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兩網融合中轉站陳列的「工藝品」,這些「工藝品」都是由垃圾「變廢為寶」製作而成的。新華網史依靈 攝
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兩網融合中轉站陳列的「大黃蜂」和「河狸」。新華網史依靈 攝
新華網上海7月23日電(史依靈)走進上海市閔行區塘浦路1068號,高4米重400公斤的「大黃蜂」、伸手歡呼的「海綿寶寶」、彩繪的牆面上「開窗」打招呼的卡通人物……這個看上去像是「兒童樂園」的「魔法工廠」,實際上是閔行區浦錦街道兩網融合中轉站,陳列展示的這些「工藝品」裝置都是由廢舊輪胎、廢棄飲料瓶等可回收物打造而成。
「180個廢舊輪胎製成『老鷹』、290個廢棄礦泉水瓶做成的『海綿寶寶』、673個報廢汽車零部件打造的『駿馬』等,這些陳列和展示的『工藝品』擺件都是由再生資源『變廢為寶』製作而成。」閔行區浦錦街道社區管理辦主任汪志曄介紹,再生資源「變廢為寶」製作區是浦錦街道兩網融合中轉站的「寶藏基地」,目的是讓垃圾「活」起來。
「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把環保理念傳遞給更多的居民,使他們在生活中養成廢物利用的習慣,養成節能環保的意識,最大限度開發它的價值。」汪志曄透露,下階段,這些「工藝品」將用於街面景觀打造,以更豐富的形式展現這項綠色經濟形態。
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兩網融合中轉站採用泡沫冷壓方式對泡沫塑料進行壓縮處理。新華網史依靈 攝
可回收物裡常見的泡沫塑料,具有材質輕、體積大、運輸不便等特點,如何處理泡沫塑料這類可再生利用的資源,是很多垃圾中轉站的難題。
浦錦街道管理辦負責人王曉蕾介紹,在浦錦街道兩網融合中轉站,配置了專業的分選設備、打包設備以及泡沫塑料冷壓設備。中轉站採用泡沫冷壓方式對泡沫塑料進行壓縮進行處理,冷壓後的泡沫塑料在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體積大大縮減。
「這樣的處理方式,讓原本不易收運的泡沫塑料被打包成一個個整齊『結實』的泡沫塊,減少了可回收物的體積、節約了運輸成本、提高了處置效率。」王曉蕾介紹,壓縮後的泡沫塑料將運往長三角下遊企業,提升長三角經濟一體化。
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兩網融合中轉站採用泡沫冷壓方式對泡沫塑料進行壓縮進行處理,冷壓後的泡沫塑料在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體積大大縮減。新華網史依靈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