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與傳統文理分科有何區別?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新高考「3+1+2」與傳統文理分科有何區別?

物理和歷史為什麼成為首選科目?

省教育廳的權威解讀來了

  遼寧省新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公布,「3+1+2」模式從目前高一學生起實施。作為首選科目,物理和歷史這兩門學科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瀋陽市第十中學,作為學校的優勢學科,物理不讓學生有畏難心理,歷史成為學生多拿分的秘密武器。這讓學生們在選科時更加從容,能更遊刃有餘地應對新高考改革。

  備受關注的遼寧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從目前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方案高考採用「3+1+2」的模式。考生在確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擇性考試科目時,應在歷史和物理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科。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設置?這種設置與傳統的文理分科有何區別?日前,遼寧省教育廳對此進行了解讀。

  物理和歷史是大學學習各類專業的基礎

  省教育廳說,採用「3+1+2」的模式,主要基於三點考慮。

  一是體現高校人才培養需要。

  高校、普通高中和學科專家普遍認為,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物理是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高中階段學習物理和歷史科目是大學階段學習自然科學類專業和人文社科類專業以及其他交叉學科專業的重要基礎。因此,將這兩個科目作為首選科目,有利於考生為進入大學開展專業學習奠定紮實基礎,有利於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

  二是符合遼寧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實際。

  遼寧各地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存在一定差異,將物理和歷史作為考生首選科目之一,可與現有師資、教室等條件有效銜接,引導不同地區、中學學生合理選擇學習科目,科學規劃學業生涯,為進入大學繼續深造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三是有利於學生多樣化成長發展。

  學生可從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參加選擇考,理論上有12種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兩種學科組合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而且促進了文理交融,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的原則,更加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機會。同時,為了便於投檔錄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計劃時,將分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別編制,在錄取時,也將按照選物理的考生和選歷史的考生兩個序列分別排隊錄取。也就是說,同一名考生無法同時在物理和歷史兩個隊列中排隊錄取,因此考生只能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1門參加選擇考。

  「3+1+2」模式完全不同於傳統文理分科

  省教育廳表示,「3+1+2」和傳統文理分科有本質區別。

  一是目標導向不同。

  「3+1+2」的模式既體現了物理、歷史學科的基礎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學科專業選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是選擇科目組合不同。

  「3+1+2」的模式,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等在12種組合中自主選擇,增大了考生的選擇面。而傳統文理分科僅有2種固定的組合供考生選擇。

  三是考試內容不同。

  「3+1+2」的模式中,學生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考試時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試試卷完全一致。而傳統文理分科的數學考試科目,試卷的內容和難度則是有區分的。(記者 王月)

來源: 瀋陽晚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普通高考實施「3+1+2」模式和傳統的文理分科有何區別?
    答:「3+1+2」的模式和傳統的文理分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一是目標導向不同。「3+1+2」的模式既體現了物理、歷史學科的基礎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學科專業選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 新高考選科與傳統文理分科的優劣,2020年高考生復讀會受約束嗎?
    2020年高考,是重慶、湖南、廣東、江蘇、湖北、河北等8個省市的最後一年傳統高考,2021年他們將步入新高考行列。在重慶,很多家長已經經歷了新高考選科的過程,估計現在還有很多的家長還一直在為這個事情擔憂,新高考選科到底和傳統的文理分科高考有什麼區別,優劣區分在哪些地方?本文以浙江2015年公布的數據為例來說明,因為浙江是高考改革的先鋒,具有比較典型的高考數據可以讓家長們查詢、了解。
  • 新高考等級賦分搞不清?3+1+2模式與原來有什麼不同?
    在看完新高考政策後,不少家長和學生都一頭霧水,「3+1+2」模式跟原來有什麼不同?等級賦分到底是什麼?怎麼計算?有什麼作用?所以,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到底都是怎麼回事吧~2018年,湖北、河北、河南、廣東、遼寧、江蘇、四川等18個省、市、自治區開始實行新高考改革,這些地區今年新入學的高一新生將面臨全新的教學與高考制度。2021年,這些地區將全面推行新高考制度。
  • 7省1市實施新高考「3+1+2」選科,為何沒有河南?兩點原因很現實
    這種高考「3+1+2」選科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文、理分科模式,讓考生有更多的選擇性,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又不同於北京、山東、天津等地實施的「3+3」高考模式,避免了物理科目沒人選的尷尬局面,並且新高考「3+1+2」選科組合只有12種,讓學生更便捷選出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可以說高考「3+1+2」模式非常有利於我國教育的發展及對人才的培養。
  • 新高考3+1+2模式下,高考成績怎麼算?錄取方式有變化嗎?
    在看完新高考政策後,不少家長和學生都一頭霧水,「3+1+2」模式跟原來有什麼不同?等級賦分到底是什麼?怎麼計算?有什麼作用?何為「3+1+2」模式?「3+1+2」與傳統文理分科有何區別?2、選擇科目組合的不同在「3+1+2」模式下,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12種科目組合中自主選擇,而傳統文理分科僅有2種固定的組合供學生選擇。3、考試內容的不同傳統文理分科的數學考試科目、試卷的內容和難度都是有所區分的。
  • 高考改革:57.6%支持文理分科,42.4%不支持文理分科
    目前高考改革的方向包含著從文理分科向文理不分科的轉變,但是大部分人都支持文理不分科才是大勢。#新高考改革後,考生面臨選科問題,從以前的大文大理到現在不分文理科的35種、20種、12種等不同選考選科模式,令人眼花繚亂。
  • 「3+1+2」模式有利於學生多樣化發展—遼寧新高考方案解讀1
    從2021年開始,普通高校全國統一考試招生錄取的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考生選擇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考生在確定選擇性考試科目時,應在歷史、物理兩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兩門,即通常所說的新高考「3+1+2」模式。
  • 高考3+1+2選科,選全理或全文科會好嗎?兩個優勢一個缺點需清楚
    新高考改革「3+1+2」模式如火如荼進行中,2021年河北、江蘇、重慶、湖南、湖北、廣東、遼寧、福建八省市的考生將迎來高考改革後第一年新「高考」,全新的高考時間,全新的命題,全新的志願報考方式,令人興奮和激動。
  • 新高考3+1+2,高中生選科參考這5大指標,讓你選出最佳科目
    導語: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選科要參考的5個指標,你參考了幾個? 高中生都清楚,我國傳統的高考模式是文理分科的模式,高中生只有兩種選擇。
  • 新高考改革「3+1+2」模式,怎麼選科更能拿高分、考名校?
    新高考改革啟動之後,高一高二的同學們不再進行文理分科,選科組合從兩種變成了十幾甚至二十幾種。很多同學還不清楚選科的方法和重要性。今天,P咖學姐想給大家講講:高一高二的同學在「3+1+2」的模式下,如何選科?什麼是新高考改革?
  • 新高考第1年,高中班主任勸告:選科別選這3種組合,容易「吃虧」
    難就難在是傳統高考模式的最後一年,一旦考試失利就面臨著極大的考驗,甚至可以說是沒有退路。  2020年已經有六個地方搶先體驗了「新高考模式」,分別是上海、浙江、海南、北京、山東和天津,那麼兩種高考模式有著怎樣的差別呢?讓我們來看一下。    新高考和傳統高考有什麼不同?
  • 3+1+2新高考選科:十二種組合優勢、劣勢分析!新高一必看
    方便考生進行參考借鑑 遼寧省 高考改革 你需要知道 2021年遼寧高考將打破原有文理分科「3+3」的模式,而是採取「3+1+2」的選考模式。
  • 新高考「3+1+2」模式下,選擇了物理,選政治和地理可行嗎?
    在多次傳出高考改革的消息後,今年有8個省份正式確定了將採用「3+1+2」模式進行高考改革試點。新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文理分科模式。根據方案,3是語文、數學、外語為高考的必考科目,2是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作為考試科目,2則是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選擇兩門科目作為最後的高考科目。
  • 新高考「3+3」和「3+1+2」有什麼區別,如何選科更合理?
    對於實行新高考省份的學生來說,升入高中後,將要面臨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選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新高考3+3和3+1+2有什麼區別,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地進行選科?目前實行3+3模式的省份有上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浙江。其中浙江比其他省份多一門信息技術,是從7門學科中任選3科。3+1+2模式什麼是"3+1+2"模式?
  • 新高考"3+3"和"3+1+2"有什麼區別,如何選科更合理?
    對於實行新高考省份的學生來說,升入高中後,將要面臨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選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新高考3+3和3+1+2有什麼區別,我們應該如何合理的進行選科?3+3模式什麼是&34;模式?其中浙江比其他省份多一門信息技術,是從7門學科中任選3科。3+1+2模式什麼是&34;模式?
  • 新高考模式「3+1+2」如何選擇考試科目?
    新高考方案為「3+1+2」模式。「3」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目使用全國卷統一考試,「1」物理或者歷史兩者選擇一門,「2」是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四門科目選擇兩門作為考試。面對新高考改革,相比於傳統的文理科上有較大的變動,很多家長以及高一新生比較關心的就是選科問題,選擇的機會多,那麼就會產生糾結的情緒。如何選擇考試科目?新高考有何利弊呢?
  •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學生的科目選擇成重點,哪個學科最吃香?
    對高中生來說,高考是最重要的事情。高考的每一次調動,都能引發外界的重點關注。新高考模式的出現,讓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這個話題上。目前已經有部分省份實施了新高考模式,學生和家長必須逐步適應這樣的新模式。新高考模式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
  • 告別文理分科 實行「3+3」模式 山東2020年「新高考」今日啟幕
    本報7月6日訊(記者張展銘)「明天就要上『戰場』了,我充滿了信心,高考必勝!」7月6日下午,在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考點門口,剛看完考場的考生劉超興奮地說。7月7日,我省正式迎來2020年「新高考」,與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我省高考將不再採用文理分科模式。「3+3」模式的正式到來,備受考生、家長和社會的關注。
  •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一個學科最吃香一個學科易吃虧,你知道嗎?
    新高考模式出來後,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理論上來說,取消文理分科,大家的選擇就更多了。但綜合考慮到大學專業的要求,就會發現新模式下,各個科目對高考的影響並不一樣,因此實際上,每個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動。那麼,哪些科目的地位上升了?哪些科目的處境會變得尷尬?哪些學科的難度會跟著上升?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在新高考3+1+2選科省份的選科要求
    大家都知道,在2021年,有8個省份(遼寧、河北、江蘇、湖北、湖南、重慶、福建、廣東)實行「3+1+2」選科模式下的新高考。之前2017年浙江、上海實行了6選3/7選3的新高考,後邊2020年北京、天津、海南、山東也實行了6選3(3+3)的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