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老師點名回答問題,越不想被點到,就越會被老師點到回答「
「每次出門越不想看見熟人,就越會看見熟人」
「考前沒有複習到的知識點,往往就會考到」
「越是不想弄髒的新鞋,越是會弄髒」
這些日常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例子,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共鳴。其實,這就是一種心理學效應,也就是咱們俗稱的"墨菲定律"。
往往越是擔心發生的事情,就越會發生;越是想要得到的東西,往往越得不到。
通過墨菲定律,我們得到了四個結論:
1、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越是覺得簡單的事情,就越容易被人忽視和忘記。就比如,明明已經做好的文件因為有急事,就交代給同事幫忙列印整理出來,結果他因為自己的事情忙而忘記了。
讓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因為疏於對事情的防範和檢查,導致了事情沒有順利地進行下去。不管是簡單還是複雜的工作都一樣要盡心盡力地完成,當你抱有僥倖心理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不利的情況。
2、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當你信心滿滿地定好的計劃和時間後,往往會因為實際情況和因素發生改變。比如明明計劃9點出門,10點到約定地點,但是總是會中途出現一些突發狀況或是堵車的情況,導致時間比預期的長。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要想一切都在順利進行,就要想到一切的可能性,提前預留出時間。做最好的計劃,做最壞的打算。
3、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當你感覺這件事情會出錯的時候,大概率就會發生問題。這其實是一種自我的心理暗示,因為這件事情的不確定性,已經給自己了答案,只是不想承認罷了。對於事情抱有僥倖心理,往往該發生的事情還是會發生,該出錯的事情也還是會出錯。
4、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在生活中,往往越是擔心的事情,就越會發生。比如說,你買的新手機拿在手裡,對它百般呵護,生怕它一不小心就磕了碰了。但是往往越是擔心的時候,摔手機的事件就越可能發生。其實,摔手機這個概率是存在的,不管它多麼小,但是它總有發生的可能性。而在你一次又一次拿手機的過程中,失手滑出去的概率就增加了。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件都屬於「墨菲定律」,它闡述了一種偶然中的必然性的現象,它的道理很簡單,但是卻能直擊人心。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容易犯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當你抱有僥倖心理的時候,就越會「怕什麼來什麼「。不要企圖去掩蓋它的存在,只有當你真正完全讀懂了《墨菲定律》,接受它之後,才能讓面對自身的缺陷,把事情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減少偶然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