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血糖,是餐後散步好,還是空腹活動好?

2020-12-22 騰訊網

一位女同事問我:怎麼才能不少吃,還不發胖呢?

我說:你本來也不超重,不需要每餐少吃餓著自己,別亂吃零食,再控制油膩食物就行了。

如果想長期防肥的話,措施其實很簡單:餐後千萬不要像以前那樣坐下看電視玩手機,要趕緊站起來,散散步也行,做做家務也行。至少半小時。

她照著做了,幾個月後告訴我:餐後活動真的有效。

她問:為什麼有這種效果呢?

我說:這樣做,身體就知道飯後還要幹活兒呢,不能著急把吃進去的能量變成脂肪存起來,而是要把一部分能量分給肌肉。這樣,就不容易長肥肉。

另一個朋友問我:控血糖的最簡單方法是什麼呢?

我說:按時按量吃飯,飯菜肉齊全,然後餐後馬上站起來散散步,幹點家務,至少半小時。千萬不要馬上坐著不動,更不要飯後躺下睡覺。

幾個月後她告訴我:能做到這些要求的日子,真的血糖控制得挺好。但是,為什麼要餐後馬上開始活動呢?

我說:餐後活動,可以通過肌肉對血糖的消耗,降低餐後血糖峰值,也有利於降低血脂。當然,這些效果也有利於防肥。

但是她們很迷惑地問:有一些專家提出,餐前空腹運動更好,餐後半小時要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利於消化。可是你讓我們餐後馬上去散步,到底誰說得對?

我解釋說:在血糖研究當中,是從吃第一口飯開始算進餐時間的。所謂「餐後 30 分鐘」,就是從吃第一口飯開始的 30 分鐘。所謂餐後 1 小時,就是從吃第一口飯開始的 60 分鐘時。

懂點餐後血糖知識的人都知道,餐後血糖峰值是出現在餐後 30~60 分鐘之間的。也許是 30 分鐘,也許是 45 分鐘,也許是 60 分鐘。這個尖峰時段,是最需要胰島素大量分泌,最促進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肥肉),最促進糖化血紅蛋白生成的。

所以,控制餐後血糖的關鍵,就是把這個餐後血糖高峰削平一些。這個高峰小了,後期的餐前低血糖風險也會降低,餐後血糖波動減小,各種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也會下降。

多數人一餐飯的進餐時間在 15~30 分鐘之間。如果 30 分鐘吃完,那麼血糖高峰差不多已經到來了。如果再坐著休息 30 分鐘,血糖高峰差不多已經過去了。此後再運動,也沒法降低這個高峰了

所以,我們要及時運動,在第一口進食的 30 分鐘之內,開始輕鬆的活動。

吃那種馬拉松式飯局的危害之一,就是一直坐幾個小時,身體根本沒有機會有點體力活動來消解高企的血糖,所以非常不利於控制血糖血脂,也非常不利於預防肥胖。

然後,問題又來了:餐後馬上活動,會不會有害胃腸啊?會不會造成盲腸炎啊

我說:餐後輕鬆活動,又不是讓你跑啊跳啊,只是洗碗擦桌子散步等,不會造成胃腸功能障礙,也沒有引起盲腸炎之類疾病的風險。除非你是個身體高度虛弱的人,或者你有比較嚴重的胃下垂之類問題,吃飽之後躺下坐下會好一些。

對大多數人而言,餐後輕鬆活動一下,不僅不影響消化,反而會感覺到胃腸很舒服。

看到這裡,有些科學精神比較強的朋友可能會問:這兩位女士只是「個例」。餐後及時活動有利於控血糖這事,到底有沒有研究證據

我說:其實近年來已有多項相關研究證明,餐後立刻散步,要比其他時間的活動更有利於血糖控制。咱們就來看幾篇文獻好了。

2016 年的一項交叉對照研究,讓受試者餐後立刻去散步 30 分鐘,或者其他時間去散步,然後對比兩種做法的效果差異。結果發現,餐後散步對降低餐後血糖反應的效果明顯好於其他時間散步。其中晚餐後散步的效果最明顯,和餐後不散步相比,可以把餐後血糖曲線面積降低 22%[1]。

這個結果也不奇怪,因為晚餐時人體處理血糖的能力本來就比早餐時低一些,而且,晚餐後人們也最容易看手機、看電視、追劇、上網,坐在沙發上不想動。

2017 年的一項交叉對照研究把 50 名糖尿病患者分成兩組,一組是早起之後走 30 分鐘,但三餐之後坐著不動;另一組餐前不走路,一日三餐之後,餐後都立刻走動 10 分鐘。30 天之後,兩組的做法互換。

結果,餐後走動僅僅 15 天,就顯著降低了患者的胰島素用量。和早起走路的做法相比,三餐之後馬上站起來走路的方式獲得了更大的控血糖效果[2]。

同年發表的另一項研究把 2 型糖尿病受試者分為兩組各 32 人,進行交叉對照試驗。A 組早餐前中強度快走和拉伸 45 分鐘(4500~4800步),餐後坐著不動,為期兩個月;B 組餐前不走動,15分鐘的早餐後,立刻中強度快走 15 分鐘(1400~1500步),也是為期兩個月。然後,兩組的運動方式互換。

結果,和早餐前活動 45 分鐘相比,餐後運動 15 分鐘的方式更能降低餐後血糖反應。

特別有說服力的是:從餐前活動改為餐後活動者,餐後血糖狀態變好;反過來,從餐後活動變成餐前活動的,血糖狀態變差[3]。

2018 年發表的一篇研究綜述總結了 11 項相關研究,發現餐後運動可以降低餐後血糖面積,幅度從 2.4% 到 26.6% 不等,而一日中的高血糖狀態也得到明顯改善,降低幅度從 11.9% 到 65% 不等。無論是走路還是阻抗運動均有效果,但以 45 分鐘以上的中強度有氧運動效果最佳[4]。

所以,研究證據已經足夠充分,而且結果相當一致,都證明餐後運動更有利於血糖控制!

有些朋友還會咕噥,不是很多人說餐前運動更有利於減重嗎......

減重是減重,控血糖是控血糖,兩者並不是完全一致的概念。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也未必能用一樣的建議。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餐前運動會有造成低血糖的風險,而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險還要大。即便不考慮血糖問題,餐前運動也有更大的肌肉流失風險,特別是運動後食物攝入不足、營養沒有補充的情況,而肌肉流失對於控血糖而言,是非常負面的影響。

所以,我絕不會推薦糖尿病患者把所有運動都放在餐前。早起運動是可以的,但餐後運動則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早餐前要運動的話,建議最好稍微吃點東西,比如一碗牛奶燕麥粥。有了能量供應之後再運動,不僅危險小,而且運動時的體力更充沛,運動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 Reynolds A N, et al. Advice to walk after meals is more effective for lowering postprandial 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an advice that does not specify timing: a randomised crossover study. Diabetologia. 2016

2 Sanda S,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ffect of short walk after meals to that of singele daily half hour wolk in type 2 diabetes. 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2017

3 Pahra D, et al. Impact of post-meal and one-time daily exercise in patient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Diabetolog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2017

4 Andrew Borror, et al. The Effects of Postprandial Exercise on Glucose Control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Sports Medicine. 2018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精選閱讀

相關焦點

  • 「科普中國」流言:控血糖不能餐後馬上活動
    (本文由黑龍江省科協與黑龍江日報客戶端聯合發布)流言:控血糖不能餐後馬上活動控血糖,應該餐前空腹運動更好,餐後半小時要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利於消化,否則有害腸胃。真相解讀有說法稱,想控血糖,餐前空腹運動更好,餐後半小時要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利於消化。
  • 五招控好餐後血糖
    今年49歲的白先生很擔心自己的血糖。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是多年糖尿病患者。近兩年,白先生的空腹血糖儘管在臨界值上下浮動,倒也沒超過多少。直至最近一次參加完宴會,他突然覺得頭暈、乏力,一查餐後血糖,竟然有16,嚇得不輕。
  • 空腹血糖正常也不可高枕無憂,餐後才是考驗,醫生教你合理控糖
    就比如關於血糖的控制,我身邊很多的長輩們茶餘飯後都在討論」控糖「,不過他們似乎只關注」空腹血糖「,這讓我產生了一絲絲的擔憂。因為我們常聽到一句話:空腹血糖正常不是高枕無憂的保證,餐後血糖的高低才是控糖的考驗。
  • 孕婦空腹血糖高,餐後血糖卻正常?可能的原因都列舉好了
    孕婦空腹血糖高,餐後血糖正常,這說明什麼?有部分孕婦的餐後血糖並沒有達到妊娠期糖尿病的標準,但是空腹血糖卻超過了5.1mmol/L達到了妊娠期糖尿病標準。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可以認為是肝糖原輸出增加、糖異生增加所導致的空腹血糖升高。
  • 為啥要測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空腹、餐後血糖分別多少算正常?
    為了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就會建議大家隨時檢測血糖,可以更好地了解血糖情況,就能調整控糖方法。在檢查血糖的時候,需要檢測餐後血糖和空腹血糖,有的人就不知道有啥意義,兩種情況下的血糖,多少算正常?檢測血糖時,為什麼一定要測餐後和空腹血糖?
  • 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有什麼不一樣?正常值是多少?
    第一個就是空腹血糖,目前認為空腹血糖小於6.1mmol/L則為正常,大於等於7.0mmol/L時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第二個就是餐後2小時血糖,很多朋友可能會問,既然已經檢測了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的檢測意義又是什麼呢?
  • 軍醫課堂: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的區別
    餐後2小時血糖是從放下碗筷開始算起還是說從吃第一口食物開始算起,確診糖尿病又為什麼要選取這兩個時間點的血糖數值呢?空腹血糖是人體的基礎血糖進一步說,由於空腹狀態不僅排除了食物的影響,還因為夜間人們普遍都處於休息的狀態,也排除了體力活動、情緒變化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幾乎不存在個體化幹擾,因此我們一般體檢的化驗常用空腹狀態作為基礎監測,如血脂、肝功等。餐後血糖是人體的負荷血糖餐後血糖與空腹血糖不同,食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哪個更重要?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哪個更重要?,但對餐後血糖卻不是那麼重視。其實,餐後血糖和空腹血糖一樣重要,尤其是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講,餐後血糖對於預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合併症的發生有著更重要的意義。那麼,什麼是餐後血糖?餐後高血糖的常見原因有哪些呢?什麼是餐後血糖餐後血糖通常指餐後2小時的血糖。與空腹血糖相比,餐後血糖更能有效地預示糖耐量遞減向糖尿病進展的過程。
  • 打了胰島素,空腹血糖高怎麼辦?餐後血糖高怎麼辦?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達標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達標。打了胰島素,血糖還高,可以從以下方面找原因。 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標 1.空腹血糖4.4~7.0mmol/L(非妊娠期2型成年糖尿患者)。
  • 糖尿病餐後血糖老是高怎麼回事?醫生:4個方法控制好餐後血糖
    醫生:4個方法控制好餐後血糖1.定期監測餐後血糖如果患有糖尿病,定期的監測餐後血糖也非常重要,而不是只監測空腹血糖。大部分患者可能都忽略了監測餐後的血糖,導致血糖升高引發了一些併發症也不知道。所以,如果是血糖都控制良好的情況下,也要每周定期監測一下餐後的血糖,如果本身血糖就控制得不好,應該每天監測餐後的血糖,還應該定期去醫院進行檢查。2.選擇合適自己的降糖藥物如果是經常發現餐後血糖控制不下來,那就要針對性地選擇降低餐後血糖的藥物為主了。
  •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哪個升高更嚴重?
    1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空腹血糖指的是空腹8個小時以上的血糖,既不受進食的影響,還因為夜間人們普遍處於休息狀態,也排除了體力活動、情緒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無論是空腹血糖高還是餐後血糖高,對人體產生的影響都很大,只不過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反映的是糖尿病的不同階段。早期糖尿病的敏感指標是餐後血糖。還以爬樓梯為例,空腹血糖相當於休息狀態,餐後血糖就相當於爬樓梯。
  • 空腹血糖5.6,餐後血糖15.6,該如何應對?
    空腹血糖5.6mmol/L,這個血糖值正常的,但是餐後血糖15.6mmol/L,就已經超標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只能老實控糖,畢竟糖尿病目前無法根治。1、血糖監測它能指導糖友的控糖方案,也能反映糖友的控糖成果。比如:測得餐後血糖為15.6mmol/L,若僅依靠飲食和運動,恐怕很難將血糖降下來,需要配合降糖藥才行。當服用降糖藥以後,我們又可以通過血糖監測,來得知血糖下降的情況。
  • 控血糖,是吃三餐好,還是少吃多餐好?
    原創 範志紅 範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作者:袁雨晴(學生)科學指導:範志紅相信糖尿病人都聽過這樣的說法:控制血糖需要「少吃多餐」,「少量多次」, 即每次攝入的食物量要小點,特別是碳水化合物要分散在一天當中多次攝入,認為這樣就不會因為一次進食較多食物而造成餐後血糖的較大波動
  • 空腹血糖升高和餐後血糖升高,哪個更可怕?
    相信很多糖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空腹時測得血糖升高,在餐後2小時測得血糖還是升高,糖友們心裡都恐慌,為什麼餐前和餐後血糖都會升高,餐前和餐後血糖升高,哪個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大?怎樣才能正確科學降血糖?今天,小微來為大家詳細解答一下。
  • 空腹血糖、餐後1小時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哪個更重要?
    中國新診斷的糖尿病中,46.6%的人是空腹血糖正常,糖耐量受損,接近一半的人是「單純餐後血糖升高」。就是說這些糖友光測空腹血糖是正常的,做了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後,發現餐後血糖升高,診斷糖尿病。美年體檢中心每年單純化驗空腹血糖糖尿病篩出率為5.8%,空腹血糖聯合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篩出率為9.8%。單純空腹血糖正常會漏診很多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早期,以糖耐量異常、餐後血糖升高為主的人群。想排查糖尿病更要看餐後血糖。
  • 糖尿病人餐前血糖相比空腹血糖,應當是高還是低?結果有啥不同?
    有朋友問:「餐前血糖相比空腹血糖,是高了好還是低了好?二者有些啥區別」這個問題非常好,從字面上來看兩者是有區別的,空腹血糖是指進餐後8-12小時測得的血糖,而餐前血糖一般是指進餐後4-5小時的血糖,但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兩者又使用同一個判定標準,對此該如何對待呢?首先,來了解一下空腹血糖與餐前血糖正常值的判定標準:3.9-6.1mmol/L。
  • 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哪個更重要?糖尿病患者怎樣科學降糖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衡量自己的血糖狀況,主要有三個指標: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不用說了,它代表的是近3個月的血糖狀況。那麼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空腹血糖重要呢?還是餐後2小時血糖重要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糖友。
  • 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後的血糖一樣,正常嗎?血糖標準是什麼?
    很多糖尿病患者會自行在家測量血糖值,有人怕麻煩就只測試空腹血糖,覺得空腹血糖穩定就可以了,但往往忽略了餐後兩小時內的血糖,這個時間段的血糖值也是很重要的。也有人測出這兩個時間點血糖值是一樣的,那麼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嗎?各自的血糖標準又是什麼呢?
  • 控糖密碼:空腹血糖的正常範圍是多少?如何準確測量?
    友情提醒:本文建議收藏哦上一篇與大家分享了餐後2小時的血糖正常標準與控制目標,以及正確的測量方式,這一篇給大家分享下空腹血糖的正常範圍和正確測量空腹血糖的方式。對我們糖友來說,初期控制空腹血糖要比餐後血糖重要。為什麼呢?因為餐後血糖等於空腹血糖的基礎血糖加上吃飯後攝入的葡萄糖。
  • 空腹血糖7.9,餐後血糖比空腹時還低是咋回事?這也是糖尿病嗎?
    這樣的問題不少人都遇到過,大多數人認為吃了飯血糖應該比空腹或餐前血糖高,如果餐後血糖比沒吃飯還低,是不是測錯了或是有什麼問題。事實上,這是有可能發生的,為什麼呢?由此可見,餐後血糖低於空腹或是餐前血糖是完全可能的,並非測量有誤。需要提醒的是:實際生活中,只針對從吃第一口飯算起2小時測得的血糖制定了正常與否的判定標準,因此測量餐後血糖是指測量餐後2小時的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