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現在、過去、未來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蔡英文的現在,是模糊的、是曖昧的,是慣常閃躲關鍵問題,是不願給出具體答案的。2012年「大選」時,蔡英文提出「臺灣共識」,想要取代、區隔「九二共識」,不過事實證明這個「臺灣共識」過於空洞,沒有真正的內涵,所以當然爭取不到支持。

  我們觀察到蔡英文很喜歡使用「共識」一詞,常常宣稱要「凝聚共識」。這次蔡英文宣布參選民進黨主席,提出「重建黨與社會的信任契約」作為政見,短短六百多字的內容,竟然就提到3次「共識」。

    蔡英文首先說「面對執政黨一意孤行的危機,民進黨不能只有對抗的角色,更應該強化社會溝通,凝聚多數共識和力量,重新建立黨與社會間的信任契約」;其次,「經過群眾路線到議會路線,民進黨未來更要與公民團體建立共識、互信,以及共同的行動目標,積極走向公民路線」,在要與公民團體建立共識當中,蔡英文提出「總體經濟戰略的選擇」、「符合臺灣戰略利益的兩岸政策」等。蔡英文說的第三個共識則是「我們重視兩岸交流,也重視民主價值,我們堅持『民主程序、公平正義、社會溝通、法制監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積極面對兩岸交流,也將採取行動,與社會凝聚出最有利的共識」。

  所謂的共識,可說是「普遍同意」、「達成普遍同意的過程」,然而,所謂的「同意」,畢竟要有「意見」提出,也才會有尋求「同意」的過程,並且獲致「共識」的結果。沒有個人主張與意見的提出,光談「尋求共識」可以說毫無意義,也不可能有「共識」產生。「凝聚社會共識」可以是個政治上投機取巧的話術,卻絕對無法成為負責任政治領袖在重大問題上的主張,其理至明。

    包括蔡英文在內,多數民進黨人至今不能接受國民黨主張的、更是作為兩岸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的「九二共識」,然而,「九二共識」一方面是兩岸復談的基礎,另一方面更歷經多次大選民意的洗禮,其實才是到目前為止真正的「臺灣共識」,如果蔡英文和民進黨要尋求新共識的建立,那就要提出新的主張,和社會溝通,並且經過選舉的檢驗。

    有學者概括蔡英文「臺灣共識」的核心價值是「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主權及於臺、澎、金、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互不隸屬的政權關係」,並稱這是臺灣民意的最大公約數。然而,這不過是兩岸分治事實現狀的「一種」描述方式,在這樣的「事實」與「描述」之外,更重要的是兩岸如何互動、未來在經濟、社會、文化以至於政治上的關係如何發展,有怎樣的藍圖,怎樣的路徑。舍此不談,空談「共識」、「價值」,均是枉然。

  蔡英文這次參選政見,比起以往的類似文件可能稍稍明確一點,她承認「我們重視兩岸交流」,她表示「我們『堅持民主程序、公平正義、社會溝通、法制監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積極面對兩岸交流」。走了無數哩路,作為民進黨政治領袖的蔡英文算是明確表示她要「積極面對兩岸交流」了,雖然這是正面的、正確的,但是我們也必須要說,這樣的論點實在落後社會、落後兩岸形勢太遠了,一句「積極面對兩岸交流」,一句「採取行動,與社會凝聚出最有利的共識」,實在不足以因應形勢發展,也處理不了兩岸複雜的局勢。

   作為民進黨政治領袖的蔡英文還在左顧右瞻,但我們仍未忘記作為官員、大陸事務主管官員的蔡英文,也就是蔡英文的過去。最近國民黨「立委」陳學聖透露,他曾與蔡合作翻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他認為「蔡英文知道兩岸不可能迴避交流,知道當家的困難,也知道當家有所彈性的地方」,陳學聖舉了不少例子想要說明:「蔡英文不是全然盲目反中,當然也知道不可能迴避服貿、貨貿。」

   我們也沒有忘記,蔡英文曾經表示「一個中國」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臺灣沒有空間與可能性去逃避一個中國的問題。當年蔡英文曾指出,「雖然臺灣是一個開放性的多元文化,但中國文化仍是核心」。「『一個中國』可能是未來5年、10年甚至更久,兩岸共同存共榮的一個體系,我們必須與中國大陸建立一個有意義的政治關係。」

   說這些話時「過去的蔡英文」,是認真、務實面對臺灣所處客觀環境,以及臺灣的歷史與未來的。我們期盼也是「未來的蔡英文」所具備的特質與信念。 

 

【網報】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蔡英文吹噓討黨產政績 國民黨:消費過去躲避現實
    摘要:21日,蔡英文在出席「挺改革,拼未來」社團高峰會時,對國民黨提出各種批評,並著重誇耀自己「討黨產」的政績。對此,國民黨發言人洪孟楷晚間回應說,民進黨越是只能重提過往,就越代表現在施政乏善可陳,失去人心的民進黨只會被民眾唾棄。
  • 過去、現在、未來是一種錯覺
    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這樣說呢?須菩提,若能通達心的本性,就會知道過去、現在、未來三時,心都了不可得。」無垢光尊者在《三休息》中經常講:「過去心」跟昨天的夢沒有差別。前一剎那的心,現在一絲一毫的痕跡也沒有,留下來的只是憶念,而不是過去心的本體。
  • 三叉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三叉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致敬瑪莎拉蒂106周年2020年12月2日,摩德納 —— 2020年註定將成為瑪莎拉蒂歷史上值得銘記的非凡時刻——在蘊藏於品牌基因的無畏精神指引下
  • 臺媒告誡蔡英文:要徹底檢討下自己過去的執政之失
    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之後,蔡英文在11日當選當晚就發表了勝選感言,在感言當中,她特別說到要感謝那些沒有投票給他的人,因為她知道在過去的幾年裡,她的執政並沒有讓大家滿意,所以在未來會拿出更大的誠意,去爭取獲得大家的認可與支持。
  • 敗選檢討 蔡英文:過去4年不是完全沒成功
    華夏經緯網2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說,臺灣地區領導人敗選,她個人有很多努力不足的地方,包括競選團隊組成等都有改善空間,她必須負起一切責任;但「過去4年不是完全沒有成功的地方」。據報導,呂秀蓮發表萬言書,批評「大選」搞成蔡英文個人秀等言論,引發黨內外對民進黨敗選檢討的關注。
  • 臺媒告誡蔡英文:要徹底檢討過去執政之失
    來源:中國臺灣網蔡英文1月11日晚間發表勝選感言時說,「要特別謝謝沒有投票給我的人,我知道過去3年多來,各位對我的表現並不滿意,我會拿出更大的誠意,來獲得各位的認同與信任」。臺灣「大華網絡報」發表臺灣資深媒體人韋灝文章指出,我們勿寧相信這是蔡英文發自內心的一段話,但是我們深切期待,它不是一時安撫的場面話,更不希望它像蔡英文在2016年首次勝選當天,所發出的第一道命令「謙虛、謙虛、再謙虛」一樣,最後竟成為令人遺憾的空話。果真如此,那將是臺灣最大的悲哀。
  • 倪永傑:假善意掩蓋不了真對抗 「九二共識」是蔡英文繞不過去的坎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剛剛過去的「雙十演講」中再次揚言「不屈服於大陸壓力」,同時卻又聲稱「不想對抗」、「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對於這樣充滿自相矛盾的語言,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12日在臺灣「中時電子報」撰寫題為《假善意掩蓋不了真對抗》的文章,戳穿了蔡英文借釋放「釋放善意」為名,實則大搞兩岸對抗的意圖。
  • 臺軍過去都和國民黨同心?蔡英文大搞分化 不料「賤氣」傷到了陳水扁
    日前,有人在臉譜網上披露,蔡英文4月間到嘉義開講防務施政,與鄉親說明政績時稱,當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用最多時間、最用力的事,除了外事工作就是防務工作;之後更公然宣稱,因為國民黨執政太久,所以臺軍「過去都和國民黨在一起」、「和民進黨不親」,是她在執政後,用了二、三年和軍方溝通、合作,終於,現在他們(軍隊)已經和「我們」一樣同心了
  • 並沒有什麼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
    從來就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唯有當心分別時,過去,現在未來才出現了。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發生在過去,也沒有什麼事情會發生在未來,一切只是存在,僅僅只是存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個微小的範圍,行使一點有限的選擇,但無論如何選擇,這一切已然存在。
  • 蔡英文演講黑大陸 島內抗議:你下臺,臺灣才有未來
    今日(10日),值臺灣地區「雙十」慶典之際,島內民眾又發聲呼籲蔡英文下臺,稱只有她下臺,臺灣才會有未來。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今天台灣地區舉行「雙十」慶典,經常遭遇抗議的蔡英文發表演講。期間,島內統派和「獨派」人士紛紛發起抗議,呼籲蔡英文下臺。
  • 反抗蔡英文,現在只是開始!
    導讀:如今,蔡英文當局在臺灣的執政越發失去民心,從開放萊豬政策到關閉中天新聞臺,再到約談蘇偉碩醫師,種種違背民意、拋棄民主自由精神的做法,讓蔡英文一直宣傳的「反中親美」戰略徹底令人失望,她的「仇中牌」已然失靈,臺灣民眾所希望的還是兩岸和平,「臺獨」終究會失敗。
  • 淨空法師: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
    1.淨空法師: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大乘經上常說的,「延促同時,廣狹自在」。「延促同時」是講時間,「廣狹自在」是講空間,空間跟時間都不是真的。在法相經典裡面,把時間、空間定位,定在哪個地位?不相應行法。什麼叫不相應行法?
  • 蔡英文宣布林全接任"閣揆":他對未來施政無人能及
    林全(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海外網3月15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為了避免外界持續猜測民進黨5·20上任後的「內閣」人事會徒增困擾,蔡英文3月15日上午蔡英文表示,臺灣「大選」到結束已經兩個月了,團隊沒有停下腳步,反而更忙,積極為5·20做準備,今天他以臺灣地區領導人當選人身分邀請林全出任新當局的「行政院長」。蔡英文說,預計四月份完成人事布局,方便相關交接工作,所以今天開始他將徵詢「內閣」人事,過去他的表現得到社會肯定,這是我選擇他的原因。
  • 臺媒告誡蔡英文:須面對事實才能創造希望未來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12日發表評論說,2015年11月的「習馬會」,兩岸領導人66年來首次會面,共同確立了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就是「九二共識」,並且肯定過去7年在此一基礎上所達成的成果。對於此一歷史性會面,如何解讀,至關重要,解讀錯誤,那將是誤國誤民,解讀正確,則前途開朗。
  • 參考快評|蔡英文上任一年收穫一地雞毛,未來還有三年苦日子
    參考消息網5月22日報導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屆滿周年,各式施政民調紛紛出爐,蔡英文施政滿意度屢創新低,臺媒稱這是自1996年臺灣地區實施直選以來,領導人就職一周年民調最低的一屆。另外,據蔡辦透露,蔡英文不準備循例發表就職周年演說或舉行記者會。【專家快評】蔡英文未來三年將會寸步難行張文生(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蔡英文過去一年在方方面面遭遇施政困難,沒有突出建樹,其原因想必社會各界都心知肚明。
  • 蔡英文稱會視需要發布緊急命令,島內專家提醒:未來14天是關鍵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島內的持續升級,藍營人士近來不斷呼籲蔡英文趕快頒布緊急命令,但蔡英文堅持不採納意見,多次表示目前防疫已經是所謂的「超前部署」,沒有頒布緊急命令的需要。自從島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暴增到一百例,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和藍營民代就不斷建議蔡英文頒布「緊急命令」,結果只引發一輪政治口水戰。就算藍綠各陣營為此爭吵多日,蔡英文依舊堅持己見。
  • 過去,未來,現在
    女生的安全感,是能夠看得見的未來其實大部分女生在選擇自己人生另一半的時候,並不需要對方現在能夠有多大的成就,而是希望能夠在對方的身上看到未來。假如說一個男生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玩遊戲,那麼這樣的生活,女生完全能夠看得到自己50歲以後的樣子。這樣的情況,任何一個女生都沒有辦法接受的。
  • 英文詩歌|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這句話脫胎於英國詩人西格裡夫·薩松代表作《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的經典詩句。原話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最終經由詩人余光中之手,將其翻譯為這句流傳甚廣的「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這句話的源頭,那首優美的英文詩《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
  • 臺灣被「孤立」,現在,蔡英文「很慌」
    未來國際經濟發展是多邊主義,美方奉行的單邊主義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落下帷幕。RCEP的籤署讓更多的輿論媒體認為,會促進東亞區域一體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次RCEP的籤署並沒有臺灣地區的加入,臺灣地區被譽為「區域經濟孤兒」!
  • 蔡英文上任1年收穫「一地雞毛」 未來還有3年苦日子
    蔡英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屆滿周年,各式施政民調紛紛出爐,蔡英文施政滿意度屢創新低,臺媒稱這是自1996年臺灣地區實施直選以來,領導人就職一周年民調最低的一屆。另外,據蔡辦透露,蔡英文不準備循例發表就職周年演說或舉行記者會。蔡英文未來三年將會寸步難行張文生(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蔡英文過去一年在方方面面遭遇施政困難,沒有突出建樹,其原因想必社會各界都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