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日前在其個人社交專頁聲稱,臺立法機構下會期將要完成「中共代理人」「修法」。蔡英文一聲令下,民進黨「立院」黨團緊急跟進,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準備在九月新會期開議後,交付審查。
據報導,民進黨「立院」黨團版本是從修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下手,重點在禁止臺灣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成為「中共代理人」,違者最高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新臺幣500萬元以下罰金;最輕可罰3萬至50萬元新臺幣以下罰鍰,得按次連續處罰。
蔡英文夥同民進黨「立院」黨團閉門造車,搞出一頂「中共代理人」的大帽子,立刻引發外界批評「綠色麥卡錫主義」,甚至是「『刑法100條』復闢」,現在就連民進黨內部都有不同聲音。
民進黨籍民代許智傑認為,民進黨當局對「中共代理人」「修法」應該規範更精確,避免讓人民有不必要的誤解,此「法」的重點在揭露而非處罰。也有民進黨籍民代認為民進黨「立院」黨團提出的版本太過嚴苛,並提出新的版本草案,只要求「島外勢力」信息登記透明化,讓外界知道誰是「代理人」。
但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卻很強硬,他對持不同意見的黨籍民代喊話,強調「修法」重點在於「禁止中共代理人」,而非讓「中共代理人」可以合法登記或進行活動。不過,柯建銘也表示,法案會稍微調整,確切方向還要跟臺陸委會及民進黨「立院」黨團內部討論,預計下會期再提出調整後的版本。
面對民進黨內的「雜音」,21日人還在美國丹佛的蔡英文緊急向自己人喊話,表示她希望大家共同討論,由行政立法部門商討,依據的原則是「臺灣是民主社會,人民有言論自由,但也要必須有適當措施,確保臺灣的安全」。
蔡英文當局急著搞「中共代理人」「修法」,無非是舉著「臺灣安全」的名號無限上綱,但試問,「危害臺灣安全」究竟由誰來認定,又有什麼標準來認定?比如舉辦國共論壇、登陸推銷農漁產品或推動兩岸通水、通氣、通電、通橋的「新四通」,會危及「臺灣安全」嗎?難怪連綠營內部都不同調,讓民進黨黨政高層不得不微調相關草案,並擬出新版本。
不過,在國民黨看來,民進黨研擬新版本是換湯不換藥,目的只是為操作「恐中」,不是真的要朝公開透明的方向處理。既然只是單純要信息揭露,為何要冠上「中共代理人」的稱號?很明顯就是想把人「抹紅」,進而操作選舉。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國民黨團立場就是堅決反對「中共代理人」「修法」,這種「修法」方式等於讓數百萬在大陸的臺生、臺商都可能不小心「觸法」被判刑,這種「修法」方式,等於是關起兩岸交流大門,要讓兩岸完全不交流。且「修法」也有妨害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之虞,如同回到「戒嚴」時期。
曾銘宗認為,所謂版本微調只是「綠委」講好聽的,根本就是「假議題」。民進黨「執政」三年幾乎沒什麼政績可言,唯一能讓蔡英文選情起死回生的,只剩下兩岸「對抗牌」。依照過往經驗,民進黨都是用多數暴力強行通過各項法案,更何況這是標準的「選舉法案」,民進黨一定會蠻橫過關。
高雄市市長韓國瑜21日表示,希望民進黨當局任何「立法」必須植基於臺灣安全與人民利益的長遠考慮,不要為了一黨之私與選舉,一再假借「臺灣安全」之名唐突「立法」來製造臺灣內部對立。
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也針對此事勸蔡英文「不要走火入魔」,他說,不要動不動用「臺灣安全」的理由來扣帽子,動不動就說誰是「代言人」、「代理人」,那豈不是變成另一種「綠色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