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啥意思?

2020-12-25 騰訊網

引讀: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對於家庭條件較差的男子來說,能夠娶妻是十分幸運的。那為什麼民間的俗語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明明可以娶妻,為何不娶?

妻子

古人娶妻回家,一是傳宗接代,二是操持家務。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傳宗接代。因為這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命運走向。如果一個女人無法生育,男子就可以休掉她,重新選擇一個配偶,傳宗接代。

這類女性是比較可憐的,因為她們本身沒有錯,甚至可能是男子自己無法生育,但由於封建觀念的束縛,使得她們的命運都比較悲慘。

比如,三國時期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因為無法生育,而被曹操休掉,最後立卞夫人為正妻。

不過還有一類能生育,但是道德敗壞,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中國古代,對於一個人的評價,首先不是能力,而是道德。如奸臣秦檜是書法家,因為人品差,而不被大眾認可。

對於女人,古人首先也看重的是品德。一個品德敗壞的女人,會影響家庭的和睦,會導致家庭的衰敗。因此,對於道德敗壞的女子,即便男子不離婚,父母也會讓他休掉。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類被休掉的女子有了一個稱呼,那就是「生妻」。

「生妻」

「生妻」一詞出自李陵的《答蘇武書》,是說蘇武年輕的時候出使匈奴,頭髮白了,才回到祖國。不過一切都已經物是人非,首先他的老母已經去世,其次他的結髮妻子也早早地改嫁。文中的原話是「生妻去帷」。

實際上《答蘇武書》所描繪的情景,是蘇武回國之後家中的悲慘情景,而「生妻」其實是指「年輕的妻子」,並沒有太多其他的意思。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特別是到了宋朝以後,「生妻」逐漸就被人們認定為那些被休掉的女子,而且這類女子也逐漸被社會所拋棄,很難再嫁人。

之所以這麼說,無非是《大戴禮記》對古代女子婚姻禮法的「七出之條」所影響。

在古代的婚姻關係中,女人無權提出離婚,但男人卻有休妻的特權,不過也不是隨意為之,男人必須根據「七出之條」來休妻,比如無子、淫、重病、盜竊等。

那麼古人為何總結俗語「為何窮死,不娶生妻?」那些不能生育,或者因為丈夫原因而無法生育的女子,本身就很命苦,為何人們還要趕盡殺絕?不給她們留條後路呢?

為何不娶生妻?

其實這個要結合時代去分析。被休掉的女人固然可憐,但古代更加看重的是傳承和延續,如果沒有子嗣,就等於家族沒有了希望。把這樣的女子娶回家就變成了累贅與負擔,還不如不要的好。

不過這還不是主要原因,最為讓人感到害怕的,還是那部分道德敗壞的女子。

如果男子娶了道德敗壞的「生妻」,會導致家庭不和諧,甚至導致家庭的敗落。之所以這麼說,因為在古代有許多實例,僅《水滸傳》中,這種事情就不止一次發生。

比如潘金蓮、賈氏、閻婆惜、白秀英,真的是一個比一個壞,雖然她們基本都不是「生妻」,但已經達到了「七出」的標準,都是準「生妻」。畢竟文藝來源於生活,施耐庵之所以這麼寫,就是要告訴世人,女子看似柔弱,狠起心來比蛇蠍還毒,如果這類人成為「生妻」,則又要害一個家庭。

其實《水滸傳》中出現的大量壞女人,確實讓當時,乃至後世的許多男子留下了心裡陰影。

此外這類女子不僅會讓丈夫受苦,還會連累下一代。因為古代基本都是男子在外忙碌,而女子在家持家,如果娶了這類「生妻」,她們道德敗壞,必然影響孩子的成長。下一代沒教育好,必然影響家庭的衰敗。

也正因如此,古人才總結出了這句俗語來告誡後人。

說到這裡不免有一個疑問,古代的許多俗語雖然很有道理,但流傳到如今的時代似乎已經失去了用武之地,特別是許多俗語已經不在適用現代的社會。

其實不然,俗語之所以很少有人使用,是因為如今是網絡時代,信息的便捷才使得俗語這種依靠口口相傳的文化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這並不代表古人的俗語就毫無用處。

要知道,俗語最大的功能在於揭露人心,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社會都是由人所構建,因此俗語表面的意思雖然可能已經不再適用,但深層含義卻仍然可以直指人心。

就拿這句俗語來說,古人之所以創造出來,目的其實很明確,就是要讓世人明白「生妻」所帶來的惡果,從而讓世人敬而遠之。那麼如今的時代不同,女子離婚之後,沒有這些束縛的條件,就算是一個惡跡斑斑的女子,大不了換一座城市重新再來。

所以「生妻」在如今時代的危害更大,也更危險,因此男子在找這類離過婚的女子時,一定要了解清楚其背後真實的原因。而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俗語的作用。

當然,古人總結的俗語千千萬,而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幾千年來對人心的琢磨和總結,多學一些俗語不僅不會顯得落伍,反而會讓自己的眼睛更加明亮。

小結

話歸本題,這句俗語的出現應該在宋朝之後,因為在宋朝之前的女性地位並不是很低,特別是在唐朝,女性的地位甚至一度直逼男性,這一點從武則天能當皇帝就可以看出。

換句話說,在宋朝之前,男人們普遍認同女性地位,並不會因為女子離婚等情況而遭到世人的冷漠。

那麼唐朝女子的地位究竟高到何等地步呢?其實從崔顥的一首詩就可見端倪。

「君家住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可以看出,唐朝的女子已經到了主動搭訕男子的地步,開放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隨著宋朝重文、重儒家後,儒家的許多禮教就逐漸深入民心,而女子的地位也每況愈下,最終就出現了「生妻」遭人漠視的情況。

參考資料:《俗語》、《水滸傳》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何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寧窮死,別娶生妻」,這古人說的話,最難理解的是「生妻」一詞,也是爭議比較多的一條古漢語名名稱。現在人們對「生妻」理解有三種意見。第一種是古代被丈夫休掉回到娘家的女人。第二種是丈夫長期在外,夫妻分離的女人。第三種是舊時民間的陋俗「典妻婚」。
  • 「寧窮死,別娶生妻」是啥意思?生妻指什麼,為什麼不能娶?
    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對於婚姻都有著極大的恐懼,對於相愛的人來說,他們害怕在結婚之後,彼此之間的愛情會被消磨殆盡,因為生活的諸多矛盾而使愛情破碎;對於那些本來就是搭夥過日子的人來說,她們也擔心結婚之後會因為物質產生更多的衝突…而關於婚姻,古人就總結了一些經驗,比如說「寧窮死,別娶生妻」,這是啥意思呢?生妻指什麼,為什麼不能娶呢?
  • 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為什麼窮死都不能娶?
    這就是我們如今膾炙人口的很多俗語的由來,可是其中有很多是帶著偏見的,比如說這句「寧窮死,別娶生妻」,究竟為什麼不可以呢? 「生妻」的由來、本意及延伸意義 「生妻」這個詞語的由來,要追溯到古時候的一本書中,《文選·李陵》:「老母終堂,生妻去帷。」
  • 古代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為何窮死都不能娶?
    眾所周知,俗語是古代人們對生活經歷的反映,再總結為朗朗上口、簡練精練、廣為流傳。大部分的俗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些俗語,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是完全不通用的,比如一句話「寧死不嫁」。俗語中的「生妻」不是指年輕的妻子,而是指「生妻去簾」,意思是年輕的妻子離開,說明白點是指「改嫁的女人」。遠古時期,改嫁的女子一般分為被休掉或丈夫去世的女子(也稱寡婦),為了生存必須再找夫家以求生存,這裡的被休掉或丈夫去世的女子特指被休掉或丈夫主動離開夫家的女子。古時候,即使妻子是醜陋的,或因其他原因,不是說不喜歡就可以休的,而是說女人在生理或道德方面有大問題才可以休的。
  • 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什麼意思?什麼是「生妻」?
    其實,婚姻觀早在千百年前便已經出現,只不過當時,它是用俗語表達出來的。正如:「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就是古代婚姻觀的一種。何為寡婦?何為生妻?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古人為什麼會這樣說?一、寡婦和生妻「寡婦」一詞,我們相對容易理解一些,儘管是如今的社會,我們也經常聽到「寡婦」一詞。何為寡婦,顧名思義就是孤寡無依的婦人,也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 俗語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是古人用來進行天氣預測的俗語,由於古代沒有如今這樣發達的科技可以預測天氣,所以他們只能總結生活中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當作推測天氣的依據。時至今日,這些俗語,也有很大的實用性。不過,既然有比較有價值的俗語,那勢必也有沒有什麼價值的俗語。
  • 老一輩人教誨未婚男人:「寧窮死,不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聽老一輩人教誨未婚男人說:「寧願窮死,也不能娶生妻」,這「生妻」到底是什麼?相信大家大家一定很好奇。其實「生妻」這個詞出自漢朝李陵的《文選·李陵<答蘇武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 李善 注引《漢書》:「 子卿 婦年少,聞以更嫁。」
  • 為何「寧窮死,也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薛寶釵就是典型的例子
    綱常禮教像枷鎖一樣固化著她們的思想,順從、寡慾成為了理應恪守的本分,在諸多專為女性設定的條框中,"寧窮死,別娶生妻"似乎是一條不宣於口的約定俗成。要知道古代繁瑣的結親流程,使得許多窮人因為沒有辦法給媒婆說親的錢而無法娶妻生子,假若有了娶妻不打光棍的機會又為什麼會放棄呢?
  • 古人云:「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是指什麼樣的女人?
    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大國,千百年來在民間流傳的俗語非常之多,而很多俗語都是結合前人們了經驗而產生的。不僅包含了人們的生活經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下的社會現狀。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俗語也已經「失傳」了,只有少部分流傳了下來,而知道這些俗語的人也基本上都是農村的老人了。俗語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而且蘊含的含義還很多。
  • 俗話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是什麼?現在還適用嗎?
    於是在古代,男人娶妻是要挑三揀四的,就有了這樣一個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 。為何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呢?首先我們要弄明白這兩個概念,寡婦自然是不必多言,就是死了丈夫的女子,那麼「生妻」這個名詞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勸賭莫勸嫖,寧窮死莫娶生妻」啥意思?什麼是生妻?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先輩告誡後代該如何做人的至理名言,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勸賭莫勸嫖,寧窮死莫娶生妻」,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生妻指的什麼呢?
  • 俗話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什麼是「生妻」?
    而在這其中,民間俗語是一個重要特點,由於它自身的特性,同時許多對於我們的生活有著教育意義。同時,這些俗語的出現,其實與歷史上的某些事件息息相關的,也就是說,這一段俗語其實反映了歷史上的某件事情。看起來都十分簡單易懂,不過,那些是屬於古代的一些想法和言論,如今時代發展,它們可能已經不再符合我們,比如在一些偏遠山區,如今仍舊流行的「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就是其中一個。
  • 俗話所說的「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是啥意思?
    俗話所說的「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是啥意思?抗倭名將戚繼光,48歲時為何讓老婆給休了?他太對不起王氏了。諺語俗話,是古人生活經驗的總結,對後輩有著特別的啟迪與指導意義。有些老話即使是放到現在,也仍有其積極意義,而有些所謂的處世名言,則與時代精神相悖,應歸之於封建糟粕。
  • 俗話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生妻
    畢竟古人的觀念非常保守,有句俗語說的就是古人的婚念觀: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就是指年輕的妻子,妻字還諧音七字,指七出,分別是嫉妒,嫉惡如仇,淫蕩,口舌,偷盜,不孕,不事姑舅,這七出意思就是只要妻子犯了這其中一項就可以休妻。
  • 俗語:男對凸,女對凹;寧過窮,不娶生妻,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那麼就有了這樣一句俗語,叫「男對凸,女對凹」。什麼意思呢?我們從凹凸這兩個字的字形上就可以看出來,「凸」字頂起來,代表的是男性雄起,與男人堅持不懈,努力向上的性格正好對應。一個真正的男人就應該是這樣傲然屹立於人世之間,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而女性對應的「凹」字則正好相反,是向裡面收縮的,代表女性隱忍,內斂,不張揚的性格。
  • 農村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究竟指的是什麼
    當然,在我們身邊有很多與夫妻相關的俗語,例如有一句俗語叫「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生妻」指的是什麼?又為何不能娶?古代社會雖然比較落後,但這些俗語卻是古人生活中智慧的結晶,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其中自有道理。這些俗語的總結,充滿了智慧,對現今仍有較大的意義,這一句「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就暗含了很深的道理。
  • 農村俗語:「寧與寡婦同吃苦,不與生妻共享福」是啥意思?
    孫大哥的兒子倒是非常認同這門親事,但孫大哥卻愣是不認同,而且,他不認同的理由竟然非常奇葩,那就是:「寧與寡婦同吃苦,不與生妻共享福」。當孫大哥搬出這個奇葩的理由後,竟然把紅娘弄了一個一頭霧水,因為紅娘說了半輩子媒,也根本沒有聽人說出過這樣奇葩的理由。
  • 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
    看它的意思就知道了:「寧願做一個窮鬼單身漢,也不要娶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古人看來,如果不是發生天大的事情,男女離婚對二者都是不好的,特別是女人,因為古人認為離婚的女人就是不好的女人,千萬不要娶。這樣的觀點在傳統的中國早就已經在人們心裡紮起了深深的根。離過婚的女人不能要的說法,在現在的一些傳統家庭裡依舊根深蒂固。不僅僅是國內,就連開放的老外,也是這樣想的。
  • 老祖宗忠告:「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什麼是「生妻」?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一句俗語非常有意思。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句俗語當中的思想內核。在古代男尊女卑,女人的地位要比男人低很多。有一個成語:「鰥寡孤獨」,是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無依無靠的人。我們常說「鰥、寡、孤、獨」這四類人是很不幸的人,而寡婦就是其中一類。
  • 農村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