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財經伊點通,ID:Cjydt17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大家好,歡迎再次蒞臨財經讀書匯,我們接著講利弗莫爾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上期咱們說到利弗莫爾又破產了,不過丹尼爾威廉森的公司老闆願意向利弗莫爾提供資金支持,賠光了還能再借錢給他,唯一的要求就是需要利弗莫爾在他們證券公司進行交易,用威廉森的原話說:我們需要一個明星客戶。
利弗莫爾沒有選擇,他要恢復帳戶中的積蓄必須有本金才行,所以他接受了對方的2.5萬美元的支票。利弗莫爾還是那個利弗莫爾,只要按照他自己的紀律去交易,很快就用那2.5萬賺到11.2萬。當他要將那2.5萬美元還給威廉森的時候,對方居然拒絕了,他說等你帳戶再豐厚些再還吧,這都不是事兒!
這句話對利弗莫爾很受用,他覺得威廉森真是不錯,內心也很感激,但他不知道的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到哪兒都適用,沒及時還錢成為他人生最後悔的事情。威廉森把利弗莫爾坑得不輕。
利弗莫爾賺錢的速度很快,甚至連續三周,每周都可以讓本金翻倍,當時他看空市場準備做空一隻叫做切薩皮克大西洋的股票時,威廉森找到了他,勸他不要做空,並要求他開始做多。利弗莫爾這個人極好面子,他不是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同時在威廉森不斷強調自己有他們董事會的內幕消息後,利弗莫爾只能選擇相信威廉森,結果很容易預測,利弗莫爾又賠光了,還欠了證券公司15萬美元。
這個時候威廉森又找到利弗莫爾,他告訴利弗莫爾不用擔心,自己已經替他還了錢,並用他的帳戶買入了1萬股南大西洋,當然最後的結果還是賠光。同樣的事情發生很多次之後,利弗莫爾終於感覺到不對勁了,他把所有的事情捋了一遍,發現自己其實是被利用了。
實際上,利弗莫爾對丹尼爾威廉森的公司來說就是個掩護威廉森姐夫阿爾文買賣股票的煙霧彈。阿爾文·馬奎德早就病了,他的病早就診斷為絕症,而威廉森當然早就知道,比馬奎德本人要早。他那時已經開始清算他姐夫在切薩皮克大西洋公司裡的股份和其他持股了,這就是威廉森當時幫利弗莫爾回補切薩皮克大西洋空頭的原因。
一旦馬阿爾文死了,遺產中就得清算他的股票,而那時已經進入了熊市。所以,威廉森用這種方式捆住利弗莫爾,幫遺產繼承人順利繼承遺產。市場上都知道利弗莫爾的手筆很大,威廉森記得他在1907年熊市中的成功操作,所以絕對不能冒險讓利弗莫爾自由放空,他必須困住利弗莫爾。為什麼?因為他是個活躍的空頭,如果利弗莫爾自由操作,就會幾十萬股幾十萬股地做空。那時清算阿爾文的財產時,其繼承人將損失幾百萬(阿爾文留下了兩億多點的財產)。
對他們來說,讓利弗莫爾負債然後替他還債,比讓他在其他券商那裡大力做空付出的代價要小得多。如果不是覺得不能辜負威廉森的一番好意,他早就去別處大力做空了。
想清楚之後,利弗莫爾就離開了丹尼爾威廉森公司,他沒有找威廉森大吵大鬧,因為那都已經成為事實,爭吵根本不會有任何的作用,算是表面上友好又和平的分手。不過令利弗莫爾更加頭疼的是,在他離開丹尼爾威廉森公司之後,就賺不到什麼錢了,因為市場一直在橫盤,利弗莫爾根本沒有賺錢的機會,反而會因嘗試成本造成不斷虧錢的狀況。
這裡老伊簡單解釋一下,對於一個投機者來說,他不在乎市場是牛市還是熊市,因為無論市場往哪個方向走,他們都可以通過放空或做多的方法賺錢,但只有平盤的時候無錢可賺!並且由於市場會不會有行情都是未知的,所以投機客會不停地進行嘗試,只要嘗試就會有投入,即便止損也會造成嘗試成本。本來只要控制得當,嘗試造成的損失很小,但如果市場一直沒有行情,損失會越累計越多,最後就會把所有的本金都賠光了。
離開丹尼爾威廉森公司之後,股市最佳的賺錢時光一去不復返,他去哪都虧錢,利弗莫爾說這是自己活該,因為他總想讓市場履行它根本沒有的義務,也就是說,市場本身沒有提供賺錢的機會時,誰來都賺不到錢,總想著做逆天而為的事情,不賠錢是不可能的。
時間一天天過去,利弗莫爾的債務越來越多,高達一百多萬。不過大部分債主都沒有為難利弗莫爾,除了兩個人,而這兩個人相對全部債權人來說,都只能算是小債主,其中一人只借給利弗莫爾800元,卻天天來煩他,催促利弗莫爾儘快還錢。
當債臺高築的時候,即便一個人能力再強,也很難把事情做好,做對,為什麼呢?因為大腦稀缺。稀缺是什麼,我們複習一下吧,它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它可怕在於,稀缺造成的後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會擁有太少而感到不悅,而是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會強行進入到我們的大腦之中。有沒有感覺自己的知識越來越豐富了?生活也越來越清明了呢?這就是知識的力量,隨著您讀的書越來越多,會發現自己的水平超過身邊大多數人,一旦你擁有一種貌似是「孤獨」的感覺時,投資心理上的修煉大門就算是打開了。
為了能夠重新回到正確的賺錢軌道上,利弗莫爾做了一個決定,他要宣布破產!咱們前面說過了,利弗莫爾這個人特別好面子,當報紙上登出他破產的消息時,他都沒臉出門了。不過好在大多數債主都是比較通情達理的,也同意在準備的文件上簽字,當然,那兩個小債主是不同意的,尤其是那個「八百塊」。
利弗莫爾宣布破產之後沉寂了一段時間,但他終究不會離開市場,利弗莫爾以此為生,也沒有任何其它的技能。這裡老伊多說一句吧。利弗莫爾之所以能在華爾街三落三起,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他沒有退路,除此之外他沒有養活自己的手段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利弗莫爾做其它任何的事情都會感到沒意思。所以市場虐他千百遍,他待市場如初戀,不然利弗莫爾早就放棄了,也就不會有這位百年美股第一人了。
如果要在股市進行交易就必須有本金才行,一貧如洗的利弗莫爾已經不好意思找朋友借錢了,畢竟他們都同意在法律文件上簽字,實在拉不下臉面。於是利弗莫爾找到了威廉森,也許是因為愧疚吧,也許是因為憐憫,威廉森答應利弗莫爾,讓他在公司做500股股票。
500股,那麼少,利弗莫爾心裡肯定很不爽,但他沒有抱怨的資格,只能靠這500股翻身。隨後,利弗莫爾將全部的身心放在市場之上,雖然當時市場已經到牛市,但只有500股的交易額度讓利弗莫爾不敢大意。所以他選擇等待,等待一個最佳的買入機會。
連續六周,利弗莫爾把自己按椅子上不做任何的交易,直到他找到自己的獵物伯利恆鋼材!因為戰爭開始了,對鋼材的需求自然會多。不過利弗莫爾並沒有馬上交易,他讓自己必須等待,再好的獵手也不能盲目的射擊,哪怕獵物已經來到眼前。
前面的內容中我們講到過利弗莫爾總結的一條投機經驗。一支股票首次突破100點、200點或300點後,幾乎總會再繼續漲30-50點,而且突破300點後的速度,會比突破100或200點時更猛。當伯利恆鋼材98點時,利弗莫爾才迅速出手,當天下午收盤,價格就上漲到了114-115塊。
第二天開盤,伯利恆鋼材就漲到了145點,利弗莫爾總算是有本金了,從此開始他也就放開手做交易了。到了1915年底,他的帳戶中有了14萬美元,雖然中間遭遇了盧西塔納號事件損失了不少,但總體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1916年,隨著大盤一路上揚,利弗莫爾又收穫不少,不過此時他注意到股市中似乎人人都在賺錢,他很清楚,股市永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賺錢,因此只能說明股市高估了而且很危險。可是,即便如此,股市什麼是時候到頂,哪裡是頂?根本無法預測。
然而在牛市末期,有些信號還是能提前釋放出信息的,比如股指衝高,但前期的領漲股停漲,並再也回不到前期高點時,漲勢很可能就到了盡頭。不過此前的經驗告訴利弗莫爾,即便他不看好後市,也不能盲目做空。於是他在停漲的前領漲股上進行放空,在新的領漲股上做多,不過只要他們停漲,利弗莫爾就反手做空。就這樣進出一個月之後,市場碰上了著名的「洩密」事件,威爾遜總統將發布消息讓歐洲迅速恢復和平,結果消息一出市場暴跌,讓利弗莫爾的帳戶金額超過300萬美元。
有人說利弗莫爾肯定提前拿到了內幕消息,利弗莫爾否認過但沒有用,大家根本就不信,最後利弗莫爾只能在書中表達,他只不過是瞄準了最小阻力方向,並順應方向操作而已。
利弗莫爾又成富翁了,真是不容易,在賺到300萬之後他有了新的打算,這個新打算是什麼呢?我們下期再講吧。