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野認識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和戰略考量

2020-12-22 華聲在線

高長武

關於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和戰略考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對《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作了高度概括。他強調,這次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是中央政治局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和長遠出發,著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應對風險、贏得主動,而作出的戰略考量和重大決策。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和深刻意蘊,深入理解和把握我們黨召開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和戰略考量,必須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野,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作出分析和思考。

(一)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形勢決定任務——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客觀實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決定了我們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條基本原理。這一基本原理的方法論要求,具體到我們想問題、作決策的層面,就是形勢決定任務,也就是我們面臨什麼樣的客觀形勢,就要作出什麼樣的決策、完成什麼樣的任務。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客觀實際、面臨的國內外形勢而作出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推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發展,雖然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最大實際沒有變,但具體到我國現階段的社會存在和面臨的形勢則發生了顯著變化。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的改革開放相比以往在內涵、特點、側重點上有什麼變化?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高度概括:「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也就是說,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積累,新時代改革開放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注重和加強頂層設計,注重把已經被實踐證明有效有用的方針政策、體制機制和各種具體做法升華為制度,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果說,之前的改革開放更加側重實踐探索和總結經驗,那麼新時代改革開放則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

同時,新時代我們面臨的國內外大形勢也發生了變化。概括地講,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國內看,我國正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可以說,我們既面臨著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複雜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領導幹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這二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那麼,要科學把握和有效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維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防範和化解在世界大變局背景下可能出現的阻滯和破壞民族復興全局的來自國內的與國際的、社會的與自然界的各種風險和挑戰,靠什麼?靠黨的堅強領導和廣大人民的支持,靠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制度問題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穩定性的問題。加強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衝擊,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應對。

(二)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和矛盾運動,從根本上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本質上就是認識、掌握、遵循、運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努力解決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從而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過程,而這其中每一步都與制度密切相關。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它們的共同作用和矛盾運動構成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從根本上決定著社會形態、社會制度的演進和更替,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進程。

馬克思在深入考察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基礎上提出過一個經典論斷:「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係或財產關係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係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在整個龐大的上層建築物中,也就或多或少地迅速地發生大變革」。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互作用和矛盾運動的規律,繼而指出了這一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是社會革命的根源所在。人們可以通過認識、掌握、遵循、運用這一規律,打碎、破除舊的落後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或建立並不斷完善新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從而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實現社會形態、社會制度由低到高的更替進步。而這也就是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過程。這裡,無論是打破舊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還是建立並完善新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制度的更替和完善都是其題中之義、貫穿其中。

具體到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來說,無論是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打碎舊政權、建立新中國,還是通過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無論是「以蘇為鑑」,獨立自主地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並堅持和發展由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個方面有機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論是當前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革命進行好,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是未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由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不斷發展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社會理想,從本質上說,都屬於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不斷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統一關係原理,持續致力於妥善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這一社會基本矛盾,從而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探索歷程。這其中的每一步都與制度密切相關,只不過如果以改革開放的啟動為界的話,在此之前主要是社會主義這一嶄新制度的確立和鞏固,而在此之後則主要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三)

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呈現由低級向高級發展、螺旋上升的總趨勢,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是符合這一總趨勢的科學結論——社會主義要在與資本主義的長期合作與競爭中不斷贏得主動、贏得優勢並最終戰而勝之,靠什麼?很重要的一點要靠制度。

馬克思、恩格斯經過深入的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科學結論。這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由低級到高級的前進上升的總趨勢。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誕生了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由此從理論變為現實,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從那時起,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比較、競爭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一球兩制」的世界格局一直存在至今並將長期存在。

面對這樣的格局,我們該如何認識和對待呢?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資本主義最終消亡、社會主義最終勝利,必然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我們要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調節能力,充分估計到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方面長期佔據優勢的客觀現實,認真做好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合作和鬥爭的各方面準備。」「最重要的,還是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壯大我們的綜合國力,不斷改善我們人民的生活,不斷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不斷為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靠什麼做到這一點?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靠制度。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優勢,國與國的競爭最根本的是制度競爭。新中國70年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特別是黨領導人民創造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的鮮明對比,已經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正確和優越。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總結新中國70年曆程、宣示下一個70年的時間節點上,要把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就需要靜下心來,回望來時路,展望前行路,系統總結制度建設的有效經驗,精心進行制度設計,弄明白、說清楚我們取得成功的制度奧秘在哪裡,我們逐步探索形成的這套制度的顯著優勢有哪些,我們這套制度的總體框架、有機構成、四梁八柱是怎樣的,我們的制度中還有哪些需要補齊的短板、哪些急需建立的必備制度,等等。所有這些具體問題概括起來講也就是十九屆四中全會所集中回答和闡釋的「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只有回答好了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我們黨才能團結凝聚全體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繼續奮鬥,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得更好更優越,在與資本主義的比較和競爭中贏得更大主動、更多優勢,持續為完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為贏得未來、實現「兩個必然」打下更加堅實可靠的基礎。

(四)

歷史是公正的判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勝於一切雄辯——歷史的車輪在沿著內在規律和必然趨勢滾滾向前的進程中,往往會有偶然事件的發生,而這些偶然事件就在不經意間帶給人們檢驗決策、比較高下,進而回望來路、總結經驗,展望前路、謀劃未來的機會。突如其來、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客觀上提供了這樣的契機,在疫情這面鏡子之前,制度是否先進優越、決策是否及時有效、能力是高是低,分明又清晰。

這場疫情不僅對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巨大衝擊,也對各國現行制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了重大考驗和檢驗。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全局、果斷決策,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全力以赴,採取最嚴格、最全面、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經受住了考驗。放眼整個國際社會,中國應對疫情的得力舉措以及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與美國等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形成了鮮明對照。這就深刻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政治優勢,從而也就生動詮釋和有力印證了我們黨召開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的重大意義和深遠戰略考量。

當然,也特別需要注意,在我國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而美國等一些國家的疫情還在持續蔓延,同時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影響和加速了世界大變局的背景下,我們萬不可放鬆,更不能自滿得意和盲目樂觀。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世界百年大變局,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加強理論武裝,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冷靜觀察、科學研判、積極應對,既要有風險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未雨綢繆,防範化解各種風險,又要有歷史機遇意識,善於看到並抓住機遇,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既要保持從容不迫的戰略定力和登高望遠的全局視野,又要有隻爭朝夕的緊迫感和腳踏實地的紮實幹勁;既要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把我國制度的顯著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又要根據新的實踐的需要和人民的要求,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既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好我們自己國內的事情,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又要努力為國際社會解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世界謀大同,為人類進步事業而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系列解讀】如何理解「中國之治」?四中全會...
    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成為本次會議的鮮明主題。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有哪些亮點,如何認識和理解全黨的這項重大戰略任務?人民日報刊發的社論表示,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並作出決定,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歷史擔當,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回答了重大政治問題——「堅持和鞏固什麼...
    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明確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
  • 孫敬宇:深刻認識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深遠歷史意義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了戰略指引,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提供了行動指南和實踐路徑。
  • 深刻把握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的內涵要求與特色意義
    作者: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自治區黨校基地辦主任、研究員 何成學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把握《決定》的內涵要求與特色意義,是當前我們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切入點
  • 歷史交匯點上的偉大宣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側記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等。全體與會同志起立,雄壯的國際歌在人民大會堂內奏響,厚重深長的旋律,連接歷史、現實、未來。
  • 十九屆四中全會研究的這個問題,極為重要!
    從歷史上的四中全會召開時間上看,四中全會多位於承上啟下的關鍵年份,討論內容亦涉及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向來就自帶「熱度」,備受關注。然而,十九屆四中全會卻並未聚焦黨建、經濟等某一具體領域,而是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上,《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稿將提請審議。
  • 江蘇大學管理學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省委宣講團成員...
    報告會上,雙傳學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從認清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意義、把握全會精神要義、堅定製度自信和增強行動自覺四個方面對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作了翔實的闡釋。他首先用「四個特殊」和「五個關鍵詞」對全會作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十九屆四中全會主題重大、時機特殊、部署重要。隨後,雙傳學從兩個「總」、13項重點任務和幾個新提法新表述闡述了應該如何把握十九屆四中全會的精神要義。
  • 陳鳳超深入陵水芭蕉村宣講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陳鳳超深入陵水芭蕉村宣講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根據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12月6日,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陳鳳超深入陵水縣本號鎮芭蕉村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致力共建美麗富裕和諧新芭蕉。 宣講會上,陳鳳超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著力構建體系完備治理有效的鄉村共治新格局」為題,全面介紹了全會審議通過《決定》的時代背景和形成過程,深刻闡釋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意義,深入解讀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科學內涵,並就如何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為指導,著力構建體系完備、治理有效的鄉村共治新格局談了認識體會。
  •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經國序民 正其制度
    今年又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召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更加凸顯了會議的特殊性和戰略性。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召開恰逢其時。 一次具有開創性、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 10月28日,京西賓館會議樓一層大會議室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 汪玉奇為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師生解讀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在國家治理的歷史進程中面臨著怎樣的探索?在牢牢把握堅持、完善、推進三者的關係中,我們黨又是怎樣使國家治理能力更加現代化的?11月18日下午,江西高校思政課特聘教授汪玉奇走進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黃家湖講壇,為該校師生系統解讀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講座中,汪玉奇圍繞新中國國家治理的歷史進程,牢牢把握堅持、完善、推進三者之間的關係,總目標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前進方向三個方面內容,層層遞進,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進行了系統闡述和深入解讀。
  • 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已勝利落下帷幕,我們的各項工作又邁向了新的起點,抓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貫徹是當前一個時期最重要的任務。目前,全國各地、各個行業正掀起一場「學習熱潮、評論熱潮、踐行熱潮」,都在以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引領紮實開展各項工作。
  • 劉家義在山東省領導幹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第一期專題學習班...
    原標題:劉家義在山東省領導幹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第一期專題學習班上強調 努力在學思踐悟上下功夫 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上來 劉家義在山東省領導幹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第一期專題學習班上強調 努力在學思踐悟上下功夫
  •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 | 慶陽市婦女幹部熱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
    隴東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 許斌我認真聆聽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倍感振奮,這是一份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一份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行動指南,為我們規劃出宏偉藍圖,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定海神針」。
  • 黨員幹部學習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300字500字
    十九屆四中全會一、  近日,我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精神,深受啟發、倍感鼓舞,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中央對確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 【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築牢中國長治久安的制度根基——十九屆...
    肩負偉大使命 順應時代要求——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好、完善好、發展好,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問題當人民共和國走過70年壯闊徵程,時代的腳步行進至又一個意義非凡的節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一語道出歷史的經緯。
  • 準確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講清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大意義,是準確領會全會精神的邏輯起點和思想基礎。全會之所以意義重大,一是召開時點恰逢「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入歷史交匯點的關鍵時期,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二是全會內容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超的治國理政能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講清楚全會的重大意義,首先要站在「兩個大局」的恢宏視角審視全會的歷史分量。
  • 【我們的十九大】論黨的十九大的重大政治歷史意義和世界意義(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所作的報告,在科學回答中國黨、國家和民族發展最需要回答和最重大課題的基礎上,實際上科學回答了當代世界及未來世界發展最能夠體現和反映佔有和配置、開發和創造、使用和利用、滿足和享受各種資源要素的程度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內在機理,並且也是幾百年來世界上爭論不休、認識難以統一、理論和實踐受阻的時代和歷史最重大課題。
  • 2019學生老師學習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800字1000字
    2019學生老師學習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800字1000字  十九屆四中全會  10月28日-31日,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我第一時間通過網絡、電視詳細了解、認真學習會議精神,並於11月1日上午10時觀看了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新聞發布會。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理論專家宣講團走進益康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理論專家宣講團走進益康 2019-12-26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大學「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意義重大而深遠,學校黨委和行政高度重視對四中全會精神的研究和闡釋工作,在校長辦公會上專門聽取有關進展的報告,對本次專項的申報動員和組織工作進行了深入部署並積極推進落實。此前,北大在相關領域已有2項特別委託課題獲得立項,至此北大圍繞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共立項11項,這是繼去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首次突破50大關、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12項全國第一之後,北大縱向項目取得的又一次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