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武松大鬧飛雲浦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場景,在這場戰爭中,武松表現出了超強的武力令人嘆為觀止。與被押解的林衝相比,武松的這一套操作讓人看起來更有氣勢,更能解氣。飛雲浦一戰,除了武松可以全身而退,梁山好漢中又有誰能做到呢?
為了了解哪些好漢能在飛雲浦一戰中倖存下來,我們需要首先分析武松能倖存下來的必要條件!事實上,武松之所以能活下來,除了武功高之外,還有三個原因!
第一,施恩暗中幫助
如果沒有施恩的幫助,武松在飛雲浦有很大機率無法生存,為什麼要這樣說?這裡有兩個要點,
(1)施恩買通了知府大人
蔣門神與張都監合謀將武松捉住,並買通了知府大人,想判武松死刑。幸好施恩聽說此事,不能忍受武松落下這樣的下場,於是買下康節級,希望他能在知府大人面前說上幾句美麗的話。常言道:人多勢眾,施恩通過康節級搭上了知府大人這條線,雖未能救出武松,但又將武松的死罪降下來,改為刺穿恩州牢城。
又因為施恩的打點,知府大人在武松過堂的時候,並沒有特別難堪,所以武松整體下來,其實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身上沒有受傷,也保證了武松的戰力能夠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
施恩給了武松一個大吃大喝的機會
雖然知府大人對武松並不是特別苛求,但因為張都監是他的心腹,所以武松在獄中也沒吃上一頓大餐。常言道,人是鐵的,飯是鋼的,不吃餓的慌。讓你多吃幾頓飯,讓你的武功再高一點,讓你的力氣再少一點,讓你的幾個嘍囉來對付你。魯智深武功如此高強,當初並不是因為餓肚子差點吃虧。
施恩早就等在一旁,等了很久,才把銀兩送到武松面前,更重要的是,他還把兩隻熟鵝送到武松面前,正是這兩隻熟鵝解決了武松的胃部問題,使武松的戰力恢復到其最高水平!從武松到飛雲浦,其實一直都是在不停地進食,補充體力,等待即將到來的戰鬥!
第二,武松的警戒性
說起武松的警戒性高,其實和林衝被押送的那個時候是可以對比的。顯然,林衝就屬於那種沒有什麼江湖經驗,被兩個公差捏死了的那種人,如果魯智深不及時來救,就被公差捏死了,所以說,光有好武功還遠遠不夠,腦子一定要好使。
當施恩送行時,他發現情況不妙。由於按照慣例,送犯人的時候,一般都會給公差銀兩,希望他們路上保重身體,不要為難犯操心。這次,施恩出了十兩銀子,不可謂不多,可是兩個公差卻拒不收,這很奇怪,送錢的人都不收,這是什麼意思?想要殺死那個囚犯嗎?
原:施恩附耳低言:「只須路上小心提防,這兩個賊男女,不懷好意。」武松點頭道:「不必吩咐,我已省了。還有兩個人來,也不怕他。你們回去休息吧。放心吧,我自己寫的字.」
看著不對,施恩好心提醒,可是武松憑他豐富的社會經驗,卻早已發現這兩個公差出了問題,一路小心提防,最後選擇在飛雲浦主動動手。武松在這個戲裡控制了整個節奏,他是主動進攻的一方。
談到武松的社會經歷,不得不談到孫二娘,當初,孫二娘想要迷住武松,把他們做成人肉包子,結果武松警覺得很,不留情面,成功地搶走了孫二娘。和魯智深當初走過這家店時一樣,卻被孫二娘直接迷住了,要不是張青及時出現,魯智深就成了人肉包子,這才明白,武松的警惕有多高。換上普通人,說不定在飛雲浦就直接被公差幹掉了。即使林衝或魯智深也很有可能入道。
扭斷枷鎖
這種古老的枷鎖,是專門為囚徒而發明的,家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防止囚徒動手,經過檢驗,也基本上沒人能扭斷枷鎖。但武松卻不同,他只是直接把枷鎖給扭斷了,這是多麼堅強的一件事啊,換成其他人也未必能做到!
原文:武松喝一聲:「到那兒去!」把枷鎖一扭,折成兩半,便要下橋了。
鐐銬不是一般人可以扭斷的,一定是力量超強的人,不過想一想武松可以徒手打老虎,也可以理解。
現在我們再回顧一下,武松為什麼會在飛雲浦化險為夷,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身體沒有受傷,二是警惕性高,三是力氣大,把枷鎖扭斷了!替換成其他人,有多少人能同時滿足這些條件?
第一,當你被判有罪的時候,一定要挨揍吧?一定是身體受傷了吧?第二,武松這種戒備心,並非人人都有,一定是常年混江湖的人才會有的,梁山好漢們武力比武松強,多是比較有地位的人,走江湖的人哪有戒備心?至於扯斷枷鎖,這一點,還真沒幾個人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