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似乎說起來都是低幼孩子的讀物,上了小學似乎邁了一道坎,再看繪本是不是就非常幼稚了呢?
其實,一本好的繪本如果只給幼兒園和學齡前兒童看,真的有些浪費了這些寶庫,要知道,利用好經典繪本,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可以順利跨入作文的門檻,收穫細心、想像力和樂趣呢!
不信我們就來捋一捋,如何讓繪本在一二年級的孩子們那兒熠熠生輝吧。
認真讀書瞬間(小範同學)
在讀完一本繪本之後,一二年級的孩子可以做些什麼呢?
一、家長可以和孩子們聊聊繪本。
這可是鍛鍊孩子們口頭表達以及李順孩子們的邏輯思維的大好機會。
我們可以——
就這本繪本的封面猜測一下故事會告訴我們些什麼?就封面給出的圖畫、標題尋找線索: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呢?根據以上線索再猜測一下故事開頭會發生什麼事兒?發生在哪裡?大概什麼時間?(類似問題可以選擇性發問)
然後可以親子共讀,也可以兩個人都抽空看完對繪本的故事情節進行討論,問一問:
孩子們對這個繪本哪個故事情節印象比較深刻,以及他們的感受。他們是否曾經經歷過這樣的情感/狀況?當時的情緒是如何的?以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們會如何去做?
二、孩子們的複述
繪本總是選取方便作者設計的角度講述故事,不妨讓孩子看完繪本跳脫出來,換一個故事人物的視角去敘述一下故事。
比如喜悅和小範同學在讀完《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和《美味的仙女餡餅》後的故事複述。
喜悅複述的故事:《媽媽給我講個故事吧》是講每晚睡覺前,小女孩都要媽媽講故事,可是今晚媽媽太累了,不想講了,小姑娘央求媽媽講,在媽媽講故事的時候,小姑娘給媽媽挑問題,不停的的修改媽媽的錯誤,小姑娘發揮想像力,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完善了故事,講著講著,發現媽媽已經睡著了,小姑娘和媽媽一起進入了夢鄉。
小範同學的畫及讀後感:
開南作品(拼音gen應為gei)
孩子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這個故事,能夠較完整地講故事複述出來就是一種很好的鍛鍊。爸爸或媽媽不妨和孩子一起讀過這本書,再去和孩子一起發現細節。
當然,父母也可以根據孩子的複述再回到討論階段,和孩子探討一些細節,讓孩子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三、由繪本引發的再創作
看完繪本,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或畫,或就某個話題寫出(或口述,家長記錄)一篇自己的創作。
像樂慈的這幅畫,在畫的過程中,即使是臨摹,可以讓她介紹一下:
她所畫的主人公是什麼動物?
現在正處在怎樣的情緒中?
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相信,在創作畫作的過程中,小作者更加能夠體會故事主人公的動作、表情、感受以及暴露這些的小線索們。
樂慈同學的畫作
同同在讀《恐龍》這本書時,就一副畫展開了自己的想像,並根據這一番想像,編寫了一個小故事:
《恐龍》內頁中重量對比圖
在森林深處,有一個大型的動物聚會,所有動物都趕過來參加。它們有的重,有的輕,有的高,有的矮。這些動物第一場上演的是梁龍和九隻大象的稱重比賽,所有的大象都很有信心,可梁龍卻很緊張。它們稱一稱,比一比,結果……你猜發生什麼事啦?沉重的梁龍比九隻大象還要重!那些大象都很傷心,梁龍很高興,它高興地吃著葉子,而大象卻悲傷地喝著水。
當然,這裡僅僅列舉幾種,家長們還可以根據孩子們的愛好,做手工、或者遊戲、舞臺劇等等,從興趣入手,讓孩子用心感受細節,打開五感,為接下來的作文做好充分準備。
繪本,如果用心去讀,就可以為我們的孩子打開不同的窗,也可以成為我們點燃興趣的黃金觸手。
我是8歲男孩和1歲女孩的媽媽,曾經的教書匠。在這裡我會記錄下我的育兒心得、親子共讀經驗、和成長思考與各位分享。歡迎大家關注我的百家號,給我留言,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文/晨光微曉(琴嶼書香)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