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為年輕人打開新空間 球鞋鑑定師年薪百萬引發網友熱議

2020-12-13 北晚新視覺網

新消費時代大潮湧起,新職業、新工種層出不窮,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新選擇。球鞋鑑真官、新零售服務體驗師、人工智慧訓練師、遊戲體驗師、音頻播客……在今年「金三銀四」就業季,記者發現一些「最高百萬年薪」的新奇職業成為就業季的熱門職業與話題。

「今年求職壓力大,好多傳統崗位都在收縮,如果能找到一份既新潮有趣又薪水不錯的工作,我當然願意嘗試。」即將畢業的吳同學說道。這些新職業在2020春季招聘中走紅,既體現出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活力,也折射出時下年輕一代更加個性化的擇業觀。

新職業:球鞋鑑定師

年薪百萬引發網友熱議

「全新及二手球鞋真偽鑑定,制定各品類球鞋鑑定流程及鑑定標準,對團隊鑑定結果負責。年薪最高達到150萬元。」日前,在智聯招聘上,新浪集團旗下新浪分期發布的一條百萬年薪招聘首席球鞋鑑真官的信息,引起了網友熱議:「鑑鞋也能賺錢,有這麼好的事情?」「百萬年薪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每天能摸到新奇的貨色,哈哈哈」「聽起來很奇葩,沒想到收入這麼高」。

職業球鞋鑑定師的招聘需求與近幾年國內外球鞋市場的火熱密切相關。據了解,早期的球鞋鑑定師大多由球鞋愛好者兼職,隨著行業快速發展,球鞋鑑定師逐漸成為一個正式的職業。記者在各大招聘網站上搜索發現,除新浪分期外,得物、NICE、毒APP、有貨UFO等其他潮流電商平臺都發布過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崗位月薪也大多在10000元左右。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球鞋的高溢價讓每一雙球鞋在被買家真正穿到腳上前幾乎都會多次易手,每一次二手交易都涉及球鞋的真假鑑定,不少交易平臺上的買家明確要求對方出具平臺鑑定師的蓋章。球鞋鑑定師在行業裡的重要性因此與日俱增,也牽動著消費者、鞋販子及球鞋平臺方的切身利益。

「頂級鑑定師可以在幾秒鐘內決定一雙球鞋的『生死』,也是對抗造假技術不斷升級的關鍵。」一位代號為「995」的職業球鞋鑑定師表示,自己每天會收到上千條鑑定帖,從鞋盒、鞋標、中底到鞋墊、型號、配色,都成為他判斷的關鍵。

這也使得這項看起來輕鬆新奇的崗位實際上需要相當高的鑑定技能和經驗。記者注意到,新浪分期招聘的首席球鞋鑑真官,除了要求應聘者是球鞋文化重度愛好者外,還明確規定需5年以上球鞋收藏或鑑真經驗,收藏或鑑定過1000雙以上的球鞋。

新職業:服務體驗師

新奇有趣受年輕人追捧

疫情之下,旅遊、餐飲等行業受到的衝擊影響最為直接。如何儘可能贏回消費者?疫情過後的行業復甦是企業要面臨的難題,新零售服務體驗師這一新職業應運而生。「我的工作呢,就是吃。老闆給我的KPI是吃好、喝好、玩好,吃得開心。」在微博「95後最嚮往的職業」話題下,一位來自阿里客戶體驗部門的90後新零售服務體驗師讓年輕人十分羨慕。

據介紹,新零售服務體驗師每天的工作內容主要就是到餐飲門店等地試吃試喝,體驗店鋪裡的整套服務流程。目前,北京、廣東、四川、重慶等地已經開始規模化招聘類似崗位,尤其集中在旅遊、餐飲、文娛等行業,從業者月入過萬很普遍,有的企業已經開出20萬至100萬年薪。

「這種試吃試喝的職業簡直太適合吃貨的我了」「感覺需要那種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挑剔的人才能勝任這份工作」「看起來容易,實際上需要數據分析師般的嚴謹和洞察力才能勝任吧」……對於這種試吃試喝的新奇崗位,很多95後年輕人躍躍欲試。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僅在北京,除了新零售服務體驗師外,還有旅遊體驗師、遊戲體驗師、用戶體驗師,電商購物體驗師等類似崗位也正在招聘。

此外,不少科技公司也將原本十分硬核艱深的專業崗位,包裝得新奇有趣來吸引年輕人。「我前段時間去應聘了一個被戲稱為『吻戲鑑定師』的崗位,本質上是人工智慧訓練師。」專業是計算機視覺的席同學介紹稱,目前很多觀眾在視頻網站上瀏覽電視劇或網劇時,大多想要直接跳到劇中高潮部分,而這項工作就是從圖片庫和視頻中截出數千幅「接吻」等畫面,做出數據標註,建立起模型讓機器能快速識別。

記者了解到,隨著今年3月人工智慧訓練師被收錄進《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網易、阿里、攜程、悟空出行等公司開啟春季招聘時,紛紛出現了人工智慧訓練師這一崗位的身影。其中客服等原本高勞動密集型行業對這一崗位的需求尤其明顯。

記者觀察

新奇職業成2020春招「香餑餑」

記者注意到,相比於過去老一代嚮往更穩定、務實的工作狀態,年輕一代求職者的職業觀帶有更加鮮明的個性化、多元化的特點。這也使得不少新奇職業成為2020春招「香餑餑」。

「一份工作,除了能養活自己,還應該有激情,這樣才能幹得開心。」今年研究生畢業的胡同學表示,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選擇那種為穩定而穩定,一眼能望到頭的工作,「可能大家都更加注重工作內容與興趣愛好之間的平衡吧。」

高薪也是吸引年輕人的重要因素。據統計,2019年冬季,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求職者平均月薪分別為11521元、10967元、10477元、9978元。而記者對比發現,根據企業發布在各招聘網站上的崗位薪資待遇,目前球鞋鑑定師、新零售服務體驗師、人工智慧訓練師等這類新奇職業的薪資待遇普遍要高於其他行業。

當然有趣又高薪的新奇職業被追捧的背後,也有不容忽視的現實。「疫情之下,很多單位的招聘名額都在縮招,投簡歷大多石沉大海,不如去試試這些崗位。」喜歡球鞋的吳同學坦言,成為一名鑑定師在他看來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既因為羨慕這個職業的高收入,也為了逃避傳統求職路徑的壓力。

不過,很多體驗師崗位看起來輕鬆光鮮,在工作強度和專業門檻上卻有著相當高的要求。「很多人認為酒店體驗師就是度假狀態,每天睡各種五星級酒店,測評餐廳美食,擺好姿勢拍不少網紅照片就可以。」一位職業酒店測評師告訴記者,實際上他們進入每一家酒店都有一個標準流程,從門口到室內都必須有完整記錄,測試床品舒適度,「每一次測評都要花一周左右來寫文字,8000到10000字的測評是很正常的狀態,拍攝圖片也基本要保持在80到100張左右。」

專家點評

擇業不要盲目追新潮

在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肖俊看來,新興職業的出現與新技術、新產業的興起密切相關。「最近幾年我國的通訊技術進步神速,催生了一大批新興產業和新職業。這些新產業創造了數量可觀的就業崗位,有助於為年輕人在新經濟浪潮中鋪設一條具有確定性的職業發展路徑。」

肖俊也提醒,年輕人選擇職業不要盲目追新潮。「隨著產業迅速發展,相關專業的人力資源需求也將很快趨於飽和。一段時間之後,可能又將會有新產業帶來更新的職業。產業和職業也具有潮汐現象,盲目追求新職業是不理性的,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情況理性選擇。」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袁璐

圖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微信公號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球鞋鑑定師、新零售服務體驗師……新職業為年輕人打開新空間
    新消費時代大潮湧起,新職業、新工種層出不窮,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新選擇。球鞋鑑真官、新零售服務體驗師、人工智慧訓練師、遊戲體驗師、音頻播客……在今年「金三銀四」就業季,記者發現一些「最高百萬年薪」的新奇職業成為就業季的熱門職業與話題。
  • 鞋店洗壞限量球鞋被判賠2.19萬 限量球鞋被洗壞怎麼賠償
    法院判決  法院審理後認為,案涉球鞋的價值不能僅根據出廠價進行認定,其實際價值應包含升值空間價值,且升值空間佔據了主要部分。大劉將球鞋洗破後,自行修理並更換了非原裝鞋面,導致球鞋價值基本全損。結合球鞋的折舊率、實際使用時間、鞋子殘值等因素,在平衡雙方利益的基礎上,認定球鞋購買價格的60%即2.19萬元作為原告損失,並判令大劉限期支付該款。
  • 「我洗一雙鞋子才收35塊錢」,鞋店洗壞球鞋被判賠2.19萬
    延伸閱讀:新職業為年輕人打開新空間 球鞋鑑定師年薪百萬引發網友熱議新消費時代大潮湧起,新職業、新工種層出不窮,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新選擇。球鞋鑑真官、新零售服務體驗師、人工智慧訓練師、遊戲體驗師、音頻播客……在今年「金三銀四」就業季,記者發現一些「最高百萬年薪」的新奇職業成為就業季的熱門職業與話題。
  • 球鞋文化火爆催生新職業,但你的球鞋鑑定師真靠譜嗎?
    球鞋展會SneakerCon今年首次在中國舉辦。(圖片來源:SneakerCon)以球鞋鑑定、轉售為主要業務的球鞋平臺,融資和業務量齊飛。近三個月來,毒App、鬥牛DoNew和nice好贊紛紛完成融資;2019年5月,二手交易平臺轉轉旗下的球鞋交易平臺切克上線首日,GMV(成交總額)便突破百萬,首周GMV破千萬; 而去年「雙十一」上線的UFO,首日GMV就突破了100萬,目前的總體GMV接近10億。
  • 這些匪夷所思的「多金」職業了解一下
    上述招聘信息一經披露,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剝蝦師的工作不好做,「每天都要剝那麼燙的小龍蝦」「四五秒就要剝完一個,一天下來要剝的數量數不勝數」;也有網友表示可以試一下,「以我給女朋友剝蝦的速度,絕對能勝任這份工作」。
  • 成為一名球鞋鑑定師,是一種什麼體驗?
    他從業,是因為自己曾買了假鞋——大學時,995花兩千多元購買了一雙Air Jordan 1北卡藍,結果被其他人鑑定為假鞋。心有不甘的995開始自己研究球鞋鑑定。早期,他在網上的論壇和貼吧搜集球鞋大神們的鑑定帖子。
  • 球鞋鑑定師見聞錄:被假鞋販子賄賂、威脅,假AJ引發情侶分手「血案」
    球鞋鑑定師見聞錄:被假鞋販子賄賂、威脅,假AJ引發情侶分手「血案」 iwangshang / 王彥之 / 2019-08-26 摘要:在網絡世界,有這樣一批「蒙面俠」守護著球鞋文化的正義和純粹
  • 作為球鞋圈的「亂世英雄」,球鞋鑑定師的未來將會如何發展?
    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看到球鞋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額外收入,導致這些人的行為舉止變得更加瘋狂。姑且先不說這些人把整個市場搞得有多麼亂,但是因他們的跟風,直接加劇了魚目混珠的現象發生。沒錯,假貨的層出不窮,網絡球鞋交易的爾虞我詐,無疑讓球鞋鑑定師成為「亂世英雄」。
  • 「百萬年薪招聘小學教師」引發的幾點影響
    字節跳動旗下清北網校發布招聘中小學優秀網課教師的通知,&34;的薪資待遇引發熱議。如果多年後我們再回頭看,這則招聘可能成為標誌性事件,給中國社會帶來很大影響:1、 說明教師的價值已經得到社會的更高認可,教師徹底摘掉&34;的帽子。
  • 一雙鞋賣到三百萬,解密年輕人的特色收藏品——球鞋
    這款華夫餅「月亮鞋」是耐克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鮑爾曼(Bill Bowerman)設計的首批華夫餅鞋之一,專為慕尼黑奧運會的跑步選手設計。此款鞋子一共只有12雙,這是唯一一雙從未穿過的,到目前只有少數還被保存。收藏家 Miles Nadal在紐約蘇富比(微博)拍賣行以35萬英鎊的價格買下了這雙運動鞋。
  • 16個新職業公布!網約配送員引發了網友的濃厚興趣
    16個新職業來了,有你想從事的嗎?小編注意到,此次發布的網約配送員、人工智慧訓練師、全媒體運營師、健康照護師、呼吸治療師等,均為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應運而生的新職業。通知不僅公布了16個新職業的具體定義,還規定了主要工作任務。
  • 日本獨特職業「洗屁屁」,專為相撲而生,年薪百萬競爭激烈
    日本獨特職業「洗屁屁」,專為相撲而生,年薪百萬競爭激烈世界上有很多種職業,像老師、醫生、服務員等等,但要說年薪百萬的職業卻不多,大多數人都只能拿著月薪三四千的死工資,更不用說是年薪百萬了。想要年薪百萬至少要達到高管級別,或者擁有一技之長,再或者自己創業,其他很難。
  • 轉轉旗下切克App籤約球鞋鑑定師 二手潮牌可快速鑑定真假
    7月5日,轉轉旗下潮品鑑定交易平臺「切克App」宣布,該平臺已籤約國內球鞋鑑定師「995」。「995」鑑定師已全職加入切克並任首席鑑定師一職。據介紹,切克App公測期平臺交易量取得快速增長。在交易基礎上,切克推出24小時極速鑑定服務,即從平臺收到賣家寄來鞋款到鑑定完成給買家發貨,用時將不超過24小時。
  • 知名球鞋轉賣平臺「毒」APP改名「得物」,想成男版「小紅書」?
    2015年,得物APP脫胎於虎撲社區,一眾「直男」消費群體與球鞋文化是其天然的溫床。這之後幾年,踩中潮鞋文化爆發的節點,再加上王思聰不遺餘力站臺,利用其微博影響力推廣,得物APP以在線鑑定交易的模式迅速成長為國內球鞋交易第一大平臺。得物APP是典型的C2B2C模式的球鞋交易平臺。
  • 別慌,這100+種新職業在等著你
    對於在2019年剛剛經歷過「5分鐘被裁」的網際網路從業者來說,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新職業。一、去年有100+種新職業誕生於阿里巴巴1月13日,阿里巴巴公布,2019年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誕生了超過100種新職業。
  • 百萬年薪「山大王」,高薪背後的「秘密」
    原標題:百萬年薪「山大王」,高薪背後的「秘密」  近日,千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以百萬年薪招聘總經理,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在景區,總經理年薪一百萬已經屬於最高收入,更多的網友則是「腦洞大開」,想像一百萬能做什麼。為什麼千山總經理可以拿到百萬年薪?而千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又憑什麼以如此高薪進行招聘?
  • 鍾南山院士被曝年薪百萬引熱議,網友:年薪千萬他都值得!
    鍾南山院士被曝年薪百萬,本人回應:我不知道工資多少,也不在乎而因抗疫工作重新進入到我們視野裡的醫學知名老將(如鍾南山、張文宏)也被默默的鎖定。在群眾的意識裡,醫科工作者本來就屬於高收入人群,而這次如此危險的前線工作,得到的報酬一定也少不了。
  • 年輕人想改變命運,華為百萬年薪告訴你,這個老套路依然很有用!
    撰文|蜜姐&編輯|楚琦   當我們還在談論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實際月薪不足5000的佔比過半的時候,華為的一則薪酬消息,著實讓網友們大開眼界。  7月24日,華為給應屆畢業生百萬年薪的事兒,在微博上引發了上億人圍觀(羨慕嫉妒恨)。   早上蜜姐看到某財經群發了下面這張模糊不清的圖片,還以為是假消息。   不過,隨後媒體報導,已跟華為內部員工核實,郵件內容屬實:華為針對8位應屆博士畢業生實行年薪制管理。
  • 某音上的球鞋鑑定師才是真權威!
    你買了新球鞋會在哪裡鑑定?一些平臺不僅要花錢鑑定速度還慢,那這一個球鞋鑑定渠道「X音」你需要了解一下,為什麼說「X音」能鑑定球鞋呢,因為鑑定一雙AJ只要一秒,快不快你自己說吧「X音鑑定師」,一個高端大氣的職業。
  • 球鞋鑑定師:曾被廠商開價20萬收買
    球鞋鑑定師:不敢公開露面,曾被廠商開價20萬收買 鑑定師阿彬每天要鑑定超過1000雙鞋,讓假鞋販子恨之入骨,「一旦成了鑑定師,風險、誘惑和收入都是成倍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