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 2020
受到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以往都會在6月初的舉行的蘋果開發者大會(World Wide Developer Conference)被推遲到了六月末,並且還變成了純線上的發布會。
對於蘋果而言,首次的線上發布會確實很不一般:開場蘋果CEO提姆·庫克(Tim Cook)就美國最近發生的「黑人運動」點評了一番,才正式開始進入此次的正題:
與往常一樣,WWDC 2020依舊是圍繞著蘋果硬體的五大作業系統展開——iOS、iPadOS、watchOS、tvOS以及macOS。若要用一個關鍵詞來總結這五個作業系統的話,那就是小插件(Widget)。
iOS 14:撿起Android丟下的設計
iPhone作為蘋果最盈利,也是用戶最多的硬體,其搭載的iOS當然是這場發布會的重頭戲之一。筆者也試圖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次更新的核心:「撿起Android用剩下的」。
比如說貫穿所有作業系統的小插件:你可以通過添加快捷方式的形式,把過去在「負一屏」上的小插件拖動到桌面上來,並按照自己的喜好自定義這個插件的大小,以及顯示的內容。
就目前來看,原生的這些應用的小插件是可以實時更新內容的。比如,天氣應用可以實時顯示當前的天氣,Apple TV應用可以顯示當前追劇內容。
使用Android設備的用戶肯定知道這個功能——這就是Android 2.1時代就已經出現的小插件功能。當然,這還不算完,iOS 14還引入了App Library(應用收藏室)這一概念。這一設計和原生Android的應用抽屜(App Drawer)幾乎一樣。
所謂的App Library就是將你所有的應用集合在一起,並且加入了智能整理功能——將同一類app歸檔整理在一起。比如,你下載的遊戲應用會歸類到一個文件夾裡面,聊天應用歸類在一個文件夾裡。
當你啟用了這個功能之後,你甚至可以手動選擇哪些頁面可以展示出來,這樣可以讓手機主頁更簡潔。被隱藏頁面上的應用則可以通過App Library打開。
除此之外,蘋果將浮窗播放視頻功能終於下放到了iPhone上面了。這次的播放視頻的浮窗不僅可以調節大小,甚至還可以「靠邊隱藏」。原來需要佔用整個頁面的Siri對話頁面,也變成了底部彈窗,上面則是顯示搜索內容,或者添加提醒事項的內容等等。
未來這種應用浮窗的形式,是否可以被其他的app所調用,尚不可得知。至少它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可以分屏多任務的可能性。
蘋果版小程序-Apple Clips
App Clips,你可以把它視作蘋果版的「小程序」。它可以是一個二維碼,也可以是NFC標籤,總之它也是蘋果版的「快應用」——旨在讓用戶無需下載特定應用,即可使用App的部分功能,比如說在商店中快速下單,查看菜單等等。
iOS 14中,蘋果自帶的應用也獲得了一些新功能:自帶的信息應用(Message)支持群聊,並且可以自動摺疊群聊中針對某一話題的討論,從而避免信息太密集影響聊天討論。
自行車導航
蘋果自帶的地圖應用(Maps)引入了旅遊嚮導功能,能幫助用戶尋找到一些評價不錯的小店。新加入了自行車導航功能,電動汽車線路規劃功能(根據電動汽車當前電量規劃出有充電樁的路線,目前僅支持BMW和Ford汽車)這樣的低碳環保功能。
順便一提的是,這次蘋果地圖的更新,並不是只對美國用戶。針對中國用戶,它也推出了「限行查詢」功能——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用戶可以通過蘋果地圖查看自己保存的車牌號是否限行無法上路。
一鍵分享汽車鑰匙
未來iPhone也可以用作汽車的鑰匙,你可以通過iPhone解鎖自己的汽車,或者通過iPhone將汽車的全部或部分權限分享給其他用戶。這一功能蘋果是通過BMW 2021款的新車進行演示的。
就整體而言,這次iOS 14的更新並沒有很多讓筆者感到眼前一亮的功能——因為有很多功能都是Android設備上早就出現的。iOS 14也在學習和吸收Android作業系統上中好用的功能,雖然不夠創新,但筆者確信開發者一定會積極地跟進這些新功能。
同樣的功能在適配速度和使用體驗上,肯定要比Android系統要好很多。
iPadOS:iOS 14功能全都有,但我比它多出了個彈窗接電話
iPadOS是基於iOS打造的專為平板優化過的作業系統,所以新的iPadOS繼承了iOS的全部新功能。比如說,Siri對話界面被縮小到了右下角,擁有小插件等等。
彈窗接聽電話
當然,為了強調iPadOS的生產力,新系統的引入了更多原本Mac作業系統所擁有的特性:比如更好的文件管理功能,引入了macOS的Spotlight功能等等。不過,最讓筆者心動的是,它居然可以做到彈窗接聽電話,而不是像iPhone一整個都是電話接聽頁面。
AirPods Pro支持虛擬環繞立體聲了!
在提及到iPadOS更新之時,負責AirPods算法相關的產品經理還介紹了AirPods Pro上新加入的虛擬環繞聲技術。簡而言之,就是讓AirPods Pro聽到的聲音更具備立體感。用戶可感知到聲音是從哪一個方位發出來的。
為了實現這一功能,研發團隊不僅需要調用AirPods Pro的傳感器信息,還需要調用到iPad的傳感器信息,這樣才能將播放媒體的聲音「固定」在相對於觀影者靜止的方位。
這一沉浸式算法也需要播放內容上面的支持,目前官方宣稱,AirPods Pro支持5.1、7.1聲道內容以及杜比全景聲內容。換而言之,只要內容符合要求,觀影的是不用體驗會幫。
看來官方也想進一步優化你的「生產力工具觀影體驗」了。
watchOS 7:我不僅要追蹤你的運動,還要教你洗手
Apple Watch作業系統的更新無非就是兩個層面:錶盤外觀和健康功能追蹤。這次也不例外:首先是錶盤外觀方面,官方目前好像並沒有更新錶盤,反而是開放了手錶「小插件」的使用方式。
自定義功能錶盤
過去,你可以通過顯示自定義應用圖標的方式,來展示某一應用的某一個功能。這次不同,你可以自定義錶盤讓它成為你專屬的衝浪表,讓所有自定義小插件都顯示和衝浪相關的內容;或者讓它成為你的專屬「看娃表」,讓它顯示「孩子睡覺的時間」,「餵食的次數」等等。
錶盤也可以社交分享
這也就是進一步地提升小插件的可玩性和實用性。一旦你通過手機發現了不錯的Apple Watch錶盤,你可以長按添加到自己的手錶上;或者你也可以將自己定義好的錶盤設計分享給其他人。
跳舞也能運動監測
至於健康方面,watchOS新增了對多種運動追蹤檢測的支持,比如各類舞蹈,划船和硬拉等核心訓練,甚至是你鍛鍊完畢後的放鬆拉伸運動也能記錄下。除此之外,這次首次加入了對於睡眠的監測功能。
此外,watchOS還加入了一項令人咂舌的「洗手監測」功能,它能教你如何洗手,檢測你洗手時間是否足夠長。看來蘋果對於用戶的健康監測和指導也是有夠細緻——就連睡覺洗手都不放過。不過,筆者好奇的是,有誰會佩戴手錶睡覺?
tvOS:升級並不多,你也用不上。
Apple TV,作為國內用戶幾乎用不上的蘋果硬體,它更新的功能也是微不足道:你現在不僅可以用它視頻,還能用它聽音樂。作為iPhone、iPad投屏的重要設備,它終於支持從手機上串流4K視頻了!
蘋果還為它準備了運動健身相關的內容,以及Apple TV+用戶可以觀看的新電視劇 Foundation。
可惜國內支持HomeKit的智能家居設備並不多
順便一提,蘋果的IoT生態,終於不再封閉——蘋果已經開始與Amazon和Google等智能家居設備廠商展開合作,並將HomeKit相關代碼開源展示在網站上了。
macOS Big Sur:桌面平臺,移動化
全新的macOS Big Sur在命名上依舊是取用的是加利福尼亞州內著名景點。Big Sur(大瑟爾)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部風景區,沿太平洋有160公裡長的崎嶇美麗海濱,從蒙特雷正南的卡梅爾向南延伸至聖西米恩的赫斯特堡。它擁有一條蜿蜒、狹窄、崎嶇的沿海山路可供觀賞太平洋和洛斯帕德雷斯(Los Padres)國家森林的壯麗風景。
macOS Big Sur
macOS Big Sur延續了扁平化的設計語言,加入了光影效果以營造出圖標的立體感。它還對原有的內置應用的交互界面進行了同樣的處理,並且加入了移動平臺才有的控制中心(Control Center)。通過控制中心,用戶可以便捷地調整音量,亮度,管理Wi-Fi、藍牙等無線連接相關的設置。
桌面平臺移動化,從而統一整體的使用體驗
當然,移動平臺上的小插件也被應用在了Big Sur之上,使用體驗上與移動端的iOS以及iPadOS沒有太大的差別。此外,macOS的多個應用也進行了優化,例如在Message中加入了編輯Emoji的功能,新增表情特效、新增組群等功能。
Safari加載速度提升
蘋果表示,新版Safari的速度將比Chrome快50%,並且「破天荒」地加入了內置的翻譯功能,自定義瀏覽器主頁面的功能,比如更換主頁插件,將主頁背景更換成自定義的圖片等等。
總而言之,macOS Big Sur的新特性,更多的是將桌面平臺的使用方式和交互方式貼近於移動平臺。這裡也不難看出蘋果想要統一所有作業系統使用體驗的野心。
One More Thing:蘋果要造「電腦芯」
在發布會的尾聲,庫克將觀眾的視線引導到了Apple Park的一處秘密實驗室,然後公布了自己想要造「電腦晶片」的計劃,並且展示了已經基於iPad Pro 2020同款 A12Z處理器運行的Mac mini。
這是一顆蘋果電腦芯
沒錯,這是一款運行於移動晶片的桌面級作業系統——它不僅可以運行諸如備忘錄,瀏覽器這樣的小型應用程式,還能運行蘋果自家的Finalcut,Adobe Photoshop 2020這樣的重度生產力工具。
展示用的Mac也是採用的A12Z處理器
蘋果方面自稱,已經在與微軟,Adobe進行合作,並且將會通過推出相應的工具,以推動更多的Intel平臺x86架構的應用程式能在Arm架構的蘋果處理器上運行。蘋果計劃將會用兩年時間,從Intel處理器過渡到蘋果自研處理器。根據發布會上已知的信息是:
Universal 2是編譯和代碼轉換(lntel和自研之間),Rosetta 2是虛擬機,Catalyst是macOS 和iPadOS之間的轉換。另外,蘋果也會開發一組虛擬化工具,能夠在雲伺服器上運行代碼,最終能夠在ARM Mac上運行Linux和Docker。
至於這個將x86架構下運行的應用程式實時編譯成蘋果自研晶片能處理的應用程式的使用體驗究竟如何,一切還得等到硬體出來之後,才能有答案。
不必慌張,未來還是會有Intel版Mac
這是否意味著蘋果的Intel時代結束了呢?非也,庫克在發布會的尾聲不僅表示了,今後幾年內將會對採用Intel晶片的Mac電腦進行系統維護更新,還暗示了之後未來會推出基於Intel平臺的新片Mac電腦。
所以這裡筆者大膽推測,蘋果未來將會維持Intel晶片和蘋果自研晶片兩個平臺的產品線。這兩者的定位將會有很大的差異——考慮到去年蘋果剛剛發布「史上最貴」的Mac Pro是基於Intel志強系列晶片打造的工作站,那麼未來Intel平臺的電腦可能將會定位於重度生產力工具,而採用蘋果晶片的電腦則將會是輕度使用的辦公電腦。
開發者專用A12Z Mac mini
以上就是本次WWDC 2020的全部內容。這次外界預測的所有硬體沒有一個登場,如果硬要較真,那麼蘋果針對開發者發布的搭載A12Z晶片的Mac mini可能勉勉強強算是一個硬體。今年年底蘋果會正式發布一款搭載蘋果自研晶片的MacBook電腦。如果夠膽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消費者,完全可以期待這款完全蘋果自研的Mac產品。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丨作者/唐植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