額的利潤。大成不鏽鋼集團1995年投資購併河北石家莊冀臺精密鑄造有限公司,每年均有盈利回報,由大成控股的大陸工廠1998年已1000萬元的稅前盈利,營運已入佳境。 臺灣集團企業在大陸投資特點和走向如下: (一)投資系列化。如;大城長城集團在祖國大陸投資十幾個企業,其產品主要在東北營銷,獲利不菲。
-
臺灣著名家電企業東元、聲寶重啟對大陸投資
東方網7月1日消息:隨著非典疫情的基本控制,臺灣著名家電企業東元、聲寶宣布重新啟動對大陸的投資。東元將在江西南昌投資約合2800多萬美元的資金建立東元家電園區,聲寶則表示將投資2000萬美元擴建聲寶天津冰箱廠。東元董事長黃茂雄近日在臺北表示,大陸是值得拓展的一個重要市場。
-
大陸企業赴臺投資程序公布
同日,商務部、國務院臺辦正式發布了《關於大陸企業赴臺灣地區投資或設立非企業法人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了大陸企業赴臺灣地區投資的辦理程序。 八項惠臺新舉措 八項新政也是為落實溫家寶總理上月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提出的系列對臺舉措而推出的具體方案。 其中第五點即推動協商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
臺灣收緊對大陸投資者赴臺投資的規定,禁止這些企業個人赴臺投資
臺灣正在收緊對大陸投資者赴臺投資的規定,禁止與政府、政黨或軍方有關聯的中國大陸個人和企業投資者赴臺投資。在做出這一決定之前,臺灣禁止擁有中國大陸國籍、為大陸政府、政黨或軍方工作的香港居民在臺灣定居。臺灣官員周四表示,新規定旨在堵住漏洞,並與美國和歐洲對中國大陸投資的更嚴格規定相一致。臺灣投資委員會發言人蘇智嚴表示:「我們修改了有關允許中國大陸公民投資規定的第3、4和6條,重新定義了大陸對臺投資的地位、比例和結構。」
-
依靠大陸強大的市場 臺灣企業「發家致富」
臺灣的企業只有依靠大陸這個強大的市場,大家才可以「發家致富」 從上海世博會贏得「紅包」 名列臺灣第一、大陸第三的飲料及包裝企業宏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借上海世博會的春風,正在開足馬力全力投入生產,「預計今年公司的成長率將提高五成。」 董事長戴宏全說。
-
日本顯示器將被收歸中國大陸與臺灣企業旗下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日本經濟新聞》4月4日報導稱,正推進經營重建的日本顯示器(JDI)4月3日針對從臺灣電子零部件廠商等組成的大陸與臺灣的3家企業聯合最多獲得800億日元金融支援達成基本協議。外資將掌握日本顯示器表決權的近5成,而日本官民合資基金INCJ(原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將不再是最大股東。
-
交通部:希望臺灣儘快向大陸航運企業開放市場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記者陳斌華 茆雷磊)交通部水運司司長兼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宋德星30日在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希望臺灣有關方面能夠順應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要求,儘快向大陸航運企業開放市場,允許大陸的相關企業到臺灣投資。
-
祖國大陸土壤適宜臺灣企業找到錢途
東方網11月23日消息:頂新、統一、旺旺三大食品集團近年來在祖國大陸投資獲利顯著,這三大集團將繼續增加在祖國大陸的投資。據報導,頂新集團在祖國大陸投資,經過一番努力,效益逐步顯現,旗下5個企業包括頂益控股公司、味全食品公司、德克士西式建倉連鎖店等,今年全部轉虧為盈。
-
臺灣企業遭遇政治難題:要大陸還是要臺灣?
英國《金融時報》席佳琳(Kathrin Hille)臺北報導 隨著臺灣採取措施收緊對海峽兩岸經濟交流的監控,銀行家和商界領袖警告稱,臺灣企業可能被迫儘量減少其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聯繫,或者完全撤離大陸。 根據上周三頒布的一項新規定,臺灣企業在大陸的大額投資或涉及「敏感技術」的投資項目,將由政府逐一審批。
-
江永雄:目前的大陸企業絕對競爭不過臺灣企業
從我的角度來講,這個觀點對一半,我可以這樣講,如果大陸的企業跟臺灣現在的企業去做競爭,我說句坦白話,你絕對爭不過臺灣的企業。我們有很多大陸企業,有很多到了臺灣都不成,有將近20家餐飲企業在臺灣,在大陸是很知名的,現在存活不到3家,去了20家,只有3家還勉強在臺灣開著。什麼原因呢?
-
臺灣人發現,臺灣企業都「跑到」了大陸
導讀:據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沒有任何政策障礙,享受和大陸企業完全一樣的同等待遇。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採取有效措施為臺企在大陸發展營造更有利環境,支持臺企利用大陸資本市場做大做優做強,更好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
「吝嗇」的臺灣首富,卻花「重金」投資大陸,為大陸投資了上千億
到20世紀80年代,王永慶就已經成為臺灣首富。臺塑集團也成為了臺灣企業的「王者」。當時,他的臺塑集團規模龐大,涵蓋了纖維、紡織品、生物技術、教育和醫療等領域,是臺灣各大企業的領頭羊。 王永慶雖然家境富裕,但也很「吝嗇」,可能是由從小於家境貧寒的原因,才造成了富有後也極其節儉,東西經常是用到實在不能用的時候才會換掉。但正是這樣一個「吝嗇」的富豪,向大陸捐了「無數」的善款。
-
臺商大舉回臺,為何臺灣企業卻在大陸賺更多?
美中貿易戰打了2 年,臺商紛紛回流臺灣地區設廠,但從數據看,臺灣企業2020 年出口大陸金額,以及從大陸取得的投資收益卻雙雙創下新高。為何兩者數字互相悖離?數據顯示,大陸大陸持續在狂吞臺灣供應鏈產能。2020 年臺灣出口傳來好消息,全年出口總金額為3,452.8 億美元,打破紀錄為歷年最高。
-
臺灣晶華大陸投資首波鎖定上海商務旅館市場
中新社香港十一月十七日電 臺北消息:臺灣晶華酒店十七日召開股東臨時會
-
臺灣出版業投資大陸項目採用同等優先的原則
隨著兩岸加入WTO,大陸出版界遵循《出版管理條例》、《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外商投資圖書、報紙、期刊分銷企業管理辦法》、《外商投資印刷企業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積極開展兩岸出版界的交流與合作,在堅持WTO規則的前提下,對臺商投資大陸的項目採取同等優先的原則。 王化鵬從以下幾方面具體介紹了兩岸新聞出版方面交流的情況。 一、兩岸出版界互辦的書展、期刊展逐漸增多。
-
臺灣天仁茶庒投資大陸獲東山再起
臺灣天仁茶庒投資大陸獲東山再起 新華網臺北12月11日電(記者範麗青、陳鍵興)10多年前曾面臨破產的臺灣天仁茶庒,因投資大陸而獲得事業大發展天仁集團10日在臺北慶祝公司成立50周年,集團總裁李瑞河表示將努力使天仁成為最具品牌特色的中國茶公司。 天仁集團在10多年前曾因投資證券失利,爆發嚴重的財務危機,集團負債一度高達30多億元新臺幣。此後,天仁集團處理了債務問題,並於1993年赴福建開闢企業新一春,成立了天福茗茶公司,李家經營了七代的茶葉事業獲得了延續和重新出發的重大機遇。
-
臺灣錯失大陸成長爆發期 蔡英文操作將讓臺陷更深困境
綠營時常指責馬當局「傾中」,造成臺灣對大陸過度依賴。蔡當局壓抑兩岸經貿、提倡「新南向」,也是說要導正馬當局時期對大陸的過度依賴,不過,這種說法有「栽贓」之嫌。臺灣對大陸出口依賴度快速上升是在陳水扁「執政」時,由24%升高到40%,馬當局時期則平穩維持在39%左右。 為何「拒中」的陳水扁當局反而讓臺灣對大陸出口依賴飆高?
-
臺灣青年企業家:「惠臺31條」為臺商紮根大陸增加信心
【解說】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8年初對外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該《措施》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等多個領域,共31條具體措施。明確指出積極促進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臺資企業和大陸企業同等待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
臺灣正成日本企業進入大陸市場的「跳板」
臨近日本,擁有2300萬人口的中國寶島臺灣,被眾多日本企業視為擺脫日本國內困境的可行渠道,和通向中國大陸市場的潛在橋梁。雖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在努力刺激國內消費和投資,但仍有創紀錄數量的日本企業轉向臺灣拓展業務。雨果網從「FT中文網」近期的報導中獲悉:當日本
-
臺灣三大食品集團在祖國大陸投資獲利顯著
中新社香港十一月二十日電臺北消息:臺灣頂新、統一、旺旺三大食品集團近年來在祖國大陸投資獲利顯著,隨著對岸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三大集團將繼續增加在對岸的投資。 據《工商時報》今天報導,頂新集團在對岸投資,經過一番辛苦經驗,效益逐步顯現,旗下五個企業包括頂益控股公司、味全食品公司、德克士西式建倉連鎖店等,今年全部轉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