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時代大潮湧起,新職業、新工種層出不窮,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新選擇。球鞋鑑真官、新零售服務體驗師、人工智慧訓練師、遊戲體驗師、音頻播客……在今年「金三銀四」就業季,記者發現一些「最高百萬年薪」的新奇職業成為就業季的熱門職業與話題。
「今年求職壓力大,好多傳統崗位都在收縮,如果能找到一份既新潮有趣又薪水不錯的工作,我當然願意嘗試。」即將畢業的吳同學說道。這些新職業在2020春季招聘中走紅,既體現出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活力,也折射出時下年輕一代更加個性化的擇業觀。
「全新及二手球鞋真偽鑑定,制定各品類球鞋鑑定流程及鑑定標準,對團隊鑑定結果負責。年薪最高達到150萬元。」日前,在智聯招聘上,新浪集團旗下新浪分期發布的一條百萬年薪招聘首席球鞋鑑真官的信息,引起了網友熱議:「鑑鞋也能賺錢,有這麼好的事情?」「百萬年薪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每天能摸到新奇的貨色,哈哈哈」「聽起來很奇葩,沒想到收入這麼高」。
職業球鞋鑑定師的招聘需求與近幾年國內外球鞋市場的火熱密切相關。據了解,早期的球鞋鑑定師大多由球鞋愛好者兼職,隨著行業快速發展,球鞋鑑定師逐漸成為一個正式的職業。記者在各大招聘網站上搜索發現,除新浪分期外,得物、NICE、毒APP、有貨UFO等其他潮流電商平臺都發布過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崗位月薪也大多在10000元左右。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球鞋的高溢價讓每一雙球鞋在被買家真正穿到腳上前幾乎都會多次易手,每一次二手交易都涉及球鞋的真假鑑定,不少交易平臺上的買家明確要求對方出具平臺鑑定師的蓋章。球鞋鑑定師在行業裡的重要性因此與日俱增,也牽動著消費者、鞋販子及球鞋平臺方的切身利益。
「頂級鑑定師可以在幾秒鐘內決定一雙球鞋的『生死』,也是對抗造假技術不斷升級的關鍵。」一位代號為「995」的職業球鞋鑑定師表示,自己每天會收到上千條鑑定帖,從鞋盒、鞋標、中底到鞋墊、型號、配色,都成為他判斷的關鍵。
這也使得這項看起來輕鬆新奇的崗位實際上需要相當高的鑑定技能和經驗。記者注意到,新浪分期招聘的首席球鞋鑑真官,除了要求應聘者是球鞋文化重度愛好者外,還明確規定需5年以上球鞋收藏或鑑真經驗,收藏或鑑定過1000雙以上的球鞋。
疫情之下,旅遊、餐飲等行業受到的衝擊影響最為直接。如何儘可能贏回消費者?疫情過後的行業復甦是企業要面臨的難題,新零售服務體驗師這一新職業應運而生。「我的工作呢,就是吃。老闆給我的KPI是吃好、喝好、玩好,吃得開心。」在微博「95後最嚮往的職業」話題下,一位來自阿里客戶體驗部門的90後新零售服務體驗師讓年輕人十分羨慕。
據介紹,新零售服務體驗師每天的工作內容主要就是到餐飲門店等地試吃試喝,體驗店鋪裡的整套服務流程。目前,北京、廣東、四川、重慶等地已經開始規模化招聘類似崗位,尤其集中在旅遊、餐飲、文娛等行業,從業者月入過萬很普遍,有的企業已經開出20萬至100萬年薪。
「這種試吃試喝的職業簡直太適合吃貨的我了」「感覺需要那種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挑剔的人才能勝任這份工作」「看起來容易,實際上需要數據分析師般的嚴謹和洞察力才能勝任吧」……對於這種試吃試喝的新奇崗位,很多95後年輕人躍躍欲試。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僅在北京,除了新零售服務體驗師外,還有旅遊體驗師、遊戲體驗師、用戶體驗師,電商購物體驗師等類似崗位也正在招聘。
此外,不少科技公司也將原本十分硬核艱深的專業崗位,包裝得新奇有趣來吸引年輕人。「我前段時間去應聘了一個被戲稱為『吻戲鑑定師』的崗位,本質上是人工智慧訓練師。」專業是計算機視覺的席同學介紹稱,目前很多觀眾在視頻網站上瀏覽電視劇或網劇時,大多想要直接跳到劇中高潮部分,而這項工作就是從圖片庫和視頻中截出數千幅「接吻」等畫面,做出數據標註,建立起模型讓機器能快速識別。
記者了解到,隨著今年3月人工智慧訓練師被收錄進《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網易、阿里、攜程、悟空出行等公司開啟春季招聘時,紛紛出現了人工智慧訓練師這一崗位的身影。其中客服等原本高勞動密集型行業對這一崗位的需求尤其明顯。
記者注意到,相比於過去老一代嚮往更穩定、務實的工作狀態,年輕一代求職者的職業觀帶有更加鮮明的個性化、多元化的特點。這也使得不少新奇職業成為2020春招「香餑餑」。
「一份工作,除了能養活自己,還應該有激情,這樣才能幹得開心。」今年研究生畢業的胡同學表示,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選擇那種為穩定而穩定,一眼能望到頭的工作,「可能大家都更加注重工作內容與興趣愛好之間的平衡吧。」
高薪也是吸引年輕人的重要因素。據統計,2019年冬季,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求職者平均月薪分別為11521元、10967元、10477元、9978元。而記者對比發現,根據企業發布在各招聘網站上的崗位薪資待遇,目前球鞋鑑定師、新零售服務體驗師、人工智慧訓練師等這類新奇職業的薪資待遇普遍要高於其他行業。
當然有趣又高薪的新奇職業被追捧的背後,也有不容忽視的現實。「疫情之下,很多單位的招聘名額都在縮招,投簡歷大多石沉大海,不如去試試這些崗位。」喜歡球鞋的吳同學坦言,成為一名鑑定師在他看來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既因為羨慕這個職業的高收入,也為了逃避傳統求職路徑的壓力。
不過,很多體驗師崗位看起來輕鬆光鮮,在工作強度和專業門檻上卻有著相當高的要求。「很多人認為酒店體驗師就是度假狀態,每天睡各種五星級酒店,測評餐廳美食,擺好姿勢拍不少網紅照片就可以。」一位職業酒店測評師告訴記者,實際上他們進入每一家酒店都有一個標準流程,從門口到室內都必須有完整記錄,測試床品舒適度,「每一次測評都要花一周左右來寫文字,8000到10000字的測評是很正常的狀態,拍攝圖片也基本要保持在80到100張左右。」
在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肖俊看來,新興職業的出現與新技術、新產業的興起密切相關。「最近幾年我國的通訊技術進步神速,催生了一大批新興產業和新職業。這些新產業創造了數量可觀的就業崗位,有助於為年輕人在新經濟浪潮中鋪設一條具有確定性的職業發展路徑。」
肖俊也提醒,年輕人選擇職業不要盲目追新潮。「隨著產業迅速發展,相關專業的人力資源需求也將很快趨於飽和。一段時間之後,可能又將會有新產業帶來更新的職業。產業和職業也具有潮汐現象,盲目追求新職業是不理性的,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情況理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