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8月8日電(陳衛鋒 李姝徵)有一種生活方式叫「遊戲人生」,有一種人生態度叫「人生如戲」,但如果把握不好虛擬遊戲和真實世界的區別和界限,到頭來便可能落得個「人財兩空」,已過不惑之年的小胡就經歷了這一樣的一幕。
雖然是一個大齡女性,但小胡對網路遊戲的熱愛程度可一點也不低,在遊戲「夢幻西遊」中,她認識了小劉,更滿心以為他正是自己苦苦找尋的真愛。雖然雙方都已成家立業,但帶著「各自離婚後再重新結婚」的諾言,她僅有的理智也在3年的「虐戀」中消失殆盡,對方分17次借款300多萬元後便「失聯」了,無奈之下,她只能訴至法院。
記者8日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獲悉,法院判決小劉返還小胡借款339萬元及原告催討後所產生的利息。
網遊生情
已婚男女約定相互離婚再結婚
十年前,小胡和小劉在網路遊戲「夢幻西遊」中偶然結識,因同樣迷戀這款遊戲,兩人除了時常一塊搭檔玩遊戲外,還一同加入了一個遊戲迷QQ群。2008年,群裡的遊戲迷們相約一起參加在上海舉辦的「幫派聚會」,小胡和小劉也終於見上了第一面,之後,兩人就火速發展為男女朋友關係。
其實,同為1976年出生的小胡和小劉均早已各自成家。小劉告訴小胡,自己與妻子的關係並不好,正在準備離婚事宜,今後只想和小胡廝守一生。小胡則說,自己雖然有家室,但夫妻感情一直不和,正在分居。為此,雙方許下了「各自離婚後再重新結婚」的諾言。
然而,在3年的戀愛過程中,他們的「美好諾言」卻日漸凋零。一方面,小胡被丈夫的行為所感動,沒有了離婚的想法,小劉雖然確實與妻子離婚,但2年多後又復婚了,夫妻關係重修於好。另一方面,一直把對方視作「真愛」的小胡分17次借給小劉300多萬元,但對方卻死不認帳甚至玩起了「失聯」,她只能將其起訴至法院。
特殊借款
因「好感」轉帳17筆共300多萬
小胡訴稱,小劉利用自己對他的好感,多次以家庭變故和生意之需為由來借款,並一直聲稱其並非沒有錢,只是暫時周轉不開,等有錢後定會還本付息,但當要其還款時,不僅分文不還,還「失聯」了。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的兩年間,她匯給小劉17筆錢款共339萬元,並給付現金2筆共20萬元,但由於雙方處於熱戀期,並沒有開具借條。
庭審時,小劉的說法則完全不同。他辯稱,這些錢並非借款,而是用於雙方共同投資開設兩家餐飲店,只不過因經營不善,已經虧損停業,且部分匯款是小胡委託自己幫其支付來滬購物和遊戲等的開銷。小胡之所以起訴自己,完全是因為她不想承擔投資帶來的虧損,因自己確實無力歸還這部分投資款,才沒有再接聽對方打來的電話。
小劉同時表示,願意在能力範圍內承擔小胡的損失,但目前確實沒有能力,小胡主張所涉資金為借款,但雙方沒有任何借款手續,這顯然不合常理,對方也沒有給過20萬現金。
法院認定
雙方借貸關係成立,借款應返還
浦東法院審理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有二,一是原告是否以現金方式借給被告20萬元,二是原告轉帳給被告339萬元的給付原因是原告主張的借貸還是被告主張的投資或者代收代付。
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因原告未舉證證明給付被告現金20萬元的事實,故對於該20萬元的借貸關係不予認定。
由於借貸關係的事實構成要件僅需雙方的合意和錢款的給付,當口頭借貸發生糾紛時,除給付行為本身外,出借人一般難有其他證據證明借貸合意。但基於特定關係人之間的口頭借貸合同普遍存在,除非被告有證據證明錢款用於投資及代原告付款,否則應當認定原告給付被告339萬元的行為本身即證明了雙方的借貸合意,因而可以認定原告主張的關於339萬元的借貸關係成立。
同時,被告的陳述所存在的前後矛盾和重大漏洞、被告在公安機關以及本案審理過程中的不誠實表現,均進一步加強了法院否定合夥投資、代收代付關係以及認定借貸關係的確信。
浦東法院據此作出上述一審判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