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同事問我:怎麼才能不少吃,還不發胖呢?
我說:你本來也不超重,不需要每餐少吃餓著自己,別亂吃零食,再控制油膩食物就行了。
如果想長期防肥的話,措施其實很簡單:餐後千萬不要像以前那樣坐下看電視玩手機,要趕緊站起來,散散步也行,做做家務也行。至少半小時。
她照著做了,幾個月後告訴我:餐後活動真的有效。
她問:為什麼有這種效果呢?
我說:這樣做,身體就知道飯後還要幹活兒呢,不能著急把吃進去的能量變成脂肪存起來,而是要把一部分能量分給肌肉。這樣,就不容易長肥肉。
另一個朋友問我:控血糖的最簡單方法是什麼呢?
我說:按時按量吃飯,飯菜肉齊全,然後餐後馬上站起來散散步,幹點家務,至少半小時。千萬不要馬上坐著不動,更不要飯後躺下睡覺。
幾個月後她告訴我:能做到這些要求的日子,真的血糖控制得挺好。但是,為什麼要餐後馬上開始活動呢?
我說:餐後活動,可以通過肌肉對血糖的消耗,降低餐後血糖峰值,也有利於降低血脂。當然,這些效果也有利於防肥。
但是她們很迷惑地問:有一些專家提出,餐前空腹運動更好,餐後半小時要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利於消化。可是你讓我們餐後馬上去散步,到底誰說得對?
我解釋說:在血糖研究當中,是從吃第一口飯開始算進餐時間的。所謂「餐後 30 分鐘」,就是從吃第一口飯開始的 30 分鐘。所謂餐後 1 小時,就是從吃第一口飯開始的 60 分鐘時。
懂點餐後血糖知識的人都知道,餐後血糖峰值是出現在餐後 30~60 分鐘之間的。也許是 30 分鐘,也許是 45 分鐘,也許是 60 分鐘。這個尖峰時段,是最需要胰島素大量分泌,最促進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肥肉),最促進糖化血紅蛋白生成的。
所以,控制餐後血糖的關鍵,就是把這個餐後血糖高峰削平一些。這個高峰小了,後期的餐前低血糖風險也會降低,餐後血糖波動減小,各種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也會下降。
多數人一餐飯的進餐時間在 15~30 分鐘之間。如果 30 分鐘吃完,那麼血糖高峰差不多已經到來了。如果再坐著休息 30 分鐘,血糖高峰差不多已經過去了。此後再運動,也沒法降低這個高峰了。
所以,我們要及時運動,在第一口進食的 30 分鐘之內,開始輕鬆的活動。
吃那種馬拉松式飯局的危害之一,就是一直坐幾個小時,身體根本沒有機會有點體力活動來消解高企的血糖,所以非常不利於控制血糖血脂,也非常不利於預防肥胖。
然後,問題又來了:餐後馬上活動,會不會有害胃腸啊?會不會造成盲腸炎啊?
我說:餐後輕鬆活動,又不是讓你跑啊跳啊,只是洗碗擦桌子散步等,不會造成胃腸功能障礙,也沒有引起盲腸炎之類疾病的風險。除非你是個身體高度虛弱的人,或者你有比較嚴重的胃下垂之類問題,吃飽之後躺下坐下會好一些。
對大多數人而言,餐後輕鬆活動一下,不僅不影響消化,反而會感覺到胃腸很舒服。
看到這裡,有些科學精神比較強的朋友可能會問:這兩位女士只是「個例」。餐後及時活動有利於控血糖這事,到底有沒有研究證據?
我說:其實近年來已有多項相關研究證明,餐後立刻散步,要比其他時間的活動更有利於血糖控制。咱們就來看幾篇文獻好了。
2016 年的一項交叉對照研究,讓受試者餐後立刻去散步 30 分鐘,或者其他時間去散步,然後對比兩種做法的效果差異。結果發現,餐後散步對降低餐後血糖反應的效果明顯好於其他時間散步。其中晚餐後散步的效果最明顯,和餐後不散步相比,可以把餐後血糖曲線面積降低 22%[1]。
這個結果也不奇怪,因為晚餐時人體處理血糖的能力本來就比早餐時低一些,而且,晚餐後人們也最容易看手機、看電視、追劇、上網,坐在沙發上不想動。
2017 年的一項交叉對照研究把 50 名糖尿病患者分成兩組,一組是早起之後走 30 分鐘,但三餐之後坐著不動;另一組餐前不走路,一日三餐之後,餐後都立刻走動 10 分鐘。30 天之後,兩組的做法互換。
結果,餐後走動僅僅 15 天,就顯著降低了患者的胰島素用量。和早起走路的做法相比,三餐之後馬上站起來走路的方式獲得了更大的控血糖效果[2]。
同年發表的另一項研究把 2 型糖尿病受試者分為兩組各 32 人,進行交叉對照試驗。A 組早餐前中強度快走和拉伸 45 分鐘(4500~4800步),餐後坐著不動,為期兩個月;B 組餐前不走動,15分鐘的早餐後,立刻中強度快走 15 分鐘(1400~1500步),也是為期兩個月。然後,兩組的運動方式互換。
結果,和早餐前活動 45 分鐘相比,餐後運動 15 分鐘的方式更能降低餐後血糖反應。
特別有說服力的是:從餐前活動改為餐後活動者,餐後血糖狀態變好;反過來,從餐後活動變成餐前活動的,血糖狀態變差[3]。
2018 年發表的一篇研究綜述總結了 11 項相關研究,發現餐後運動可以降低餐後血糖面積,幅度從 2.4% 到 26.6% 不等,而一日中的高血糖狀態也得到明顯改善,降低幅度從 11.9% 到 65% 不等。無論是走路還是阻抗運動均有效果,但以 45 分鐘以上的中強度有氧運動效果最佳[4]。
所以,研究證據已經足夠充分,而且結果相當一致,都證明餐後運動更有利於血糖控制!
有些朋友還會咕噥,不是很多人說餐前運動更有利於減重嗎......
減重是減重,控血糖是控血糖,兩者並不是完全一致的概念。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也未必能用一樣的建議。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餐前運動會有造成低血糖的風險,而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險還要大。即便不考慮血糖問題,餐前運動也有更大的肌肉流失風險,特別是運動後食物攝入不足、營養沒有補充的情況,而肌肉流失對於控血糖而言,是非常負面的影響。
所以,我絕不會推薦糖尿病患者把所有運動都放在餐前。早起運動是可以的,但餐後運動則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早餐前要運動的話,建議最好稍微吃點東西,比如一碗牛奶燕麥粥。有了能量供應之後再運動,不僅危險小,而且運動時的體力更充沛,運動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 Reynolds A N, et al. Advice to walk after meals is more effective for lowering postprandial 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an advice that does not specify timing: a randomised crossover study. Diabetologia. 2016
2 Sanda S,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ffect of short walk after meals to that of singele daily half hour wolk in type 2 diabetes. 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2017
3 Pahra D, et al. Impact of post-meal and one-time daily exercise in patient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Diabetolog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2017
4 Andrew Borror, et al. The Effects of Postprandial Exercise on Glucose Control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Sports Medicine. 2018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精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