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無人駕駛船駛入開闊水面:Velodyne Lidar在Maritime RobotX挑戰...

2021-01-08 天極網資訊

Velodyne贊助RoboNation,為未來工程師帶來最先進的雷射雷達技術和技能

加州聖何塞--(美國商業資訊)--2018 Maritime RobotX挑戰賽(Maritime RobotX Challenge)期間,Velodyne Lidar, Inc.為角逐無人駕駛海上競賽的15支高校隊伍提供了指導和雷射雷達傳感器。RobotX於2018年12月在夏威夷檀香山舉行,匯集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大陸、日本、臺灣和新加坡的高校隊伍。

此新聞稿包含多媒體內容。完整新聞稿可在以下網址查閱: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190130005121/en/

參賽隊伍全新建造船隻,並為其配備推進裝置、傳感器和控制系統。Velodyne的Puck™和Ultra Puck™雷射雷達傳感器是助力船隻自主航行的重要感知組件。

比賽期間,參賽隊伍的自動駕駛船隻展示了導航和控制、避障、定位和定序、識別和停靠、探測和運送、水下打撈和態勢感知。各支隊伍均提供網站、技術設計論文、演示文稿和視頻,用於展示各自的作品。

新加坡國立大學榮獲本屆競賽的最高獎,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排名次席,位於佛羅裡達州代託納比奇的安柏瑞德航空大學最終名列第三。

Velodyne Lidar總裁兼首席商務官Mike Jellen表示:「通過Maritime RobotX挑戰賽,下一代工程師可了解到雷射雷達3D感知如何為自動駕駛船提供支持。能與這些傑出的學生攜手徹底改造海洋技術是一種榮幸。」

RobotX是一項大學級別國際性競賽,旨在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應用於海洋環境的自動駕駛船(AV)和機器人技術。該活動由非營利組織RoboNation主辦,該組織致力於幫助學生使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來了解更廣闊的世界。Velodyne是RoboNation的贊助商。

RoboNation執行董事Daryl Davidson表示:「本次比賽旨在激發學生對在海洋領域運行的自動駕駛機器人系統的興趣,重點是協同自主性方面的科學與工程。Velodyne參與此次活動,不僅讓學生獲得最先進的雷射雷達體驗,而且讓公司有機會與全球高材生共同學習自動駕駛知識。領先的研究和商業組織正是利用這項技術將振奮人心的自動駕駛創新推向當今市場。」

關於Velodyne Lidar

Velodyne致力於為自動駕駛和駕駛輔助提供最智能、最強大的雷射雷達解決方案。Velodyne始創於1983年,總部位於加州聖何塞,以其突破性的雷射雷達傳感器技術組合而聞名於世。2005年,Velodyne的創始人兼執行長David Hall發明了實時環繞視圖雷射雷達系統,徹底改變了面向汽車、新出行方式、地圖、機器人和安防領域的感知和自主性。Velodyne的高性能產品系列包括廣泛的傳感解決方案,例如具有成本效益的Puck™、多功能型Ultra Puck™、完美的L4-L5自主駕駛Alpha Puck™、經ADAS優化的Velarray™以及駕駛輔助用開創性軟體Vella™。

關於RoboNation, Inc.

RoboNation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其使命是提供實踐教育體驗途徑,讓學生找到應對全球挑戰的創新解決方案。我們的構想是締造讓技術聯合各方力量共同學習、分享和創造的世界。www.robonation.org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閱: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190130005121/en/

免責聲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權版本。譯文僅供方便了解之用,煩請參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聯繫方式:

David Cumpston
Landis Communications(代表Velodyne Lidar, Inc. )
(415) 902-4461
velodyne@landispr.com

通過Maritime RobotX挑戰賽,下一代工程師可了解到Velodyne雷射雷達3D感知如何為自動駕駛船提供支持。(照片:美國商業資訊)

Velodyne的Puck?和Ultra Puck?(本圖所示)雷射雷達傳感器是Maritime RobotX挑戰賽上讓船舶自主航行的重要感知組件。(照片:美國商業資訊)

Maritime RobotX挑戰賽期間,Velodyne Lidar為角逐無人駕駛海上競賽的15支高校隊伍提供了指導和雷射雷達傳感器。(照片:美國商業資訊)

Maritime RobotX挑戰賽期間,參賽隊伍全新建造船隻,並為其配備推進裝置、傳感器和控制系統,包括Velodyne雷射雷達傳感器。

相關焦點

  • 河裡來了兩艘無人船,會自動清理水面垃圾
    只見兩艘「遙控船」在河裡來回開,腦袋上不僅有攝像頭,還有一個喇叭,一會兒播放五水共治宣傳語,一會兒又能播放音樂,特別醒腦。操控它們的人站在橋下的小型浮碼頭上,身穿統一服裝。這究竟在幹什麼?「這是兩艘水面智能保潔無人船。」橋上杭州西湖區城管局河道科的工作人員介紹,「今天無人船新模塊正式啟用,我們正在做調試。」
  • 無人駕駛汽車對UX設計的挑戰
    UX和UI設計人員提出解決方案 用戶體驗和用戶界面設計人員可以應對可能阻礙無人駕駛汽車廣泛採用的挑戰,並提出既安全又能培養對技術的信任的解決方案。 無人駕駛汽車-UX設計 UI(用戶界面)和UX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挑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無人船要來了,「陸海空」終將全部進入自駕模式
    就日本政府而言,它此前發布的2017未來投資戰略白皮書中,就包括了商船三井和日本郵船在內的日本公司計劃組建一支無人駕駛商用船隊,船隊包括250艘貨運船,按照計劃,這支船隊將在2025年投入使用。至於國內方面,去年,在上海舉辦的2017年中國國際海事會展上,不但出現了中國國產的首艘智能船、首艘豪華遊輪,還啟動了全球首艘無人小型貨船項目。
  • 密西根理工大學正在使自動駕駛船更加智能化
    據外媒CNET報導,密西根理工大學的水上摩託車目前還不能實現自動駕駛,但一旦收集到足夠的數據,就應該能夠輕鬆地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航行。當前技術狀態的問題在於它無法像人類所能做的那樣基於海況條件和天氣做出導航決策。
  • 第三屆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規則發布 無人駕駛越野賽增設極限挑戰
    央廣網天津3月30日消息(記者褚夫晴)第三屆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將於2019年5月15日—17日在天津市舉行。3月29日,第三屆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規則發布現場(央廣網記者褚夫晴攝)據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規則委員會主任鄧偉文介紹,本屆賽事在組別方面,設置了無人駕駛組、信息安全組和虛擬場景組,將以往兩屆賽事設置的智能輔助組改設為示範體驗項目,重點測試參賽車輛的識別、分析、決策和控制等各項功能。
  • 讀懂ADAS,無人駕駛的過渡,卻是實現自動駕駛的第一步
    無人駕駛的過渡ADAS是一個很廣義的範疇,主要覆蓋了SAE自動駕駛分級中的L1和L2功能。SAE自動駕駛分級該分級標準被業界認為是汽車走向無人駕駛的主流技術發展路徑,即從人類駕駛(L0)到輔助駕駛(L1/L2),再到自動駕駛(L3/L4),最終實現無人駕駛(L5)。
  • 英法大學合作重建複雜3D場景信息 賦予無人駕駛汽車遠程傳感能力
    (圖片來源:赫瑞瓦特大學)該新方法可以在雜亂的場景中探測目標,並形成圖像,能夠實時對複雜移動場景進行目標重建,並為汽車遠程傳感(下一代無人駕駛汽車的關鍵功能)所需的傳感技術提供先行技術。重建3D場景技術可用於各種重要應用,如自動駕駛汽車、環境監測和國防等。
  •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是全責
    摘要 今天虎嗅早報提到了一輛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與公交車相撞的新聞,筆者找到了車輛管理局 (DMV) 出具的事故報告,仔細閱讀之後發現,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實在是蠢得可以——至少在這次事故中是這樣。
  • 雷諾NEXT TWO新能源無人駕駛車面世
    2014年2月12日報導:近年來在全球汽車業中颳起兩股技術風潮,其中除了一點動為代表的新能源驅動技術之外還有更具科幻色彩的無人駕駛技術。近日,法國汽車廠商雷諾向外界披露了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NEXTTWO,一款非常智能的都市小車。
  • 滴滴Uber戰火再起:Charlie Miller和滴滴-Udacity全球無人駕駛大挑戰
    36氪日前獲悉,Uber自動駕駛明星工程師Charlie Miller在其個人Twitter宣布,其已從Uber自動駕駛部門離職,加盟滴滴矽谷實驗室。與此同時,滴滴和Udacity聯合宣布,發起全球無人駕駛大挑戰,邀請全球算法高手來挑戰智能出行安全領域的重要難題。 2017年,進擊的滴滴終於明確了此前搖擺不定的自動駕駛戰略。
  • 水下地形測量用上無人船
    這幾天,在城區河道,市民可能會發現有一艘通體黃色的「模型船」行駛在水面上,看到這幅場景,你可別當成是航模愛好者在試水。這種「小黃船」是有著強大功能的無人水下地形測量船」。
  • 挑戰特斯拉自動駕駛最強功能——自動輔助導航駕駛
    電動汽車觀察家聯合唯電新能源汽車社區,對FSD中最強大的功能,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動輔助導航駕駛(簡稱NOA)功能,進行了一次首都機場到大興機場的雙機場NOA自動駕駛挑戰。這樣的路段中,高速路段超過90%,而且大興機場高速出口非常臨近大興機場。
  • 聚焦|港口智能化「駛入」自動駕駛新藍田
    西井科技COO章嶸指出,未來幾年,港口的水平運輸駕駛將從單車的智能向自動駕駛車隊轉變,5G的建設將幫助自動駕駛感知變得更智能,這將開放更多的運營模式,港口無人化進程將明顯提速。這將帶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 商業化落地加速
  • 「神筆馬良」、無人駕駛……上交會上看「AI」
    「神筆馬良」、無人駕駛……  上交會上看「AI」   本報記者 沈則瑾  參展企業馭勢科技(UISEE)作為無人駕駛商業化領域的領跑者,致力於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重構人和物的交通,讓安全、舒適、高性價比的無人駕駛加快落地,駛入我們的生活。在前不久的2019博鰲亞洲論壇上,兩輛搭載了馭勢科技系統的無人微循環小巴穿梭自如,為人們打造出沒有方向盤的奇妙移動空間。而本次交易會上,他們推出了U-DRIVE智能駕駛系統,可適配大量主流車型,並具備自我升級能力。
  • MIT挑戰晶片上實現雷射雷達
    MIT挑戰晶片上實現雷射雷達 付靜 發表於 2020-12-08 13:48:04   作為一項高精尖技術,「雷射雷達」被用於航天、測繪、自動駕駛等領域,但體積、成本
  • 自動駕駛LiDAR點雲深度學習綜述
    這些3D深度學習網絡主要應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幾個相關任務,例如:語義分割和場景理解,目標檢測和目標分類。因此,本文主要集中在構建基於深度學習的LiDAR點雲在自動駕駛汽車分割,檢測,和分類任務上的系統性綜述。
  • Momenta無人駕駛發布,兩條腿戰略是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關鍵路徑
    12月26日,Momenta 正式發布了L4級無人駕駛技術 MSD (Momenta Self Driving),可實現城市場景下的完全無人駕駛。結合今年發布的面向高速和泊車場景的前裝量產產品 Mpilot,MSD 的發布標誌著 Momenta 量產自動駕駛與完全無人駕駛「兩條腿」 戰略的雛形形成。
  • 成亮:十年創業磨礪,爭做全球無人船產業領航者
    在珠海萬山無人船海上測試場內,大大小小的無人船艇往來不息,這是全球最大、亞洲首個無人船海上測試場;在珠海高新區唐家灣畔,一艘如雙體艦艇的建築屹立海面,這是中國首個無人船研發測試基地——香山海洋科技港。「十年前,人工智慧和無人船艇的概念還非常『前衛』。」成亮回憶道,「將無人船和水環境監測的環保事業結合在一起,我認為這是能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創新實踐。」基於對行業前景的判斷,成亮毅然選擇辭職與張雲飛等3名合伙人組成初創團隊,投身於水面機器人——無人船事業。功夫不負有心人,研發團隊很快就成功研發世界首艘環境監測無人船。
  • 車頂戴「頭盔」、假人試安全……無人駕駛測試很有意思
    無人駕駛場地什麼樣?行人突然衝出來能不能剎住車?無人駕駛車輛靠什麼在路上暢行無阻?伴隨著技術發展,「無人駕駛」距離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近。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上個月剛投用的本市第三個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範區順義基地尋找答案。
  • 走進CMU:無人駕駛技術誕生的地方
    火箭被發明前的幾千年,歷史就已經有對於飛天探索的記載。無人車也是如此。1984年,在GPS還沒有被發明的時候,卡內基·梅隆大學團隊在一處廢棄的停車場測試了他們的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在今天看來,當時的水準不值一提,但自1980年代起,在美國DARPA等機構的資助和推動下,一系列研究團隊對無人駕駛技術從無到有的探索之路,走得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